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門的事出有因
里根政府為何竟同被他們稱為「邪惡之國」的伊朗打起了交道?而伊朗又如何接受了「大撒旦」的橄欖枝?說來話長。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曾經繁華一時,如今卻成了世界聞名的恐怖之都。各派不同的政治和宗教組織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在這里進行著激烈的較量,炮戰,槍戰,暗殺,綁架,劫持飛機等等恐怖事件層出不窮。矛盾的焦點是阿拉伯民族與以色列的激烈沖突,而美國長期執行一條縱容偏袒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擴張的政策,激起了阿拉伯人對美國的仇恨,自然,美國人成了某些阿拉伯激進組織搞恐怖主義活動的活靶子。
1984年3月,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一等秘書,中央情報局貝魯特站站長巴克利遭綁架。此後一年多內,又先後有6名美國人遭到綁架,釀成了使里根政府傷透腦筋的人質危機。綁架者向美國政府提出了釋放人質的 3 個條件,即釋放1983年因參與策劃和襲擊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而被科政府投入監獄的17名囚犯;美政府對以色列施加壓力,釋放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軍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提供貸款,開發南黎巴嫩。綁架者揚言,美政府若不答應其條件,人質將被逐個處決。
人質危機引起了美國國內各界的嚴重關注。里根政府一方面聲稱要作出強硬反應,拒絕與恐怖主義者妥協;一方面又絞盡腦汁尋求人質獲釋的途徑,但收效甚微,時間越拖越久。綁架者似乎不耐煩了,他們說到做到,1985年下半年,在被綁架一年多後,巴克利的屍體出現在照片上。
里根總統在處理人質危機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引起國內輿論的強烈不滿,一些國會議員和新聞記者紛紛抨擊政府「遺棄」人質。此時美國正值中期選舉的前夕,執政的共和黨內部一些人也要求里根盡快想出辦法,以緩解輿論壓力,增強共和黨人的選舉資本。內外交困,里根寢食難安。
真是沒有辦法嗎?不是。在美國政府為人質釋放所作的種種努力中,他們發現,要找到一個既不答應綁架者提出的條件而又能使人質獲釋的辦法,那就不能不與美國的冤家——伊朗打交道。因為伊朗對綁架者有勿庸置疑的影響。這一發現使美國政府啼笑皆非。
正當里根政府苦惱之際,1985年8月,從貝魯特和海牙國際法院傳來了信息:伊朗政府內部至少有一個派別的人對恢復同美國接觸感興趣,急切地希望同美國坐在談判桌前。這一消息使白宮格外興奮,里根當即召集國務卿舒爾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國防部長溫伯格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等進行緊急磋商。里根認為,應該接住德黑蘭拋出的紅線,同伊朗談判不僅可以為人質獲釋帶來希望,而且還能著眼於今後,即寄希望於霍梅尼之後,使美國「重返」伊朗。同伊朗恢復關系,對於美國搞活它在整個中東地區的一盤棋是有巨大好處的。
而伊朗這方面,由於它同伊拉克打了6年,國庫空虛,武器不足,經濟上處於困境,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因而伊朗也有與美國做交易的願望。這一政策更多地反映了以議長拉夫桑賈尼為首的溫和派的主張,並得到了最高領袖霍梅尼的首肯。霍梅尼曾說:「如果我們走一步,大撒旦就會走100步!」
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後,興致勃勃的里根最後拍板:立即進行美伊秘密接觸。這一任務交給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具體承辦。另有報道說,早在1985年初,里根就批准了一份由麥克法蘭擬定的計劃,通過以色列向伊朗供應武器和零部件,改善美伊關系,使伊朗幫助釋放美國人質。該項計劃由麥克法蘭和其助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諾思中校具體負責。
在這場交易中,以色列自告奮勇地承擔了掮客的角色。「摩薩特」特務,軍人商雅各布・尼姆羅迪曾作為美國的代表,同伊朗實業家馬努赫爾・古爾巴尼薩爾商談具體交易辦法。1985年夏,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邁克爾・萊丁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在歐洲某地會見了古爾巴尼薩爾。1985年9月3日,以色列官員向麥克法蘭轉達了伊朗方面的意向,即若美國能向伊朗運送一飛機軍火,伊朗將在一天內幫助釋放一名美國人質。麥克法蘭當即拍板同意。在 1985 年辭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麥克法蘭仍繼續為美伊交易而奔走。1986年5月,他親赴德黑蘭,釘下以後爆發「伊朗門」事件的楔子。經過多次秘密接觸,雙方終於達成了交易。
