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球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床時空分布
一、空間分布
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極不均一,主要集中於在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和古亞洲成礦域,此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 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與高硅流紋岩-鹼性岩組合有關的斑岩鉬礦分布於北歐挪威(Nordli)和北美洲東部北美洲格陵蘭(Malmbjerg)(Misra,2000)。
全球斑岩銅鉬礦床數量很多,在此統計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的分布。由圖5-8可知,超大型斑岩銅鉬礦主要分布於3個成礦域,其中環太平洋成礦域佔到90%。根據位置可將環太平洋成礦域分為東部帶和西部帶,前者包括北美的科迪勒拉成礦集中區和南美安第斯成礦集中區,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少量中生代;後者包括西南太平洋島弧帶(主要為新生代,靠近大洋一側)和東亞陸緣成礦帶(主要為中生代,離板塊俯沖處較遠的弧後一側,主要銅鉬礦位於中國)。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分布在歐亞板塊南緣,西起南斯拉夫,經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我國的青藏、滇西以至緬甸,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時代為中-新生代。古亞洲成礦域分布在亞洲大陸中部,包括中亞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地區至蒙古和我國的天山、內蒙古到大興安嶺地區,成礦時代主要為晚古生代華力西期,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中亞蒙古成礦帶。斑岩銅礦本身含有鉬礦以外,有時與斑岩鉬礦伴生。美國西部的主要斑岩鉬礦帶位於斑岩銅礦帶的東側(兩帶相距達幾百千米),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斑岩鉬礦和斑岩銅礦基本上分布於一個帶上(秦克章,2002)。
圖5-8 全球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分布圖
整合已有的斑岩銅鉬礦的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斑岩銅礦成礦密度表示不同區帶的潛力大小,圖5-9和表5-2為全球不同區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分布圖,由圖5-9可知,西南太平洋成礦帶、安第斯成礦帶和喀爾巴阡山-巴爾干成礦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最大,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二、時間分布
分布於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代主要為中-新生代,新生代成礦強度明顯高於中生代,古亞洲成礦域的斑岩銅鉬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秦克章,2002)。另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中國銅礦峪,26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Sikka和Nehru(1997)列出全球共有40個前寒武紀斑岩銅礦(3314±6~561±9Ma),其中重要礦床均為元古代,包括印度Malanjkhand、中國銅礦峪、加拿大TroilusLaket和納米比亞HaibRiver,前兩個礦床正在開采,後兩個礦床正在勘查。而中國鉬礦床,除個別礦床年齡在35~65Ma(如玉龍和馬拉松多)之間外,一般鉬礦床礦成礦年齡都在100~237Ma之間,相當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羅銘玖等,1991)。
圖5-9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分布圖
表5-2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的礦床密度
(據Singer et al.,2005b,整理)
由圖5-10可知,銅的儲量新生代佔到90%以上,且存在隨時代變老,銅儲量明顯下降的趨勢,這主要與早期形成的斑岩銅礦被剝蝕掉和後期的地質作用改造有關(Singeretal.,2002)。超大型斑岩銅礦呈現類似的時間分布特徵(圖5-10)。
圖5-10 不同時代斑岩銅礦金屬量(左)和超大型銅礦個數百分比(右)
根據已有的年代學資料分析,全球主要斑岩型鉬礦的形成時代變化為340~5Ma(Misra,2000),年齡跨度范圍比較寬。全球鉬礦成礦年齡一般在25~70Ma(如美國的Climax、Henderson,加拿大的Kitsault,格陵蘭的Malmbjerg等),相當於古近紀(Misra,2000)。
三、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帶
秦克章(2000)系統總結全球重要斑岩銅礦成礦集中區的特點,本書在此基礎上,介紹全球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的成礦區帶的特點。
(一)安第斯成礦帶
