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500萬伊朗幣多少人民幣
一:伊朗現行流通貨幣介紹
伊朗里亞爾是伊朗現在的貨幣名稱。伊朗里亞爾(IranianRial)國際標准符號:IRR。日常生活中百姓通常使用另一個非官方名稱:圖曼。一個圖曼等於十個里亞爾,
伊朗現在市面流通的貨幣共有12種面額,最小的是100 里亞爾,最大的是100萬里亞爾,紙幣面值為100、200、500、1000、2000、5000、1萬、2萬、5萬、10萬、50萬和100萬里亞爾,鑄幣面值有: 100、200、500、1000、2000、5000里亞爾。
伊朗市面主要流通貨幣,圖中50萬為老版
實際上伊朗人民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1000里亞爾以下的貨幣,因面額過小幾乎早已被市場淘汰(類似於我國的分幣早已不見了蹤影。淪為紀念品或收藏品)。1000,2000的貨幣基本上也只有公家單位找零是才使用,市面上很少(和我國情況相同,基本只有銀行才會給我們用1角硬幣,5角硬幣找零)。
伊朗現行最大面額紙幣100萬里亞爾
所以市面上主要流通貨幣面額有:5千,1萬,2萬,5萬,10萬,50萬,100萬。
根據2020年1月份的市場匯率(近期又有一定貶值)分別相當於人民幣的:0.25元,0.5元,2.5元,5元,50元。
二、伊朗貨幣的購買力如何
那麼這些錢的購買力如何呢:5000里亞爾,在伊朗大部分地區可以買大餅一張,大小相當於中國的三個燒餅。首都德黑蘭物價高,大餅1萬1張。
5萬-10萬里亞爾,是伊朗大多數地區1公斤普通蔬菜水果的價格,如茄子、黃瓜、包菜。桃子、橘子等。
伊朗主食大餅「饢」
德黑蘭普通外賣盒飯(雞腿+米飯)通常20萬里亞爾,約合人民幣10元
伊朗的牛羊肉每公斤價格在90萬-110萬之間,人民幣45-55元每公斤,價格比我國的略便宜。
德黑蘭市區計程車普遍在15-40萬之間,行車距離在5公里至20公里。德黑蘭新機場距離市中心約50公里,計程車110萬,合人民幣55元。伊朗小城市計程車價格更低,10萬基本可以去20公里以外的地方。
德黑蘭市區三星級賓館標間,每晚350萬-500萬里亞爾,合人民幣160至250元。在中小城市普遍150至200萬之間。
伊朗蔬菜店價目表:除辣椒外,其他蔬菜單價都在10萬IRR以下
總體來看,對於中國人而言,伊朗消費比我國略低。
這么看來,伊朗日常流通貨幣面額只是多印了幾個零而已,和越南盾、韓元
⑵ 一九八八年伊良海軍與美國海軍交火
交火背景
爆發於1980年的兩伊戰爭可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從1984年起,為迫使伊朗停火,薩達姆率先挑起波斯灣「襲船戰」,首先拿伊朗油輪開刀,隨後伊朗也開始攻擊一切駛向伊拉克及其盟友沙特、科威特的商船。1984年5月13日,伊朗戰機炸毀了向英國運送石油的科威特油輪「烏姆卡巴希」號,標志著「襲船戰」進入無差別打擊階段。
兩伊在波斯灣的「自由攻擊行動」嚴重干擾了世界能源供應鏈的暢通。在美國的撮合下,沙特牽頭組織起「半島防禦部隊」,充當「准地區警察」,伊拉克的襲船行徑也有所收斂,但伊朗依然持續打擊途經波斯灣的他國船隻。1985年11月,伊朗革命衛隊查扣一艘義大利貨輪並開槍打死一名美國船員。兩個月後,革命衛隊又劫持了美國貨輪「泰勒」號,將「運往伊拉克的戰爭物資」全部沒收。這一系列舉動激怒了白宮。
與此同時,兩伊戰局再起波瀾,1986年2月,伊朗佔領法奧半島,封鎖了伊拉克的出海口,薩達姆嚴令空軍打擊一切駛往伊朗的船隻,而伊朗也報復性攻擊開往所有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油輪,其中為伊拉克提供轉口貿易的科威特受傷最重。
1986年12月23日,科威特向美國遞交申請,請求美軍護航。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溫伯格非常高興,因為這為美國提供了機會,既可讓海灣國家樹立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信心,又可保持在波斯灣的軍事存在,遏制伊朗擴張。
作戰經過
1987年3月,美國首次為改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護航。美國人認為伊朗不敢冒與美國艦隊直接作戰的風險攻擊商船,可是他們錯了,伊朗不僅沒有知難而退,還加強了布設水雷的強度和密度。
1987年7月22日,一支美國護航艦隊與三艘易幟的科威特商船會合,駛向波斯灣,該編隊得到美國部署在阿曼灣的航母的空中支援,而且從沙特基地出發的美國P-3C巡邏機也實時提供情報支援。為避免被交戰的兩伊軍隊誤擊,美國艦隊出發前還公布了護航信息。
但在7月23日夜,一支伊朗船隊卻悄悄在航道內投放了9顆亞姆水雷,這種水雷內裝110公斤炸葯。次日黎明,美國驅逐艦「班布里奇」號被水雷炸傷,護航艦隊被迫返航。當天晚上,美國駐中東部隊司令伯恩斯在日記中寫道:「水雷襲擊事件表明,我們的威懾戰略並未奏效,伊朗已決心與美國為敵。」
海上游擊戰與浮島
其實,深陷兩伊戰爭泥潭的伊朗並沒有多少與美國軍事對抗的本錢。美國軍方預估,伊朗很可能利用水雷遲滯美軍的護航行動,並出動快艇發動海上游擊戰。
經過一番斟酌,美軍決定在靠近伊朗的波斯灣航道上每隔幾十海里建立一個海上浮島,部署巡邏艇、直升機和海軍特種部隊,隨時對伊朗快艇突襲和布雷行動做出反應。
在科威特的財政支持下,美國中央司令部租用了兩座浮動式石油鑽井平台,改裝為布控浮島。其中一座名為「武仙座」的浮島長121.9米,寬42.7米。兩座浮島本身沒有動力,全靠駁船牽引,美軍為每座浮島配置了4艘MK3高速巡邏艇、3架OH-6特戰直升機、1個海豹三棲特戰排和1個陸戰隊排。
行動時,兩座浮島一般相距約45海里,巡邏艇24小時在浮島四周戒備,以防伊朗快艇靠近,而直升機則負責遠程監控和支援,海豹突擊隊員還裝備有針對快艇的武器,如毒刺導彈、迫擊炮、自動榴彈發射器等。為協調指揮,美國國防部還專門成立了中東聯合特遣司令部,並將護航區域分為八塊,由直升機和巡邏艇不間斷布控,美國海軍也派出以掃雷艇為主的30多艘艦艇。
1987
年9月19日,美軍發現伊朗海軍的「伊朗」號兩棲登陸艦行動異常,判斷它可能正在佈雷。隨後美軍派出「加雷特」號驅逐艦和2架直升機趕赴該水域攔截。當直升機發現「伊朗」號正將水雷投入大海時,立即發射火箭彈並用機炮進行掃射,打死3名伊朗水兵,其餘伊朗人員棄船逃生。次日清晨,美軍突擊隊登上無人看守的「伊朗」號,並發現大量水雷。伊朗封鎖海峽的證物很快被西方媒體廣為傳播。
1987年10月6日,「武仙座」浮島又派出2艘巡邏艇接近伊朗法西島水域搜集情報,它們在距法西島以西13海里的水域發現數艘伊朗快艇出海,遂馬上呼叫「武仙座」浮島出動直升機攔截,最終全部伊朗快艇被美軍直升機炸毀。
1988
年,美國與伊朗的海上沖突卻日漸升溫。2月,美國開始執行更具進攻性的軍事行動,而不斷吃虧的伊朗決心加大水雷戰的力度。4月14日,美軍第14護航艦隊剛駛出霍爾木茲海峽,編隊前方的「羅伯茨」號護衛艦觸發了一枚水雷,艦體中部被炸出直徑2.7米的大洞。「羅伯茨」號被炸的第二天,美軍中東特遣艦隊的掃雷分遣隊在出事海域發現了5枚水雷,掃雷專家分析後認定它們是伊朗購買的亞姆水雷。
消息很快就上報到白宮,總統里根與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參聯會主席等軍政首腦磋商後,決定對伊朗的「錫里」和「薩珊」號鑽井平台實施打擊,行動代號「螳螂」。