1985年9月,以色列先後兩次租用DC—8型運輸機滿載「陶」式反坦克導彈,飛機零部件和彈葯飛抵德黑蘭,同期,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獲釋,美國人終於嘗到了甜頭。9月14日,里根打電話給佩雷斯,對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謝。就在此時,白宮幕僚們在是否繼續進行美伊交易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以舒爾茨,溫伯格為首的一方,主張停止美伊交易,而以凱西和新上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為首的另一方則認為,如果需要的話,同魔鬼打交道也是可以的。雙方毫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里根為調和雙方矛盾,表示暫時停止與伊朗的接觸。美伊一度回到互不來往的狀態。
但是,問題並未解決、人質危機又緊迫起來,並嚴重地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里根權衡再三,終於下令恢復美伊軍火交易。1980年7月到同年10月,美國先後兩次給伊朗運送了軍火,美國人質詹森、雅各布森先後獲釋。參議員邦伯斯估計,美伊軍火交易總額可達1億美元以上。
㈡ 胡賽武裝為什麼釋放大量戰俘,聲援伊朗
胡塞武裝釋放人質,原因是很多的,但主要有以下幾點,戰俘太多,胡塞武裝是很厲害的,展現自己的人道主義來籠絡人心,以及聲援伊朗。因此才會釋放大量的戰俘。
胡賽釋放戰俘,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單單針對這件事情本身來說,還是十分值得贊賞的。這是胡賽在人道主義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在解決其他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㈢ 疫情當下的伊朗,為何突然釋放54000名囚犯
為了增加可調配人手,應對新冠肺炎病毒在伊朗的流行造成的不樂觀局勢,特殊時期採用的特殊方式。
伊朗人口相對介紹——釋放囚犯,增加共同克服病毒的國民勞動力。
既然這條政令能在伊朗公布實施,就證明伊朗民眾和執政者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最壞結果的措施,畢竟相比於伊朗在病毒肆虐下可能一蹶不振,國家可能發生混亂的結果還是更好一點,而且犯人也是伊朗群眾,會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國家的。
㈣ 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㈤ 里根在位時間的一個丑聞什麼事件秘密出售武器
伊朗門事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松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1979年11月4日,激動的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60名使館人員扣作人質,釀成了轟動一時的人質事件。從此,美國和伊朗成了冤家仇敵。
7 年後的這一天,黎巴嫩的一家不起眼的雜志《船桅》周刊,登載了這么一條新聞: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曾於當年5月秘訪德黑蘭,同伊朗高級官員進行了接觸,伊朗方面要求美國提供軍火。隨後,數架美國運輸機給伊朗運送了戰斗機零件和彈葯。
同一天晚上,出席慶祝德黑蘭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突然宣布,麥克法蘭曾秘訪伊朗,時間是1986年5月28日。當時,麥克法蘭帶著4個人,裝扮成機組人員,手持偽造的愛爾蘭護照,乘一架裝有武器零件的飛機抵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關系,要求伊朗幫助釋放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
面對咄咄逼人的國內外輿論潮流,一向鎮定自信、談笑風生的里根,彷彿老了許多。1986年11月13日晚,他出現在全國電視廣播網的屏幕上,神情呆滯,表情尷尬。他首次承認。一年半來美國和伊朗之間有秘密外交接觸,他的確於當年5月派麥克法蘭秘密訪問伊朗,並曾授權向伊朗提供武器。他接著辯解說,政府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為它有4個目標:同伊朗恢復關系;結束兩伊戰爭;消除中東的恐怖主義;使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他重申,政府的這些做法是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的,盡管要冒很大的風險,但「保持沉默的風險已超出了把事情講出來的風險。」 此後不久,里根無可奈何地對《時代》周刊的記者說:「這些天來,我喉嚨里猶如卡著一個苦膽」。可見其窘迫之狀。
