Ⅰ 被美國打壓40年,伊朗因何能屹立不倒
伊朗和美國的對弈已經是持續很久的事情了,伊朗地理位置也是比較奇特的,他之所以可以牽制美國的原因就是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石油價格暴漲,這個代價美國是承受不起的。伊朗是能夠自己造彈道導彈的,而且伊朗還能夠「像生產國產轎車一樣生產彈道導彈」,所以伊朗的導彈力量對中東區域構成了巨大的威懾效果。
波斯的重心伊朗高原,面積有164萬平方公里,再算上密切相關的鄰近區域,其累計加成的總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以上。而且不要忘了,波斯帝國鼎盛時期面積達500萬平方公里。波斯的人口也比較多,波斯帝國時期一般都在1000萬以上,如今更是已經達到了8000萬。
Ⅱ 有石油的伊朗為什麼會貧窮
美國法西斯的制裁和訛詐導致的。美帝國主義的一貫做法是先制裁某個國家,使之變貧窮,民不聊生,再武力入侵。
Ⅲ 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第一軍情作者:天中狼哥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斗爭已經持續了將近40年。為了擺平這個「眼中釘」,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經濟制裁、石油禁運、軍事威脅??除了發支戰爭之外,各種手段幾乎全部用盡,然而伊朗卻始終屹立不倒。近期伊朗國內發生示威活動,美國本以為機會來了,特朗普不僅接連發推特推波助瀾,還直接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出乎美國意料的是,伊朗的這次內亂來得雖然兇猛、退潮卻也迅速。一場被美國寄予高度希望的危機轉瞬間就消失於無形,充分顯示出:伊朗早已有充分的定力面對美國的發難。
那麼,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地緣政治學中有句名言,「一國權力的本身深深根植於其安身立命的國土」。地理位置、國土面積的大小無疑是決定一個國家對外政策優先目標的出發點。伊朗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國土面積約163.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7千萬,是地道的中東大國。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對伊朗使用了「活躍的地緣戰略棋手」一詞形容,稱伊朗是「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力量或影響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狀況以致影響美國的利益的國家」。
伊朗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自豐富的能源為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更為關鍵的是,伊朗所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有著中東地區「油庫總閥門」之稱,是唯一一條進入海灣的水道,每年有近1/3的石油通過這條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由於霍爾木茲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平均寬約50千米,很容易被封鎖或切斷。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必然導致國際石油價格飈升,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
事實上,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就曾不時放出口風,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多次在這一水域開展軍事演習,展現控制能力。美國雖然一再聲稱有能力打破伊朗對這一水域的封鎖,多次派軍事力量進出這一水域,彰顯其打破伊朗封鎖的能力。但這種平時的角力並不能代替戰時的不確定性後果,伊朗手中的這張牌始終讓美國投鼠忌器,不敢貿然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其次,較強的軍事反制能力,也使伊朗具備抗擊外來安全威脅的硬氣。伊朗總兵力約有60餘萬人,包括35萬現役部隊和25萬動員部隊,此外還有數百萬可投入作戰的民兵部隊,加上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戰爭潛力巨大。伊朗軍隊近年來埋頭發展,海陸空裝備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國防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伊朗目前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現役彈道導彈總數超過1500多枚,並具備中遠程打擊能力,成為名副其實威懾美以的「殺手鐧」。在「偉大先知」系列軍事演習中,伊朗革命衛隊試射了多款導彈,均「准確擊中預定目標」。伊朗軍方官員公開聲稱,如果伊朗遭到攻擊,可以「在數分鍾內摧毀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伊朗導彈庫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大名鼎鼎的「流星」系列,如果說「流星-1」、「流星-2」基本還是俄式「飛毛腿」導彈的仿製與改進版的話,「流星-3」則標志著伊朗導彈能力的重大突破。1998年7月發射成功後,當年9月就出現在德黑蘭閱兵式上,導彈上寫著「以色列應從地圖上消失」「美國將愛莫能助」的字樣,表明這種導彈的針對性。
