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二戰時期,伊朗在做什麼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❷ 伊朗、土耳其、沙特三國誰的軍事力量最強
伊朗,土耳其,沙特這三個國家都是地處於中東,都是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東地區都擁有著一定的話語權,那麼這三個中東國家,那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最強那,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來說伊朗,伊朗擁有51.3萬人的現役軍人,其中陸軍擁有35萬人,下轄多個裝甲師以及步兵師,擁有主戰坦克1400餘輛,只要以俄式坦克為主,其中T-62,T-72坦克是伊朗的主戰坦克。
而海軍方面,擁有各類型水面艦艇34艘,主力艦艇為導彈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在空軍方面,擁有各類作戰飛機400餘架,主力機型為美式F-5,F-15戰斗機。
我們綜合對比下來,土耳其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不僅僅在陸軍,還是在空軍方面,都是要強於伊朗和沙特的,並且土耳其還擁有這兩個國家沒有的核武器,這就讓土耳其在綜合軍事能力上更加具有威懾力!
❸ 歷史同樣悠久的伊朗,怎麼沒有被列入四大文明古國
梁啟超曾經將古巴比倫、古埃及、印度、中國列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然而,這個說法並不被世界認同,因為世界上的文明古國遠遠不止四個,如希臘、伊朗、腓尼基、赫梯等。甚至有幾個國家的歷史比中國更為悠久,伊朗就是其中一個。
一,從埃蘭古國到波斯帝國伊朗最早的文明就是出現於伊朗西南部蘇撒的埃蘭古國。埃蘭古國的建立者是伊朗最早的土著居民,學者們根據研究發現,埃蘭人和印度河流域的達羅毗荼人是相近的一類人。大約在前3000年左右,埃蘭人開始建立了城邦國家。而中國的夏朝要比埃蘭古國要晚1000年。後來,埃蘭的歷史被分為了古埃蘭(前2700-前1600年)、中埃蘭(前1400—前1100年)、新埃蘭(前800—前600年)三個時期。埃蘭人使用文字在不同時期有變化。在古埃蘭時期使用象形文字,在中埃蘭時期使用的是楔形文字書寫。
伊朗的在歷史上曾經無比的輝煌,他早在5000年前就創造了文明,曾經建立了世界最早的帝國,是北非西亞文明的集大成者。但是自651年以來,伊朗先後被阿拉伯、突厥、蒙古和土庫曼人征服,伊朗亡國的歷史幾乎長達1000多年,作為古埃及、兩河文明的繼承者,波斯文明最終被伊斯蘭文明取代。
❹ 中國、巴基斯坦、伊朗的三國關系一向被稱為「鐵三角」,怎麼解釋
有這種說法嗎?中巴關系確實不錯,但中國和伊朗關系沒難么鐵啊~~伊朗投靠俄羅斯~~
❺ 敘利亞與伊拉克,伊朗有什麼利益關系呢
首先三國軍事屬於伊斯蘭國家。
但是呢,除了伊朗,其餘倆國全部是遜尼派當政,所以兩伊戰爭的爆發與這兩派幾千年的歷史積怨是分不開的。
至於伊朗和敘利亞本來也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呢,架不住有個大BOSS和BOSS的小跟班老是要致這兩個國家於死地,那就是美國和以色列。所以在生死存亡與宗教政體分歧這倆矛盾,伊朗和敘利亞都很明智的選擇了前者,於是就出現了兩方在中東抱團取暖的現象。
至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嘛,額還有土耳其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庫爾德人,人家庫爾德人也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好幾千年了,算是原住民,但是到今天連個國家政體都沒有混上,說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伊敘兩國未來的走向,庫爾德人和ISIS詩歌很重要的因素。
最後,這仨國家挨在一起,就是個悲劇,上有流氓超級大國的欺壓,下有恐怖主義和宗教歷史問題的遺留,既要抱團取暖又要相互提防,可謂是剪不斷理還亂呀!
❻ 三國時期的外國都有那些國家
三國時期有魏國,吳國,蜀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❼ 印度、日本、朝鮮、伊朗古時我國稱為什麼
印度 天竺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山海經》記載「西方有身毒國」。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 伊朗 波斯主要用來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區,從前以「Persis」和「Parsa」聞名。這兩個詞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這個地區的印歐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後他們被亞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發生在公元前844年亞述國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眾多古代文明中發展程度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紀,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國的名號出現於歷史舞台。
大食,一伊朗部族之稱。也是中國唐、宋時期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和對伊朗語地區穆斯林的泛稱。
朝鮮 百濟(前18年-660年)又稱南扶余,是古代朝鮮半島西南部的國家。在朝鮮,百濟與高句麗、新羅一起被稱為三國。
新羅(公元前57年~935年) ,朝鮮半島三國之一,從傳疑時代開始,立國長達992年,是亞洲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公元503年始定國號為新羅。
高麗(lí)(公元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封建王朝之一。
日本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成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
❽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❾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伊朗三國都屬於中東國家,對嗎
對,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伊朗三國都屬於中東國家。中東,又稱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非洲東北部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的地區, 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約24個國家,1500餘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
中東有24個國家: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北非包括: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中東國家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歐洲和亞洲。
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為爭奪寶貴的淡水資源和石油資源,以及宗教文化差異,導致常年戰爭不斷。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系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巴以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