4月18日凌晨,美國海軍中東特遣艦隊從巴林基地出動6艘艦艇,航行至波斯灣主航道時,兵分兩路:「溫賴特」號巡洋艦、「辛普森」號驅逐艦和「巴里」號護衛艦組成第一戰斗群,駛向「錫里」號鑽井平台;「特倫頓」號船塢登陸艦、「麥考密克」和「梅里爾」號驅逐艦組成第二戰斗群,直撲「薩珊」號鑽井平台。
上午9時,第二戰斗群抵達「薩珊」號平台附近海域,在要求平台上伊朗人撤退無果後,2艘美軍驅逐艦的主炮一齊開火,伊朗人用機關炮還擊,但很快被壓制,最終平台上的伊朗人不得不請求停火並在美軍監視下乘小艇離開,隨後美軍突擊隊登上平台,搜走一些檔案文件後將其爆破摧毀。與此同時,第一戰斗群也摧毀了「錫里」平台。
「海上彎刀」被打斷
面對美軍斷然出手,被打疼的伊朗決心武力回擊。12時15分,在距第一戰斗群約35海里的水域上空,一架美軍直升機突然發現海面上有三個快速移動的目標。原來這是革命衛隊海軍從阿巴丹港派出的3艘博哈默級快艇,企圖偷襲美艦。正當美軍直升機准備攔截時,伊朗快艇連續發射多枚防空導彈,將美軍直升機擊落。30分鍾後,伊朗海軍的「薩巴蘭」號護衛艦也在霍爾木茲海峽西部海域重創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威利·蒂德」號。
13時許,美伊海上沖突達到高潮,伊朗海軍主力幾乎傾巢出動,號稱「海上彎刀」的伊朗「約尚」號導彈艇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發現美軍「溫賴特」號巡洋艦,並以35節的高速向美艦撲去。與此同時,「溫賴特」號上的雷達也鎖定了這艘伊朗導彈艇。13時15分,伊朗導彈艇率先發射一枚魚叉反艦導彈(該導彈還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買來的)。「溫賴特」號一邊規避,一邊發射干擾彈,把魚叉導彈引進大海。同時,美軍「辛普森」號驅逐艦向伊朗導彈艇發射了一枚「標准-1」反艦導彈,「約尚」號頃刻化為燃燒的火炬,15名伊朗水兵喪生。
吃大虧的伊朗不甘就此罷手,在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後,仍持續增兵。14時26分,伊朗海軍的海豚直升機對巴拿馬籍「斯坎灣」鑽井平台展開攻擊,幾分鍾後,從位於阿拉伯海的美軍「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4架A-6艦載攻擊機飛抵「斯坎灣」所在海域上空。海豚直升機見勢不妙,趕忙降低高度,貼著海面飛走了。這時,三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打擊「斯坎灣」鑽井平台。美軍戰機向沖在最前面的巡邏艇投擲了4枚石眼集束炸彈,將其炸沉。另外兩艘巡邏艇見勢不妙,高速撤離。
不願服輸的伊朗海軍出動了其最現代化的軍艦——「薩漢德」號護衛艦,但它很快被兩架美軍A-6E攻擊機盯上。16時34分,兩架美軍戰機分別發射了1枚魚叉空艦導彈和一枚AGM-123激光制導炸彈,「薩漢德」號被命中兩彈,遭重創。17時06分,「薩漢德」號艦長下令棄艦。21時11分,「薩漢德」號沉沒。此後,伊朗的「薩巴蘭」號護衛艦也遭美軍A-6E機群攻擊,艦長等指揮官當場身亡,艦艇癱瘓在海面上。
作戰評價
這場二戰後美國海軍經歷的最大規模海戰成功顯示了美國的軍事能力。由於伊朗海軍幾乎損失所有的大型作戰平台,此役之後,伊朗再未考慮過挑戰美國在波斯灣的海上霸權。隨著美國海軍護航編隊的干涉尺度越來越大,伊朗認為美國可能站在伊拉克一邊,所以不得不接受國際社會的調停,結束了持續多時的波斯灣「襲船戰」,也結束了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
⑶ 美國的什麼艦差點伊朗發射的反艦導彈擊沉的,由於被電子干擾,結果擊中了旁邊的一艏油輪的
地攤文學的東西
原文是:兩伊戰爭艦,伊拉克轟6巡邏飛行到達曼港外150多公里處時,突然使用機載雷達對美國戰艦進行搜索鎖定,並在130多公里處發射了一枚C601導彈!中國產的C601呼嘯著向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撲去!
接近音速的速度不一會兒就到達了達曼港上空,然後就開始使用自己導彈上的單脈沖末制導主動雷達尋找目標。可是,C601一開機就迷糊了,它尋找不到目標!原來,小心謹慎的美國人在「提康德羅加」戰艦泊位的前後左右各停放了四艘輪船來保駕護航。C601的雷達分辨不出來美國戰艦,於是只好爬升到400米的中空,在達曼港的上空盤旋,尋找著自己起先發射時被鎖定的目標。毫無准備的美國水兵給嚇傻了,全都呆若木雞似地仰著臉看著C601那7米多長嚇人而豐滿身軀不緊不慢地在他們頭上迴旋,竟然沒有採取任何對抗措施!要知道,C601的戰斗部重達500公斤,是種錐形裝葯彈頭,命中一發足以重創甚至擊沉一艘3000噸級以上的驅逐艦或萬噸級運輸船。
但是,C601當時的末制導雷達缺乏高分辨識別能力,所以盤旋了兩圈也沒能鎖定美國戰艦。最後,只好執行彈上計算機程序的第二作戰方案??找個最大的目標干!於是,C601一頭扎進了緊靠著美國戰艦停泊的一艘30萬噸的油輪肚子里。達曼港上空沖起了參天的火光!
這種東西一看就是假的,C601的長度將近7米,又是高空飛行,雷達反射面相當大,飛行速度也就是高亞音速,宙斯盾雷達極易發現和攔截
試想,C601是中國參考毛子的AS5狗魚發展出來的,是60年代的技術,要是宙斯盾連這個都攔截不住,怎麼驗收合格?宙斯盾要對付的可是蘇聯的飽和攻擊
而且在日後的沙漠風暴中,英國用馬島戰爭時期的海標槍導彈都能擊落伊拉克的反艦導彈,更何況宙斯盾和標準的組合
⑷ 油田和中國換導彈 打美國航母一打一個准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復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伊朗使用中國反艦導彈是實施反介入最好的手段,伊朗反艦導彈當前是本國國產化的措施,伊朗完全可以打完一枚,補齊一枚。其反艦導彈就會像生產香腸那樣,滾滾而來。
從霍爾木茲海峽位置看,美國海軍要想從陸地上就有效搜索、監控、攻擊,內陸發射的中國C-602遠程反艦導彈,航母編隊就不得不進入狹小的霍爾木茲海峽,從而大大增加了受損的可能。中國C-802A和C-602遠程反艦導彈其180、500公里的射程,足以在伊朗海空軍在不易受到攻擊的內陸遠距離封鎖美軍航母,並且可以主動打擊萬噸油輪。(作者署名:突擊)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⑸ 中國有名的武器
外國人想買的中國武器!
1、 殲10。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主力空軍主力裝備,殲10的性能非常先進。它的性能非常出眾,而且價格也很低。在第四代或者准四代戰斗機中,性價比能超過它的只有未來的F35了。在F35裝備各個國家的空軍前,殲10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而且在一些無法取得F35的國家和一些甚至於無法購買相對高價的F35的國家,殲10是一種最好的選擇。目前可能會購買殲10的國家有巴基斯坦、泰國以及海灣和南美的一些國家。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會不會賣?
