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對伊朗進行了哪些制裁
對伊朗制裁的現狀
自2003年伊朗核問題成為國際焦點以來,美國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力度。迄今,美國已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四個制裁伊朗決議,即2006年第1737號、2007年第1747號、2008年第1803號與2010年第1929號決議。此外,美歐還出台單邊制裁法案,並敦促日本、韓國、中國與印度跟進對伊朗制裁。
(一)美國加大制裁力度,集中在能源、金融兩大關鍵領域進一步打擊伊朗
第一, 為了強化對伊朗原有制裁措施的效果,2011年12月31日,美國公布《201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重點強化對伊朗中央銀行及相關銀行的金融制裁。法案第1245條規定,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繼續通過伊朗央行從伊朗購買石油,美國就切斷該國所有金融機構與美國銀行體系的聯系,這是美國第一次將金融制裁擴大到所有外國金融機構,目的是切斷伊朗中央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系。
第二,2012年7月12日,美國財政部再次推出新制裁措施,將制裁范圍從金融擴展至貿易、能源和人員等多個領域。
7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對伊朗能源和石化部門採取額外製裁措施,同時還對向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朗蒂夫國際貿易公司和伊朗中央銀行提供物質支持,或者向伊朗政府提供金融幫助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目的是進一步深化細化制裁措施,阻撓伊朗採用其它途徑規避制裁。
第三,2013年1月2日,美國公布新財年《國防授權法》,不但加強在能源、船運、造船領域的制裁外,還將限制伊朗在貴金屬、石墨、鋁、鋼鐵、冶金用煤和一些商業軟體領域的貿易,並特別規定限制易貨交易,防止伊朗規避制裁。
(二)美國敦促相關國家加入制裁伊朗行列,加劇伊朗困境
2. 美國財政部公布對伊朗新制裁措施針對了哪些人
據報道,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對伊朗的新制裁措施,美國財政部聲明稱,新制裁主要針對5名伊朗人,這5人與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
對於美國將伊朗中央銀行行長賽義夫列入制裁名單,伊朗外交部16日發表聲明予以強烈譴責。聲明稱,美國的做法延續了過去幾十年來針對伊朗的「不合時宜的做法和敵對政策」,並稱這種敵對政策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讓伊朗國家和政府「更加堅定、耐心、堅韌地反制美國的反伊行徑」。
對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回應稱,中方對美方所做決定表示遺憾。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由六國、歐盟和伊朗共同談判達成的多邊協議,並經過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所有各方都應當認真執行,維護全面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這有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對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熱點問題也具有示範意義。當前形勢下,中方呼籲所有各方本著負責任態度,從長遠和大局出發,堅持政治外交解決方向,妥善管控分歧,盡快回到繼續執行全面協議的正確軌道上來。中方將本著客觀、公正和負責任態度,同各方保持對話協商,繼續致力於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
據悉,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同時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
本文來源:海外網
3. 美國如何威脅對伊朗最嚴厲制裁
華盛頓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1日表示,伊朗如果不改變當前路線,將受到美國「最嚴厲的制裁」。
蓬佩奧當天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闡述美國在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後的對伊政策。他表示,伊朗政府當前所走的道路是「不可接受、無益的」,美國將向伊朗施加「前所未見的金融壓力」,直至伊朗作出改變。
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該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在過去兩周,美財政部發起多輪與伊朗相關的制裁。
18日,歐盟委員會提議重啟一項塵封多年的反制裁條例並計劃採取其他多項措施,以保護歐洲企業免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
來源:新華網
4. 美國如何在對伊朗政策中體現其新霸權主義
美國政府目前正在積極游說歐洲盟國和日本對伊朗施以經濟制裁,希望能壓迫伊朗放棄核計劃。不過,歐洲、日本對這一可能讓他們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的計劃反應冷淡。
■如意算盤
《華盛頓郵報》29日報道說,提出制裁方案的是美國財政部下屬的一個特別小組。這個由金融分析師、調查員和情報官員組成的小組直接向國務卿賴斯負責。
