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講波斯語還是阿拉伯語
1. 伊朗講波斯語,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
2.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為77,598,379。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一個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㈡ 伊朗伺服器有人用過嗎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數據中心位於伊朗馬什哈德,線路是伊朗電信線路,線路非常的穩定,帶寬為伊朗本地共享帶寬,機房採用的都是頂級的伺服器及網路設施,確保在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仍能穩定運行,24小時的技術支持熱線及專業技術人員監察系統,保障客戶的網站運作正常。 伊朗伺服器在伊朗本國訪問速度比較快,伊朗伺服器可以讓當地客戶比較流暢地打開網站,解決伊朗訪客訪問其他國家的網站空間速度慢的問題,獨享IP更利於SEO搜索引擎優化。有需求可以找蘋果互聯看看!
㈢ IRAN是哪個國家啊
伊朗 100%正確!我是高三學生,高三英語中有的!
㈣ 伊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首先,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國家。伊朗是全世界最為獨特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什麼是政教合一?就是政治領袖就是由宗教領袖擔任,他就是伊朗伊斯蘭教的最高領袖。 伊朗社會管理有兩套規則,一套是正常社會的法律法規,另一套是宗教規則。人們的日常行為必須符合這兩套規則。比如,女人要帶頭罩,上衣長度要蓋過臀部,男士不能喝酒,坐公交男女分開,等等。 其實伊朗很多人以前並不信奉伊斯蘭教,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大部分人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他們跟阿拉伯人不一樣,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是真心信仰,而他們則是政府規定必須信仰。
其次,政府反西方而民眾很開放。伊朗政府一直反西方,禁止播放西方音樂尤其是美國的,可是民眾私底下普遍熱愛美國音樂,有時政府也是管不過來,經常聽到播放美國音樂,他們聽美國流行歌曲,覺得很歡樂。
第三,伊朗節日多民眾愛旅遊。伊朗各種節日非常多,比如諾魯孜春節,開齋節,阿舒拉節等。每到節日,伊朗人熱衷出遊,旅店房間爆滿,價錢飛漲,需提前預訂。 時,同伊朗人還喜歡野餐。經常全家老少或朋友之間找一塊草地,鋪一張席子就開始野餐。伊朗女人很美,非常喜歡化妝,美容,戴墨鏡,非常愛美。
第四,伊朗喜歡張貼建築標語。伊朗建築普遍破舊,許多是伊斯蘭革命前建設的。在大街上,機場,車站等有很多政治宣傳標語,偉大領袖個人圖像。 反美、反以、反沙特和各種宣揚伊斯蘭價值觀的標語,而且還懸掛有兩伊戰爭戰死的英雄圖像。
第五,伊朗人對外國人非常友好。伊朗遭受很多誤解。 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傳醜化伊朗為邪惡軸心國、女性受虐地區、戰爭狂、宗教極端分子集散地等等。但是,實事並非如此。伊朗很有文化底蘊,對外國友人超級友好。
總之,伊朗是一個神秘的國一度,具有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勇敢的人民,相信伊朗會越來越好
㈤ 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在全球多少個國家有資料庫
一帶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1.北線A: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韓國——東海(日本海)——海參崴(扎魯比諾港,斯拉夫揚卡等)——琿春——延吉——吉林——長春——蒙古國——俄羅斯——歐洲(北歐,中歐,東歐,西歐,南歐)
2.北線B: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3.中線:北京——鄭州----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匈牙利——巴黎
4.南線: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羅畢——雅典——威尼斯
5.中心線 :連雲港——鄭州——西安——蘭州——新疆——中亞——歐洲
「一帶一路」戰略有近60個國家參與支持。 已經有50多個國家明確表示願意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這意味著,在歐亞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國家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參與,願意參與的國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到目前為止有53個國家地區。中亞的幾個斯坦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匈牙利、德國、波蘭等都是,南邊的東南亞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尼、馬來西亞這些都是。
㈥ 伊朗是什麼語言
