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波斯的歷史,歷代皇帝表格
波斯,這是一個被人熟知的名稱。古波斯的統治范圍與今伊朗近於一致。實際上,波斯只是古代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強盛部落,當波斯部落統治了伊朗的其他部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後,遂被鄰國稱之為「波斯帝國」,其後「波斯」也常被作為整個伊朗的代稱,因而古代伊朗的文明也稱為波斯文明。不過,伊朗人更習慣自稱雅利安人。「伊朗」的字面意思,即「雅利安人的國家」,這一稱呼比「波斯」更能反映出伊朗多民族、多文化的歷史。
波斯帝國的建立
公元前2000年以前,生活在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流域的幾個部落結成了一個部落聯盟,他們都講相似的古伊朗語,彼此之間有著相近的風俗,史學上通常稱之為雅利安部落和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只有語言學、社會學方面的意義,並非是一個種族)。雅利安人已經開始擺脫了游牧部落的流動性,有著比較鞏固的定居生活,並且產生了一些宗法制度,處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大約在公元前10~8世紀,雅利安人的支系——米底和波斯部落先後從臨近地區遷移到伊朗高原,並且逐漸強大起來。根據伊朗民間傳說,公元前8世紀末到6世紀中葉,米底部落率先建立起王國,成為伊朗歷史上第一個講伊朗語的部族建立的國家。米底王朝末期,波斯人以伊朗高原的西南部為中心,逐漸占據了強勢的地位,並於公元前550年征服了米底。繼而在吞並了周邊部族以及巴比倫王國之後,波斯君主居魯士(也譯作「大流士」)建立起強大的王國,即波斯帝國。
就像中國的始皇帝一樣,波斯君主大流士竭力製造君權神授的形象。在城址南側牆上刻有如下銘文:「偉大的阿胡拉,最偉大的神,他命大流士為王, 把國家交給了他一一承阿胡拉的恩典,大流士成為國王」,「大流士王說, 這是波斯土地, 阿胡拉賜給我, 這是一塊吉祥的土地,有好馬,有好男人,承阿胡拉的恩典和個人品格,大流士王不怕任何敵人」,「大流士王說, 我祈求諸神的保佑, 保護這個國家及這片土地不受仇恨、敵人、謊言和乾旱之害,沒有壞年成、沒有仇恨、沒有敵人, 沒有謊言侵擾它,我祈求最偉大的神阿胡拉和諸神保佑它」,「我, 大流士, 偉大的王, 諸王之王,諸國之王,阿契美尼德族維什塔什卡之子。大流士說,承阿胡拉的恩典,我依靠波斯軍隊征服的這些國家敬畏我, 給我送來王冠的有: 胡齊斯坦、米底、巴比倫、阿拉伯、亞述、埃及、亞美尼亞、卡帕杜基亞、薩爾德,海上和陸上的希臘,大海彼岸的土地,薩卡提、帕爾特、扎爾卡(塞斯坦) 、赫拉特、巴赫塔爾、索格特、花刺子模、魯赫吉、崗達爾、薩卡人的國家,馬那人的國家……」
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中介
古代伊朗(包括波斯、安息等王朝)對於早期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發展致關重要。波斯、安息時代伊朗一帶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與現今相近,大部分環境是乾燥少雨的高原,如著名的卡維爾鹽灘,又稱中央荒漠盆地,占據了伊朗國土面積的一半。這樣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古伊朗文明主要是綠洲文明,綠洲是最初的農耕文明中心。綠洲地區由於耕地少,人口多,因而古代伊朗人有經商的傳統,綠洲之間溝通往來的商路向東、向西擴展,成為日後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古代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緯20°~50°之間。東面是中華文明,北面是草原文明,中間是伊朗文明,南部是印度文明,西部有古希臘和埃及文明。伊朗正處於古代世界文明地區分布的中間位置,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傳播的中心。公元前2世紀末,即中國西漢、伊朗安息和古羅馬時期,古代絲綢之路全線貫通。通過絲綢之路,古代波斯人不但接觸到其他文明的先進文化,而且從控制絲綢之路貿易的地利中得以積聚財富,發展起瑰麗的波斯文化和藝術。
中國和伊朗兩個文明古國,從中國西漢時期開始了正式的往來。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到達烏孫國之後,向西域各國派出了許多持節副使,其中的一位副使抵達了安息。當時的安息國王,就是伊朗歷史上著名的密特里達特斯二世,他和漢武帝在位時間相近,文治武功也相當,是安息帝國的實際締造者。漢使在安息受到了隆重的禮遇,自此次友好交往的開端之後,兩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在隨後上千年的歷史中始終延續著。中國向伊朗輸出的主要是絲綢織品、銅器以及養蠶、織造絲綢、冶鐵、造紙的技術等,並通過古代伊朗這個中介,把東方的物資和技藝傳播到西亞與歐洲;中國的漢王朝重視軍事,而古代伊朗自波斯王朝起就以出產良馬聞名,因而自西漢起,就開始從古代伊朗及西域地區引進良馬,並且這一傳統歷幾個朝代而不衰。
栽培植物的交流,也是中國、伊朗兩個文明古國物質文明交流的重要內容,從古代伊朗及其周邊地區引入中國的栽培植物有許多,苜蓿和葡萄可算是最早、最為有名的,新疆地區的居民很快掌握了栽培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其他的還有芝麻、蠶豆、大蒜、黃瓜、胡蘿卜、安石榴等。古代伊朗從中國獲得的栽培植物也不少,像水稻、穀子、高粱、生薑、桃、李等都是先經過古代伊朗再傳到希臘、羅馬等地區的。各國的民間百姓由此獲益良多,實際意義上絲毫不遜於著名的絲綢貿易。