2、 98坦克。98坦克是比較有爭議的一種坦克,也是西方反華集團最不願意看到的一種坦克。在今年的坦克排行榜中,我們仍然看不到98式坦克,唯一的解釋是西方國家在嫉妒我們。事實上,98的裝甲、火力和火控都達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在火力上還領先於其他國家。和殲10一樣,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性能,價錢卻很低。這樣的好東西當然讓人期待,巴基斯坦就一直在翹首以待的等著中國允許98的出口,懷有類似的願望的還有伊朗、土爾其等。
3、 DF系列導彈。其實DF系列導彈是外國最想得到的武器,不管出多大的價錢。DF系列目前唯一公開的出口記錄是出口到了沙特的DF2,射程2500公里,常規彈頭。DF導彈是立於美俄的另外一極的先進導彈,其他的任何國家在性能上都不能超過它。無論是洲際的戰略導彈,還是短程的戰術導彈,都擁有極其優良的性能。不過,DF導彈也只能讓老外想想而已了,它是絕對不可以出口的。所以在期盼度上,它還要低於前兩個。
4、 短程戰術導彈/火箭炮。DF是買不到了,那就買變通的東西吧。由紅旗2改過來的短程戰術導彈有180公里的射程,威力也不小,而且精度非常高,能對付如通訊大樓等節點目標,就效能來看比飛毛腿導彈高多了。土爾其對這個東西很滿意,買了不少。另外,裝有簡易制導裝置的A100火箭炮也得到了土爾其的寵愛,而海灣的一些國家也想得到A100。
5、 海軍裝備。中國製造的護衛艦已經出口到了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埃及還裝備了中國的035潛艇。中國的62艇更是出口到了10多個國家。就目前而言,中國海軍正在經歷一次大換裝,技術和戰斗水平大幅度提高。淘汰下的裝備在一些國家的眼裡還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某些比較有錢的國家也可能購買中國的新造艦艇,如泰國和伊朗。
6、 FC1戰斗機。在許多人的眼裡,FC1是個騙錢的東西。事實上,中國自己可能只裝備很少的FC1,甚至是不裝備。但在其他國家看來,FC1很便宜,戰鬥力也不差。用比買其他三代機少得多的錢買到三代性能的飛機,這生意也很劃算吶。這不,小巴一直在等著呢。
7、 MBT2000坦克。另一個小巴等待的東西。這回小巴不只是想買那麼簡單了,原因是在於小巴想利用MBT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我們甚至聽到了MBT2000將出口印尼的傳言。MBT2000性能在世界上也排得上號,總比什麼T72強多了。
8、 輕武器。就目前來看,能接受5.8口徑的國家並不是很多,原因有很多。很多時候考慮槍的口徑時候政治影響的比較大,技術倒在其次。畢竟步槍的口徑在性能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5.8的性能優勢是擺在那裡的,外國人也比較欣賞,並把它搬進了游戲里。約旦是第一給採用5.8口徑的另一個國家,但數量並不是很大。其他的輕武器,如56式、81式等,主要是供應給發展中國家,數量也不小。
http://www.unarmy.cn/bbs/dispbbs.asp?boardid=32&id=1673&page=1
中國武器在國外的戰績
#1
在兩伊戰爭中,通過不同的途徑,伊拉克總共得到了80至120架殲-7B戰斗機,關於這些殲-7B的作戰情況一直沒有更多的資料,唯一確定的資料顯示伊拉克空軍曾將法制R.550「魔術I」空空導彈整合到殲-7B上。另外就是伊拉克經常將這些殲-7B用於前線對地近距火力支援。到1999年,經歷了兩伊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還有32到34架殲-7B在伊拉克空軍中服役,裝備兩個戰斗機中隊。由於服役時間太長,這些殲-7B不再擔任作戰任務,而是主要被用於對飛行員進行基礎訓練。在2003年2月中旬,就在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和英國的偵察機還經常能夠發現伊拉克空軍頻繁使用殲-7B進行模擬空戰和對地攻擊的訓練。第二次海灣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在伊拉克空軍的塔穆茲空軍基地和哈比尼亞空軍基地發現了許多倖存下來的殲-7B。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殲-7,美軍仍然抱有很大的興趣,就在完全佔領巴格達之後的一周內,美軍的運輸機就將至少兩架殲-7B、六架米格-25以及其他一些蘇制/法制武器運回了國內
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斗機。他們對這種戰斗機的認識來源於實戰。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斗機飛行員都反映說米格-21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而促使伊朗下決心引進殲-7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的消耗,到了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空軍所有的主戰機型都損耗嚴重,除了一部分在戰斗中損失以外,多數戰機由於缺少零配件而無法起飛作戰,而那些能夠升空作戰的戰機只能頻繁出動以彌補戰機數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進一種新的主力制空戰斗機。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最初這些戰機被配屬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轉給了伊朗伊斯蘭空軍。這批殲-7N運抵伊朗時,兩伊戰爭已經接近結束,因此它們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但是這批殲-7N仍然為伊朗訓練出了大量優秀的飛行員,並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根據一些專門研究伊朗軍事的評論家的研究結果,現在伊朗伊斯蘭空軍主要將殲-7N用於訓練新飛行員,輕便靈巧的殲-7N有助於讓那些剛剛結束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課程的菜鳥飛行員們盡快地熟悉噴氣式戰斗機,另外殲-7N也被用於武器使用的訓練課程。在不久前伊朗電視台播出的一段關於伊朗空軍對地攻擊訓練的錄像中,殲-7N率先出場,准確無誤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標靶,然後F-14A、F-4、F-5、蘇-24才陸續出場演練。有趣的是,殲-7N還在伊朗過了一次明星癮,在伊朗電影《Hamle on H-3》(《空襲H-3》)中,殲-7N負責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1MF。《空襲H-3》是一部寫實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蘭空軍對位於約旦/伊拉克邊境的伊拉克空軍H-3空軍基地的傳奇式空襲。在這部總長度95分鍾的片子中,居然有長達60分鍾之久的戰爭場面。
關於伊朗殲-7N與米格-21的不解之緣,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為了保證武器來源的多 元化,伊朗於1989年向東德訂購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這批米格-21PF經過翻修,准備裝船運往伊朗之際,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東德不復存在,與伊朗達成的合同也隨之作廢。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來,其中一架編號為3-0914,機身上塗有伊朗空軍標志的米格-21PF後來被送到義大利的一家專門收集東歐國家戰斗機的博物館收藏。就這樣,殲-7N失去了與它的表兄弟一齊並肩作戰的機會。
#2
在兩伊戰爭中,國產武器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的發展。
蘇制米格-25「狐蝠」戰斗機是世界上飛得最高最快的戰斗機,在伊朗巴列維國王在位期間,蘇聯空軍的米格-25曾經多次入侵伊朗領空執行偵察任務。而當時皇家伊朗空軍所裝備的最先進的F-4「鬼怪」式戰斗機對「狐蝠」一點辦法也沒有。這讓當過飛行員的巴列維國王大為惱火,責成空軍負責人拿出解決的辦法了,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最終皇家伊朗空軍購買了美國的F-14A「雄貓」戰斗機,伊朗空軍的F-14A威力強大,不僅在兩伊戰爭中大放異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兩伊戰爭中仍然無法完全壓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狐蝠」,雖然也曾在空戰中擊落過幾架米格-25,但是飛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軍揮之不去的噩夢。在與伊朗空軍中各種美製戰斗機的對決中,米格-25也屢有斬,伊拉克空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天隼」雷耶爾就曾經駕駛米格-25擊落過包括F-14A、F-4、F-5在內的多架伊朗戰斗機。雖然無法在空中擊敗「狐蝠」,伊朗人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紅旗-2防空導彈。
從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軍幾乎每天出動米格-25RB戰斗轟炸機轟炸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兩萬至兩萬二千米的高空飛行,當時這兩個城市周邊的防空武器都無法對其構成威脅。兩個城市的人們可以聽到「狐蝠」飛行時發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無法擊落它。在幾天的空襲中,僅在伊斯法罕一處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彈炸死。
於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決定將新得到的紅旗-2防空導彈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動花費了兩周,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邊的沼澤地帶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射陣地上面。在這兩周多的時間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無忌憚地轟炸城市,帶來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飛行員甚至每天都採取相同的飛行路線和飛行高度,因為他認為伊朗人根本沒有辦法威脅到他。
