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核電站什麼時候建成

伊朗核電站什麼時候建成

發布時間:2022-04-23 03:52:18

㈠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㈡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一:伊朗布希爾核電站

布希爾核電站原是1974年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負責建造的,後來在美國的反對和施壓下,西門子公司停止了與伊朗的合作。1995年,俄伊兩國簽署合同,由俄幫助伊朗續建該核電站。1996年2月,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興建。由於涉及核能技術等問題,俄羅斯與伊朗的核電站合作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指責。根據合同,該核電站應當於1999年7月竣工。但後來由於政治、資金、技術等多種原因,竣工日期一拖再拖,最終接收和交付使用定於2015年。2021年6月20日,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已經被關閉,關閉狀態將持續數天。6月21日,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關閉。可以看出,這個核電站算是比較老的核電站了,那麼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他關閉呢?

㈢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伊朗核問題的演變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龍琴)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王龍琴)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借口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伊朗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此後,為使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決議。

2003年12月,在代表歐盟的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一直強調和平利用核能資源的權利,並在暫停鈾濃縮活動方面多次出現反復。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存有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2005年12月,俄羅斯提出伊俄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問題再度升溫。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把伊朗核問題報告安理會。3月29日,安理會通過了一項由英法起草、經過多次修改的「主席聲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外長經過多次磋商,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8月22日,伊朗對六國方案作出了正式答復,表示願意馬上與這項方案的提出國進行認真對話。但美國認為,伊朗故意迴避最為關鍵的暫停鈾濃縮問題,沒有滿足安理會的核心要求。

㈣ 歐洲是否只有英,法,俄擁有核武器擁有核電站的國家又有哪些

歐洲目前只有上述三國擁有核武器。烏克蘭、白俄羅斯已經放棄現有核武器和核武器發展計劃。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的數據,到2004年,全球共有30個國家擁有核電站,總數為442座,它們的總發電量佔全球發電總量的比重為16%。擁有核電站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為美國(104座)、法國(59座)、日本(54座)、俄羅斯(30座)和英國(27座)。例外,有五個國家的電力供應主要依賴於核電站,分別是:立陶宛(80%)、法國(76%)、斯洛伐克(57%)、比利時(55%)和瑞典(50%)。目前全球在建的核電站共有27座,其中的大部分--18座--位於亞洲
世界各國擁有核電站數量概況

國名 核電站數 說 明

1
美國 104 正在建的有45座,至2030年時全部建成
2
法國 58 核電是該國用電總量的2/3

3
英國 33

4
俄羅斯 31

5
德國 20

6
加拿大 20 它是產鈾大國,造核電站是理所當然

7
韓國 20 曾經發生過榮光核電站5號機組核泄漏

8
烏克蘭 18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座落在該國

9
印度 18 已有6起核泄漏事故的發生,可能已關閉多座

10
巴西 3

11
巴基斯坦 2 據報導,該國核電站是由中國援建,包括技術與資金

12
伊朗 1 由俄羅斯援建功率為1000萬/千瓦(布希爾核電站)

13
朝鮮 2

14
台灣 3 有報導說:共有8個核電站

15
中國 19 包括正在建的6座,正在發電的有13座

合計
352

註:伊朗的一座布希爾核電站的興建過程是一波三折,早在1978年時便與德國聯邦簽訂協議要建造,後又適逢二伊戰爭停建,後又於1995年與俄羅斯簽訂協議重建,當時工程總價為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億,可能是造價過低,至今還未投產與造成。

註:日本國有多少核電站未見有關報導,本文前已述及該國已擁有近70座反應堆,用來發電的功率是多少不詳。

㈤ 伊朗為什麼仇恨以色列

伊朗以色列交惡已久 以曾制定軍事計劃欲滅伊朗
伊朗以色列交惡已久

伊朗媒體10月26日報道說,伊朗總統內賈德當天表示,應當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巴勒斯坦新一輪襲擊將摧毀這個猶太國家。內賈德還譴責承認以色列或與其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企圖。 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就拒絕承認以色列,兩國交惡已久,並經常互相指責。

解讀:猶太復國主義

猶太民族主義的運動, 猶太復國主義負責對建立現代以色列作為猶太家園。雖然一般歸因於Theodor Herzl 和其它19 世紀小組, 猶太復國主義BC 建於猶太猶太人散居地, 第6 個世紀的巴比倫流放的起點。 Lamentations Jeremiah 和贊美詩137 講話exiled 猶太人的渴望的 Zion (耶路撒冷) 。

·伊拉克衰敗 以色列擔心伊朗

歷史上,以色列因擔心伊拉克獲得核武器,當時的總參謀長艾伊塔曾於1981年6月7日下令,派戰斗機摧毀了巴格達城外一個正在建造的核反應堆。20多年後的今天,歷史會在伊朗重演嗎?