1. 早期的歷史
據史書記載,伊朗的歷史始於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 但從那時起直到伊斯蘭文明始於伊朗以來,有關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敵人——古希臘人所記載的。因此盡管人們常說古希臘的歷史學家通常能很忠實地記載事實真相,但人們對伊斯蘭文明之前的伊朗歷史不能完全依賴於這些來源。 是不是因為伊朗沒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臘史學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經過後面的幾次入侵而遭到毀滅?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話故事得以倖存,它們在薩珊王朝時期收集起來。一旦波斯語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後,伊朗最大的詩人之一——菲爾杜西即將這些神話故事改編成了一部宏大的敘事詩—— (列王記> 《王書》 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對於古代伊朗的歷史,人們不得不依賴於古希臘人的記載和考古發現。
『貳』 妃子的顏值全是「喬碧羅」,伊朗歷史上審美最差的皇帝是誰
伊朗歷史上審美最差的皇帝是納賽爾丁·沙,可是說是非常差。
『叄』 伊朗有沒有國王
伊朗是有國王的
『肆』 古代伊朗被多少國家統治
古代伊朗是個歷史悠久,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國家。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600年創立埃蘭王國。其間幾經沉浮,公元前639年被亞述人所滅,創立了米底王國。公元前550年被波斯居魯士大帝所滅,建立了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鼎盛時期,國土面積接近700萬平方公里,擁有70個民族,人口約5000萬人。公元前334年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分裂。由塞琉古(馬其頓人)於公元前312年建立塞琉西王國。後屢次改朝換代,公元651年~公元874年被阿拉伯統治。公元874~999年進入薩曼王朝。公元999年~13世紀初是突厥王朝統治時期。公元1258年~14世紀中期被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統治。公元1380~公元1393年被突厥國王帖木兒征服,再次進入突厥人統治時期。直到公元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倒台,才進入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於1935年改名伊朗。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巴列維王朝。縱觀伊朗歷史,伊朗幾經沉浮,多次遭遇外族入侵,先後曾經被亞述帝國,馬其頓,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突厥帝國,蒙古伊爾汗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過。
『伍』 伊朗伊斯梅爾
伊斯梅爾〕即伊斯梅爾一世。也被翻譯成伊斯邁爾一世,為波斯索非(Sophy)王朝的創建者。
伊斯邁爾一世,英文名 Isma'il I(1487年7月17日—1524年5月23日),伊朗薩非王朝的創立者、沙阿(1502年—1524年在位)。
伊斯邁爾一世建立國家的主要支柱是突厥游牧部落。他大約於1500年—1501年在基齊爾巴希人的武力幫助下,在亞塞拜然起兵反對土庫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邁爾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於此,自立為沙阿。從此開始了薩非王朝在伊朗的統治(1502年—1736年)。
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於武力統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經廣泛戰爭幾乎征服整個波斯、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與另一位中亞征服者,烏茲別克汗國汗昔班尼激戰於呼羅珊,獲勝(昔班尼於是役陣亡)。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進的行為終於導致他與奧斯曼帝國的沖突。1514年在查爾迪蘭戰役中,伊斯邁爾一世被奧斯曼帝國蘇丹塞里姆一世擊敗。對土耳其軍事力量的共同擔心使他向一些歐洲國家伸出橄欖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邁爾一世的對內政策主要是,宣布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並自任什葉派的領袖。他還是一位有學問、有教養的人,能夠寫詩。
http://ke..com/view/427589.htm
『陸』 現在還有哪些國家還有有國王之類的
沙烏地阿拉伯
