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伊核協議》上,為何英法德不願與美國同流合污,而是抱團堅守呢
因為覺得美國這個決定太傻了,加上自己國家的利益受侵害了,還是大家一起團結起,會比跟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來得好了。
一、德法英會繼續堅持「伊核協議」
在這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呼籲歐盟要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共同對伊朗採取措施,來爭取伊朗的徹底棄核。表面上看是很簡單,但是是對奧巴馬以及民主黨所推崇的「多邊主義」外交的否定。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法英會繼續堅持「伊核協議」了。
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上呼籲以多邊方式處理國際事務,堅決捍衛伊核協議。但美國副總統彭斯似乎並未將默克爾的發言聽進去,依然不遺餘力地拉攏其盟友跟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總結一下,國家之間的交往嚴重缺乏互信。所以德法英在「伊核問題」上的堅持,堪稱是一股清流。然而這股清流卻改變不了這個污濁的世界。
❷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
伊核協議通俗講到底是什麼呢?美國極盛時期認為二戰體系下的利益分配都不滿足自己,想要單邊主義統治全球,在這種情況下,中東是美國構建全球霸權的最後據點。當時俄羅斯實力嚴重受損,歐元又被美國打垮,中國尚未構建起足夠的經濟軍事實力,借著911事件,美國蛙跳進入中東,拳打伊拉克腳踢阿富汗,唯一沒有淪陷的就只有伊朗了。如果伊朗淪陷,美國的中東計劃就再無阻隔,全球利益分配就會徹底掌控在美國一家手中,其他國家再想發展崛起就沒有機會了。這種極其險峻的形勢下,中俄歐三家聯手支持伊朗擁核對抗美國。所以,有些觀點非常謬誤,伊朗核協議不是伊朗和以色列的問題,也不是伊朗和沙特等周邊國家的問題,更不是伊朗和美國人的問題,而是內嵌了全球秩序構建的問題。
慶幸的是,中俄歐雖然各家實力都弱,好在三家當時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明面上各種抗議,暗地裡各種絆子,把美國死死拖在中東泥潭裡沒有前進一步,把如日中天的美國幾乎拖垮,白白耗費人力物力,還欠了一屁股債。逼不得已,簽訂了伊核協議,對抗由此告一段落,美國也由攻勢變為守勢。
核協議本質是什麼?他只是一個平台而已,內容上其實就那麼點東西,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換取美國的解禁制裁。就是讓美國放棄遏制伊朗,遏制不住伊朗,中東就無法拿下,中東是世界能源中心,戰略要沖,拿不下中東的美國就只能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世界大國,永遠不能做到世界絕對規則制定者。
在美國角度看,中東戰略是有成功機會的,只要戰略得當。雖然有失敗的風險,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而且是不能用數字衡量的巨幅收益,粗略估計至少能讓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在延續一百年以上。
❸ 為什麼伊朗核問題要歐盟來和伊朗談
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但是由誰對其施加影響?當然是實力強大的國家,比如美國,美國足夠強大,然而美國和伊朗沒有外交關系,沒法談,有的只是動武,所以只有歐盟,以及中國和俄羅斯對其施加影響,並且歐盟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北約。
❹ 特朗普制裁伊朗,為何歐盟卻反而資助給伊朗
歐盟與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分歧,以及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望,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對於錢的問題,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可以說是一毛不拔,甚至於軍費問題吵了好幾個月,也沒吵出個所以然來。然而,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大對伊朗制裁後,美國的盟友們卻開始送錢給伊朗。究其背後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在制裁伊朗時從來不考慮歐洲的感受,歐洲需要用行動表明,歐洲會在必要情況下為保護歐盟的利益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甚至於反水也在所不惜。
圖為默克爾和特朗普
追溯伊朗問題起源,就不得不談伊朗核問題。美國想讓伊朗放棄核武器,卻對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事實默許,雙重標准難免引起伊朗的不爽。目前,美國變本加厲明顯是沒事找事,想徹底廢除伊朗研製核武器的能力,這放到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是難以接受的。歐盟的此次支援也是對伊朗的力挺,也能避免伊朗因為美國的制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
❺ 英法德向美表明伊核問題立場,為什麼要歐洲必須承擔責任
英國,美國,法國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是很有話語權的,所以必須要承擔責任。伊朗核問題上其實最佔有話語權的是美國,美國對伊朗的核制裁上就已經規定了伊朗核的發展。但是如果其他國家不管的話,任由伊朗的核發展將會出現非常嚴重後果。
在伊朗核問題上,英國德國法國站在了一起,使得歐盟國家的立場非常的一致,這和美國相對抗。如果幾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有著達成一致的協議,或許對於解為伊朗核問題是非常有效的。
❻ 歐洲多國為挽救伊核協議,對伊核問題將會有何舉措
歐洲多國為挽救伊核協議,對伊核問題將會有何舉措?其實歐洲現在的辦法並不是很多,他們只能夠做幾個方面的努力,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歐洲多國一直在給伊朗壓力和承諾:
歐洲多國從來沒有停止給伊朗壓力,他們希望通過一些壓力,能夠讓伊朗有所妥協,同時他們也給了伊朗一些承諾。上述這些的舉措,就是目前歐洲多國的應對辦法。
❼ 王毅是如何談伊核問題的
伊核問題五國重申不動搖立場, 中方堅持五點主張。