1984年3月,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一等秘書,中央情報局貝魯特站站長巴克利遭綁架。此後一年多內,又先後有6名美國人遭到綁架,釀成了使里根政府傷透腦筋的人質危機。綁架者向美國政府提出了釋放人質的 3 個條件,即釋放1983年因參與策劃和襲擊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而被科政府投入監獄的17名囚犯;美政府對以色列施加壓力,釋放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軍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提供貸款,開發南黎巴嫩。綁架者揚言,美政府若不答應其條件,人質將被逐個處決。
人質危機引起了美國國內各界的嚴重關注。里根政府一方面聲稱要作出強硬反應,拒絕與恐怖主義者妥協;一方面又絞盡腦汁尋求人質獲釋的途徑,但收效甚微,時間越拖越久。綁架者似乎不耐煩了,他們說到做到,1985年下半年,在被綁架一年多後,巴克利的屍體出現在照片上。
里根總統在處理人質危機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引起國內輿論的強烈不滿,一些國會議員和新聞記者紛紛抨擊政府「遺棄」人質。此時美國正值中期選舉的前夕,執政的共和黨內部一些人也要求里根盡快想出辦法,以緩解輿論壓力,增強共和黨人的選舉資本。內外交困,里根寢食難安。
真是沒有辦法嗎?不是。在美國政府為人質釋放所作的種種努力中,他們發現,要找到一個既不答應綁架者提出的條件而又能使人質獲釋的辦法,那就不能不與美國的冤家——伊朗打交道。因為伊朗對綁架者有勿庸置疑的影響。這一發現使美國政府啼笑皆非。
正當里根政府苦惱之際,1985年8月,從貝魯特和海牙國際法院傳來了信息:伊朗政府內部至少有一個派別的人對恢復同美國接觸感興趣,急切地希望同美國坐在談判桌前。這一消息使白宮格外興奮,里根當即召集國務卿舒爾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國防部長溫伯格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等進行緊急磋商。里根認為,應該接住德黑蘭拋出的紅線,同伊朗談判不僅可以為人質獲釋帶來希望,而且還能著眼於今後,即寄希望於霍梅尼之後,使美國「重返」伊朗。同伊朗恢復關系,對於美國搞活它在整個中東地區的一盤棋是有巨大好處的。
而伊朗這方面,由於它同伊拉克打了6年,國庫空虛,武器不足,經濟上處於困境,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因而伊朗也有與美國做交易的願望。這一政策更多地反映了以議長拉夫桑賈尼為首的溫和派的主張,並得到了最高領袖霍梅尼的首肯。霍梅尼曾說:「如果我們走一步,大撒旦就會走100步!」
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後,興致勃勃的里根最後拍板:立即進行美伊秘密接觸。這一任務交給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具體承辦。另有報道說,早在1985年初,里根就批准了一份由麥克法蘭擬定的計劃,通過以色列向伊朗供應武器和零部件,改善美伊關系,使伊朗幫助釋放美國人質。該項計劃由麥克法蘭和其助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諾思中校具體負責。
在這場交易中,以色列自告奮勇地承擔了掮客的角色。「摩薩特」特務,軍人商雅各布・尼姆羅迪曾作為美國的代表,同伊朗實業家馬努赫爾・古爾巴尼薩爾商談具體交易辦法。1985年夏,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邁克爾・萊丁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在歐洲某地會見了古爾巴尼薩爾。1985年9月3日,以色列官員向麥克法蘭轉達了伊朗方面的意向,即若美國能向伊朗運送一飛機軍火,伊朗將在一天內幫助釋放一名美國人質。麥克法蘭當即拍板同意。在 1985 年辭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麥克法蘭仍繼續為美伊交易而奔走。1986年5月,他親赴德黑蘭,釘下以後爆發「伊朗門」事件的楔子。經過多次秘密接觸,雙方終於達成了交易。