「兩伊」歷來是以色列的仇敵,在以色列的眼裡,鏟除「兩伊」將帶來永久太平。薩達姆政權垮台後,在中東地區,伊ā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取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問題,成了美國地區防擴散戰略的「眼中釘」,也成了以色列最大的心病。

在以色列人看來,對以色列構成最大、最直接威脅的,是伊朗裝備部隊的謝哈布-3型中程彈道導彈。「謝哈布」在波斯語中意為「流星」,該型導彈長17米,射程為1300公里,可以攜帶重達800公斤的彈頭,這意味著伊朗具備了從其境內發射導彈攻擊以色列任何地點的能力。分析家也普遍認為,伊朗有可能在5至10年內研製出核武器。

· 以色列: 一直想徹底幹掉伊朗的核設施

原因很簡單,按照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面積也僅為2.7萬平方公里,一旦遭受核打擊,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以色列一直對伊朗的核計劃憂心忡忡,早有「斬草除根」的想法。2003年9月底,以色列軍方首次威脅說,如果聯合國不能讓伊朗停止核計劃,那麼以軍有可能會偷襲伊朗的核設施。德國《明鏡》周刊和美國《洛杉磯時報》甚至還披露了以軍方和間諜機構摩薩德為偷襲伊朗核設施做各種准備的細節。

· 以色列:一切都要看美國臉色

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的每一步行動多多少少得按照白宮的節拍跳舞。分析美對伊的態度可以看到,近期美對伊朗的強硬態度,更多的是鷹派乘伊拉克戰爭的「東風」而勢力上升的「得意洋洋」之舉,並不說明美國真打算在伊朗有大動作。面對伊朗持續的改革運動和邁向民主社會的前景,美國如果貿然對伊朗動武,不僅會使伊朗的改革派向保守派靠攏,而且會使那些對美國寄予希望、具有強烈民主傾向、呼籲與美國進行合作的伊朗青年學生,走向民族主義的一端。以色列對此也十分清楚。重要的是,如果現在對伊朗核設施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國際社會的譴責將不再只是針對以色列,而且會把目標指向美國。更讓以色列擔心的是,以色列甚至可能遭受來自伊朗的致命打擊。

· 上半年以色列蓄謀攻打伊朗

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以色列最精銳的士兵乘坐的攻擊直升機抵達目標位於伊朗南部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大部分士兵來自以色列的「翠鳥」營,身上穿的是伊朗帕斯達蘭民兵的服裝,其他人穿的是以色陸軍軍裝,攜帶的是標準的M4A1卡賓槍。

直升機在沙漠上空緩緩降低飛行高度,突擊隊利用這段時間校準了各自的夜視儀。在一架直升機的尾部是以色列奧克茲軍犬部隊的兩條軍犬,旁邊是兩包炸葯。
以色列已經制定了一份秘密計劃,一旦阻止伊朗停止核工程的外交努力失敗,以色列空軍和陸軍將聯手對伊朗的核設施實施打擊。目前,以色列軍隊正在秘密進行相關訓練……

以軍模擬突襲伊朗核設施

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以色列最精銳的士兵乘坐的攻擊直升機抵達目標――位於伊朗南部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大部分士兵來自以色列的「翠鳥」營,身上穿的是伊朗帕斯達蘭民兵的服裝,其他人穿的是以色陸軍軍裝,攜帶的是標準的M4A1卡賓槍。

直升機在沙漠上空緩緩降低飛行高度,突擊隊利用這段時間校準了各自的夜視儀。在一架直升機的尾部是以色列奧克茲軍犬部隊的兩條軍犬,旁邊是兩包炸葯。屆時這兩包炸葯將捆到兩條狗身上。直升機在距離目標大約7英里的地方降落,士兵們沖出機艙,跑向以色列摩薩德特工早就為他們准備好的幾輛卡車。奧克茲部隊的士兵將炸葯捆到狗身上。幾分鍾後,卡車駛抵一座燈光昏暗的設施,狙擊手將守衛的幾名衛兵干凈利索地放倒,卡車咆哮著沖進設施,直奔用來產生武器級鈾的離心分離機。

士兵們傾巢而出,一邊射擊一邊安放炸葯。奧克茲部隊的士兵一個手勢,那兩條軍犬馱著炸葯沿著狹窄的通道,直奔分離機的「內臟」。大約十分鍾,什麼麻煩也沒有遇到,以色列突擊隊已經將濃縮鈾廠收拾「干凈」。地下傳來幾聲沉悶的爆炸,以色列的F-15戰斗機又呼嘯而至,向這座設施投下了幾枚巨大的鑽地彈。

整個襲擊過程可謂天衣無縫。但需要說明的是,以色列突擊隊襲擊不是真正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只是以色列在尼吉夫沙漠打造的一座「替身」。據內幕人士透露,以色列總理沙龍已經於今年2月在尼吉夫沙漠他的大農場里舉行的私人會議上,下達了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的「初始授權令」。所以,以色列軍隊在尼吉夫沙漠里模擬建造了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廠。