#3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來了,飛行路線還是不變,速度是2.2馬赫,飛行高度是兩萬二千米。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士兵們靜靜地等待著,等米格-25RB進入伏擊圈以後立即發射了一枚紅旗-2,片刻之後又發射了第二枚。兩枚導彈螺旋著向米格-25RB飛去。幾乎在同時,在伊斯法罕城外設防的伊朗伊斯蘭空軍的防空部隊也向「狐蝠」發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導彈。兩枚紅旗-2和一枚「霍克」幾乎在同時擊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幾截,墜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過一百萬名伊斯法罕城親眼目擊了這次防空戰,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斯蘭空軍都宣稱是自己的導彈擊落了「狐蝠」,最終經過仔細調查,這個戰果還是被判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他們的紅旗-2。
最後要提一下那個伊拉克「狐蝠」飛行員。在飛機被導彈擊中時他及時跳了傘,伊朗伊斯蘭空軍立即派出直升機去他的著陸地點搜捕。伊拉克飛行員很機靈,他成功地避開了來抓他的直升機,但卻在逃亡時慌不擇路地一頭扎進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陣地。這個倒霉的傢伙最後被送到伊朗電視台,在當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中公開露面,電視畫面中的他還仍然穿著由蘇聯設計的高空戰斗機飛行員抗高G飛行作戰服。
與蘇制薩姆-2防空導彈相比,紅旗-2具有威力更強的高爆彈頭,當命中目標後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殺傷半徑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過實戰證明,紅旗-2完全有能力擊落象米格-25這一級別的重型戰斗機。關於這個結論,還有另外一個佐證:在兩伊戰爭後期美國??美國海軍戰艦和艦載戰斗機在波斯灣海面上耀武揚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內的艦載戰斗攻擊機卻始終不敢接近並攻擊伊朗本土的目標,而只能摧毀幾個伊朗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泄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國人知道伊朗在海岸陣地部署了紅旗-2防空導彈。
#4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總共獲得了四架轟-6和大約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艦導彈。這些轟-6的塗裝很有特色:機身被塗成暗綠色,機腹部則被塗成淺灰色以適應波斯灣地區的作戰環境。C-601反艦導彈的國內編號是鷹擊-6,北約編號CSA-1「北海巨妖」,其平飛速度0.9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顯著的特點是有一個威力強大的彈頭,足以擊毀大型戰艦以及超巨型油輪,1987年12月,伊拉克空軍接收轟-6之後,立即將它們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約旦的空軍基地進行集中訓練,不久之後就將其用於與伊朗的襲船戰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轟-6使用C-601總計擊毀擊傷了六艘油/貨輪。
轟-6雖然威力強大,但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自衛能力較差。針對這個弱點,伊拉克空軍發展了一種獨特的戰術。在接收轟-6後不久,伊拉克空軍的技術人員就將蘇制UPAZ空中加油吊艙整合到兩架轟-6的機身上。在轟-6深入波斯灣執行遠距反艦任務時,伊拉克空軍總是會出動兩架幻影F.1戰斗機為其護航,在護航過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時,由轟-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艙為幻影戰斗機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保護轟-6的安全的。
1991年,在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一夜美軍對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襲中,停在機場上的兩架轟-6被美軍炸毀。
伊朗也獲得了數目不詳的C-601反艦導彈,但是與伊拉克空軍不同,伊朗人將C-601部署在海岸作為岸基反艦導彈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時整,美國海軍對伊朗海軍設施發起攻擊,「螳螂行動」開始。在這次攻擊行動中,伊朗海軍的「薩漢德」號護衛艦被從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A-6和A-7攻擊機擊沉,作為報復,伊朗立即向美國海軍「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FFG-24)發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艦導彈。當時「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的正向霍爾穆茲海峽以西行駛,位置恰好處於伊朗C-601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內。「傑克.威廉姆斯」急忙進行緊急閃避機動,並放出了所有的干擾箔條。五枚導彈都沒能命中美艦。
在這之前,美國曾經正式警告過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艦導彈對美國艦船做出敵意表示的話,美軍將毫不猶豫地摧毀其發射陣地。然而,這次C-601攻擊以後,美國居然一聲不吭,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國人擔心如果對伊朗內陸的反艦導彈陣地發起攻擊的話,會引起美國與伊朗的全面戰爭的緣故。
#5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為了他的石油命脈的安全,宣布嚴重關注波斯灣局面,並決心對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進行武裝護航。於是,美國出動了一艘他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的達曼港駐扎,准備為自己以及有要求的其他國家的油輪護航。
美國戰艦到達達曼後,是惶恐不安。因為這里距離伊拉克的軍事重鎮巴士拉的空中直線距離才400多公里,伊拉克轟6加C601的威力美軍還是很清楚的。果然,美國戰艦剛剛抵達達曼,伊拉克的轟6就起飛沿波斯灣中線巡邏飛行。這在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是很正常的情況,美國出於對伊朗戰略的需要從不幹涉。所以,美國戰艦雖然顧慮重重,但並沒有過度擔心。可是,他們沒有想到,伊拉克轟6巡邏飛行到達曼港外150多公里處時,突然使用機載雷達對美國戰艦進行搜索鎖定,並在130多公里處發射了一枚C601導彈!中國產的C601呼嘯著向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撲去!
接近音速的速度不一會兒就到達了達曼港上空,然後就開始使用自己導彈上的單脈沖末制導主動雷達尋找目標。可是,C601一開機就迷糊了,它尋找不到目標!原來,小心謹慎的美國人在「提康德羅加」戰艦泊位的前後左右各停放了四艘輪船來保駕護航。C601的雷達分辨不出來美國戰艦,於是只好爬升到400米的中空,在達曼港的上空盤旋,尋找著自己起先發射時被鎖定的目標。毫無准備的美國水兵給嚇傻了,全都呆若木雞似地仰著臉看著C601那7米多長嚇人而豐滿身軀不緊不慢地在他們頭上迴旋,竟然沒有採取任何對抗措施!要知道,C601的戰斗部重達500公斤,是種錐形裝葯彈頭,命中一發足以重創甚至擊沉一艘3000噸級以上的驅逐艦或萬噸級運輸船。
但是,C601當時的末制導雷達缺乏高分辨識別能力,所以盤旋了兩圈也沒能鎖定美國戰艦。最後,只好執行彈上計算機程序的第二作戰方案??找個最大的目標干!於是,C601一頭扎進了緊靠著美國戰艦停泊的一艘30萬噸的油輪肚子里。達曼港上空沖起了參天的火光!
http://www.chinabbs.com/bbs/00/262024.html
⑹ 中國到伊朗的快遞費一公斤多少錢
中國到伊朗可以走的,就是要看是什麼貨,5-8天可到的
⑺ 伊朗軍隊的中國裝備
伊朗陸軍大舉裝備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美國表示強烈反對極力阻礙中國
《路透社》的媒體披露,在未來1~10年內,伊朗陸軍對「紅箭」的需求量將從1000多枚增至2萬枚,從肩扛發射到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發射;廣闊的伊朗真的要遍布「紅箭」了。美國從自身安全考慮,擔憂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能擊毀現役美軍最新型坦克。據悉,美國正在極力阻礙中國向伊朗提供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伊朗陸軍現役的反坦克導彈大部分仍是蘇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導彈,體積龐大、自動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擾性能差,對付不了現代坦克裝置的新型復合裝甲等新型防護裝甲。正是這種情況促使伊朗陸軍看中「紅箭」反坦克導彈。
「紅箭」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紅箭」最終採取了無線電指令加被動紅熱外成像的復合制導模式。它的優點是解析度高,能區分包括紅外曳光彈、紅外誘餌、紅外干擾機在內的多種有源干擾系統與目標之間的紅外波段差異。由於坦克車體上部的發動機排氣艙口是一個巨大的熱源,輻射大量的紅外線,這使得採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可有效對坦克實施攻頂。
「紅箭」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斗部。戰斗部採用了當今先進的爆炸成形技術,前置裝葯的葯型罩材料採用了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在試驗中,這種結構的戰斗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斗部的多層爆炸式反應裝甲。為了提高攻擊速度,減小被攔截幾率,「紅箭」動力裝置採用先進的固體沖壓式發動機,其推力達到普通固體發動機的兩倍,在發射3秒後,導彈飛行馬赫數即可超過1。導彈最大射程6公里.
靈巧輕便是「紅箭」的一大特點。導彈採取管發射形式,包裝筒兼作發射筒,有利於保養和攜行。為了減輕彈體重量,「紅箭」導彈70%的彈體材料用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製成,具有強度高、重量輕、體積小的優點。彈體重量僅9公斤,體積小,武器全長僅800毫米,便於士兵攜帶和肩扛發射。
通用性好是「紅箭」導彈的又一特點。「紅箭」導彈發展有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載車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製造。車上的迴旋式發射筒上安裝有4枚處於待發狀態的「紅箭」導彈,另有4枚備彈。車上裝有自動裝填系統。直升機型「紅箭」導彈可安裝在伊朗陸軍現役的各種直升機和正在裝備部隊的中國產直升機-10上。標準的配掛方式為8枚導彈,由兩具4聯發射筒裝載,分別掛在武裝直升機的兩個短翼上。直升機機頭裝有供導彈制導、火控使用的固定熱成像儀和激光測速.