英國
摩洛哥
荷蘭
挪威
瑞典
比利時
丹麥
西班牙
湯加
匈牙利 拉科克捷爾吉一世大公爵,
巴西 彼德羅二世皇帝
俄羅斯 尼古拉二世皇帝,被蘇共並其家族在一小木屋中燒死
德國 威廉二世皇帝,晚年郁悶地死於荷蘭
烏克蘭 弗拉基米爾二世若諾馬林皇帝,12世紀初基輔最後治理者
伊拉克 費薩爾二世國王,20歲既死
羅馬尼亞 米哈伊二世國王
利比亞 伊德里斯二世皇帝
衣索比亞 Asfa Wossen女皇: 12 September 1974 起-終
法國 拿破倫三世皇帝,被德皇俘
伊朗 巴列維三世皇帝
土耳其 阿朴度拉邁吉德三世皇帝
義大利 維克多愛馬虞爾三世皇帝
波蘭 奧古斯特三世皇帝,國被瓜分
塞普勒斯 詹母斯三世國王,被威尼斯共和國佔領
捷克 弗雷德里克五世國王,胡司戰爭中捷克人民自己推選的國王
馬其頓 里奧六世皇帝 ,拜占廷馬其頓王朝的 (886年 - 912年)
墨西哥 馬克西米利安皇帝
秘魯 阿塔瓦爾帕皇帝,被西班亞人絞死
印度 佔西女皇
奧地利 卡爾皇帝
越南 保大皇帝,死於法國南方
緬甸 錫視皇帝,被英國囚於孟買拉德乃奇島並死與那
土庫曼 納迪爾大帝,18世紀初統一全西亞者
塔吉克 阿古柏國王,浩汗王
以色列 何西亞和希西加,前六世紀
埃及 法魯克皇帝
阿富汗 查西爾國王
塞爾維亞 彼得國王
克羅埃西亞 ZIWONIMIA王
摩爾多瓦 尼古拉馬弗羅科爾達德國王,18世紀初
保加利亞 博里斯國王
孟加拉 西拉吉國王,18世紀中後期
馬來西亞 瓦思,艾哈邁德國王
馬爾他末代團長 雷姆佩施,19世紀初期
朝鮮 純宗皇帝Sunjong (Yeonghui) (1907-1919)
蒙古 吉布尊丹巴活佛
希臘 康斯坦丁二世國王
中非 博卡薩皇帝
葡萄牙
日本 明仁天皇
可能還有,但我盡力了。
『柒』 現在還有那些國家有國王啊
亞洲 (11)
日本:日本皇室
泰國:卻克里王室
馬來西亞:Nine royal houses
汶萊:博爾基亞王室(House of Bolkiah)
不丹:旺楚克王室(House of Wangchuck)
巴林:阿勒·哈里發王室(House of Al Khalifa )
約旦:哈希姆王室(Hashemite)
卡達:阿勒·薩尼王室
科威特:薩巴赫王室(House of Al-Sabah)
阿曼:House of Bu Sa』id
沙烏地阿拉伯:沙特王室
歐洲 (10)
英國:溫莎王朝(韋廷王室後裔,薩克森-科堡-哥達系)
荷蘭:奧倫治-拿騷王室(agnatically the House of Lippe)
比利時:韋廷王室(薩克森-科堡-哥達系)
盧森堡:House of Nassau-Weilburg(波旁王室後裔))
西班牙:波旁王室
丹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奧爾登堡宗室的支系)
列支敦斯登:House of Liechtenstein
摩納哥:House of Grimaldi
挪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奧爾登堡宗室的支系)
瑞典:伯納多特王朝
非洲 (3)
摩洛哥:阿拉維王室
賴索托:House of Moshesh
史瓦濟蘭:House of Dhlamini
大洋洲 (1)
東加:Tupou
『捌』 在二戰時期,伊朗在做什麼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玖』 伊朗歷史的簡介
自從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而關於波斯人的第一個書面記錄是來自亞述帝國人在公元前九世紀的敘述,他們稱為「帕爾蘇阿舒」(Parsuash)及「帕爾蘇阿」(Parsua)。這些近似的詞語源自古伊朗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界」、「邊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稱伊朗人(他們在種族上自稱為雅利安人,以示尊貴)。帕爾蘇阿及帕爾蘇阿舒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後者位於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語當中稱為「帕爾薩」(Pârsa,今法爾斯)。希臘人在公元前六世紀使用「帕撒斯」(Perses)、「帕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詞用於居魯士二世的帝國的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34],英詞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聖經較後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國(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記),稱為「帕拉斯」(英語:Paras;希伯來語: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國」。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帝國」。
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但「波斯」一詞在這之後還有人使用。