伊朗准備強硬到底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以色列軍隊一直在沙漠中對摧毀這座核設施的戰術進行模擬演練。他們的戰術包括,以色列精銳的「翠鳥」突擊隊從地面發動突然襲擊以及空軍第69飛行中隊派F-15戰機利用鑽地彈實施空中打擊。以色列一名高級情報官透露,這支合成突擊隊的下一次訓練定於今年4月進行。

以色列計劃採取單方面行動襲擊伊朗核設施演練的消息是在美國和歐洲外交官宣布了了與伊朗進行談判的新建議後被披露出來的。據說以色列方面已經就突襲伊朗核設施的計劃與美國官員進行了磋商,後者的態度是,如果停止伊朗核工程的所有國際努力都失敗的話,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美國不會干預。

伊朗方面一直宣稱,核工程用於和平目的,但以色列和美國的情報人員相信,伊朗上馬核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製造核武器。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國務卿賴斯在12日宣布,美國將支持英國、法國和德國用經濟援助換取伊朗放棄核計劃的提議。作為回報,歐洲國家許諾支持美國的主張,也就是如果最新一輪談判達不到協議的話,歐洲支持美國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色列政府對賴斯聲明的反應則非常謹慎。以色列外長西爾萬·沙洛姆表示,他認為外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方式,但他又警告:「伊朗擁有核武器不僅是以色列的夢魘,也是全世界的夢魘。」

美國副總統切尼也在11日高強,如果伊朗未對歐洲國家新建議作出回應,伊朗將面對「更加強硬的行動」。歐洲三國提出的新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如果伊朗採取合作態度,歐洲國家將幫助伊朗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向伊朗的航空公司提供零部件。但伊朗已經於12日拒絕了這個建議。伊朗發言人表示:「壓力、賄賂和威脅是可能讓伊朗放棄將核技術用於和平目的的合法權力的。」

下半年將是「轉折點」

一些以色列官員私下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是一個「轉折點」,到那個時候他們就可以確定伊朗是否決心開始濃縮鈾,如果僵局打不破的話,沙龍內閣已經決定單獨采訪行動,美國方面不會阻攔。

以色列軍事冒險是有傳統的,早在1976年,以色列特工遠程突襲烏干達的恩德培,震驚世界;1981年,以色列又派戰斗機摧毀了伊拉克在奧西拉克的核反應堆,同樣震驚世界。這一次,以色列人准備採取另一個大膽行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可是,如果以色列真的這樣做了,美國總統布希的中東和平計劃註定泡湯,伊朗也會動員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世界各個角落打擊以色列的利益。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以色列的尼吉夫沙漠里究竟發生了什麼?以色列真的在為襲擊伊朗的核設施做准備嗎?如果以色列真的這樣做了,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會如何反應?

按美國情報部門的說法,伊朗的核設施在科威特以東大約150英里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布謝爾核地點,這座核設施幾乎全部由俄羅斯幫助建設,建成後一年可生產250公斤武器級鈾,足夠製造30顆原子彈。雖然伊朗一直堅稱布謝爾核設施是一座核電站,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但西方專家鮮有相信。他們認為在伊朗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設施,有些是在很深的地下掩體里。

「全球安全」機構武器專家約翰·派克分析認為,中東核壟斷是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基石,伊朗試圖發展核武器,自然讓以色列緊張不安。連一些美國軍官都說,以色列國土面積太小,一顆原子彈就會毀掉以色列。所以,以色列警告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器決不僅僅是過一過嘴癮。

以色列可能再度冒險

可是,伊朗第一顆原子彈何時會誕生?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分歧很大,但多數專家認為伊朗將在一年之內建成可以生產原子彈的設施。他們認為,如果軍事打擊的時間太晚,一旦布謝爾的反應爐啟用後再摧毀,可能造成像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的環境災難。

美國對伊朗核計劃同樣非常擔心,一是擔心伊朗擁有核武器後將成為地區大國,對美國是個重大威懾,二是擔心核材料落入恐怖組織手裡。可是在如何消除伊朗核威脅的問題上,美國和歐洲意見不一。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早在一年前,以色列就在靠近伊朗的伊拉克庫爾德地區設立了一個監聽站,據說還向波斯灣部署了潛艇,收集伊朗的情報。為了應對未來的不測結果,以色列專門成立了執行間諜任務的特種部隊,以色列的奧菲克-6間諜衛星過去用於監視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現在改為監視伊朗。

和空襲伊拉克的核設施不同,以色列這次必須與美軍合作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對伊朗發動空中打擊,以色列的飛機必須穿越土耳其或伊拉克北部領空,而目前控制這些空域由美軍控制。而且美國和以色列都明白,不管是以色列還是美國對伊實施打擊,外界都會認為這是美以共同的陰謀。另外,以色列必須做好應對伊朗報復性打擊的准備。最重要的是,以色列的突襲計劃必須確保將正確的目標炸毀。