6號,中、俄、英、法、德與伊朗六國外長在維也納召開伊朗核問題外長會,就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繼續維護並執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進行會談。會後,各方發布聯合聲明,重申各方共同維護執行伊核全面協議不動搖,並致力於解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出現的問題。
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肯定了在過去一段時間各方執行伊核協議取得的進展,並一致認為各方需要恪守承諾,繼續維護和落實伊核協議。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資料圖)
在伊核問題外長會上,王毅表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經所有參與國家簽署,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核准,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成果,也是和平解決爭端的一個範例。3年來的實踐證明,協議不僅化解了伊核危機,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維護和執行伊核全面協議,就是在維護國際法,維護聯合國權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協議簽署國的信譽。
王毅表示,當前形勢下,各方應保持團結合作,繼續執行好這一協議,反對任何非法的單邊制裁,堅定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
會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毅說,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堅持五點主張:第一,國際規則應當遵守。第二,全面協議應當執行。第三,中東穩定應當維護。第四,單邊制裁應當摒棄。第五,對話協商應當堅持。
王毅表示,中方堅定致力於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只要是有利於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的事,中方都將全力以赴去做。中方也願就此與各方保持溝通協調,為維護多邊主義成果而做出努力。
來源:央視網
❽ 為什麼英、法、德等歐盟國家對伊朗安裝新的離心機如此緊張
你好!在回答你這個問題時,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這件事的始末,這件事是這樣的,歐聯網9月14日,根據歐聯通訊社報道,英,法,德三國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13日發表聯合聲明,對伊朗近期突破核協議限制,表示嚴重關心。
而英,法,德為什麼也會關心呢?我個人的猜想是可能在以前這三個國家可能也對伊朗做過壞事,他們害怕局勢一旦失控,伊朗會用核武器順手帶走他們。
❾ 歐盟能做到挽救伊核協議嗎
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已經一周。在反復權衡與糾結中,歐盟暫時與伊朗達成一致:挽救伊核協議。當地時間5月15日晚間,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和德國、法國、英國外長一起,與到訪的伊朗外長扎里夫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就伊核協議舉行了會談、磋商。歐盟對外事務部隨後發布的公告稱:「我們決定確保伊核協議繼續有效。盡管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但我們依然決定堅持,並將著手採取適當措施。」莫蓋里尼表示,這是一次「有成效的會晤」。扎里夫也說:「我相信,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歐盟的選擇:對抗或服軟
美國威脅將對與伊朗繼續進行貿易往來的歐盟企業施加「連坐」制裁,歐盟進退維谷,似乎只有三種可能的選擇。
走向對峙。如果歐盟無視美國威脅,在接下來與伊朗的談判中達成一致,成功挽救伊核協議,那就等同於與美國直接對抗。這樣的先例並不是沒有。1996年,美國國會先後通過針對古巴、伊朗、利比亞的制裁法案,同時把制裁對象擴展到與被制裁對象相關的第三方,即在這些國家某些領域進行投資或與其有貿易往來的第三國公司。當時,這個所謂的「次級制裁」惹怒了美國的歐洲盟友,歐盟出台「反製法」,禁止歐洲公司及個人遵守美國的制裁法案,同時對這些公司給予財政補貼,以保護歐洲企業。目前,歐盟內部的強硬派已提出不排除重啟「反製法」來對付美國。
謹慎對抗。與跟美國硬拼相比,更大的可能是,歐盟可能採取其他方式,消除或減輕美國制裁的影響,比如動用歐洲投資銀行的貸款資助在伊朗投資的中小企業。因為面對美國制裁,絕大多數銀行會迫於美國的壓力,減少甚至停止在伊朗的業務,不再給予遭受「次級制裁」的公司資金支持,導致這些企業出現資金困難。由於上述銀行基本都在美國有分行及業務,因此完全受制於美國。當然,歐洲這樣做必須非常小心——如果這樣做依然會刺激到特朗普的話,誰也不知道特朗普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措施。
暫時服軟。與美國的正面沖突,無疑將使歐洲企業付出極大代價。如果因為要保全歐盟的政治顏面而讓企業蒙受損失,估計企業也不會願意。特別是對大型企業來說,他們可能不會為了與伊朗的生意而放棄與美國的生意,在他們看來,企業的年終報表畢竟比歐盟的政治臉面更為重要。如此一來,歐盟只能在政治上暫時屈服。
所以,在許多分析人士看來,對於歐盟來說,現在似乎沒有一條好走的「光明大道」。
來源:央視網
❿ 英法德伊四國外長重申維護伊核協議,美國退出做到心安理得了嗎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清楚什麼是「伊核協議」。「伊核協議」指的是中,法,德,英美以及歐盟等國家同意取消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更多地進入經濟全球化,並以此換來伊朗在核試驗上的延緩。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這一切都由於美國的單方面退出協議而變了味兒。
一、美國常常自毀諾言,毀約也早已是家常便飯。
自從美國撤出「伊核協議」起,就不斷的對伊朗施壓,出台各種國策對伊朗實施制裁,這明顯是跟「伊核協議」所不符合的,現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已經逼近極限,因此中東局勢也愈發緊張,海灣沖突也更加頻繁。雖說,雙方都一直保持克制,但是戰爭一觸即發。再加上美國毀約在先,所以伊朗在倫理道德上來說是占理的。
由此看來,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自然不會有什麼愧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