在中文裡,「波斯」被用於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該民族從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語和波斯地毯。現代政治、經濟等事物則用「伊朗」一詞。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將伊朗統一為一個國家,並成為了一個帝國。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330)是波斯人首次統治中東及中亞。之後由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及薩珊王朝繼承,其時間跨度約達千年。
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外族統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後,伊朗於1501年為薩法維帝國所再次統一,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該帝國將什葉派作為國教,是為伊斯蘭歷史最重要的轉折點。伊朗由沙赫王或皇帝統治,該制度幾乎無間斷地延續至了1979年四月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該革命將伊朗政體改為伊斯蘭共和國。
『拾』 求波斯歷代皇帝即位表(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1、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約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
2、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3、高墨達,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4、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5、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6、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7、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8、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9、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10、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11、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12、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13、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二、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總督:前311年-前305年;國王:前305年-前281年。
2、安條克一世,前291年起與父共治;單獨統治:前281年-前261年。
3、安條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
4、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
5、塞琉古三世,前225年-前223年。
6、安條克三世,前223年-前187年。
7、塞琉古四世,前187年-前175年。
8、安條克四世,前175年-前164年。
9、安條克五世,前164年-前162年。
10、德米特里一世,前161年-前150年。
11、亞歷山大一世,前154年-前145年。
12、德米特里二世,前145年-前138年。
13、安條克六世,前145年-約前140年。
14、戴奧多特斯,約前140年-前138年。
15、安條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
16、德米特里二世,復位,前129年-前126年。
17、亞歷山大二世,前129年-前123年。
18、克利奧帕特拉·特阿,前126年-前123年。
19、塞琉古五世,前126年/前125年。
20、安條克八世,前125年-前96年。
21、安條克九世,前114年-前96年。
22、塞琉古六世,前96年-前95年。
23、安條克十世,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
24、德米特里三世,前95年-前87年。
25、安條克十一世,前95年-前92年。
26、腓力一世,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
27、安條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
28、提格蘭二世,前83年-前69年,亞美尼亞國王,征服了敘利亞。
29、安條克十三世,前69年-前64年。
30、腓力二世,前65年-前63年。
31、塞琉古七世,前70年-前67年。
三、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爾沙克一世,前247年─前211年。
2、梯里達底一世,前246年─前211年。
3、阿爾沙克二世,前211年─前191年。
4、弗里阿帕提烏斯,前191年─前176年。
5、弗拉特斯一世,前176年─前171年。
6、米特里達梯一世,前171年─前138年。
7、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年─前128年。