盡管以色列空襲伊朗的核設施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專家們認為,如果以色列人認為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那麼有「前科」的以色列採取「莽撞」行動決非沒有可能。 (楊孝文 任秋凌)

㈥ 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是哪個國家建成的

1954年6月24日,蘇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由於具有無污染、成本低等許多優點,核電站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成為能源工業發展的新方向。

一個重原子核分裂成幾個中等質量原子核的過程叫原子核的裂變。核裂變時會釋放大量核能,它是人類獲得原子能的一條重要途徑。根據核裂變的道理,1954年蘇聯在奧布寧斯克建成的世界第一座核電站,以濃縮鈾為燃料,採用石墨水冷卻堆。簡單說,核電站是用核燃料代替煤等有機燃料來發電,原子能反應堆是它的心臟,它所用的核燃料,在地球中的儲量,按能量計量是有機燃料燃燒的能量的20倍,且核發電沒有火力發電對環境的污染。此後,歐美一些科技先進的國家也紛紛著手建造核電站。

與此同時,人類正在尋找獲得核能的另一條途徑。現在科學家已經清楚,太陽發射的能量是來自組成太陽的無數的氫原子核。在太陽中心的超高溫(1500萬℃)和超高壓下,這些氫原子核互相作用,發生核聚變,結合成較重的氦原子核,同時釋放巨大的光和熱。太陽能的來源啟發了科學家,使他們認識到在人工控制下氫元素的核聚變反應即受控熱核反應,是未來人類最有希望的能量來源。

由於受控熱核反應要比建造原子能反應堆困難得多,雖然近30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研究,仍有不少技術難題尚未解決。不過科學家仍然很有信心,預計到21世紀初人類便可藉助受控熱核反應來發電,為人類提供既干凈又便宜的能源。

㈦ 伊朗核問題的發展及由來及形勢變化

一、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早在20世紀50年代,伊朗就已經涉足核領域,當時雄心勃勃的巴列維國王試圖利用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密切關系,全面實施核計劃。1957年伊朗與美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協議,這標志著伊朗正式開始實施核計劃。1979年巴列維政權倒台時,伊朗已與外國簽署了6個核電站的協議,其中西德幫助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建設工程。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一直努力成為伊斯蘭國家中第一個擁有核威懾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計劃處於暫時停滯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計劃重新全面啟動時期。1992年,伊朗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標志著伊朗核計劃進入新的階段。根據西方情報部門透露的資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1] 與此同時,伊朗還大力發展自己的導彈系統。1998年伊朗成功地進行了「謝哈布-3型」彈道導彈的試驗性發射,射程1300公里,可達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製和生產能力,加強了伊朗在海灣乃至中東地區的戰略威懾力。伊朗還在研製射程2000公里的「謝哈布-4型」彈道導彈和「謝哈布-5型」洲際導彈。

伊朗軍事力量的發展、尤其核問題引起了美國的嚴重不安。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至今,美國和伊朗關系一直處在「冰點」。伊指責美支持以色列搞國家恐怖主義和佔領阿拉伯領土,推行全球霸權主義,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頭」。美則指責伊支持恐怖主義。美國認為 「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2] 「其對阿以和平進程的反對,對地區和國際恐怖主義的支持和其尋求製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僅成為鄰國的威脅而且成為整個地區和世界的威脅。」[3]小布希總統上任後,在發表國情咨文時,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鮮三國稱為「邪惡軸心」。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十分關注伊朗的核設施,美國也指責伊朗尋求發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羅斯簽署了共建布希爾核電站合作協議後,美如坐針氈,擔心伊有朝一日發展核武器,多次敦促俄中止與伊的核合作,但無結果。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直接或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歐盟和俄羅斯不斷向伊朗施加壓力。美國負責武器控制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甚至威脅,美國保留使用軍事手段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權利。美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了對伊的核監督,稱伊在秘密研發核武器。以色列也聲稱伊在2005年或2006年前可造出核武器,並揚言對此已制定了軍事打擊計劃。

08年國際形勢變化.油價上漲,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

艾哈邁迪-內賈德面對在場的數百名伊朗高級官員和記者說,「從今天起,伊朗已經加入能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國家的行列」。

㈧ 伊朗現在有核電站嗎!