位於東太平洋沿海南美洲一帶,該帶主要包括智利、厄瓜多、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地的安第斯山脈,分布有大量的斑岩銅鉬礦,其中銅佔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54%,呈北西向分布,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多斑岩銅鉬礦的國家,55個斑岩銅礦共有430Mt銅金屬資源量(Sillitoe,1995;Camus et al.,1996;Singer et al.,2002,2005a)。全球最大斑岩銅礦(亦是全球最大銅礦)ElTeniente發育於智利山脈中,資源量和產量總和為94.4Mt銅金屬量,每年產銅4.7Mt,佔全球總產銅量的37%(Camus,2002)。該地區存在3個旋迴,分別為早古生代Famatinian旋迴、晚古生代Gondwana旋迴和中新生代Andean旋迴,前兩者主要發育碰撞-俯沖和增生體,晚古生代I和S型花崗岩和流紋質火山岩發育於增生體的東部(Sillitoe,1988),亦有二疊紀(295~266Ma)和三疊紀(239~195Ma)斑岩銅礦化點(Camus,2005)。早中生代發育弧後盆地,晚古生代自早白堊世以後大西洋打開導致一系列擠壓變形且產生一系列岩漿弧向東遷移,斑岩銅礦形成時代分別集中於白堊紀(132~73Ma)、古近紀(65~50Ma)、始新世—漸新世(43~31Ma)、中新世(23~12Ma)和晚中新世—上新世(12~4Ma),其中始新世—漸新世(43~31Ma)形成斑岩銅礦最為重要,共有22000萬t銅資源量(Camus,2005),發育非常多的巨型斑岩銅礦,太平洋洋殼向南美大陸板塊俯沖和倒轉,誘發始新世—上新世中酸性斑岩的侵位和斑岩銅礦的形成(Charrier et al.,2002)(圖5-11),礦化發生在網狀脈或角礫岩筒內,具有典型的斑岩銅礦熱液蝕變分帶模式,主要硫化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和輝鉬礦,次生富集對礦石品位的提高起重要作用(Munchmeyer,1996)。晚中新世—上新世形成了全球最大的El Teniente(9435萬t銅,250萬t鉬)斑岩型銅鉬礦,除此以外,還包括Rio Blanco-Los Bronces斑岩銅礦(5243萬t銅)和Los Pelambres-El Pachon斑岩銅礦(2663萬t銅);白堊紀和古近紀形成的斑岩銅礦資源量分別為460萬t和5700萬t,中新世主要形成斑岩型銅金礦(1300t金)(Camus,2002,2005;Cook et al.,2005)。
圖5-11 安第斯成礦帶斑岩銅礦的時空分布及鍶初始值關系
(二)科迪勒拉成礦帶
除了中美地區發育一些新生代大型斑岩銅礦(如巴拿馬Cerro Colorado:3730萬t銅資源量、波多黎各RioVivi:218萬t銅資源量和海地Douvray:230萬t銅資源量)(Singer et al.,2005a)以外,主要斑岩銅鉬礦位於美國西南部、加拿大山脈和墨西哥等地區。
根據斑岩銅鉬礦床的時空關系和成礦特徵,將此帶分為南北科迪勒拉兩個成礦亞帶,斑岩銅鉬礦床分布的群聚性非常明顯,呈北北西和北西向分布(圖5-12)。北科迪勒拉成礦亞帶中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200~175Ma和90~20Ma,而斑岩鉬礦形成時代為60~50Ma,兩者基本上處於同一成礦帶,主要發育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重要礦床有美國華盛頓Mount Tolman(礦石儲量為2177Mt,Mo和Cu平均品位分別為0.054%和0.09%,鉬金屬量達118萬t,銅金屬量196萬t)和阿拉斯加州Quartz Hill(礦石儲量為1216Mt,Mo平均品位0.077%,鉬金屬量達94萬t)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Keith et al.,1992;Carten et al.,1993;Camus,2005)。
圖5-12 北美洲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三)西南太平洋島弧帶
該帶基底層基性火山岩系較厚,硅鋁殼混染不強,與成礦有關的閃長岩的Au/Cu比值高,而Mo/Cu比值低,主要銅礦類型為斑岩銅金礦(圖5-13)(Van Leeuwen et al.,1994;Mathur et al.,2000,2005;Paterson et al.,2005a,2005b),占目前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8%,含有少量的含火山岩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產於典型大陸邊緣島弧環境。
圖5-13 印尼銅-金(-鉬)礦床分布圖
鉬主要作為伴生組分產於斑岩銅-金礦床中,與成礦有關的岩石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岩,常具有角礫岩筒,成礦時代主要為新生代(Pollard et al.,2002,2005)。該區發育全球最大的Grasberg富金斑岩銅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2604t)(Cook et al.,2005),周圍1.5km發育大型斑岩銅礦型矽卡岩銅金礦床(埃茨伯格Ertsberg,金儲量91t)。另外,同一成礦區帶發育很多大型斑岩銅金礦(如印尼松巴哇島的Batu Hijau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723萬t,金儲量572t;巴布新幾內亞的Ok Ted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446t)(Cook et al.,2005)。該帶銅金礦伴有鉀硅酸鹽蝕變,鉀硅酸鹽蝕變富含早期熱液磁鐵礦,後者在斑岩系統的淺部疊加由絹雲母、綠泥石和赤鐵礦組成的泥化礦物組合,發育大量的鎂質矽卡岩,具有完整進退矽卡岩蝕變礦物組合,不僅大量發育鎂橄欖石、鈣鎂橄欖石等高溫矽卡岩礦物,而且陽起石和綠泥石退化蝕變礦物普遍存在(施俊法等,2006)。
值得提出的是,菲律賓斑岩銅金礦常與在成因上有聯系的石英脈型金礦和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實為脈狀礦)有規律的組合,石英脈型金礦位於斑岩金銅礦床的上方或外圍,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位置最淺(秦克章,2002)。
(四)中亞蒙古成礦帶