伊朗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塔吉克的主要語言之一。中國的塔吉克族使用東部伊朗語的瓦罕和薩里庫爾方言,與此不同。伊朗約有4000萬人使用,阿富汗約500萬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語的人口約5000萬。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約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語的雅利安人西遷,經中亞分別進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語言逐漸形成印度、伊朗兩大語族。
㈦ 世界各國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檔次:強大海權支撐強大陸權——美國 由於美國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海洋勢力,控制了世界大半以上的水域,即任何一個國家無法入侵美國大陸,發動一場局部戰爭或者大規模的全面戰爭。相反美國憑借海上的霸權,可以輕易將軍事力量投送到歐亞大陸邊緣地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海洋是美國的延伸國土,美國和任何一個沿海國家都是鄰國。在戰爭中,即占據了地利優勢。按照這樣的思維,美國侵入中國大陸雖然可以做到,但是代價是巨大的。同樣中國想侵入美國海洋勢力范圍,代價也是巨大的。 總結:美國本土是安全的,然而美國把海洋當做自己的延伸國土,從而要遭遇到更大的挑戰,因此美國又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 第二檔次:強大陸權支撐強大海權——俄國和中國 即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根本滅亡俄國和中國。比如拿破崙和希特勒在莫斯科遭遇的失敗,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失敗。 由於任何國家不敢妄自發動對這兩國的戰爭,因此這兩個國家不會局限於保衛自己的陸地領土,而是會大力發展海洋力量,還會把陸權影響擴展到更廣闊的區域——以至於這個區域被稱作後院——如中亞國家或者中南半島國家。 還這種日漸發展的海洋力量,必然會和美國為代表的全球海洋勢力和以英日為代表的海洋勢力接觸,因此這種力量的比較是極其重要的。既然美國是全球海洋勢力,俄國和中國想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實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和英日的海軍做到平起平坐的份上。但是俄國和中國可以藉助陸權力量來支持海洋上的戰爭,以至於能夠取得對英日的海洋優勢。當然我們得看到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對英國或者日本的海軍完全不具備絕對優勢,俄國和中國的海軍遭遇日本的兩次失敗足以證明。 第三檔次:海權國家——英國和日本 即在海洋上,這兩個國家是不會輕易被戰勝的。比如英國海軍自建立之後,就很少遭遇到失敗,一再抵禦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可能入侵或者事實入侵。而日本兩次戰勝中國和俄國,甚至突襲美國成功,也能夠說明這些完全海島國家,所具備的海洋優勢。只是由於英國和日本所具備的資源,相距美國差距太大,所以無法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但是在海洋上,英國和日本不會懼怕俄國和中國,更沒有理由看重德國和法國的海軍。 英國和日本相對於德國和法國,他們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海洋優勢輕易的投送軍事力量。盡管現在德國和法國仍然有較多部隊進駐伊拉克和阿富汗,這是因為德法藉助了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海洋控制權。也就是說,如果失去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保護的話,英國和日本更有潛力向海外派兵。 當然由於日本本土受制於美國,這種論述顯然是建立在日本完全獨立的理解之上。如果日本還是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他想發揮軍事上的建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日本距離英法德可能還要差距很遠。但是就目前的軍事裝備以及構成軍事方面的各個要素,都已經不次於英法德。 之所以把代表海權勢力的英日排在以陸權勢力的法德前面。是考慮到這些國家單獨和別的國家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也只能是局部的戰爭,而這種戰爭顯然比的是軍事投送能力。 第三檔次:海陸兼備國家——法國和德國 由於法國自拿破崙以後的種種表現,讓我感到萬分失望,因此盡管有諸多刊物都把法國排名弄得很靠前,有排世界第三的,甚至還有排世界第二的。可是我一想到,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被德國短短的幾個月貢獻,就沒有必要在乎這種毫無意義的排名。 假如一個這樣的法國安在中國的旁邊,而且兩個國家需要發生戰爭的話,我想再沒有人會把法國的名詞排的那麼靠前。一旦發生戰爭。法國的滅亡甚至可能比二戰還要快。 事實上,英日德法在軍事實力上應該在同一檔次,不分伯仲。之所以把德法排在英日的後面,主要基於:歐洲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能爆發。另外一點,戰爭只可能是局部戰爭。而且是在北約體系之下的,能夠發揮的只是快速反應能力以及投送能力。顯然英日能夠發揮的作用要大於德法。 綜合理解: 戰爭發生在中國和俄國之間。由於兩個國家幾乎占據了地緣上相當的資源,但是俄國有核優勢,中國有人口和經濟優勢。勢均力敵,兩個國家發生戰爭是不可想像的,而誰先發動戰爭,誰就具備戰場上的優勢。基於這種認識,兩國間的戰爭不會爆發。 中國和日本之間。盡管中國相比日本占據優勢,由於日本存在的海洋優勢,中國不可能貿然侵犯日本,日本更沒有進犯中國。盡管兩個國家在釣魚島上齷齪不斷,但是我的觀點:釣魚島不會導致戰爭,釣魚島只不過是遏制日本的一種手段,也讓中國海軍有個發展的借口。怎麼也得超過日本吧?要不和日本打架了,我們可輸不起。 中國和美國。除非美國入侵中國本土,否則不可能開戰。這當然把台灣計算在內。 中國和印度。既然印度都沒有進入這個排行榜,那麼出現沖突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武力。