國外普遍預計「流星-3」的射程在1500-2000公里左右。這一射程足以打擊美軍的中東基地、以色列及歐洲中部。而伊朗近年加緊研製的「流星-4」、「流星-5」則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射程更遠,具有了洲際導彈的屬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研製的「勝利-3」導彈不僅具有超過現有「流星-3」的射程,而且能夠躲避雷達跟蹤,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可避開攔截導彈,同時具備精確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除了注重於打擊中遠程大型軍事目標的「勝利-3」和「流星-3」外,而讓美軍更為擔心的則是伊朗的「科薩爾」隱形岸艦導彈,該導彈射程據說達500公里,專門對付艦隊、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它採用圖像導航和雷達導航兩種模式,可以躲過雷達監測,能在失去鎖定目標或飛過目標艦只的情況下,實施重新攻擊,具有很高的命中率,是伊朗在波斯灣、阿曼灣對付美軍艦隊的殺手鐧。
盡管西方國家對伊朗導彈的實際射程與精度存在各種質疑,但伊朗龐大的導彈庫卻的確是讓美西方和以色列頭痛的問題。眾所周知,伊朗的軍事力量整體遠遜於美國,但藉助它地理位置和本土優勢,仍然讓美軍不能掉以輕心。這也成為美國多年對伊朗難以下定決心動手的原因。
再次,伊朗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性質使其具有同仇敵愾面對外來壓力的凝聚力。在美國的「大中東民主計劃」中,伊朗一直是美國改造的重要目標。中東北非劇變發生後,美國似乎看到了促使伊朗政權發生改變的希望,試圖把中東北非地區上演的「群眾示威—政府壓制—示威活動升級—政府垮台」模式復制到伊朗。對此,美國還花費巨額資金用於支持伊朗內部所謂的民主派力量、加強波斯語廣播和增加學生交流,扶植反對派勢力,以在伊朗尋求一種「阿拉伯之春」類似的和平演變,侵蝕強硬派勢力的統治根基。但美國的這些計劃效果並不明顯,根本原因在於伊朗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宗教勢力對國民影響巨大,能夠喚起和凝聚民眾對國家的忠誠及對外來勢力的排斥。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在中東這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十復雜尖銳的地區長期生存斗爭中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本民族內部的團結與強大,才不至於淪其他民族統治欺壓的對象。這種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和憂患意識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國家凝聚力,既增加了伊朗面對外部世界的抗壓性,也使外部勢力難以找到可乘之機。
以上多種因素的疊加,既賦予了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也成為美國對伊朗長期無從下手的原因。因此,奧巴馬時期通過多方談判已經部分地和平解決了伊核問題。現在的麻煩是,特朗普對奧巴馬的對伊政策有著太多的不滿,已經多次公開表達了拋棄這個協議的意圖。特朗普的新中東政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對以色列的強力支持,二是對伊朗的強硬立場。基於這兩點,特朗普顯然不會放棄利用這次伊朗國內問題出招的機會,而美國的動作無疑會鼓勵中東地區那些與伊朗敵對的國家,如以色列、沙特等國對伊朗更加示強。如此,中東地區新一輪混斗爭和亂局面,很有可能會在2018年上演。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系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Ⅳ 以色列究竟有沒有核武器
以色列對外宣稱是沒有核武器的,但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動用核武器過。所以以色列是有核武器的。其實很多國家嘴上說沒有,但實際還是存著核武器的,這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最後的武器。
其實一個國家留有核武器是很明確的選擇,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如果不給自己國家留有最後一張底牌,後期被欺負肯定是沒有還手之力的。但是還會要妥善保管安置好核武器,畢竟這種武器危害太大了。
Ⅳ 美國蠢蠢欲動要打伊朗,可為何伊朗一提以色列,美國就「認慫」
以色列作為美國的忠實小弟,如果因為美國以色列被伊朗滅國,那將會威脅到美國與其他親美國家的一個合作關系。而且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的國家之一也是美國聯系中東地區的一個戰略樞紐,如果失去以色列這個國家,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一個打擊。並且如果伊朗供暖以色列那證明美國攻打了伊朗。那就證明美國舍棄了以色列。這樣對美國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
即使伊朗沒有核武,但那實實在在的上百枚彈道導彈,也足夠美國和以色列喝一壺了。換句話說,美國航母也許能攔截伊朗導彈,但以色列、沙特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恐怕就沒有那個能力了,一旦伊朗兵行險招發射彈道導彈,後果也不是美國所能承擔的。
Ⅵ 為何美國難以擊敗只因手握一張經濟王牌,伊朗吃盡苦頭,是什麼王牌呢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對世界的影響力非常寬泛,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美國對世界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由於美國確實是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因此驕傲的美國人便萌發了霸權主義的思想,他們通過不斷的方式想要成為世界霸主,使得世界都以美國為圭皋。由於美國的霸權主義思想作祟,因此美國不斷的向世界各國發起威脅,甚至是干涉內政,使得世界都對美國頗有微詞。但不論怎樣,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而他們也不是能夠被輕易擊敗的。那麼美國為何難以擊敗?只因此種方法無人敢用,伊朗更是吃盡苦頭!