該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東北地區,屬於古亞洲成礦域(圖5-14)。主要以斑岩銅金礦床為主,可以分為3個亞帶,由西向東依次分別為天山中帶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哈薩克境內的巴爾喀什成礦亞帶和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成礦時代為古生代(Seltmann et al.,2005)。
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中斑岩銅礦床主要與石炭紀—二疊紀的花崗閃長斑岩有關(Golovanov et al.,2005),主要發育超大型卡利馬克爾(Kalmakyr)(銅金屬量1080萬t,金儲量1374t)(Cook et al.,2005)和薩雷切庫(Sarycheku)等斑岩銅金礦床,成礦時代為石炭紀。該礦田除了銅、金、銀、鉬的儲量巨大外,其他伴生元素(如Mo、Au、Ag、Se、Te、Bi、Re、Os、Co、Ni、Pt、Pd等)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可觀(Golovanov et al.,2005;Singer et al.,2005a)。
巴爾喀什成礦區帶是以華力西運動為主的多旋迴構造區,發育大量的斑岩銅礦床,向東南延伸至中國新疆西天山成礦帶,斑岩銅礦床分布在受深斷裂控制的北濱巴爾喀什-伊犁火山岩帶的邊緣,礦化一般與侵入體較晚期分異的花崗閃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和花崗斑岩的小岩株和岩牆在空間上緊密共生,大型斑岩銅礦多產在岩帶的內緣弧(如科翁臘德、博爾雷、阿克斗卡、科克賽等),而在外緣弧僅見一些小型礦床。在構造上,大多數銅礦與托克勞復向斜和巴卡納斯復向斜的斷塊構造和環形火山構造有密切關系,礦床和礦田一般都賦存在不同方向的斷裂共軛或交切地方(芮宗瑤等,1995)。該成礦亞帶發育多個科翁臘德、阿克斗卡、博爾雷、薩亞克、科克賽等大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秦克章,2000)。其中以Aktogai-Aiderly礦田斑岩銅礦規模最大,銅金屬量達1250萬t,銅平均品位為0.4%,成礦時代為石炭紀(Cook et al.,2005)。
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斑岩銅礦化的有利地區為鹼度偏高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火山活動區(Gerel et al.,2005)。該亞帶斑岩銅鉬金礦的勘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最近發現Oyu-Tolgo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57萬t,金儲量790t)(Cook et al.,2005)。蒙古北部額爾登特圖音鄂博(Erdenet)斑岩銅鉬礦和蒙古南部察干蘇布爾加(Tsagaan Survarga)斑岩銅礦是該帶兩個最重要礦床(圖5-15),前者位於北蒙古火山帶,礦體產於二長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斑岩中,銅金屬儲量1100萬t,銅平均品位為0.62%,鉬金屬儲量45萬t,平均品位為0.025%,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240.6±0.6Ma,相當於晚二疊世(Watanabe et al.,2000),還有金、銀和鎢等成礦元素;後者位於南蒙古火山帶,產在正長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組成蘇布爾加雜岩體西北接觸帶上,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370.1±1.2~370.6±1.2Ma(Watanabe et al.,2000),銅金屬儲量130萬t,銅平均品位為0.53%,鉬平均品位為0.02%(Seltmann et al.,2005)。
(五)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
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豐富銅礦資源的地區之一,位於古地中海歐亞成礦帶的東部,屬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該帶自西北的捷克斯洛伐克經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到保加利亞、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
從伊朗起,該礦帶分叉,形成了兩條不同的礦帶(圖5-16),其中一條為從伊朗近東西向延伸,經阿富汗到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另一條呈北西-南東向,從伊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境內(Blundell et al.,2005;國土資源信息中心等,2003)。
圖5-14 中亞蒙古成礦區帶主要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圖5-15 蒙古國重要的斑岩銅礦分布圖
圖5-16 喀爾巴阡-巴爾干阿爾卑斯期銅鉬礦帶分布圖
該帶西部發育大量新生代鈣-鹼性火山-侵入雜岩體(花崗閃長岩-石英二長岩系列),岩株與主要區域性大斷裂平行,斑岩銅礦床主要產於大陸邊緣岩漿弧(Blundell et al.,2005)。東部板塊俯沖形成中新世與鈣鹼性火山岩漿岩有關的斑岩銅礦,主要礦床產在東西與南北向構造復合帶上(Dunning et al.,1982)。該帶發育較多的超大型斑岩銅(鉬)礦和銅金礦,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t的斑岩銅金(鉬)礦包括:保加利亞Elatsite(銅金屬量550萬t)、羅馬尼亞Moldova Noua(銅金屬量500萬t)和Rosia Poieni(銅金屬量1000萬t)、塞爾維亞Veliki Krivelj(銅金屬量750萬t)和MajdanPek(銅金屬量1000萬t)、希臘羅馬尼亞Skouries/Fisoka(銅金屬量568萬t)、匈牙利Recsk(銅金屬量700萬t)、義大利Sungun(銅金屬量660萬t)(Kelly et al.,2003;Singer et al.,2005a;Armstongetal.,2005)、巴基斯坦RekoDiq(銅金屬量556萬t,金儲量282t)、伊朗SarCheshmech(銅金屬量1440萬t,鉬金屬儲量36萬t,金儲量324t)(Cooketal.,2005)和阿富汗Aynak(銅金屬量>500萬t)(施俊法等,2006)。中國西南地區發育重要斑岩銅鉬礦,如玉龍、驅龍等銅礦(Houetal.,2003)。
