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樂器嗩吶原自以哪個國家的樂器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我國中原地區。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我國普遍應用。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o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1607年刊): 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傳說明代宗室朱載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出眼管子,為我國民族管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據說他曾在九峰寺創建金鼓會,每逢農歷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嗩吶班都要在這里聚會。 明末清初時有同樂會、賈家班,清至民國時有麻金班、毛旦班、銀河班等嗩吶演奏組織,在當地影響很大。沁陽一帶有大花轎,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結婚,閨姑女、門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轎的俗語,正反映了這些嗩吶班的影響。依照地域和技藝風格,沁陽境內的嗩吶整體上可分為四大家兩大派。以沁河為界,分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張家、賀家、馬家為代表,沁南派以賈家為代表。其繁盛之況,即此可見一斑。在四大家的影響下,沁陽境內的嗩吶班社和藝人隊伍規模不斷增大,數量十分可觀。 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沁陽的嗩吶班已發展到三十多家,從事嗩吶演奏的人員達四百多人,呈現出鄉鄉有嗩吶、村村有樂聲的狀況。據不完全統計,沁陽嗩吶演奏的曲目達三百多首。在現當代民俗、藝術生活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民間藝術家創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鄉頌》、《九峰情話》、《沁陽春》。1997年12月,沁陽市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後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❷ 童安格拿著這是什麼樂器
西塔爾,是伊朗的彈撥樂器
❸ 這是什麼琴
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چنگ),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於古波斯(伊朗)。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中文名
豎琴
外文名
harp
類型
彈撥樂器
材質
木製
本調
C大調
音質 聽語音
樂器本調:C大調(非移調樂器)。
實用音域:大字組降C-小字四組升F。
應用譜號:高聲部:高音譜號;低聲部:低音譜號。
組成 聽語音
結構組成:琴身(包括琴柱、掛弦板、共鳴箱和底座)琴弦系統(包括琴弦、弦軸、變音傳動機件裝置和踏板)。
使用材質:琴身:木製結構;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高音區用尼龍弦,中音區用腸衣弦,低音區用金屬纏弦;
變音傳動機件:使用曲型銅板。
效果 聽語音
由於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主要擔任的是和聲伴奏和滑奏式的裝飾句,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在室內樂中,豎琴也是重要的獨奏樂器。獨奏時能奏出柔和優美的抒情段或華彩樂段,極具感染力。
❹ 卡曼賈是什麼樂器
擦奏弦鳴樂器。
流行於西亞阿拉伯地區及伊朗、土耳
其等國,起源於伊朗北部的庫爾德斯坦。卡曼賈琴頭呈
塔尖形,長頸,共鳴體用椰子殼或木製成,琴面蒙皮膜;
琴體下有一長釘或琴腳,用以支持琴體。一般有兩根琴
弦,在西南亞則有3~4根弦,按五度定弦。流行於克什
米爾和土耳其的卡曼賈還常帶有一組共鳴弦,與主奏弦
成八度、五度關系。演奏者把琴置於膝上,持弓的姿勢
與中國二胡相似,弓在弦外,演奏時琴身可自由旋轉,以
適應弓對弦之間的角度變換。
流行於中國西藏地區的卡曼賈稱根卡。據考,約300
年前以貢品傳入西藏,其形制、奏法與新疆地區流行的
艾捷克相似。20世紀60年代,中國音樂工作者對根卡進
行改革,製成3弦的中音根卡和4弦的高音根卡。共鳴箱
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頭和琴桿成直線,琴頭上雕塔
式裝飾。弦軸與小提琴弦軸相同。琴桿正面為指板,用
小提琴弦。3弦根卡定弦為:e1、b1、e2;4弦根卡為g、d1、
a1、e2。可奏雙弦、三音或四音和弦、撥弦、跳弓、頓弓
等技巧。用於獨奏、齊奏及合奏。
❺ 世界三大樂器分別是什麼
世界三大樂器分別是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
1、鋼琴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古典吉他此名稱並不表示其僅限於演奏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古典音樂、弗拉明戈、爵士樂等皆能以古典吉他演奏。
琴頭指向左上方,與水平面傾斜夾角約在30°至40°之間。下側琴腰凹弧與左大腿重合,琴底靠在右大腿上,共鳴箱上半部分後側邊緣與左胸有輕微接觸,右手從共鳴箱上側琴腰凹弧右邊自然下垂,手心懸至音孔附近。一般要求擱琴的左腿採用腳踏墊高約10公分左右(兒童5至10公分;成人10至15公分)。
❻ 這是什麼樂器啊