此次事件過後,人們更加意識到美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加堅定了各國「去美元化」的決心。美元並不是無法被打敗,而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Ⅶ 伊朗到底怕不怕美國
不怕美國的。
伊朗手裡到底有什麼底牌?為何從來不怕美國?
伊朗的綜合國力在中東地區能排進前三,僅次於以色列和土耳其,跟美國叫板是有點底氣的
伊朗是目前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死對頭,自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美伊關系是針尖對麥芒。
毫不誇張的講,伊朗就是美國人心中的「爾晴」。
有人說伊朗是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純粹一派胡言。
伊朗是不願意跪著生,但也不願意站著死,伊朗人想站在活!
如今,伊朗的周邊環境是相當的「惡劣」。除了北邊以外,東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友,西邊的伊拉克是美國的盟友,南邊的海灣阿拉伯諸國都是美國的盟友。
以上這些地區都有美國的駐軍,對伊朗是呈現三麵包圍之勢。
(伊朗周圍的美軍軍事基地)
但時至今日,這么多年過去了,伊朗竟依舊安然無恙,仍舊是毫無忌憚的跟美國打著嘴仗,甚至還在敢波斯灣抓捕美軍士兵,其實力和膽量確實不容小覷。
平心而論,伊朗的軍力跟美國比起來絕對是差遠啦。
無論是空軍、海軍還是陸軍,伊軍跟美軍都存在著代差。但相比之下,伊軍的戰鬥力在中東還算是比較強悍的,至少不是伊拉克和沙特之流可比的。
環顧本地區所有的國家,伊朗的國家體量應該算是最大的了,其土面積有165萬平方公里,排名西亞地區第二,僅次於沙特。(雖然沙特國土面積大,但是沙漠面積也大,能住人的地方真是沒多少。相比之下,伊朗國土的質量就高多了)
而伊朗人口更是超過8000萬,其人口數量在中東地區僅次於埃及,與土耳其旗鼓相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區域大國。
(伊朗幅員遼闊,境內多山多高原,大部分地區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復雜的地理環境限制了機械化部隊的作戰,若是大規模派出地面部隊入侵伊朗,很容易讓波斯人關門打狗)
並且伊朗本國也擁有較為完善的工業基礎,其基礎性武器裝備都可以自造。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遭受制裁,伊朗多年來依舊可以保持戰鬥力,而薩達姆政權卻不堪一擊的原因。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以色列、土耳其外,伊朗是本地區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美國一直看伊朗不順眼,但由於伊朗體量實在是太大,且伊朗扼守著國際石油命脈——霍爾木茲海峽,所以華府也不願意輕易跟德黑蘭動粗。畢竟要跟這么大一個國家開戰,美國不動用個六七十萬兵力是根本別想拿下來。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之所以不敢東伊朗,是因為德黑蘭有俄羅斯人的支持。
不過我不認同這句話。你想想: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哪個不是有俄羅斯在身後做支持,美國還不是照打不誤,一點面子都不給。
所以,伊朗不怕美國主要原因還是自身實力過硬。否者,就算有超級賽亞人支持也是白搭啊。
Ⅷ 伊朗公開和美國叫板,後面有誰在支持伊朗
伊朗敢公開和美國叫板,原因就在於敢公開,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其實就在於伊朗的核問題。美國想要在伊朗獲得利益,但是因為伊朗有核武器,他沒有辦法輕舉妄動。再加之俄羅斯也在盯著伊朗這塊肥肉。美國如果跟伊朗戰爭發生的話,那將會是核戰爭的開啟,這個責任美國目前擔不起。
從03年的伊拉克戰爭,到後來的敘利亞戰爭,再到如今的伊朗問題。這些國際大事的背後,都離不開美國的推波助瀾。而美國在世界上的種種行為,也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而伊朗就是這些國家當中最大的代表之一。
伊朗擁有核武器的,而這也是他之所以敢和美國叫板的真正底牌。自從人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之後,如今的核武器所帶來的更多是一種威懾力。因此,美國還是不敢逼迫的伊朗太緊的。美國也害怕,伊朗最後破罐子破摔。
Ⅸ 什麼是伊朗核危機什麼是中東無核區
簡單的說,伊朗核危機緣由是伊朗想發展核武器,但遭到美國的反對,局勢由此開始緊張
中東無核區旨在建設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中東,即中東所有國家放棄並承諾不再開發核武器,目前中東只有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無核區的建立也沒有得到以色列的響應
伊朗核開發始於1957年。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是美國以及西方在海灣地區遏制前蘇聯南下的重要戰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計劃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上世紀60年代美國曾向伊朗提供了一些小型核設施。所謂伊朗核問題的出現是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伊交惡,從這時候開始美國對伊朗實行「遏制政策」,兩伊戰爭結束後,美國不斷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
伊朗核問題演變為核危機是在「9·11」事件之後,2002年初,布希在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從此,美國不斷加大對伊朗的政治和軍事壓力。與此同時,面對美國的壓力,伊朗也加速發展自己的軍事自衛能力。這使得本已存在的核問題不斷激化,最終演變成為核危機。