㈧ 伊朗的面積人口
伊朗的面積: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伊朗的人口: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為77,598,379。
(8)伊朗使用什麼資料庫擴展閱讀:
關於伊朗人口的相關歷史:
聯合國數據顯示,1968年時伊朗人口為2700萬,到1988年這一數字已經是5500萬。1980年代,有人估計到2006年,伊朗人口將達到1.08億。
1990年,伊朗正式開始實施名為「安排家庭計劃」的計劃生育政策,提倡只生兩胎,每個家庭最多3個孩子。同年,伊朗專門成立了「生育率調節委員會」,負責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各部門的協調。
2006年10月,內賈德總統發表了一次講話,說伊朗人口應該從7000萬增加到1.2億,並主張婦女應該減少工作時間,把更多時間花在養育孩子上面。2012年7月25日,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正式表態,控制人口計劃廢除。
㈨ 伊朗有哪些搜索引擎
你好!本人是伊朗人。
伊朗搜索引擎:
http://yooz.ir/
http://parsijoo.ir/ 等等。但一般仍然用谷歌。
㈩ 關於 民族分類 集合的資料庫
世界各國民族的總稱。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共有2000多個民族,其社會、經濟和文化分別處於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極不均衡,中國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世界民族分布不是固定的。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有:移民、人口增長及民族共同體自身的發展變化。隨著一些新獨立國家的誕生和發展,出現了不少新的民族成分。此外,如民族矛盾、宗教沖突、種族差別、語言同化、政治上不平等、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外來侵略和挑撥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民族成分的變化。
概述 種族類型 人們通常將人類劃分為三大人種:蒙古人種(黃種人)、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的特徵是頭發硬直墨黑,膚色黃褐,體毛不甚發達,顴骨突出,眼有內眥褶。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以及美洲大陸。歐羅巴人種的特徵是頭發細軟呈波狀,膚色較淺,體毛和胡須發達,顴骨不太明顯,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西亞、北印度,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到美洲和大洋洲。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的特徵是發色深黑呈鬈曲狀,頜部微凸,鼻寬唇厚。一般分成尼格羅和澳大利亞兩支,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者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及亞洲部分地區。人種的混合類型,多在中古和近代形成。由於民族遷徙,不同種族互相通婚而形成多種混血民族。
民族分類 國際上多以語言譜系分類為基礎來劃分。全世界的語言分屬17個語系。其中:①屬一洲獨有的語系有10個:美洲一個,即印第安諸語;大洋洲兩個,即澳大利亞諸語和巴布亞諸語;非洲3個,即尼羅-撒哈拉語系、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和科伊桑語系;亞洲4個,即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和古亞語系。②屬兩洲跨界的語系有7個:亞、美一個,即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亞、大一個,即南島語系;亞、非一個,即閃含語系;亞、歐4個,即印歐語系、高加索語系、烏拉爾語系和阿爾泰語系。這是「地理大發現」以前的情況。隨著近代移民的擴散,語言分布也發生較大變化。
印歐語系包括日耳曼、斯拉夫、羅曼、克爾特 、伊朗、印度等10個語族,分布於世界各國,約有150個民族使用,使用人數最多。漢藏語系使用人數居第二位,包括漢、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閃含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高加索語系各族分布在高加索地區。達羅毗荼語系各族分布在印度南部。烏拉爾語系各族散居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烏拉爾山一帶。阿爾泰語系各族分布於從東北亞到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南亞語系各族分布在中南半島。南島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各島國。尼羅-撒哈拉語系各族分布在蘇丹地區。科伊桑語系各族分布在西南非。古亞語系各族分布在東北亞。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各族分布在東北亞和北美北極圈內。印第安諸語各族分布在美洲大陸。澳大利亞諸語各族分布在澳大利亞。巴布亞諸語各族分布在伊里安島。