四、小結
綜上所述,根據構造環境和時代,可將斑岩(-矽卡岩)型銅鉬礦床分為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床和斑岩鉬礦床、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床、古亞洲成礦域古生代斑岩銅金礦床、特提斯成礦域新生代斑岩銅鉬金礦床。為了更加全面介紹國外斑岩-矽卡岩銅鉬礦床的地質特徵,根據已有的最新資料,選擇各類型儲量最大者作為典型礦床。主要包括:智利El Teniente斑岩銅鉬礦(全球最大斑岩銅鉬礦,銅金屬量9435萬t,鉬金屬量為250萬t)(Camus,2002;Cook et al.,2005)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美國Climax斑岩鉬礦(不含銅斑岩鉬礦,鉬金屬量達166萬t)(Misra,2000)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Climax型斑岩鉬礦,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Grasberg斑岩銅金礦床(全球最大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為2604t)(Cooketal.,2005)代表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蒙古OyuTolgoi斑岩銅金礦床是古亞洲成礦域最大的古生代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75萬t,金790t(Cooketal.,2005),2007年資料顯示銅金屬量3214萬t,金987t。以這些典型礦床為例,介紹它們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作用特徵和礦床模型。
圖5-17 阿爾卑斯-巴爾干-喀爾巴阡-迪納里德山脈地區構造-地質背景和岩漿分布圖
❷ 遍地美女一夫多妻制的伊朗,石油儲量豐富,為何經濟卻落後貧窮
伊朗,石油儲量豐富,經濟卻落後貧窮應該與他們的人口和石油產量綜合因素有關。
❸ 伊朗的國家面積有多大
伊朗的國家面積有:164.8195萬平方公里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
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七。
(3)伊朗銅產量每年多少擴展閱讀:
伊盛產石油,石油產業是伊經濟支柱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近年,伊經濟總體保持低速增長。2017年,伊國內生產總值427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50美元。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8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56億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9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伊朗石油日產量471.5萬桶,天然氣年產量2395億立方米。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目前,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礦石平均品位0.8%),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❹ 伊朗有哪些大型銅礦 金礦 企業
伊朗擁有非常豐富的銅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產8萬噸的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廠投產後,伊朗銅年產量增加到28萬噸,其中陽極銅20萬噸。 鋅礦已探明儲量為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已探明儲量約2000萬噸,伊朗每年消費鉻鐵4000—5000噸,靠進口。今年,年產2.5萬噸薩布茲瓦鉻鐵廠投產後,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還有2萬噸鉻鐵可供出口。 伊朗鐵礦儲量約為47億噸,其中四個大型鐵礦的總儲量就達30億噸。 伊朗煤炭儲量約為76億噸,因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動力煤基本不用,只將部分焦煤開採用於煉焦。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伊朗冶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礦產品總產量實現了10%的增長,鋼產量900萬噸,增長了12%,鋁21.1萬噸,增長了16%,銅15.2萬噸,增長了4%。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對14個礦產項目投資160—170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冶金工業的發展。 今年,伊朗憲法第44條出台,政府立即著手大型礦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礦山轉讓給合作社公司經營,其中包括薩爾切什邁銅礦、安古朗鋅礦、克爾曼省的大型鐵礦和煤礦。 