有一座,布希爾核電站,由俄羅斯援建。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伊朗核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㈨ 國內外的大事記

January 1月

1月1日起施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在跨省就業時隨同轉移。

按照《蒙特利爾協議書》規定,中國在1月1日全面禁用氟利昂類物質。

《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基金評價機構的評價方法、信息採集、發布方式及行為進行了規范,自1月1日起施行。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節仲裁法》1月1日起施行。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1月1日正式實施。

《經營者集中審查辦法》1月1日起施行。

1月1日,西班牙接替瑞典成為新一屆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

當月開始生效的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將取消中國出口到東盟國家的紡織品、鞋類和皮革製品、陶瓷、食品和飲料、鋼鐵、石油化工和電子類產品的全部進口關稅。

1月15日,21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日環食。

1月17日,第66屆金球獎頒獎典禮。

February 2月

2月12日~2月28日,第2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

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及農歷虎年春節。

2月25日,日本參議院舉行選舉。

AMD與英特爾在美國的反壟斷案本月開庭。

March 3月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3月1日起實施。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從3月1日起實施。

第82屆奧斯卡典禮於3月7日舉行。

3月12日~3月21日,第10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加拿大溫哥華和威士拿舉行。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有望於本月正式頒布。

俄羅斯於本月啟動幫伊朗建設的核電站。

G20財長和央行總裁要求避稅天堂在3月以後必須提供合作,否則將予以制裁。

April 4 月

美國《雷斯法案》修正案4月1日起施行,中國傢具輸美要報木材來源。

公安部規定,自4月起酒後駕車一次扣12分。

第三屆「中國碳交易2010」峰會4月15日在北京舉行。

美國空軍准備實施X-37B太空飛機飛行的秘密任務。

May 5月

5月1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展期:5月1日~10月31日 。博覽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主辦機構預計吸引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總投資達300億元人民幣,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

June 6月

6月1日起,食品標識內容和形式要符合新修改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

6月11日~7月11日,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在南非舉行,本屆是首次在非洲舉行的世界盃。

中國、巴西、南非和印度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擬定的草案,希望在本月完成全球氣候新條約的談判。

亞洲風能大會在北京召開。

央行網上銀行互聯平台完成上線。

第三屆「全球契約」峰會6月24日~2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該契約旨在鼓勵企業與聯合國機構、勞工組織和民間團體一起,共同尋找克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同時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重視人權和環保等方面的問題。

6月30日,申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的最後截止日期。

July 7月

建國後第九版葯典7月1日正式實施。

滬寧城際鐵路7月1日通車。

7月1日,比利時接替西班牙成為新一屆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

全球造船業防污公約生效。

法國7月1日起開放電力市場,以此平息與歐盟之間的爭執,後者指責法國關閉競爭大門保護法國電力集團。

通用計劃7月10日前進行IPO,而政府很可能在該公司舉行IPO之後出售其股份。

7月11日,日全食。僅有南太平洋部分地區(特別是復活節島)和南美洲南部地區可見。

7月18日是第一個「曼德拉國際日」。

中國現有的國家高速公路將全部更換為新的名字,相應的指路標志、里程牌也將予以更換。根據統一要求,今後國家高速公路由字母G加阿拉伯數字組成。省級高速公路編號則由字母S加阿拉伯數字組成。

August 8 月

8月14日~8月26日,首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新加坡舉行。

第16屆世界籃球錦標賽,8月28日~9月12日在土耳其舉行。

中俄聯合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8月29日抵達火星。

8月31日, 美國於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從伊拉克撤軍的最後限定日期。

September 9月

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9月13日~15日在天津舉行。

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兩周年紀念。

香港有望首批向內地學生開放高中。

比亞迪9月前回歸A股市場。

October 10月

鐵礦石談判啟動。

10月3日 ,美國70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計劃截止。

10月3日,巴西進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10月20日~24日在南寧舉行。

10月31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閉幕。

November 11月

11月1日零時起,中國將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2010 全球市長論壇」11月5日~8日在中國香港和深圳兩地舉辦。

11月12日~11月27日,第16屆亞運會在中國廣州舉行。

G20領導人峰會在韓國舉行。

December 12月

中國擬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重量有8噸,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在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中,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9、10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

減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政策停止。

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產。

困難中小企業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或降低費率的政策截止。

中國擴大內需4萬億投資計劃將完成。

山西全省礦井數量將控制在1000處。

中國衛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劑新標准。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百分之百地提供3G服務,3G網路將全面覆蓋。

㈩ 核電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您好!核電自1951年12月美國實驗增殖堆1號(EBR-1)首次利用核能發電,1954年6月蘇聯第一座核電廠首次向電網送電,到現在已有近50年的歷史,大致經過了驗證示範、高速發展和滯緩發展三個階段。現在處於復甦之前的過渡階段。
1驗證示範階段

1942年12月美國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證明了實現受控核裂變鏈式反應的可能性。但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核能主要為軍用服務。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配合原子彈的發展,先後建成了一批鈈生產堆,隨後開發了潛艇推進動力堆。
從50年代初開始,美、蘇、英、法等國把核能部分地轉向民用,利用已有的軍用核技術,開發建造以發電為目的的反應堆,從而進入核電驗證示範的階段。美國在潛艇動力堆的技術基礎上,於1957年12月建成希平港(Shippingport)壓水堆核電廠,於1960年7月建成德累斯頓(Dresden-1)沸水堆核電廠,為輕水堆核電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英國於1956年10月建成卡爾德霍爾(CalderHallA)產鈈、發電兩用的石墨氣冷堆核電廠。蘇聯於1954年建成奧布寧斯克(APS-1)壓力管式石墨水冷堆核電廠後,於1964年建成新沃羅涅日壓水堆核電廠。加拿大於1962年建成NPD天然鈾重水堆核電廠。這些核電廠顯示出比較成熟的技術和低廉的發電成本,為核電的商用推廣打下了基礎。
2高速發展階段