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斗機。他們對這種戰斗機的認識來源於實戰。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斗機飛行員都反映說米格-21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而促使伊朗下決心引進殲-7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的消耗,到了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空軍所有的主戰機型都損耗嚴重,除了一部分在戰斗中損失以外,多數戰機由於缺少零配件而無法起飛作戰,而那些能夠升空作戰的戰機只能頻繁出動以彌補戰機數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進一種新的主力制空戰斗機。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最初這些戰機被配屬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轉給了伊朗伊斯蘭空軍。這批殲-7N運抵伊朗時,兩伊戰爭已經接近結束,因此它們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但是這批殲-7N仍然為伊朗訓練出了大量優秀的飛行員,並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根據一些專門研究伊朗軍事的評論家的研究結果,現在伊朗伊斯蘭空軍主要將殲-7N用於訓練新飛行員,輕便靈巧的殲-7N有助於讓那些剛剛結束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課程的菜鳥飛行員們盡快地熟悉噴氣式戰斗機,另外殲-7N也被用於武器使用的訓練課程。在不久前伊朗電視台播出的一段關於伊朗空軍對地攻擊訓練的錄像中,殲-7N率先出場,准確無誤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標靶,然後F-14A、F-4、F-5、蘇-24才陸續出場演練。有趣的是,殲-7N還在伊朗過了一次明星癮,在伊朗電影《Hamle on H-3》(《空襲H-3》)中,殲-7N負責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1MF。《空襲H-3》是一部寫實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蘭空軍對位於約旦/伊拉克邊境的伊拉克空軍H-3空軍基地的傳奇式空襲。在這部總長度95分鍾的片子中,居然有長達60分鍾之久的戰爭場面。
關於伊朗殲-7N與米格-21的不解之緣,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為了保證武器來源的多 元化,伊朗於1989年向東德訂購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這批米格-21PF經過翻修,准備裝船運往伊朗之際,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東德不復存在,與伊朗達成的合同也隨之作廢。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來,其中一架編號為3-0914,機身上塗有伊朗空軍標志的米格-21PF後來被送到義大利的一家專門收集東歐國家戰斗機的博物館收藏。就這樣,殲-7N失去了與它的表兄弟一齊並肩作戰的機會。
3,兩伊戰爭中的轟-6和C-601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總共獲得了四架轟-6和大約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艦導彈。這些轟-6的塗裝很有特色:機身被塗成暗綠色,機腹部則被塗成淺灰色以適應波斯灣地區的作戰環境。C-601反艦導彈的國內編號是鷹擊-6,北約編號CSA-1「北海巨妖」,其平飛速度0.9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顯著的特點是有一個威力強大的彈頭,足以擊毀大型戰艦以及超巨型油輪,1987年12月,伊拉克空軍接收轟-6之後,立即將它們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約旦的空軍基地進行集中訓練,不久之後就將其用於與伊朗的襲船戰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轟-6使用C-601總計擊毀擊傷了六艘油/貨輪。
轟-6雖然威力強大,但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自衛能力較差。針對這個弱點,伊拉克空軍發展了一種獨特的戰術。在接收轟-6後不久,伊拉克空軍的技術人員就將蘇制UPAZ空中加油吊艙整合到兩架轟-6的機身上。在轟-6深入波斯灣執行遠距反艦任務時,伊拉克空軍總是會出動兩架幻影F.1戰斗機為其護航,在護航過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時,由轟-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艙為幻影戰斗機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保護轟-6的安全的。(千龍編者按:此說法需要考證,中國的轟油6飛機是將機腹彈艙改為油箱,實現空中加油能力,暫且不說伊拉克是否具備這樣的改裝能力,如果考慮到只使用轟6飛機自身的油箱,那麼其油量很難實現給戰斗機加油。)
1991年,在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一夜美軍對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襲中,停在機場上的兩架轟-6被美軍炸毀。
伊朗也獲得了數目不詳的C-601反艦導彈,但是與伊拉克空軍不同,伊朗人將C-601部署在海岸作為岸基反艦導彈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時整,美國海軍對伊朗海軍設施發起攻擊,「螳螂行動」開始。在這次攻擊行動中,伊朗海軍的「薩漢德」號護衛艦被從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A-6和A-7攻擊機擊沉,作為報復,伊朗立即向美國海軍「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FFG-24)發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艦導彈。當時「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的正向霍爾穆茲海峽以西行駛,位置恰好處於伊朗C-601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內。「傑克.威廉姆斯」急忙進行緊急閃避機動,並放出了所有的干擾箔條。五枚導彈都沒能命中美艦。
在這之前,美國曾經正式警告過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艦導彈對美國艦船做出敵意表示的話,美軍將毫不猶豫地摧毀其發射陣地。然而,這次C-601攻擊以後,美國居然一聲不吭,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國人擔心如果對伊朗內陸的反艦導彈陣地發起攻擊的話,會引起美國與伊朗的全面戰爭的緣故。
4,伊朗的紅旗-2
在兩伊戰爭中,國產武器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的發展。
蘇制米格-25「狐蝠」戰斗機是世界上飛得最高最快的戰斗機,在伊朗巴列維國王在位期間,蘇聯空軍的米格-25曾經多次入侵伊朗領空執行偵察任務。而當時皇家伊朗空軍所裝備的最先進的F-4「鬼怪」式戰斗機對「狐蝠」一點辦法也沒有。這讓當過飛行員的巴列維國王大為惱火,責成空軍負責人拿出解決的辦法了,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最終皇家伊朗空軍購買了美國的F-14A「雄貓」戰斗機,伊朗空軍的F-14A威力強大,不僅在兩伊戰爭中大放異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兩伊戰爭中仍然無法完全壓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狐蝠」,雖然也曾在空戰中擊落過幾架米格-25,但是飛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軍揮之不去的噩夢。在與伊朗空軍中各種美製戰斗機的對決中,米格-25也屢有斬,伊拉克空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天隼」雷耶爾就曾經駕駛米格-25擊落過包括F-14A、F-4、F-5在內的多架伊朗戰斗機。雖然無法在空中擊敗「狐蝠」,伊朗人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紅旗-2防空導彈。
從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軍幾乎每天出動米格-25RB戰斗轟炸機轟炸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兩萬至兩萬二千米的高空飛行,當時這兩個城市周邊的防空武器都無法對其構成威脅。兩個城市的人們可以聽到「狐蝠」飛行時發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無法擊落它。在幾天的空襲中,僅在伊斯法罕一處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彈炸死。