2004年,伊朗鋼的消費量為1220萬噸,進口810萬噸,伊計劃「四五計劃」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 為了保護本國鋼鐵工業,伊提高了鋼鐵進口稅10%。 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和鋼鐵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銅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鉛1.44 1.46 1.52 1.60 1.76 鋅6.00 6.28 6.44 6.92 7.60 電解鋁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鋼鐵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類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儲量 單位名稱:百萬噸 礦物名稱 儲量 礦物名稱 儲量 石棉70 鋅 50 重晶石 4.4 菱鎂礦 3.6 鋁土礦 116 錳礦 9.7 粘土14.6 雲母 0.2 硼土礦 0.024 鉬 0.05 鉻礦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銅3000 鹽 158 長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銀 0.4 黃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綠松石 500(噸) 鐵礦4700 石灰石 7200 高嶺土 100 明礬 1000 各類礦產品的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銅精礦 41.5 45.3 41.8 鉛、鋅 58.3 57.9 60.8 金礦12.8 35.2 12.0 鐵礦863.4 1144.1 1459.1 鉻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鎂11.4 11.5 7.0 鋁礬土 5.4 6.5 2.1 錳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鹽141.8 153.8 151.1
❺ 礦產投資環境風險評價計算
(1)基於AHP的礦業投資環境評價
首先,根據表9.3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層次分析軟體yaahp4.0中構建層次結構圖(圖9.9)。
圖9.9 層次結構圖
根據層次結構圖,採用1~9標度法,表9.4判斷矩陣表用專家打分法建立判斷矩陣(表9.4)。
表9.4 判斷矩陣表
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向量W 為
W=(W1,W2,W3,W4)T=(0.6328,0.2421,0.0756,0.0494)T
進一步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根λmax=4.25212,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因為C.R.=0.0845﹤0.10,所以判斷矩陣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同理,可以求出各個子目標層相對目標層的各自權重及層次單排序(表9.5)。
由於綜合評價體系包含的指標很多,並且各個指標單位不同,而且有的數據差距較大,這樣就要求在進行綜合評價值計算之前,首先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否則無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書利用SPSS16.0軟體對原始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標准化。
表9.5 各項評價指標層次單排序
在評價各個國家的綜合礦業投資環境得分時,本書採用的模型是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Z為各個國家各因素最後綜合評價得分值;Wi為各個指標因素權重;ηij為標准化後的數據值。
根據上述評價過程,得出我國周邊主要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指標綜合得分(表9.6)。
表9.6 層次分析法各指標因素得分及綜合評價結果排序表
續表
根據表9.6繪制柱狀圖(圖9.10)。
圖9.10 我國周邊19個主要國家礦業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排序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周邊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總體水平差異明顯。礦業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和蒙古,綜合得分排在後3位的分別是越南、阿富汗和尼泊爾。綜合評價得分最高的是俄羅斯,得分最低的是尼泊爾。另外,綜合評價得分較高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中亞地區。東南亞地區綜合評價得分水平一般,處在中等水平。綜合評價得分較低的國家,主要是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較為滯後,加上國內礦業資源的匱乏,礦業投資環境相對也較差。
(2)礦業投資環境計算結果分析
從上述綜合評價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周邊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總體水平存在著較大差別。具體分析,在資源因素、政治政策環境、經濟因素,以及基礎設施因素上,我國周邊國家的得分差異也較為明顯。
