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竟然敢對抗美國,這個國家有什麼底氣
在整個中東來說,局勢一直都是非常的緊張,從我小時候看新聞聯播開始,在中東就經常性的發生武力沖突。當然圍繞中東,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幾個國家,其中包括阿富汗,伊拉克,伊朗,還有以色列之間的種種矛盾,世界上各個國家一起的相處,其實在我們社會當中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表面上看著風平浪靜,其實在背地當中都是暗自使勁。
因為伊朗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核武器,有時候核武器這個東西並不是一定要用在戰爭上,這更是保護自己的一種工具,這也是他們最後一個救命的稻草,因為美國害怕伊朗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所以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對抗,一直都沒有演變成一場戰爭,如果戰爭的引起,那麼第3次世界大戰也即將產生。
❷ 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第一軍情作者:天中狼哥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斗爭已經持續了將近40年。為了擺平這個「眼中釘」,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經濟制裁、石油禁運、軍事威脅??除了發支戰爭之外,各種手段幾乎全部用盡,然而伊朗卻始終屹立不倒。近期伊朗國內發生示威活動,美國本以為機會來了,特朗普不僅接連發推特推波助瀾,還直接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出乎美國意料的是,伊朗的這次內亂來得雖然兇猛、退潮卻也迅速。一場被美國寄予高度希望的危機轉瞬間就消失於無形,充分顯示出:伊朗早已有充分的定力面對美國的發難。
那麼,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地緣政治學中有句名言,「一國權力的本身深深根植於其安身立命的國土」。地理位置、國土面積的大小無疑是決定一個國家對外政策優先目標的出發點。伊朗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國土面積約163.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7千萬,是地道的中東大國。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對伊朗使用了「活躍的地緣戰略棋手」一詞形容,稱伊朗是「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力量或影響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狀況以致影響美國的利益的國家」。
伊朗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自豐富的能源為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更為關鍵的是,伊朗所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有著中東地區「油庫總閥門」之稱,是唯一一條進入海灣的水道,每年有近1/3的石油通過這條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由於霍爾木茲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平均寬約50千米,很容易被封鎖或切斷。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必然導致國際石油價格飈升,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
事實上,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就曾不時放出口風,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多次在這一水域開展軍事演習,展現控制能力。美國雖然一再聲稱有能力打破伊朗對這一水域的封鎖,多次派軍事力量進出這一水域,彰顯其打破伊朗封鎖的能力。但這種平時的角力並不能代替戰時的不確定性後果,伊朗手中的這張牌始終讓美國投鼠忌器,不敢貿然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其次,較強的軍事反制能力,也使伊朗具備抗擊外來安全威脅的硬氣。伊朗總兵力約有60餘萬人,包括35萬現役部隊和25萬動員部隊,此外還有數百萬可投入作戰的民兵部隊,加上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戰爭潛力巨大。伊朗軍隊近年來埋頭發展,海陸空裝備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國防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伊朗目前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現役彈道導彈總數超過1500多枚,並具備中遠程打擊能力,成為名副其實威懾美以的「殺手鐧」。在「偉大先知」系列軍事演習中,伊朗革命衛隊試射了多款導彈,均「准確擊中預定目標」。伊朗軍方官員公開聲稱,如果伊朗遭到攻擊,可以「在數分鍾內摧毀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伊朗導彈庫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大名鼎鼎的「流星」系列,如果說「流星-1」、「流星-2」基本還是俄式「飛毛腿」導彈的仿製與改進版的話,「流星-3」則標志著伊朗導彈能力的重大突破。1998年7月發射成功後,當年9月就出現在德黑蘭閱兵式上,導彈上寫著「以色列應從地圖上消失」「美國將愛莫能助」的字樣,表明這種導彈的針對性。