於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決定將新得到的紅旗-2防空導彈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動花費了兩周,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邊的沼澤地帶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射陣地上面。在這兩周多的時間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無忌憚地轟炸城市,帶來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飛行員甚至每天都採取相同的飛行路線和飛行高度,因為他認為伊朗人根本沒有辦法威脅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來了,飛行路線還是不變,速度是2.2馬赫,飛行高度是兩萬二千米。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士兵們靜靜地等待著,等米格-25RB進入伏擊圈以後立即發射了一枚紅旗-2,片刻之後又發射了第二枚。兩枚導彈螺旋著向米格-25RB飛去。幾乎在同時,在伊斯法罕城外設防的伊朗伊斯蘭空軍的防空部隊也向「狐蝠」發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導彈。兩枚紅旗-2和一枚「霍克」幾乎在同時擊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幾截,墜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過一百萬名伊斯法罕城親眼目擊了這次防空戰,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斯蘭空軍都宣稱是自己的導彈擊落了「狐蝠」,最終經過仔細調查,這個戰果還是被判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他們的紅旗-2。
最後要提一下那個伊拉克「狐蝠」飛行員。在飛機被導彈擊中時他及時跳了傘,伊朗伊斯蘭空軍立即派出直升機去他的著陸地點搜捕。伊拉克飛行員很機靈,他成功地避開了來抓他的直升機,但卻在逃亡時慌不擇路地一頭扎進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陣地。這個倒霉的傢伙最後被送到伊朗電視台,在當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中公開露面,電視畫面中的他還仍然穿著由蘇聯設計的高空戰斗機飛行員抗高G飛行作戰服。
與蘇制薩姆-2防空導彈相比,紅旗-2具有威力更強的高爆彈頭,當命中目標後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殺傷半徑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過實戰證明,紅旗-2完全有能力擊落象米格-25這一級別的重型戰斗機。關於這個結論,還有另外一個佐證:在兩伊戰爭後期美國海軍發起的旨在教訓伊朗的「螳螂行動」中,雖然美國海軍戰艦和艦載戰斗機在波斯灣海面上耀武揚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內的艦載戰斗攻擊機卻始終不敢接近並攻擊伊朗本土的目標,而只能摧毀幾個伊朗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泄憤,很大一部分原因
⑻ 具體介紹一下F14戰機。
簡介
F-14戰斗機 美國海軍的戰斗機群中,最受到軍機迷喜愛的機種,莫過於昵稱為 Tomcat (雄貓)的 F-14 雄貓式戰斗機了,此型戰斗機之所以受到軍事迷喜歡的原因。除了是 Tomcat 超酷絕美的造形外,強大的戰鬥力更是另一重點,像是 F-14 雄貓式戰斗機所掛載的不死鳥導彈,更是讓「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戰略名句徹底實現的代表性武器。
F-14雄貓式戰斗機 精彩照片 (16張)現在讓我們回溯到 1970 年底,格魯曼公司出廠的第一架F-14原型機,由計劃試飛員威廉(William Millar)與格魯曼公司首席試飛員羅伯特(Robert Smythe)進行首次試飛。這次試飛只持續一個簡短的時間,可變翼也維持在全開的狀態。但是第二次試飛時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這架原型機因為主要液壓系統故障,威廉與羅伯特隨即將拖著黑煙的飛機掉頭朝著跑道飛去。並且使用緊急氣動裝置將主起落架放下,准備進行迫降。結果沒想到就在跑道盡頭不遠處,這架原型機的第二套備用液壓系統也告故障。這兩名飛行員只好彈射逃生,飛機全毀。隨後還有 19 架原型機出廠,其中第 7 架將會成為 F-14B 的原型機。而被送到馬里蘭州的第 10 架原型機,則與威
F-14(6張)廉同歸於盡。 按照 1969 年所簽定的合約,美國海軍向格魯曼公司訂購 429 架 F-14A 量產機。這些量產機是以固定價格成交,也就是說格魯曼公司得自行吸收通貨膨脹等額外成本。但是在 70 年代初期,惡劣的經濟情況導致格魯曼公司每交機一架,它自己也要貼錢進去。到 71 年 3 月時,格魯曼公司已經承受不了這種損失,要求美國海軍重新訂合約。直到 1973 年,格魯曼公司才與美國海軍達成新的合約。從第 135 架量產機開始,採用新的議價方式。而且美國海軍借給格魯曼公司兩億美金讓它周轉,直到再議價成功為止。 但是這項借貸遭致批評,於是在 74 年時,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不再借貸給格魯曼公司。正當難關橫亘於前,幸好伊朗巴勒維政府也要采購 F-14,於是伊朗銀行便借貸 7,500 萬美金給格魯曼。美國銀行團也聯合貸款 12,500 萬美金給格魯曼周轉。雄貓機的量產計劃才得以繼續。 1972 年秋天,位於穆古海軍基地(NAS Point Mugu)的 VX-4 作戰測試評估中隊(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接收了頭三架 F-14A 戰機。這中隊專門負責戰術的發展,以及教範的建立。同年 6 月,位於邁拉瑪海軍基地的 VF-124 中隊開始換裝 F-14A 戰機。該中隊的主要工作是訓練合格的艦載機中隊飛行員。而頭兩個完成戰備的飛行中隊是 VF-1 以及 VF-2 中隊,全都在邁拉瑪海軍基地。在 74 年中旬,這兩個完成戰備的中隊就被調到企業號(CVN-65 Enterprise)航空母艦上了。 比起老舊的 F-4 鬼怪機,F-14A 的性能算是改進甚多。在高推力的情況下,F-14A 能夠維持在 77 度的高攻角一陣子。而美國海軍限制飛行員只能將戰機飛到 2.25 馬赫,雄貓機在這種高速下能夠作出 6.5g 的動作。它從靜止到 1.8 馬赫的加速耗時 75 秒。在裝載 4 枚不死鳥導彈,兩枚麻雀導彈與兩枚響尾蛇導彈的情況下,F-14A 可以在航空母艦外 280 公里處執行戰斗空巡任務達 90 分鍾,或者是距離航空母艦 470 公里處執勤一小時。在相同掛載下,F-14A可以在遠達航空母艦 317 公里處,執行 1.3 馬赫的攔截任務。
F-14飛行隊隊徽
編輯本段F-14A 在美國海軍的服役大事紀
美軍F14戰斗機
1975 年,雄貓機剛好趕上越戰的最後一幕,也就是西貢的陷落。北越空軍對於執勤的雄貓式戰斗機不敢幹擾,只用防空炮火加以射擊。 1981 年 8 月,由佛瑞斯塔號(USS Forrestal)與尼米茲號(USS Nimitz)航空母艦所組成的戰斗群進入東地中海。其任務是針對利比亞政府宣稱雪特拉灣(Gulf of Sidra)為其領海一事,加以抗議。抗議的手段則是將戰艦駛入雪特拉灣,19 日,兩架 SU-22 戰機升空對抗兩架 F-14A。結果 F-14A 使用 AIM-9L 全向響尾蛇導彈擊落了這兩架 SU-22 戰機。這也是世上第一起可變翼機對可變翼機的空戰。 1983 年,位於東地中海的艾森豪威爾(USS Eisenhower)與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航空母艦,奉命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黎巴嫩海岸的行動。攜帶著戰術空中偵察吊艙系統的雄貓機飛行了數架次的偵查任務,其餘的雄貓機則負責掩護動作。在這些任務中,曾經遭到地對空導彈射擊數次,但是都沒有命中。在同年 10 月,美國對島國格瑞那達(Grenada)展開急怒(Urgent Fury)入侵行動。雄貓機也出動了幾次偵查任務。 1985 年 10 月,七架從薩拉托加(USS Saratoga)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雄貓機,負責攔截一架從埃及起飛的民航機。該機已經被殺害美國遊客的恐怖份子劫持。最後雄貓機准確地攔截到該機,並且逼迫它降落在義大利的機場。 1986 年 3 月,美國海軍艦載機對於利比亞發動數次攻擊,F-14 提供空中掩護。4 月,美國空軍發動駐在英國的 F-111 機群轟炸利比亞,F-14 再度提供空中掩護。 1989 年 1 月 4 號,兩架從肯尼迪號(USS John F. Kennedy)航空母艦起飛的 F-14 擊落兩架利比亞的 MiG-23 型戰機。在這場沖突當中,F-14 的電視攝影機組清楚地拍攝到 MiG-23 有掛載導彈。使得美軍先發制人的行動勉強有個藉口說得過去。至於這兩名彈射逃生的飛行員並沒有被利比亞的搜救人員尋獲。 除了與利比亞的沖突之外,美軍在 88 年與 89 年間也在波斯灣進行油輪護航的行動。據稱有兩架雄貓機與伊朗的 F-4E 戰機進行交戰,F-14 確實發射了麻雀與響尾蛇導彈。但這些導彈都是警告性質,而沒有正確地使用,因而沒有擊落任何伊朗戰機。除此之外,美國海軍與伊朗空軍的 F-14 並沒有面對面進行交戰過。 在 1991 年 1 月的海灣戰爭中,F-14 都是扮演著空中掩護的角色。獵殺伊拉克戰機的差事全都交給 F-15C 機群負責了。在 2 月 6 日,一個兩機編隊的 F-14 用響尾蛇導彈擊落了一架 Mi-8 直升機。這也是 F-14 在這次戰爭中唯一的空戰勝利。而在稍早的 1 月 21 日,一架雄貓機被一枚老舊的 SA-2 防空導彈擊落。這是美國海軍雄貓機群第一次在戰斗中的損失,也是唯一的一次損失。兩名彈射的飛行員有一個被直升機救起,另一名則淪為戰俘。 相對於美國空軍 F-15C 空優機群的豐碩戰果,美國海軍的 F-14 機群簡直是無所事事。不過歸根究底起來,這並不是因為 F-14 的性能不佳,或者是 F-14 沒有參與伊拉克境內的護航任務。而是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人早已對這具輸出功率達十千瓦的 AWG-9 雷達聞之喪膽。只要美國海軍的 F-14 機群一到,所有的伊拉克戰機馬上四散奔逃,連一架都不留給 F-14。至於美國空軍 F-15C 就幸運多了,因為伊拉克人還不能分辨它的雷達訊號,所以伊拉克戰機紛紛被此機種擊落。因此美國攻擊機人員打趣地說著,要求上級配發一個電戰吊艙。此吊艙只要能夠發出 AWG-9 的雷達訊號,伊拉克戰機就會逃之夭夭,用不著真的 F-14 護航了。 以上是在美國海軍服役的F-14所參與的作戰行動。總計 F-14 擊落了兩架 Su-22 與兩架 MiG-23,。外加一架 Mi-8 型直升機。有趣的是,這四架噴氣戰機全都是利比亞空軍的,它們也全都是可變翼戰機。