60年代末70年代初,各工業發達國家的經濟處於上升時期,電力需求以十年翻了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長。各國出於對化石燃料資源供應的擔心,寄希望於核電。美、蘇、英、法等國都制訂了龐大的核電發展計劃。後起的聯邦德國和日本,也擠進了發展核電的行列。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則以購買成套設備的方式開始進行核電廠建設。
美國輕水堆核電的經濟性得到驗證之後,首先形成核電廠建設的第一個高潮, 1967年核電廠訂貨達到25.6GW;從1969年開始,美國核電總裝機容量超過英國,居世界第一位,1973年美國核電總裝機容量佔世界的2/3。1973年世界第一位石油危機後,為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形成了第二個核電廠建設高潮。1973、1974兩年,共訂貨66.9GW,核電設備製造能力達到每年25~30GW。美國還通過出口輕水堆技術和開放分離功市場,使輕水堆成為世界核電廠建設的主導堆型。
在核電大發展的形勢下,美、英、法、聯邦德國等國還積極開發了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溫氣冷堆,建成一批實驗堆和原型堆。
3滯緩發展階段

1979年世界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在這以後,各國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減緩,加上大規模的節能措施和產業結構調整,電力需求增長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僅增長1.7%,1982年下降了2.3%。許多新的核電廠建設項目被停止或推遲,訂貨合同被取消。例如1983年以前美國共取消了108台核電機組以及幾十台火電機組的合同。
1979年3月美國發生了三里島核電廠事故, 1986年4月蘇聯發生了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對世界核電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公眾接受問題成為核電發展的障礙之一,有一些國家如瑞士、義大利、奧地利等已暫時停止發展核電。
為保證核電的安全性,美國在三里島事故後所採取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使核電廠建設工期拖長,投資增加,核電廠的經濟競爭力下降,特別是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阻滯了核電的繼續發展。
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開始,各核工業發達國家積極為核電的復甦而努力,著手制訂以更安全、更經濟為目標的設計標准規范。美國率先制訂了先進輕水堆的電力公司要求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URD),同時理順核電廠安全審批程序。西歐國家制訂了歐洲的電力公司要求文件(EUR),日本、韓國也在制訂類似的文件(分別為JURD和KURD)。這些文件的基本思想和原則都是一致的。各核電設備供應廠商通用電氣按URD的要求進行了更安全、更經濟輕水堆型的開發研究,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同日本東芝公司、日立公司聯合開發了改良型沸水堆ABWR,美國ABB-CE開發了改良型壓水堆系統80+,美國西屋公司開發了非能動安全型壓水堆AP-600,法國法馬通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聯合開發了改良型歐洲壓水堆EPR等,其中ABWR、系統80+和AP-600已獲得美國核監管委員會(USNRC)的最終設計批准書(final design approval,FDA),並有兩台ABWR機組在日本建成投產,運行情況良好。另有四台ABWR機組正分別在日本(兩台)和中國台灣(兩台)建造。與此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繼續堅持發展核電。中國大陸在90年代初建成三台機組,目前在建的有8台。中國還在幫助巴基斯坦建造300MW的恰希馬壓水堆核電廠。此外,印度、巴西、伊朗等國也在建設核電廠。1998年底在建的36台核電機組中大部分屬於發展中國家。
4美國的核電發展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在1951年規定,要在優先發展軍用生產堆和動力堆的條件下,發展民用發電堆。1953年5月原子能委員會給國會兩院提出報告,美國應在民用核能方面保持世界領先地位。1954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向國會提出修改原子能法,允許私營企業取得反應堆所有權,但核燃料仍歸政府掌握,允許私人使用。在此政策指引下,美國政府與私營企業簽訂合同,建設了第一批實驗驗證性核電廠。這個時期的核電發展,由美國政府負責研究開發及核島的建設和運行,私營企業僅負責廠址准備和常規島建設。合同期滿後,由原子能委員會負責拆除退役,核電廠的風險絕大部分由政府承擔。1957年9月頒布的普賴斯-安德生法案又規定,一旦發生核事故,全部賠償金額限於5.6億美元,其中由政府承擔5億美元,進一步推進了核電的發展。1962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向肯尼迪總統建議:認為核電經濟性已優於常規火電,發展核電可為電力供應節約大量資金,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核燃料私有。該建議在1964年原子能法的再次修改中被採納。在核電技術趨於成熟時,為佔領核電的國際市場,60年代末美國政府批准低富集鈾的出口,把美國的輕水堆推向世界。70年代後期,美國的核電發展轉入低潮,1978年以後沒有任何核電廠訂貨。
關於快中子增殖堆的研究發展,1971年6月尼克松總統宣布要在1980年建成快中子商用示範性克林奇河核電廠。1977年4月卡特總統以防止核擴散為由,提出了限制核電發展的政策,決定停止克林奇河快中子堆核電廠的建設和燃料後處理技術的開發。
5蘇聯(俄羅斯)的核電發展