管子 (中國民族吹管樂器之一) ,吹管樂器,其歷史悠久。起源於古代波斯(今伊朗)。在中國古代稱為"篳篥"或"蘆管"。在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流行於中國新疆一帶,後傳入中原。其構造由管哨、侵子和圓柱形管身三部分組成。可用來獨奏、合奏和伴奏。經過變化發展,管子的演奏技藝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展。而廣泛流行於中國民間,成為北方人民喜愛的常用樂器。
❼ 外國的樂器有哪些
1,鋼琴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
2,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音譯為哈普西科德,撥奏弦鳴樂器,又名撥弦古鋼琴、大鍵琴。羽管鍵琴的製作起源於15世紀末的義大利,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國。
3,手風琴
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
4,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灣又稱為豎笛(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
5,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
❽ 箜篌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種撥弦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篌與琵琶、五弦、箏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弦。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弦。
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圖像,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後,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復制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8)伊朗的樂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點——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聲音階降C大調定弦——雖然七聲音階弦列跨度較大,在彈奏音高變化大的旋律時可能比五聲音階弦列微微費時,單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聲音階弦列在表現五聲音階旋律時流暢,但在七聲音階弦列上可以單手直接彈出五聲音階旋律;
而在五聲音階弦列上要彈出七聲音階旋律必須有左手的配合,更會大大限制靈快。七聲音階旋律畢竟要比五聲音階旋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專業用箜篌超過六個八度,甚至達到七個八度。不過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個八度。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
❾ 豎琴是什麼意思
豎琴簡介:
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چنگ),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於古波斯(伊朗)。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結構組成:琴身(包括琴柱、掛弦板、共鳴箱和底座)琴弦系統(包括琴弦、弦軸、變音傳動機件裝置和踏板)。
詳細資料見網路:http://ke..com/view/18043.htm
❿ 現代流行音樂常用的樂器有哪些
現代流行音樂常用的樂器有弦樂器,樂器薩克斯,吹管樂器,薩克斯,管樂。
1、弦樂器(strings)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
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分為撥弦樂器(如吉他和阮)和拉弦樂器(如提琴類和胡琴類),擊弦樂器(揚琴類)。
2、納伊是吹孔氣鳴樂器。是流行於西亞、中亞、北非地區的一種斜吹的簫。現代音樂的編曲中,如果想有一些獨特的效果,也常拿NAY作為配樂之一,比如李安所執導的3D史詩巨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情節就是是奈伊簫獨特神秘的木管音色。
演奏時將納伊斜持於胸前,採用循環換氣法吹奏。其音色柔和,音域不寬,熟練的演奏家運用交叉指法,控制呼吸,改變吹氣壓力等技巧,音域可達3個八度。伊朗的納伊演奏者常將樂器上端吹口的邊緣放在牙齒間吹奏,可發出柔和而有力的聲音。
可獨奏,也可與其他樂器合奏,多用於歌舞伴奏及節日集會活動。在阿拉伯村莊中,納伊常與烏德、卡儂、達夫、登不克鼓一起合奏。作為獨奏樂器出現,我們會在BALADI的古典音樂taqsim中經常聽到這種略帶沙啞的獨特聲音,也常用來為宗教歌曲伴奏,比如蘇菲派的穆斯林。
3、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4、薩克斯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於1840年發明的。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5、管樂是指以管發聲的樂器及其所奏的音樂,可以進行獨奏,重奏,也可組成軍樂團,行進管樂團,室內管樂團,交響管樂團等多種形式的演奏團隊。國內最為知名的管樂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