民族與宗教 在世界許多民族和國家的社會生活中,宗教信仰有其特殊作用,也是區分民族的標志之一。人們通常把宗教信仰分為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和世界性宗教三大類。原始宗教一般包括圖騰崇拜、巫術和萬物有靈觀念,在中南半島、熱帶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島嶼的某些民族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民族宗教種類很多,如印度教、猶太教、神道教等。世界宗教是指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的信徒估計佔世界民族人口的一半。佛教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部分朝鮮人和日本人中較流行。喇嘛教,即藏傳佛教,在藏人和蒙古人中較流行。基督教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伊斯蘭教流行也很廣,其中,遜尼教派分布於北非、西亞、中亞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什葉教派主要分布於伊朗,在伊拉克、阿拉伯葉門和巴林的阿拉伯人中也有部分什葉派教徒。另外,在歐洲巴爾干半島的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有相當一部分伊斯蘭教徒。
各洲概況 亞洲民族 亞洲地區居住有1000多個民族。他們在種族、語言、宗教、經濟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點,處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就種族而言,亞洲民族多屬蒙古人種,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其次屬歐羅巴人種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印巴次大陸。尼格羅人種與歐羅巴人種混合類型的民族,分布於印度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另外,在東南亞居民中還可以見到維達、美拉尼西亞和尼格利陀等種族類型,以及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
亞洲民族的語言非常復雜。漢藏語系各族全部在亞洲,占亞洲人口的一半以上。南亞語系包括孟高棉和蒙達等語族。達羅毗荼語系各族,分布於印度中部、南部及斯里蘭卡北部。印歐語系在亞洲有兩個語族:印度語族和伊朗語族。在西亞,屬於閃-含語系的主要是阿拉伯各族。阿爾泰語系各語族有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滿-通古斯語族。高加索語系的民族在亞洲較少,主要分布於土耳其、伊朗和前蘇聯境內。
歐洲民族 歐洲各國的民族成分比較單一。大多數民族都是在各自民族國家的范圍內形成的民族分布區域與國界大體一致或接近。只是在民族分布交界的地區,民族成分比較混雜。
印歐語系的日耳曼、羅曼和斯拉夫3大語族占歐洲民族的大部分,其餘多屬這一語系的克爾特語族、希臘語族、列托-立陶宛語族、阿爾巴尼亞語族和亞美尼亞語族。此外,還有一些民族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和高加索語系各語族。
非洲民族 非洲大陸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5,尼格羅人占非洲人口的多數,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衣索比亞高原以南。屬於歐羅巴人種和黑白混血人種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北非、衣索比亞高原和索馬里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居民則具有蒙古人種的血統。近年來,歐洲移民人口明顯下降。
非洲民族的語言分屬4個語系:閃含語系、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和科伊桑語系。閃-含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北非和東北非。在撒哈拉以南,廣泛分布著尼日-科爾多凡語系的各族居民,約佔全非人口的一半。尼羅-撒哈拉語系,包括桑海語族、撒哈拉語族和沙里-尼羅語族。這一語系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閃-含語系各族的東南地區,人口較少。使用科伊桑語系諸語言的是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生活在西南非洲的半沙漠地帶。
美洲民族 美洲的民族除印第安各族外,多是近代才形成的。從15世紀末開始,歐洲移民陸續遷入,使美洲的民族構成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屬於蒙古人種的印第安人,還有屬於歐羅巴人種的歐洲移民,屬於尼格羅人種的非洲「黑奴」後裔,以及不同種族互相通婚而形成的混合人種類型。從16世紀開始,經過近500年的重新組合,在美洲已形成了一系列使用印歐語的新興民族。他們全是混血民族,只是在不同地區混入的種族成分有所不同。
現代美洲民族的語言主要屬於印歐語系的兩個語族:羅曼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和日耳曼語族(英語)。
大洋洲民族 住在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歐洲、美洲和亞洲的移民及其後裔。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多屬澳大利亞人種以及各種混合類型。其語言多屬南島語系的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3大語族,少數屬澳大利亞諸語和巴布亞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