伊朗核危機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伊朗秘密核計劃曝光(2002年8月-2003年2月)。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政府組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向媒體披露了一條消息,稱伊朗自2000年開始在納坦茲和阿拉克秘密建造兩座核設施。2002年9月16日,美情報機構依據兩幅偵察衛星照片,指出伊朗正在上述兩地建造兩個秘密的核設施。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要求對伊朗進行核查呼聲日漸高漲。在強大壓力下,伊朗決定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於2003年2月下旬來伊視察。視察的結果使他們大吃一驚:兩處核設施不僅規模巨大,如果整個工廠建成,每年可製造兩枚鈾彈。
2003年2月9日,伊朗總統哈塔米突然宣布,伊朗已經在中部城市亞茲德附近的薩甘德地區發現了鈾礦,並進行開采。第二天,伊朗國家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卡扎德稱,伊朗正在伊斯法罕和卡桑兩個城市附近分別興建兩座鈾提煉加工廠。這是伊朗官方首次對外宣布其擁有鈾礦及生產、提煉能力。從此伊朗核危機全面爆發。
二、核查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補充議定書的簽定(2003年6月-12月)。
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理事會,呼籲伊朗同意該機構對其進行核查,並立即無條件簽署並執行保障監督附加議定書。9月12日,該機構再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與其積極合作,終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並在10月31日之前公開核計劃,以證明其沒有秘密發展核武器。9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伊朗派出核查小組。
10月23日,伊朗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有關伊朗過去在核領域「和平利用核能活動」的文件。11月10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魯哈尼宣布,伊朗從即日起將暫停鈾濃縮活動。同日,伊朗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聲明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信件。11月26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一致通過決議,對伊朗過去違反其對國際原子能機構作出的承諾「深表遺憾」,但對伊朗表示要積極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和增強核活動的透明度表示歡迎??決定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安理會。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至此,伊朗核風波暫告一段落。
三、中止濃縮鈾活動(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2004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在伊朗發現了未向該機構申報的第二代濃縮鈾分離機的設備圖紙和第二代濃縮鈾離心機的部件。為此,該機構理事會在3月13日通過了一項決議,對伊朗在去年10月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文件中沒有全面公開核計劃表示「嚴重關切」,並保留在下一次理事會會議上是否決定將伊朗核問題提交安理會審議的選擇權。
3月28日,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加扎德對此作出反應,宣布位於伊斯法罕的核燃料處理設施已恢復運行,將在今後20天內開始核燃料的試生產。3月31日,德法英三國發表了一項措辭強硬的聲明,要求伊朗就此作出解釋。4月6日,巴拉迪再次訪問伊朗。伊朗宣布,將從4月9日起在納坦茲的核設施停止製造和組裝鈾濃縮離心機。5月21日,伊朗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了有關伊朗核項目所有情況的長達1000多頁的報告。這也是伊朗自2003年10月以來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第二份內容詳盡的核計劃文件。
6月1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正式通過了德法英三國提交的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決議。決議呼籲伊朗重新考慮伊斯法罕鈾轉化廠試投產和建設阿拉克重水研究反應堆的計劃。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魯哈尼稱,伊朗不會終止鈾濃縮活動。
10月21日,德法英三國與伊朗舉行談判。11月5-7日,歐盟與伊朗在巴黎再次舉行會談並最終達成協議。法德英承諾給予伊朗核能技術及經貿合作方面的支持,以換取伊朗於11月22日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11月22日,伊朗政府宣布,當天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
11月24日,伊朗突然又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請求,希望保留20個離心機繼續運轉,經過緊急磋商,27日英法德終於與伊朗再次達成協議。11月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法英德3國提交的決議草案,決定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同時要求伊朗全面履行與法德英3國達成的有關中止一切鈾濃縮活動的協議??凍結其核活動。決議中加入了伊朗是「自願」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內容,答應了伊朗提出的保留其境內20個離心機繼續運轉的要求,但強調這20台離心機應處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伊朗核危機在一波三折之後再次歸於平靜。
四、沖突還是和平解決(2004年11月-目前)?