蘇聯在軍用石墨水冷型生產堆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一批石墨水冷堆核電廠,最大機組容量達1500MW。又在軍用潛艇動力堆的基礎上,開發了具有蘇聯特點的壓水堆核電廠,有440MW(WWER-440)和1000MW(WWER-1000)兩個級別的機組,不僅在國內建造,還出口到東歐各國和芬蘭。
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於60年代提出了能源發展政策,決定在烏拉爾山以西地區不再建造常規火電廠,只建造核電廠。同時考慮到天然鈾資源的長期持續穩定供應問題,決定大力開發快中子增殖堆核電廠。蘇聯成為快中子增殖堆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70年代建成的原型快堆BN-350和示範快堆BN-600,至今仍在運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蘇聯在發展核電過程中缺乏國際交流。特別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由於缺乏安全意識,基本安全原則和裝置設計有缺陷,於1986年釀成災難性事故,其後果遠遠超越了國界。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積極採取措施改進安全性,其中包括建立獨立於核工業的國家核安全監管機構,實施質量保證制度,加強同西方國家交流經驗,以及爭取國際機構和西方國家的支援。
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核工業體制進行了重組,把一些原來在烏克蘭等國生產的設備,逐步轉到俄羅斯的工廠生產。隨著世界各國向更安全、更經濟的新一代堆型發展,俄羅斯也積極進行新堆型的開發,如百萬千瓦級WWER-1000機組的改良型V-428型和WWER-640型中型核電機組。
6英國的核電發展

英國在1956年10月建成卡爾德霍爾產鈈、發電兩用石墨氣冷堆核電廠之後,陸續建設了一批石墨氣冷堆核電廠,因利用鎂合金作包殼,稱為鎂諾克斯反應堆(MGR)。英國曾一度是世界上核電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70年代美國輕水堆佔領國際市場後,英國的石墨氣冷堆很難同美國的輕水堆相競爭,為提高機組的經濟性,研究開發了改進氣冷堆(AGR),但仍不能同美國輕水堆相競爭,終於未能打進國際市場。
英國也重視其他堆型的發展,曾建設了一座高溫氣冷堆(Dragon),一座實驗快堆(DFR)和一座原型快堆(PFR)。
英國核電發展長期處於低潮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北海發現了大型油田,能源問題得到緩解,對核電的需求不迫切;二是英國在核能發展上實行國家所有制,主管核能開發的國家原子能局UKAEA和經營核電廠的國家電力局CEGB和SEGB未能及早下決心放棄石墨氣冷堆的技術路線。直到80年代後期才決定引進美國技術,建造壓水堆核電廠(Sizewell-B),已比法國晚了20年。
7法國的核電發展

法國早期發展核電的路線大體上同英國類似,採用石墨氣冷堆。所不同的是,當英國進行批量化建設時,法國注意了每建一座都有所改進,因此在技術上比英國進步快。
60年代末,石墨氣冷堆難於同美國輕水堆競爭的問題一出現,法國政府就十分重視,組織論證,由蓬皮杜總統做出決策,改為發展壓水堆,從美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建立自己的壓水堆設備製造工業體系。法馬通公司就是這時由法國同美國西屋公司合資成立的,後來變成為法國的獨資公司。法國此時已解決了富集鈾的大量生產問題,因此法國政府決定實施標准化、批量化建設方針,制訂了一個每年投產七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機組的龐大的核電發展規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法國建造核電廠的比投資是世界上最便宜的,發電成本也低於火電。由於經濟上的優越性,促使核電替代火電取得成功,到1998年核發電量已佔全國總發電量的76%。
8加拿大的核電發展

加拿大發展核電起步較早,在50年代即開始了重水慢化、冷卻的天然鈾動力堆的開發。1962年,第一座實驗堆NPD(22MW)投入運行。1967年,第一座原型堆道格拉斯角(Douglas Point,208MW)建成投產。加拿大重水堆的特點是使用天然鈾燃料,採用燃料管道承壓的獨特結構,實行不停堆換料,稱作坎杜(CANDU,由Canada,Deuterium和Uranium三字縮成)型。
在原型堆運行成功後,加拿大開展了較大規模商用坎杜堆的建造工作,於1971~1973年先後建成皮克靈(Pickering)核電廠的4台515MW的機組。在此基礎上經過改進,在1976~1979年陸續建成布魯斯(Bruce)核電廠的4台848MW的機組。80年代以後,加拿大在本國又先後建造了14台坎杜型機組。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加拿大原子能公司(AECL)採用計算機控制等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完善設計,使得CANDU-6型成為當前世界上技術比較成熟的核電廠之一。
加拿大的坎杜型重水堆對發展中國家頗具吸引力,因為:①大型設備較少,便於實現國產化,減少對外國的依賴;②使用天然鈾燃料,容易取得;③不停堆換料提高了電廠可利用率,使核電廠有良好的經濟性。所以在70年代初即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口,隨後陸續又向韓國、阿根廷、羅馬尼亞出口7台機組。中國秦山三期核電廠兩台728MW的機組也採用CANDU-6型,將於2003年投產。
9日本的核電發展