國外普遍預計「流星-3」的射程在1500-2000公里左右。這一射程足以打擊美軍的中東基地、以色列及歐洲中部。而伊朗近年加緊研製的「流星-4」、「流星-5」則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射程更遠,具有了洲際導彈的屬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研製的「勝利-3」導彈不僅具有超過現有「流星-3」的射程,而且能夠躲避雷達跟蹤,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可避開攔截導彈,同時具備精確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除了注重於打擊中遠程大型軍事目標的「勝利-3」和「流星-3」外,而讓美軍更為擔心的則是伊朗的「科薩爾」隱形岸艦導彈,該導彈射程據說達500公里,專門對付艦隊、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它採用圖像導航和雷達導航兩種模式,可以躲過雷達監測,能在失去鎖定目標或飛過目標艦只的情況下,實施重新攻擊,具有很高的命中率,是伊朗在波斯灣、阿曼灣對付美軍艦隊的殺手鐧。
盡管西方國家對伊朗導彈的實際射程與精度存在各種質疑,但伊朗龐大的導彈庫卻的確是讓美西方和以色列頭痛的問題。眾所周知,伊朗的軍事力量整體遠遜於美國,但藉助它地理位置和本土優勢,仍然讓美軍不能掉以輕心。這也成為美國多年對伊朗難以下定決心動手的原因。
再次,伊朗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性質使其具有同仇敵愾面對外來壓力的凝聚力。在美國的「大中東民主計劃」中,伊朗一直是美國改造的重要目標。中東北非劇變發生後,美國似乎看到了促使伊朗政權發生改變的希望,試圖把中東北非地區上演的「群眾示威—政府壓制—示威活動升級—政府垮台」模式復制到伊朗。對此,美國還花費巨額資金用於支持伊朗內部所謂的民主派力量、加強波斯語廣播和增加學生交流,扶植反對派勢力,以在伊朗尋求一種「阿拉伯之春」類似的和平演變,侵蝕強硬派勢力的統治根基。但美國的這些計劃效果並不明顯,根本原因在於伊朗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宗教勢力對國民影響巨大,能夠喚起和凝聚民眾對國家的忠誠及對外來勢力的排斥。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在中東這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十復雜尖銳的地區長期生存斗爭中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本民族內部的團結與強大,才不至於淪其他民族統治欺壓的對象。這種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和憂患意識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國家凝聚力,既增加了伊朗面對外部世界的抗壓性,也使外部勢力難以找到可乘之機。
以上多種因素的疊加,既賦予了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也成為美國對伊朗長期無從下手的原因。因此,奧巴馬時期通過多方談判已經部分地和平解決了伊核問題。現在的麻煩是,特朗普對奧巴馬的對伊政策有著太多的不滿,已經多次公開表達了拋棄這個協議的意圖。特朗普的新中東政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對以色列的強力支持,二是對伊朗的強硬立場。基於這兩點,特朗普顯然不會放棄利用這次伊朗國內問題出招的機會,而美國的動作無疑會鼓勵中東地區那些與伊朗敵對的國家,如以色列、沙特等國對伊朗更加示強。如此,中東地區新一輪混斗爭和亂局面,很有可能會在2018年上演。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系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❸ 伊朗真的能如媒體上表現出來的強硬嗎伊朗倚仗什麼對抗如此強大的美國
曾經伊朗是美國鐵桿小弟,全世界最親美的國家,美國也是精心扶植,所有先進武器都對伊朗暢通無阻的銷售,F4、F5,甚至是美軍剛服役沒多久的F14,另外F16也准備向伊朗出售了。
但是這種其樂融融的局面下,伊朗的宗教團體崛起,煽動民眾推翻巴列維政權,鼓吹美國人的骯臟,以反美、反巴列維為旗號去爭取民眾支持。就這樣,伊斯蘭革命爆發,還成功了。
那你投降美國,開始親美,自己政權還要不要了?政權丟了是大事,最關鍵的是這些領導人,哈梅內伊、魯哈尼這些人命也保不住,你忽悠老百姓幾十年,最後你投降了,老百姓能饒了你么。當年他們是反美奪天下的,煽動群眾支持自己,人民的力量他們也見識了,全伊朗沒人比他們更熟悉的了。
所以他必須反美,必須堅決反美,只有反美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政權不被老百姓推翻。再說說伊朗這個強硬,其實並不是強硬,他只是針對美國的打壓,做出的正常的反制措施,事實上這個國家很虛弱,很軟弱。
❹ 伊朗,為什麼敢與美國叫板
很簡單的道理,都屬於破罐破摔了,朝鮮又有中俄撐腰,底氣足,自己又是爛命一條,無所謂,伊朗有核武,又是石油出口大國,其它國家對他有所依賴,兩國都是想通過與美國叫板來提升本國的影響力.......