根據這一方案,參與制裁的美國盟友將凍結他們國內銀行的伊朗政府戶頭,凡是被美國列入名單的伊朗官員、個人和機構都將無法在這些國家的銀行開戶、交易外匯以及獲得信貸等。
美國的這一如意算盤可謂「打得山響」,凡是他們認為與核計劃、恐怖主義及在伊拉克、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發生的暴力事件有聯系的伊朗官員、個人和機構都將被列入制裁名單。
■風險評估
為了制定製裁方案,財政部特別小組調查了伊朗官員的境外戶頭、伊朗的財政系統和交易情況,甚至連將受到影響的外國投資和與德黑蘭有聯系的慈善機構都一一調查清楚。最後,他們的結論是,如果實施制裁,美國將受到很小的經濟損失,但其盟國,尤其是日本和義大利,受到的損失可以用「吐血」二字來形容。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估計,不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英國在這一制裁計劃中的風險是「低」,德國和法國面臨的風險是「中等」,伊朗石油分別佔德法兩國石油進口量的1%和6%。但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的日本和義大利承擔的風險將相當可觀。
日本每年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12%,同時,日本每年還向伊朗出口價值近13億美元的商品,在伊朗石油項目上投資有近20億美元。與日本同樣面臨極大風險的還有義大利。義大利每年進口伊朗石油占其進口石油總量約9%,在伊朗石油項目上投資約32億美元,每年向伊朗出口額達27億美元。
■盟國不幹
盡管美國希望一旦伊朗拒絕歐盟將在未來幾星期提出的一攬子方案,並拒絕中止核計劃,盟國就對伊朗實施聯合制裁,但美國的盟友們這一次明顯對此反應冷淡。
《華盛頓郵報》引用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官員的話說,他們不支持這一方案的理由包括對伊朗石油的依賴、國內的法律限制,以及擔心被再次拖進一場發生在中東的沖突。
一名就制裁方案與賴斯協商過的西方官員評論說:「制裁可能會讓伊朗受罪,然後伊朗就讓所有人受罪,最後全世界都受罪,而伊朗還可以保留核計劃。」
為了減小金融風險,美國設計的制裁中並不包括石油或貿易禁運,但財政部估計,一旦伊朗以限制石油出口回擊制裁,世界油價就會有大動盪,同時華盛頓的盟友也會蒙受貿易損失。正是這些擔心,美國的盟友們要求美國同伊朗直接談判,而不是讓自己受罪,美國得利。
另據報道,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和德國的代表將於6月1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討論歐盟提出的有關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攬子方案。歐洲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國際社會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次新努力。但許多媒體也對這次會議能否就此達成一致以及這個一攬子方案最後能否為伊朗所接受深為關切。
■文/(新華社特稿)
5. 首次制裁伊朗航天機構,美國是如何極限施壓的
美國此次對伊朗施壓,並沒有禁止伊朗進行航天研究,而是呼籲伊朗停止進行航天研究。美國對於伊朗的制裁正在一步步走向白熱化,近日美國又制裁了伊朗的民用航天機構和兩個研究機構,美國認為伊朗進行航天研究是不正確的,很容易造成國際影響。作為聯合國的常務理事國美國呼籲伊朗停止進行航天研究,但此次制裁並沒有明令禁止。
美國對於伊朗的極限施壓並沒有得到什麼效果。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一旦成功標志著伊朗的國防力量有著非常大的提升,所以無論外界怎麼看,他都不會懈怠的。美國一直以國際警察的身份制裁伊朗,這對伊朗來說是沒有用的。伊朗並不會徒勞的與美國建立聯系,而是會加速自己的發展,根本不管美國怎麼制裁他。
6. 迄今為止,美國都在哪些方面對伊朗實行了制裁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很全面,包括軍事,經濟,民用物質等各個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對伊朗的石油、軍事武器制裁。
7. 為什麼美國要制裁伊朗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當地時間8月7日零時起,美國正式啟動對伊朗新一輪的經濟制裁。這是作為今年5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的回應。制裁消息一出即引起伊朗強烈反彈,伊朗擬在特殊情況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並就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的演習。
8. 在打擊伊朗的問題上,美國在外交、軍事、經濟、政治方面都使用了哪些手段
在打擊伊朗方面,美國可以說是無所用不及,無論是在外交,軍事,經濟,政治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制裁。就特別明顯的軍事,美國和伊朗引發的戰爭,大大小小已經數不清了。還有在經濟政治方面,在我們看不到的層面進行多方面的打擊制裁伊朗人民苦不堪言。
由此可見,打擊了主要是因為伊朗不按規定發展核武器,阻礙世界和平發展,不但是美國各個國家都有所制裁吧,其實在我看來,美國打擊伊朗不僅僅是因為核問題還有石油問題,眾所周知,伊朗石油生產大國,美國缺少石油,所以打擊伊朗也和石油有些關系。
9. 至今美國對伊朗採取了那些制裁
歐盟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143家伊朗公司和機構遭歐盟凍結,
有37名伊朗公民被禁止入境這些公司與個人均參與了伊朗的核活動。
美國參議院也通過新的制裁,切斷伊朗央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系。
美歐密商對伊石油禁運
隨時會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