同美、蘇、英、法相比,日本在發展核電方面是個後起的國家。由於日本能源資源缺乏,工業發展較快,能源的持續穩定供應是日本政府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日本政府認為由於核燃料便於儲備,核電可視作「半國產的能源」,有助於減少石油的進口,對實現能源多樣化、克服脆弱的能源供應結構有重要作用。因此日本政府一貫積極推進發展核電,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也並未因世界核電發展進入低潮而動搖。
日本第一座商用核電廠(166MW的東海村)是從英國進口的石墨氣冷堆核電廠(1966年投產,1998年關閉)。後來改為採用美國的輕水堆。有四家電力公司採用壓水堆,五家電力公司採用沸水堆。由日本的設備製造廠商三菱公司同美國西屋公司合作掌握了壓水堆核電技術,東芝公司和日立公司同美國通用電氣公用合作掌握了沸水堆核電技術。
在新一代更安全更經濟的堆型開發上,日本在同美國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標准化的1350MW先進壓水堆APWR於1990年完成設計工作。標准化的先進沸水堆ABWR在柏崎·刈羽核電廠6號、7號機組中被採用,於1991年訂貨,1997~1998年建成投產,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滿足電力公司要求文件的新一代堆型。
為解決核燃料的長期穩定供應問題,日本政府還積極支持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的開發,先後建成常陽(Joyo)快中子實驗堆和文殊(Monju)快中子原型堆。為研究鈈的再循環利用,建成了一座普賢(Fugen)先進轉化堆ATR。
10中國的核電發展

中國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保衛世界和平,從50年代後期即著手發展核武器,並很快掌握了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技術。中國掌握的石墨水冷生產堆和潛艇壓水動力堆技術為中國核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8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制訂了發展核電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政策,決定發展壓水堆核電廠。採用「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針,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逐步實現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
自主設計建造的秦山核電廠300MW壓水堆核電機組,於1991年底並網發電,1994年4月投入商業運行。同香港合資,從外國進口成套設備建造的廣東大亞灣核電廠,兩台930MW壓水堆機組,分別於1994年2月1日和5月4日投入商業運行。
目前正在建設4座核電廠8台機組。秦山二期核電廠兩台600MW壓水堆機組按自主設計、自主管理方式建設。嶺澳核電廠兩台1000MW壓水堆機組按大亞灣核電廠方式建設,改為完全由中方自主管理,請外商當顧問,提高了設備國產化的比例。秦山三期核電廠兩台700MW坎杜型重水堆機組由加拿大原子能公司按交鑰匙方式總承包建設。田灣核電廠兩台WWER-1000(V-428型)壓水堆機組從俄羅斯進口成套設備。以上各機組計劃於2003年至2005年建成。
中國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6台機組,其中4台是沸水堆,2台是壓水堆,總裝機容量為4884MW,都是引進美國技術建造的。正在建設的第四座核電廠,兩台機組都採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同日本東芝、日立公司聯合開發的先進沸水堆(ABWR),裝機容量為1300MW。謝謝閱讀!

閱讀全文

與伊朗核電站什麼時候建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飛美國便宜 瀏覽:597
蜜絲佛陀印尼和美國有什麼區別 瀏覽:236
中國有哪些外國寶物 瀏覽:107
印度人為什麼窮人都戴首飾 瀏覽:283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西有多少個市 瀏覽:367
英國一袋牛奶多少錢 瀏覽:405
印度歌曲原唱叫什麼 瀏覽:621
印尼貨幣兌換哪裡好 瀏覽:110
義大利怎麼套近乎 瀏覽:188
印度蝗蟲怎麼消除 瀏覽:502
英國首相如何居家隔離 瀏覽:304
伊朗星期三為什麼不上班 瀏覽:757
印尼深海大海鮮怎麼做法 瀏覽:356
國產貨車越南佔有多少市場 瀏覽:622
伊朗富裕家庭是什麼樣的 瀏覽:44
在義大利上班把東西給吐了怎麼辦 瀏覽:365
義大利男人的哪裡很粗 瀏覽:283
在印尼怎麼樣能從網上買飛機票 瀏覽:977
到印尼奧比島怎麼走 瀏覽:686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移民印尼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