8、阿爾達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
9、米特里達梯二世,前124年─前87年。
10、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1年─前78年。
11、奧羅德斯一世,前78年─前77年。
12、薩納特魯斯,前77年─前70年。
13、弗拉特斯三世,前70年─前58年。
14、米特里達梯三世,前58年─前57年。
15、奧羅德斯二世,前57年─前37年。
16、帕科羅斯一世,前39年─前37年。
17、弗拉特斯四世,前37年─前30年。
18、梯里達底二世,前30年─前29年。
19、弗拉特斯四世,前29年─前28年。
20、梯里達底二世,前28年─前26年。
21、弗拉特斯四世,前26年─前2年。
22、弗拉特斯五世,前2年─4年。
23、穆薩,前2年─4年。
24、奧羅德斯三世,4年─7年。
25、沃諾奈斯一世,7年─11年。
26、阿爾達班二世,11年─35年。
27、梯里達底三世,35年─36年。
28、阿爾達班二世,36年─38年。
29、瓦爾達內斯一世,38年─47年。
30、戈塔爾澤斯二世,38年─51年。
31、沃洛加西斯一世,51年─78年。
32、瓦爾達內斯二世,55年─58年。
33、沃洛加西斯二世,78年─80年。
34、帕科羅斯二世,78年─79年。
35、阿爾達班三世,79年─90年。
36、帕科羅斯二世,90年─105年。
37、沃洛加西斯三世,105年─147年。
38、奧斯羅埃斯一世,109年─129年。
39、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
40、米特里達梯四世,128年─140年。
41、名字失傳的國王,140年。
42、沃洛加西斯四世,147年─192年。
43、沃洛加西斯五世,191年─208年。
44、沃洛加西斯六世,208年─228年。
45、阿爾達班四世,213年─226年。
四、薩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1、阿爾達希爾一世,224年─240年。
2、沙普爾一世,240年─272年。
3、霍爾木茲一世,272年─273年。
4、巴赫拉姆一世,273年─276年。
5、巴赫拉姆二世,276年─293年。
6、巴赫拉姆三世,293年。
7、納塞赫或泥涅師,293年─302年。
8、霍爾木茲二世,302年─309年。
9、沙普爾二世,309年─379年。
10、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
11、沙普爾三世,383年─388年。
12、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
13、伊嗣俟一世,399年─420年。
14、巴赫拉姆五世,420年─438年。
15、伊嗣俟二世,438年─457年。
16、霍爾木茲三世,457年─459年。
17、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
18、巴拉什,484年─488年。
19、卡瓦德一世,488年─531年。
20、扎馬斯普,496年─498年。
21、庫思老一世,531年─579年。
22、霍爾木茲四世,579年─590年。
23、庫思老二世,590年─628年。
24、巴赫拉姆·楚賓,590年─591年。
25、霍爾木茲五世,593年。
26、卡瓦德二世,628年。
27、普蘭杜赫特,629年。
28、阿爾達希爾三世,628年─630年。
29、卑路斯二世,630年─631年。
30、霍爾木茲六世(或五世),631年─632年。
31、阿扎爾米杜赫特,633年—634年。
32、伊嗣俟三世,634年─651年。
五、伊朗薩非王朝(1501—1736年),波斯第三帝國,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
1、伊斯邁爾一世,1501年─1524年。
2、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年─1576年。
3、伊斯邁爾二世,1576年─1577年。
4、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年─1587年。
5、阿巴斯一世(大帝),1587年─1629年。
6、薩非,1629年─1642年。
7、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6年。
8、蘇萊曼一世,1666年─1694年。
9、海珊,1694年─1722年。
10、塔赫瑪斯普二世,1722年─1732年。
11、阿巴斯三世,1732年─1735年。
六、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1、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
2、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
3、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
4、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
5、穆罕默德·阿里·沙(1907~1909在位);
6、艾哈邁德·沙(1909~1925在位);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國名在國際上更為伊朗。
(10)伊朗有多少國王和皇帝擴展閱讀:
波斯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