1985年9月,以色列先後兩次租用DC—8型運輸機滿載「陶」式反坦克導彈,飛機零部件和彈葯飛抵德黑蘭,同期,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獲釋,美國人終於嘗到了甜頭。9月14日,里根打電話給佩雷斯,對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謝。就在此時,白宮幕僚們在是否繼續進行美伊交易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以舒爾茨,溫伯格為首的一方,主張停止美伊交易,而以凱西和新上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為首的另一方則認為,如果需要的話,同魔鬼打交道也是可以的。雙方毫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里根為調和雙方矛盾,表示暫時停止與伊朗的接觸。美伊一度回到互不來往的狀態。
但是,問題並未解決、人質危機又緊迫起來,並嚴重地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里根權衡再三,終於下令恢復美伊軍火交易。1980年7月到同年10月,美國先後兩次給伊朗運送了軍火,美國人質詹森、雅各布森先後獲釋。參議員邦伯斯估計,美伊軍火交易總額可達1億美元以上。
㈥ 各國疾控中心對疫情都提出了哪些意見或建議
小編給大家列出幾個國家疾控中心對疫情提出的奇葩意見或建議。
希望大家開心會兒。
一、美國:不檢測就不會有人確診
美國總統特朗普很淡定。
按理說疫情都這么嚴重了,伊朗應該人人自危躲在家裡才對。
可偏偏有這么一些“神職人員”出來說:親舔牆壁來“治癒疾病”、“保平安”。
據英國BBC報道,某些伊朗神職人員在國家已經關閉了學校、大學和體育場等大型公共場所的前提下,仍然強硬拒絕關閉宗教場所。
甚至他們還號召信徒進入“聖地”。他們聚集到聖地,伸出舌頭,瘋狂地舔著這里的大門、窗戶、以及裝飾物。還有人撫摸著它們,然後用觸摸的雙手抹到自己臉上。
這樣的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在做,而是大部分朝聖者的普遍方式。“這么做,可以消除新冠病毒。““我們會一直來這里,不會讓這里空著。”
㈦ 義大利多所監獄因疫情發生暴動,為何他們不效仿伊朗先釋放囚犯
義大利監獄裡面發生暴動,不是為別的,就是因為在這種特殊時期禁止探親。就因為這事兒監獄裡面的,和監獄外面的感覺就好像受到了莫大的侵犯,甚至因為這事還跟人權組織扯上了關系。
對於疫情,許多義大利人不以為然,他們還認為這個新型冠狀性病毒是跟流感一樣小事,不戴口罩都是小事,在這種大規模的疫情下,還在爭論犯罪人員的人權問題,不知該說佛系還是無知了。
㈧ 疫情爆發半個月,治癒率30% ,伊朗的新冠治癒率為何能遠超西方國家
疫情爆發伊朗治癒率遠超西方國家,主要因為伊朗醫療水平高,整體國民體質高,再加上領導的心理戰術加實際管控,這些都是伊朗治癒率高的原因。
第三點就是伊朗政府對些疫情採取了積極的管控,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們國家竟然有勇氣釋放七萬名囚犯,這可是其它國家都沒有先例的,非常公平的維護了人權。在醫院方也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去醫治就診病人,更厲害的是為了安撫百姓,消除恐慌,有消息稱伊朗還採取了先是延緩申報治癒人數,等到過幾天就會申報好多治癒的人,這也是一種策略。我之前每天都會看大數據,天天看著增長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增加,我也會非常恐慌,如伊朗真用了這種緩報的方法,也是很聰明的,畢竟面對困境有個好心態是很必要的,只有你有信念能抗過去才會有希望抗過去。
真心希望疫情早點過去,讓大家恢復往日平和的心態。
㈨ 伊朗暫放囚犯會對現在的局面有利嘛
出來會很多人打架,最後還是。
㈩ 伊朗開建「火神山」醫院,他們的火神山醫院是怎樣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境下,伊朗國內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呈爆發式增長,速度之快,讓政府措不及防,疫情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韓國。上周新聞所述,許多議員都紛紛被感染了,需要在家中自行隔離。那位女副總統甚至因患新冠肺炎而醫治無效去世。
情況之嚴峻不容與再拖延半刻,作為友鄰,中國將自己的對抗新款肺炎的經驗用在了幫助伊朗上,組成了專家和團隊親赴伊朗,指導他們對抗肺炎,並帶去了關鍵的醫療物資和設備。
而疫情也在伊朗的監獄內部蔓延,而監獄是完全密封的環境,要阻止這一現象的發生,政府決定先釋放五萬左右的囚犯,必須是核酸試劑測試為陰性,而且需服刑年數在五年之下,希望這一舉措能夠暫時緩解伊朗監獄內部的爆發的疫情。
清鎮的患者被要求在家自行隔離,而目前伊朗也很缺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所有用來防治的醫療物資,中國也在竭盡所能的援助伊朗的不同物資需求,一起共度難關,希望疫情可以盡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