編輯本段F-14A在伊朗空軍的服役
在冷戰的時代,美國為了執行圍堵蘇聯政策,對於遏止蘇聯進出波斯灣與印度洋的伊朗巴勒維王朝非常支持。剛好伊朗又有石油可供購買先進的軍備伊朗空軍(Imperial Iran Air Force,IIAR)便操作了許多美製戰機。這些戰機包括 F-5A/E,F-4D/E 以及 P-3F 反潛機,甚至還有沒有交機成功的 F-16 戰斗機。 1972 年,尼克松總統到達伊朗訪問。巴勒維國王便向他抱怨說,蘇聯的 MiG-25 偵察機經常侵犯伊朗北部領空,而伊朗空軍現有的 F-4 戰斗機根本無法攔截這種兩馬赫以上的入侵者。於是尼克松總統就請伊朗政府從美國空軍的F15「鷹」式戰斗機與海軍的 F-14「雄貓」艦載戰斗機之中選一種,在 1973 年 8 月。伊朗政府在謹慎評估之後,格魯曼公司的雄貓中選。 伊朗空軍(IRIAF)的F-14A「伊朗波斯貓」
正當此時,格魯曼公司遭遇經濟危機。所以伊朗銀行團貸給格魯曼公司 7,500 萬美金供其周轉,於是伊朗空軍才能順利買到雄貓戰機。第一批 80 架雄貓戰機的頭一架於 1977 年 5 月交貨,最後一架在 1978 年交貨。但是有一架是留在美國當成實驗機,因此在伊朗的雄貓戰機共有 79 架。 這些伊朗空軍雄貓戰機的外型與美國海軍的一模一樣,所差的只是內部機密的航電系統,但是射控不死鳥導彈的能力可是一樣。定購了七百多枚不死鳥導彈,實際到貨的只有 284 枚。 在 1977 年,伊朗巴勒維王朝慶祝其五十周年紀念時,特地舉行了一次雄貓打靶表演。8月,一架由伊朗空軍操作的 F-14 使用不死鳥導彈,擊落了一架在五萬英尺高空飛行的靶機。而蘇聯政府也得知了這項示威行動,於是在巴勒維國王提出抱怨的五年之後,MiG-25 就退出了伊朗領空。 不過,很快地美國政府就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那就是千萬不要把高科技武器輸入給政治不穩定的國家。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在 1979 年 1 月爆發。4 月,巴勒維國王被迫出國逃亡。新的伊斯蘭共和政府成立,由霍梅尼(Ayatolla Khomeini)進行政教合一的統治。這位霍梅尼在奪權之後,宣稱美國是大撒旦。新的伊朗政府採取反西方的態度,有許多西方的武器采購合約都被迫中止。當然在伊朗的雄貓戰機也成為沒有維修服務的棄嬰。使情況更糟糕的是,以往在巴勒維國王時代享受的飛行員與維修人員,由於遭到新政府的迫害。所以這些有經驗的人員大多跟著國王流亡海外,再加上美國禁止輸入任何武器及備份零件到伊朗。1980 年的新伊朗空軍只不過是舊伊朗空軍的一個破殼。 跟著動亂的腳步,1980 年 9 月,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揭開序幕。這場慘烈的長期抗戰延著長達七百公里的戰線延燒,最後還有利用彈道導彈轟擊城市。以及恐怖不人道的化學武器滲入戰場,大批的血肉灑遍沙場。據估計有百萬以上的軍民傷亡,是八十年代全球最血腥的戰場。 在這場戰爭的初期,伊朗空軍還是佔了些裝備上的優勢。但是在 1982 年之後,伊拉克空軍向法國采購了超級軍旗攻擊機(Super Etendard)以及幻影F-1 戰機(Mirage F-1)。再加上較先進的馬特拉(Matra)的魔法(Magic)紅外線導彈,使得伊拉克空軍逐漸扳回劣勢。而伊朗空軍以美製戰機為主的維修則因為缺乏補給料件而逐漸停擺。到了兩伊戰爭的後期,伊朗空軍每天的起飛架次只有三十到六十架左右,但是伊拉克空軍卻能夠維持一天六百架次。因此在空中的勝負已經是相當明顯。 ,因此伊朗空軍所能出動的雄貓戰機架次非常有限。而每一次的出動都是要耗用珍貴異常的銷耗性零件。據美國國防部在九四年的估計,伊朗空軍在當時能夠維持起降狀態的 F-14 不到 20 架。在這些可以起降的 F-14 當中,有多少架能夠維持正常戰力的,就不得而知了。據最新消息,伊朗空軍還有 25 架能使用的 F-14A,並計劃改進中。 伊朗空軍將這些貴重的資產當成是迷你的空中預警管制機來使用。因為 AWG-9 雷達的功能實在是遠超出一般戰斗機雷達,所以這些 F-14 就負起指揮其它伊朗空軍戰機的責任。自己遠遠地躲在後頭,絕不輕身涉險。但是打了八年的戰爭,伊拉克宣稱擊落了七架 F-14,而伊朗也在 1988 年春季,宣稱用一架 F-14 擊落一架幻影F-1 戰機。至於 F-14 最具威力的不死鳥導彈發射能力,伊朗空軍早就無力維修這個復雜的電子系統部份,。但是伊朗空軍還是能夠保持 F-14 發射麻雀導彈與響尾蛇導彈的能力,其原因很可能是里根政府所涉及的伊朗軍售案。 但也有消息指出F14在伊朗戰果輝煌:戰後在德黑蘭召開了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是戰爭中每隻參戰部隊和准軍事組織的指揮官,他們總結出在戰爭中伊朗空軍總共發射了 71 枚 AIM-54A,並且在墜毀、叛逃和被擊落的飛機上又損失了十多枚。這個數據也許是正確的,雖然會議也指出戰爭中 F-14 只取得了 30 個戰果。通過這個數據,16 個戰果被證明是有 AIM-54 獲得的,4 個可能擊落,麻雀獲得了一個戰果和兩個可能擊落的,響尾蛇被確認有 7 個戰果。 提交的證據包括雙方飛行員的報告,照相槍/電-光目標識別系統獲得的膠片和殘骸的照片,再加上外國和該國的情報報告。這次會議將由伊朗空軍戰斗機——特別是F-14——在空戰中取得的擊落記錄中的 70% 都算在了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的賬上,要麼就乾脆不予承認。雖然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伊朗空軍取得了 130 個確定的和 23 個可能的擊落記錄,但會議仍然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在這些擊落記錄中,有至少 40 個是用 AIM-54 擊落的,兩個或三個是用機炮擊落的,大約 15 個是用 AIM-7 擊落的,剩下的都是用 AIM-9 擊落的。有一次四架伊拉克戰斗機被一枚「不死鳥」擊落,還有兩次分別有兩架伊拉克戰斗機被同一枚導彈擊毀。 巴列維國王時期與F-14合影的在役飛行員們
編輯本段概述
美國海軍根據艦載戰斗機計劃(VFX-1)於1967年底公布了招標設計要求。經過競爭,海軍於1969年1月選中格魯曼公司的設計方案,並與該公司簽訂了研製原型機的合同。合同規定,1965年5月格魯曼公司向海軍提供12架原型機,作為研究和發展使用。第一架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1日首次試飛。第2架原型機於1971年5月24日首次試飛。1972年6月,F-14開始艦上試飛,1972年10月配備艦隊試用。最初的F-14裝備第1、2艦載攻擊機中隊。F-14於1973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F-14艦載戰斗機是一種雙座變後掠翼戰斗機。設備先進,性能優越,是目前美國海軍的主力機種。可執行護航、艦隊防空、遮斷和近距支援任務。1969 年初美國海軍與格魯門公司簽訂12架原型機合同,第一架原型機於 1970年12月首次試飛,1972年開始裝備艦隊。關於F-14艦載戰斗機的發展和生產計劃經過多次變更。現在的主要型別有F-14A,最初的生產型,至 1979年 已交付美國海軍342架,另有 80 架賣給了伊朗空軍。B、C型已停止發展。D型為A型的改進型,主要改進了雷達、電子設備,並換裝了F110發動機,已於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偵察型,可執行戰術空中偵察任務,不掛偵察吊艙系統時亦可攜帶大量武器執行任務。
編輯本段性能指標
外形尺寸
機高 4.88米 機長 19.10米 翼展(後掠角20°,68°,75°時)分別為19.54,11.65米,10.15米,展弦比7.28。
重量及載荷
空重 18191千克, 無外掛起飛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24948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33724千克 燃油重量 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 1638千克 最大外掛重量 6577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 M2.34(高度12190米),M1.2(海平面) 巡航速度 741-1019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18290米 最大航程 2573公里以上 任務半徑 930公里(高-中-低攻擊剖面)或700公里(高-低-低-高攻擊剖面)
編輯本段結構特點
F-14是雙座多用途超音速戰斗機。其氣動布局採用NASA60年代後期提出的雙發雙垂尾變後掠中單翼方案。在結構上採用了先進的結構型式,廣泛使用鈦合金,部分採用硼復合材料,獲得較高了的強度重量比。
機翼