我國周邊國家的資源要素得分總體差異較大(圖9.11),這說明我國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並不均衡。資源因素得分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蒙古、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得分排在後5位的依次是伊朗、泰國、阿富汗、越南和尼泊爾。俄羅斯固體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鐵礦、銅礦和鉛鋅礦的儲量巨大,加上俄羅斯國內較為完善的地質勘探工作,使得俄羅斯的資源稟賦極具優勢。而蒙古的錳礦、銅礦資源儲量較為豐富。哈薩克鐵礦的儲量和產量都在中亞地區佔有重要地位。伊朗的銅礦和鋅礦儲量豐富,伊朗銅礦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8%左右,排名世界第6位;但是伊朗銅產量卻只有世界總產量的1%,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資以及勘探的力度不夠。伊朗非常注重和支持吸引國外資金,因而伊朗礦業投資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圖9.11 資源因素評價得分排序圖
在政治政策環境上,得分最高的是烏茲別克,0.125;得分最低的是印度,-0.1694(圖9.12)。得分排在前列的國家為烏茲別克、土庫曼、蒙古、馬來西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得分較低的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塔吉克、阿富汗和印度。得分較高的主要是中亞地區的國家,而中東地區相應得分較低。這是由於近年來中亞國家政局逐漸穩定,而且為了鼓勵國外資本進入本國共同開發礦業,中亞國家採取了很多優惠政策,對國外投資採取鼓勵的措施。而中東地區的國家,比如阿富汗由於戰亂不斷,政策缺乏連續性,對國外資本的吸引力相對不足。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由於也是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工業化高速發展的階段,國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大,為優先保證本國供應,政策上嚴格限制國外投資礦業領域,因而外資進入存在著較大的政策障礙。
在經濟環境上,印度得分最高,整體經濟環境較好(圖9.13)。排在後面的依次是蒙古、越南、巴基斯坦、泰國和緬甸,其餘國家的經濟環境得分較低。得分排在前列的國家,主要是國內宏觀經濟在保持較高增長的同時,很好地控制了通貨膨脹,使得經濟取得穩定的發展。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亞一些國家,雖然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卻伴隨著較高的通貨膨脹,經濟發展出現了「兩高」現象。比如塔吉克2008年保持了7.8%的增長速度,但是同期的通貨膨脹率卻達到了19.7%,這些都是經濟發展中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另外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這些都對經濟投資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
圖9.12 政治政策因素評價得分排序圖
圖9.13 經濟因素評價得分排序圖
在基礎設施因素上,得分最高的依然是印度,其次是俄羅斯、越南、蒙古、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菲律賓,其餘國家得分較低(圖9.14)。從基礎設施要素中的詳細評價指標可知,在鐵路、公路覆蓋率兩項指標上,印度的得分都是最高的,因而印度礦業投資環境有著完善的硬體配套基礎設施,同時印度的信息網路也較為發達,信息化程度較高,這些都是印度較其他國家優勢明顯的要素。而得分較低、排名靠後的,主要是中亞地區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交通運輸線路年久失修,損壞嚴重,不符合現代使用技術標准;而且有的礦區位於偏遠地帶,運輸極為不方便,也增加了簡介投資成本。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極大地制約著礦業的開發和勘探,也不利於吸引國外投資。
圖9.14 基礎設施因素評價得分排序圖
總的來看,俄羅斯、中亞諸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其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其他周邊國家相對較差。一些國家甚至連年戰亂不斷,地雷現在尚未排凈,如柬埔寨、阿富汗、寮國等。這是在評價一個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時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3)礦業投資環境的主成分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將評價指標體系中的17個評價指標原始數據輸入SPSS 16.0軟體中運算,方差解釋的結果截圖如下(圖9.15)。
圖9.15 SPSS方差解釋結果截圖
由圖9.15可知,前6個變數的特徵值累積貢獻率為88.922%,該值大於85%,故取前6個變數作為主成分。進而根據因子荷載矩陣,建立如下的綜合評價計量模型:
F=F1×44.365%+F2×15.721%+F3×10.489%+F4×7.882%+F5×6.199%+F6×4.266%
最後計算結果見表9.7。
表9.7 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得分表
(4)礦業投資環境風險分析
1)層次分析法。
根據對我國周邊國家礦業投資環境的評價計算結果(表9.6),對得分加以聚類,繪制出雷達圖。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國周邊國家礦業投資環境的不同聚類分布(圖9.16)。
從表9.6和圖9.16可以看出,按照綜合得分排序,俄羅斯、哈薩克、蒙古、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分列綜合評價的前5名,而且俄羅斯的綜合得分遠遠高於位於第2位的哈薩克,位居後3位的國家分別是越南、阿富汗和尼泊爾。