雖然伊朗已宣布中止全面濃縮鈾活動,但有關各方的博弈從未停止,而且有加劇的趨向,前景變數甚多。
首先, 美伊立場對立,難以調和。伊朗強調它中止濃縮鈾活動是暫時的。魯哈尼指出,中止鈾濃縮的持續時間應該有個合理的期限,應該是幾個月,而不是幾年。伊朗已決定於不久的將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恢復鈾濃縮活動。2004年12月3日,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拉夫桑賈尼稱,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的時間最長不會超過半年。伊朗不會放棄在核能利用上的權利,希望成為擁有核能技術的國家之一。而美國則堅持要打掉伊朗包括民用核能在內的所有核發展計劃。指責伊朗在秘密發展核武器,企圖通過談判拖延時間。
其次,各方對伊朗與歐盟達成的協議能否得到切實履行報懷疑態度。這其中既涉及到伊朗的誠意問題,也牽涉到歐盟能否兌現自己的承諾。從目前來,伊朗與歐盟之間的談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伊而言,暫時停止提煉濃縮鈾不僅可暫時避免聯合國制裁,還可利用這段時間改善提煉技術,以防止伊朗與歐盟的談判破裂後,可以立即恢復生產濃縮鈾。英法德為承諾向伊朗提供輕水反應堆和發展核能的相關技術,但這一承諾能否以及何時得到兌現,伊朗尚有疑慮。
此外,伊朗要求在決議中將中止鈾濃縮活動定為「自願的」、「暫時的」行為,實際上無非是為將來提供周旋的餘地。而歐盟則希望將這一行為變為永久性的法律義務。如果伊朗繼續濃縮鈾或伊朗與歐盟的談判失敗,那麼核危機又將再起。
還有,從美國方面看,布希連任後將解決伊朗核問題放更突出的位置。最近有消息稱,美軍早已制定好對伊作戰計劃,並出動特種部隊深入伊朗境內搜尋核設施,以備軍事打擊之用。
伊朗核危機將是2005年中東的最有可能引發大規模沖突的問題。從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機或核問題似乎是一個防擴散問題,但本質上反映的是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和敵對關系。美伊關系的這種性質使得伊朗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底線與美國要徹底打掉伊核計劃甚至改變伊朗政權的政策底牌本質上無法調和。總之,只要美伊關系這種性質不發生改變,伊朗核問題就難以徹底解決。短期看,由於美國難以從伊拉克脫身,尋求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仍將是布希的首要選擇。一旦伊拉克局勢好轉,美必然會對伊朗採取強硬姿態。(作者倪峰 唐志超: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4月4日
Ⅹ 伊朗真正底牌是什麼
他們擁有大量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數量都在數千枚以上。他們擁有濃縮鈾離心裝置,目前濃縮鈾和重水的庫存已經達到臨界值,而且不打算按照伊核協議對外銷售,這些庫存的濃縮鈾,足以生產出原子彈。他們還擁有俄羅斯的S300和我們的紅旗2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對付美方的隱身戰機和無人機。這些底牌當中,最具威懾力的就是對付美航母的最大底牌:Khalij-Fars III型反艦彈道導彈系統。這才是伊朗手中真正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