機翼為變後掠中單翼。設計要求是:減少翼載來保證機動能力;用前、後緣空戰機動襟翼來改善跨音速機動性;盡量減少停放佔用的面積。變後掠機翼外翼段較短,這樣就可減輕轉軸結構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轉軸距機身對稱面2.72米。飛行中機翼後掠角的變化范圍為20°~68°,由機載設備根據飛行狀態自動調節,最大變化速度為7°/秒。也可以由駕駛員手動調節。停放時後掠角最大可達75°以減少佔用面積。可動段具有全翼展兩段式前緣縫翼和三段式後緣單縫襟翼,在起降和機動飛行時使用。每側上翼面各有3塊擾流板,當後掠角小於57°時自動接通,用於輔助橫側操縱和著艦時減速用。為控制機翼後掠角變化時壓力中心移動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載荷,在機翼固定段前緣設計了可動前置扇翼,最大轉動角為15°。 一架F-14A可變後掠翼的後掠角已完全收縮
機身
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採用機械加工框架,鈦合金主梁及輕合金應力蒙皮。前機身由機頭和座艙組成,停機時機頭罩可向上折起。中機身是簡單的盒形結構可貯油。後機身從前至後變薄,尾部裝外伸的排油管。後機身上下還有減速板,上一下二,在劇烈俯沖和發射導彈時打開,著陸時下減速板鎖死。
尾翼
由雙垂尾和可差動的全動平尾組成。平尾的偏轉角為+15°~-35°,差動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與後機身的鋼質加強框連接。方向舵也採用蜂窩增強的化學銑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點式,和A-6攻擊機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時機輪轉90°收入發動機進氣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艙內。機輪為無內胎輪胎,內充氮氣。雙輪式前起落架的撐桿用作彈射起飛時的掛鉤。著艦鉤裝在後機身下面的整流罩內。從1981年春開始用古德伊爾公司的碳剎車裝置取代了原先採用鋼剎車裝置,進一步減輕了重量。
動力裝置
採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壓式進氣道,置於機身兩側固定翼段下方,距機身有25厘米的間隙,以消除附面層的影響。進氣道內有多激波可調斜板系統,可以由機載設備在所有飛行條件下自動調節,保證發動機得到合適的氣流。進氣道結構大部分用鋁合金蜂窩結構,長約4.27米。後短艙採用膠接鈦合金蜂窩結構,長約4.88米。 早期生產的飛機裝兩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其安裝管道可以開啟,能在180°范圍內進行保養。從1983財政年度開始生產的飛機改用TF30-P-414A發動機,其額定功率值不變。從1986年起採用F110-GE-400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採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氣渦輪起動器。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於前座艙前方附近機身的右側。採用氣動引射式收斂·擴散噴管。
編輯本段電子系統與武器裝備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脈沖多普勒雷達。取決於目標的大小,可截獲120到315千米內的空中目標,可以同時跟蹤從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離之內的24個目標,攻擊其中的6個目標。還裝備有AN/AWG15火控系統,及AN/ASW27B數據傳輸系統,CP1050/A中央大氣數據計算機等先進的現代電子設備。後在改進中,大約60%的模擬式設備換成了數字式設備,並安裝新型的AN/APG-71雷達,具有單脈沖角度跟蹤、數字式掃描控制、目標識別和空戰效果評價能力。 通信系統:AN/ARC-51和AN/ARC-159超高頻調幅無線電通信電台收發機;AN/ARR-69超調頻輔助無線電通信電台接收機,KY-28密碼系統,LS-460/B機內通話器。 導航系統:AN/ASN-92艦載飛機慣性導航系統;A/A24G39姿態航向參考系統;AN/APN-154X波段雷達信標機;AN/APN-194(V)雷達高度表;ARA-63A自動艦上著陸系統接收-解碼機;AN/ARN-84微型塔康。 自衛系統。AN/APN-50雷達接收機,AN/APR-25/45雷達警告系統。AN/ALE-29和AN/ALE-39帶一體化干擾體的電子對抗箔條彈投放器。 武器裝備。F-14武器包括1門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機炮,備彈675發。空空導彈(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空對地彈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彈、GBU-10(4枚,激光制導)、GBU-12(激光制導)、GBU-16(4枚,激光制導)、GBU-24(4枚,激光制導)和4枚GBU31聯合直接攻擊彈葯。 F-14D的前/後座艙
AIM-54「不死鳥」導彈
編輯本段發展趨勢
盡管在伊拉克戰爭中展現了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機齡,大量的現役F-14已到達服役壽命。F-14與現在的新型戰斗機相比,需要太多的維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壓和電氣系統,使維修更為困難。20世紀90年代,海軍決定讓F-14開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機型轉換的過渡工作從2004年秋季開始。2004年6月,美海軍大西洋艦隊空軍主管、太平洋艦隊海軍航空兵主管,海軍少將左特曼表示,由於一項加速計劃的實施,美海軍目前剩餘的「雄貓」戰斗機將於2006年秋退役,這同時意味著F/A-18E/F戰斗轟炸機能提前部署。
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目前,美海軍共裝備157架F-14A/B,53架F-14D。海軍陸戰隊未裝備F-14。 F-14各型情況 F-14A型。是第一種生產型,裝兩台TF30-P-412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60架核心的F-14A改裝了AN/ALR-67干擾預警和控制系統、藍盾吊艙和可編程的戰術信息顯示器。70年代底,F-14的發動機出現大量的故障,83至85年交付的飛機換裝了TF30-P-414A發動機。共生產了585架。 RF-14A。是A型外掛偵察設備吊艙而成的偵察機,不掛吊艙時戰鬥力仍與A型相同。該吊艙重748千克,置於機身腹部兩個發動機艙中間,距機身0.38米。艙內有四種主要設備:頭部裝一台CAIKS-87B分幅照相機,向前或向下拍攝;費爾柴爾德公司的KA-99低中空三鏡頭全景照相機;霍尼韋爾公司的AN/AAM-5偵察裝置;地面檢查維護和控制數據顯示裝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裝成可載偵察吊艙的RF-14A。1989年,海軍停止了該型機的偵察任務。 F-14B型。F-14A的改型,共生產38架,另由F-14A改裝了32架。原F-14B。A型機的改進型。機體、電子設備和武器與A型相同,改裝F110-GE-400發動機,取代了TF30-P-414A,提高了飛機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原型機於1973年9月12日首飛,後因研製費用超支及戰術使用上A型已經可滿足要求而停止研製,原B型的訂貨全部改為A型。共有119架F-14B改裝或生產。 F-14C是B的改進型。採用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後因原B型撤消,這一項止也被擱置。無飛機生產 F-14D更新了發動機和簡化了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動力裝置是兩台普惠公司TF-30P-412渦扇發動機。後來使用通用電氣公司的F110GE400渦輪風扇發動機。F-14D上大約有60%的模擬電子設備更新為數字式設備,改裝新的武器管理、導航、顯示和控制系統,利頓公司AN/ALR-67威脅告警系統和目標識別系統由MIL-STD-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機載AN/ALQ-165電子干擾機(ASPJ),聯合戰術信息發布系統,前視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電視攝像機。休斯公司新研製的AN/APG-71雷達取代了F-14標志性的AN/AWG-9雷達,其電子對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單脈沖角度跟蹤、數字式掃描控制、目標識別和空襲效果評價能力。該雷達所採用的新型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是AN/APG-70雷達上數字處理器的改進型。現役的F-14於1991年5月全部配備了Tape115B計算機軟體,具有用常規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能力。在新的F-14D上採用ALR-67威脅警告及辨認系統的自衛干擾機、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紅外搜索和跟蹤感測器和電-光偵察裝置。第1架F-14D於1990年2月交付,共生產了37架,170架A型機改裝成D型機。
作戰使用
⑼ 世界最大油輪在波斯灣被擊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艘已經被打壞的穿又一次被修復好,並且改名為快樂巨人號,兩年過後,這艘船又一次擁有新名字,也就是亞勒維京號,但是經過了幾年的使用之後,它的性能已經逐漸退化,成為了一個浮動的儲油和卸油的單位,當時他的名字叫做諾克·耐維斯號。
但是到了2009年,就算是作為儲油的工具,它能發揮的作用也都很小,所以之後就被賣給了印度的拆船公司,在進行了一番拆解之後,過去的輝煌終於沒有了載體,只有人么苦口相傳的事跡,至於現在的油輪,在經過了嚴格的計算之後,只有30萬噸,才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