從各個國家影響礦業投資環境的相關因素的得分及所處位次來看,綜合得分居後的國家,在各評價因素上的得分也都比較靠後。而綜合得分居前的5個國家,也相應的都存在一些弱項。例如烏茲別克的經濟因素、塔吉克的基礎設施因素得分分別為-0.0147,-0.0309,排在所有國家中較靠後的位置。而作為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菲律賓和印度,雖然資源因素得分較高(分別為0.0814和0.2058),但是由於礦業對外引資的政策限制,加上與我國存在較大的競爭性,因而綜合得分並不靠前。
由雷達圖可以看出19個國家得分差距明顯,呈現一定的分層。若以0.6分為基礎單位,可以將19個國家分成4個檔次,並根據得分區間將投資環境定義為優、良、一般、較差,及對各個國家的綜合礦業投資環境加以分級(表9.8)。
圖9.16 我國周邊國家礦業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雷達圖(AHP)
表9.8 19個國家綜合礦業投資環境評價分類
2)主成分分析法。
採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的結果見表9.9,根據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的結果也呈現出一定的分層和聚集(圖9.17)。
表9.9 19個國家綜合礦業投資環境評價分類
圖9.17 我國周邊國家礦業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雷達圖(PCA)
同樣,我們在這里以2.5分為基礎單位,將19個國家分成4個檔次,並根據得分區間將其綜合礦業投資環境定義為優、良、一般、較差,及對各個國家的綜合礦業投資環境加以分級(表9.9)。
從表9.8和表9.9可以看出,雖然兩種方法分析結果存在有某些差異,但是兩種方法最後的結果整體比較接近。在運用AHP分析得出的礦業投資環境評價為優和良的11國家中,運用主成分法得出的是8個國家,結果相似度為72.7%。因而,可以認為,分析計算的結果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實際情況。
(5)綜合分析結果
礦業是基礎產業,礦業投資具有超前期、高風險、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一方面,礦業投資環境的改善需要各國政府進一步完善礦業投資環境,加強交通、通信、動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便為投資者在當地投資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投資環境情況不像礦產資源狀況,前者是動態的,後者是相對靜態的。目前我國周邊國家大部分均在努力改善其礦業投資環境,吸引外國礦業投資,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積極參與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是當務之急。因此,對我國周邊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還需要進行連續的動態的分析,這樣才能作出及時合理的決策。
綜合上述分析,同時考慮到文化背景、民族習慣、環境壓力,以及人民感情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認為,俄羅斯、哈薩克綜合礦業投資環境為優,是我國礦業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理想投資目標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寮國、緬甸、塔吉克等國的礦業投資環境總體處於良好水平,也可作為礦業投資的合作對象;印度尼西亞和塔吉克兩國的資源及政策相對較好,從第三級調到第二級;而印度由於和中國同屬礦產資源需求大國,政治關系競爭多於合作,故將其調為第三級;緬甸、阿富汗和尼泊爾綜合礦業投資環境則較差,同時由於政局動盪、國內政策的不連續,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因而存在著較大的投資風險。
總之,我國周邊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存在較大差異,投資環境好的國家,相應的礦業投資風險較小;而投資環境較差的國家,在進行礦業投資時存在著較高的風險(表9.10)。
表9.10 19個國家綜合礦業投資環境評價結果表
❻ 世界上出產銅最多的地方是哪裡
聖地亞哥是銅的世界,以出產銅聞名於世。銅的貯藏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出口銅最多的都市之一。
❼ 伊朗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斯蘭革命前,每年到伊旅遊都有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後,旅遊業遭到極大破壞。1979~1994年,到伊旅遊人數年均不足10萬。從1991年起,政府開始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2011年遊客人數達300萬,旅遊收入2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遊地區。1980年代受兩伊戰爭的影響,旅遊業蕭條,但近年有復甦跡象。2004年約1,659,000人前往伊朗觀光,多數來自亞洲國家,主要包括中亞,另外有少數遊客來自歐洲聯盟及北美洲。最多人到訪的旅遊壞點是伊斯法汗、馬什哈德及設拉子。有來自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前往伊朗的古跡進行考古。伊朗在旅遊業收益拉68位。主要因為自然環境及史跡被評為十大最值得旅遊的地方約1.8%在職人士是從事旅遊業,在未來五年將會以10%增長。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葯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煙草等。2012年,伊進出口總額約17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11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進口額670億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響,2011年底以來,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❽ 伊朗的自然資源