伊朗算是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他有蘇聯的導彈,也有核電站.如果它要和美國同歸於盡的話,美國會很麻煩.它不像伊拉克那麼好對付
❺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5)伊朗有什麼資格和美國叫囂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❻ 伊朗為什麼跟美國叫板 他們之間有什麼過節
樓上的又是超級大白痴,按照你的白痴邏輯,難道中國現在也是在搶伊朗的石油么?伊朗和美國的恩怨本質上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後直接奔著美國大使館去,綁架美國外交人員,開了國際社會的惡劣先例,由此兩國徹底交惡。一般政權更迭再怎麼樣也不至於關系鬧那麼僵硬。當然伊朗那點破爛實力根本沒有能力和美國叫板,從來就是YY而已。
❼ 伊朗敢對抗美國的底氣在哪裡
伊朗敢對抗美國的底氣在哪裡?可以說大家都關心它未來的發展,那麼我們可以用今非昔比這個詞來解釋一下,當年的時候,就是在沒有簽署伊核六方協議的時候,伊朗他受到制裁的時候,等於是大家都在制裁他。
就是一旦美國你對我動武的話,那麼我要從陸海空各種方面來應對你的打擊,而且我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者是對與其他的這些原油出口進行限制,來博得我的這種反制。所以我們看伊朗在這方面他已經做好了經濟上的准備和這種軍事上的准備。
❽ 伊朗公開和美國叫板,後面有誰在支持伊朗
伊朗敢公開和美國叫板,原因就在於敢公開,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其實就在於伊朗的核問題。美國想要在伊朗獲得利益,但是因為伊朗有核武器,他沒有辦法輕舉妄動。再加之俄羅斯也在盯著伊朗這塊肥肉。美國如果跟伊朗戰爭發生的話,那將會是核戰爭的開啟,這個責任美國目前擔不起。
從03年的伊拉克戰爭,到後來的敘利亞戰爭,再到如今的伊朗問題。這些國際大事的背後,都離不開美國的推波助瀾。而美國在世界上的種種行為,也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而伊朗就是這些國家當中最大的代表之一。
伊朗擁有核武器的,而這也是他之所以敢和美國叫板的真正底牌。自從人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之後,如今的核武器所帶來的更多是一種威懾力。因此,美國還是不敢逼迫的伊朗太緊的。美國也害怕,伊朗最後破罐子破摔。
❾ 伊朗竟敢和美國死磕到底,他們到底有何實力敢這么做
因為有這種信心啊,畢竟伊朗覺得美國非常的不厚道,總是這么霸道,而且又不正義,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人心,這與歷史潮流背道而馳。如果要伊朗向這種霸道的方式妥協,難道不怕美國的人得寸進尺啊,有鑒於此,伊朗人不會像美國這種手段妥協。
你們應該知道,伊朗當時比較弱,這是目前無法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人沒有妥協,更不用說現在了?此外,由於美國已經進入衰退期,伊朗不應該害怕美國。換句話說,正義將戰勝邪惡。伊朗堅持的時間越長,美國霸權主義的膽子就越小。
❿ 伊朗為什麼敢和美國較量,有什麼優勢
網友的軍事知識水平令人堪憂。這個世界並不是你有核武器就能耀武揚威的。核武器是炸彈,你還得有能把炸彈送到敵人頭頂的工具,或是核潛艇,亦或是洲際導彈,再不濟也要有戰略轟炸機,伊朗他有啥,該不會指望著人肉核彈吧。中東傳統藝能最終升級版?2019年伊朗軍事實力排名全球14,遠遠落後日韓一個檔次,日韓都得怪怪叫美國爸爸,伊朗有什麼自以為是的資本?這個世界上有資本和美國叫板的只有中俄,上一個讓美國滾出中東的叫做卡扎菲,再上一個叫本拉登,再上上個叫薩達姆,然後他們都死了。當年海灣戰爭面對軍事實力世界第三的伊拉克百萬雄獅,美國幾個星期讓他回到原始社會。
噴擊完了吹伊朗牛逼的,來分析下原因吧,伊朗之所以囂張,一是不可否認美國這次真的犯了眾怒,不只是伊朗更是周邊國家都不乏支持者。美國和希特勒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藝術家腦子不太正常,一個是商人眼裡只有錢。能不能賺到錢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同時得罪多國不利於美國未來在中東地區繼續榨取利益。另一個方面,海灣地區使美國深受戰爭泥潭,從海灣戰爭到阿富汗戰爭,再到伊拉克戰爭,美國人民乃至政府高層都不希望再次陷入該地區,奧巴馬從政期間最大的貢獻其實就是中東撤兵。而川建國此舉很可能直接摧毀美國過去10年的努力。
目前隨著岩石層油氣資源開采技術的成熟,美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化石礦藏國,其蘊含的油氣總量甚至遠超整個中東地區,在這個背景下,中東對於美國還有多少價值就看美國的戰略決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