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帶一路指的是什麼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六大經濟走廊
(一)中巴經濟走廊:主要涉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主要路線為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里。中巴兩國政府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
(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主要路線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連接印度東部、緬甸,最終連接孟加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成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一座梁橋,打造「經濟走廊」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亞洲經濟最重要三塊區域。
(三)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江蘇省連雲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亞歐大陸橋是連接亞歐兩大製造中心距離最短的陸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亞大橋縮短了路上運距2000-5000公里,比海運距離里縮短了上萬公里。同時,新亞歐大陸橋還具有貿易驅動優勢。東北亞、中亞、中北歐不斷推進的產業分工合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驅動力。因此,新亞歐大力橋將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走廊。
(四)中蒙俄經濟走廊:這條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東北通道連接東三省,向東可以抵達海參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羅斯赤塔進入亞歐大陸橋。
(五)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將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
(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等國。
B. 一帶一路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
蒙古:截至2013年,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人口為294萬人。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和采礦業為主,1997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蒙古國出口主要為礦產品、紡織品和畜產品等;進口主要有礦產品、機器設備、食品等。GDP(2013年)總計:125.45億美元;人均GDP:4418美元。
東盟10國
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8.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47萬,其中334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3萬個「永久居民」,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GDP(2014年)總計:3080.5億美元,人均GDP:56319美元。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總人口2994.9萬。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與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體。馬來西亞是一個農業與自然資源出口國,石油是主要的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生產國,膠乳和橡膠工業都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強項。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煙草和燃料等。GDP(2013年)總計:3400.02億美元;人均GDP:11122美元。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印尼鎳儲量約為560多萬噸,居世界前列。金剛石儲量約為150萬克拉,居亞洲前列。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鍾等儲量也很豐富。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GDP(2013年)總計:9104.79億美元;人均:GDP3,500美元。
緬甸: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約5141.9萬人口(2014年)。中緬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合作領域從原來單純的貿易和經援擴展到工程承包、投資和多邊合作。雙邊貿易額逐年遞增。對緬主要出口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紡織品、摩托車配件和化工產品等,從緬主要進口原木、鋸材、農產品和礦產品等。為擴大從緬甸的進口,中國先後兩次宣布單方面向緬甸共計220個對華出口產品提供特惠關稅待遇。GDP(2013年)總計:594.27億美元;人均GDP:915美元。
泰國:泰國面積約51.312萬平方公里,2014年,泰國總人口6450萬。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產,儲量150萬噸,居世界之首。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和被認為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集成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製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成衣、鞋、橡膠、傢具、加工海產品及罐頭、大米、木薯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品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造紙機械、鋼鐵、集成電路板、化工產品、電腦設備及零配件、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金屬製品、飼料、水果及蔬菜等。GDP(2013年)總計:3,872.16億美元;人均GDP:5,673美元。
寮國:寮國國土面積為23.68萬平方公里,約680萬人口(2014年)。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1994年4月21日,寮國國會頒布的新修訂的外資法規定,政府不幹涉外資企業事務,允許外資企業匯出所獲利潤;外商可在寮國建獨資、合資企業,享五年免稅優惠。2004年,寮國繼續補充和完善外商投資法,放寬礦產業投資政策。GDP(2011年)總計:100.99億美元;人均GDP1490美元(2013年)。
C. 一帶一路為伊朗提供了那些便利,進行了哪些內容的合作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帶來了一帶一路周邊的和平和發展機遇,對於伊朗而言和平的周邊環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只要伊朗周邊和平發展就不會有戰爭。
D. 中共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是指哪些地域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名單:1、東亞:蒙古國。2、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菲律賓。3、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4、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不丹。5、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6、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7、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E. 一帶一路是什麼和什麼的簡稱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F. 一帶一路戰略意義是什麼 一帶一路是指哪些地方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65個):
東亞的蒙古和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西亞18國(包括北非的埃及):(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
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G. 一路一帶有哪些國家
1、中國,包括東亞的蒙古國,東盟12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2、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3、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4、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5、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7)伊朗一區一帶具體指什麼擴展閱讀:
一路一帶的共建原則:
1、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2、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3、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H. 伊朗高原的分區范圍
按照自然地理環境,伊朗高原可以劃分為五個特徵明顯的自然地區:扎格羅斯地區、內陸茺漠盆地或中央茺漠盆地、裏海沿岸地區、古代的帕提亞地區、東伊朗地區。
伊朗高原由小亞細亞和高加索開始,一直向東延伸,包括現今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
其東部邊界是興都庫什山脈,它將伊朗與印度分開;其西部邊界是扎格羅斯山脈,它將伊朗高原與底格里斯河谷分開;
其南部邊界是印度洋和波斯灣;其北部邊界是阿拉斯河、裏海、科彼特山鏈、阿姆河以南的帕羅帕米蘇斯山。伊朗高原周圍被雄偉的高山所包圍,高原中央是遼闊的內陸盆地,沒有河流通往大海。從伊朗高原各山脈內坡流出的河流,全都消失在這個乾燥貧瘠的盆地之中。伊朗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是毗鄰兩河流域的胡澤斯坦地區,還有北部、西北部山鏈的山麓與河谷地區,特別是裏海、高加索山脈的斜坡地區。伊朗高原的總面積有370萬平方公里。
I. 什麼是一帶一路概念,和絲綢之路概念一樣嗎
兩個詞語說的是兩個事情,不能混淆,一個說的地方,一個說的方針。這兩者的概念和意義不同,不能混淆。
古絲綢之路是一條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通道,一帶一路是國家提出的新方針,前者是溝通貿易的一條商業通道,是連接中國與歐洲許多國家之間商貿、文化、宗教、科學的一條路線。
(9)伊朗一區一帶具體指什麼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是當今中國最新國策,是讓先富起來的人帶領剩下的人一起致富的方針,是為了讓中國國情整體提高的一種方針,是通過最有效的一個人帶領大部分的人一起致富的最有效辦法。
由於APEC經濟體與「一帶一路」經濟帶重合度相當高,「一帶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項獨立的國內政策,而是著眼於亞太地區的一項政策,APEC會議前後獲批的可能性較高「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參考資料:網路---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