伊朗是OPEC第二大原油生產成員國,伊朗具有900億桶探明的原油儲量,佔世界9%的原油儲藏量,15%的天然氣儲量。 在所有石油出口國中,巨型工程悄然出現。據國際媒體報道,在伊朗、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數十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日益增多。 就伊朗而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其巨大的油氣儲量,同時還有其油氣在世界總儲量中所佔比重與其產量佔世界市場份額之間的強烈反差。據估計,2001年初,伊朗可開採的石油儲量達1000億桶,同期其天然氣儲量達26.6萬億立方米。伊朗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左右,但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還不到5%。伊朗為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但與世界其他天然氣生產國相比,伊朗的天然氣產量相對於其儲量卻是最少的。我們也可以從各國天然氣年開采量占其已探明儲量的百分比來看這個問題,北美為10.5%、西歐3.9%、前蘇聯1.2%, 而伊朗僅為0.2%。 伊朗新聞報2002年8月26日還登載消息,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ZANGANEH為伊朗油氣產業的落後現狀感到遺憾:「伊朗雖然擁有世界總儲量18%的天然氣,而目前其天然氣出口業績竟然為零」。 事情似乎有了轉機,伊朗政府已經開始嚴肅對待其油氣產業的發展。伊朗新聞報引用石油部長的話說,1997-2001年間,為發展其天然氣產業,伊朗已在此領域與國內外公司簽訂了15個「回購合同」(BUY-BACK DEAL)。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開放其油氣部門。雖然美國對在伊朗投資的非美國公司實行間接制裁,但由於利益誘人,外國公司已經在伊朗承接了一些油氣工程項目,還有一些項目正在洽談中。 目前,伊朗主要致力於開發波斯灣上的南帕爾斯特大型氣田,該氣田為伊朗與卡達共有。2000年11月21日,伊朗新聞報報道,伊朗已與挪威斯達托爾公司(STATOIL)簽定南帕爾斯氣田第6、7和8期開發合同。合同金額達3.3億美元,工期長達46個月。 像其他回購合同類似,這三期氣田的部分產品將用於償付挪威斯達托爾公司的全部資本投入。 回購合同(BUY-BACK DEAL)項下的項目,由國外石油公司提供資金、進行項目開發、工程實施、並在工期結束後將項目運營權移交給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外國公司投入的成本、銀行費用和協定的回報皆以相關工程產品償付。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伊朗開放其油氣部門以來,每一個項目合同完成時,人們和媒體都對此類合同的實施對伊朗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存在不同的看法,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伊朗波斯文報紙「HAMSHAHRI」2002年11月30日刊載文章指出,對於回購合同,在伊朗各界存在三種不同的態度和意見。有人認為:由於現行伊朗憲法的某些限制條款的存在,目前回購合同是伊朗石油產業與國外公司合作的最佳形式;第二種意見是基於伊朗不需要國外投資、伊朗石油產業的發展應充分發揮伊朗國內潛力的立場,認為此類合同違背伊朗國家利益,並會在將來給伊朗經濟帶來麻煩;也有人認為應該通過修改憲法的某些條款,同時允許以「產品分享」(PRODUCTION SHARING)的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產品分享」是目前國際工程合作普遍採用的模式)。他們認為由於回購合同的年限一般較短,通常為5至7年,對國外公司來說缺乏足夠的利益激勵,很難使他們以盡可能最好的方式來實施工程,而這點對工程管理質量、資源保護、伊朗人才培訓和培養、成熟技術的引進都將有負面影響。 無論人們對以「回購」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的看法如何,這些合作的實施被看作是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的一種成功突破,並被認為是伊朗在國際舞台政治意義上的勝利。
❾ 伊朗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鐵礦、銅礦、鋅礦、鉻礦、金礦等礦產資源豐富。
伊朗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產56種,年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伊朗擁有世界10%的石油資源。伊朗還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
(9)伊朗銅產量每年多少擴展閱讀:
伊朗其它資源:
伊朗以石油開采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糖業,但基礎比較薄弱,多數工業原材料里亞爾和備件依賴進口。
伊朗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鐵和銅產品。其他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信設備、水泥、工業機械(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羊毛製品和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