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和俄羅斯曾經爭奪上百年,為什麼現在能冰釋前嫌
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只要利益足夠,在這種大國面前,再艱難的事情都能放下,事後再談。
仇視歸仇視,但是利益才是永恆。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國家變成了政教合一,並且和美國不再聯系。而美國對於這個反水的小弟,也是非常的生氣,直接對伊朗實行了長期制裁。而另一邊,蘇聯解體後實力大減的俄羅斯,也是被美國制裁的對象。於是當有了共同的敵人時,雙方就是朋友,為了利益,他們可以放下前人的仇恨,一起展望未來。
⑵ 求世界各國領土面積排名
1、俄羅斯1709.82
俄羅斯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5、巴西851.49
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國名源於巴西紅木。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86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下設市。
⑶ 世界歷史上領土最大的國家是哪個
這里所說的領土面積,是指一個國家能夠實際控制的面積,對於冊封國、藩屬國等一律不算。從公元前3100年開始,人類就開始進入了國家時代。但是每個國家的領土面積是不斷變化的,每個時代的面積都不一樣。那麼歷史上有哪些國家的領土面積曾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呢?
古埃及是世界最早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就實現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統一,成為了人類最早的國家。在早王國(前3100—前2686)和古王國(前2686—前2181)、中王國時代(前2133—前1786)時期,古埃及的面積主要分布在尼羅河兩岸的42個邦。面積大約在50萬平方公里左右。進入新王國(前1567—1085)以後,埃及的領土開始迅速擴張,其控制范圍已經延伸到了兩河地區,總面積大約在120萬平方公里左右。
元朝版圖
1368年,明朝滅元朝,恢復中華。隨後,明朝繼承了元朝對吐蕃、東北的統治,成為了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在永樂時期(1403年--1424年),明朝的疆域到達了鼎盛,接近了1000萬平方公里。但是隨後明朝就開始退縮。
⑷ 中國,伊朗,俄羅斯總面積是多少
中國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伊朗國土面積約165平方公里。
俄羅斯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
⑸ 20多萬蘇聯軍隊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不得不全面撤軍
在這個問題上,蘇聯方面做出了讓步。從蘇聯的角度來說,這次吃虧了。在此之後,蘇聯一方面加緊研究自己的原子彈,另一方面加強自己的陸軍建設。為何要發展陸軍呢?因為蘇聯暫時沒有原子彈,也就只能用陸軍裝甲部隊的優勢來抵消對付的優勢。美國固然擁有原子彈,但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的數量有限,面對強大的蘇聯陸軍,美國也沒有底氣。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衡點,在伊朗問題上的較量已經是美蘇之間矛盾的體現。隨著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和馬歇爾計劃的開始,美蘇之間的冷戰逐步展開。1949年秋天,蘇聯的原子彈試爆成功,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結束。
1946年,世界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美國和蘇聯在1945年似乎關系密切,但在1946年已經發生了沖突。在伊朗問題上,美蘇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為了迫使蘇聯撤軍,美國甚至使用了核威脅。那麼,蘇聯軍隊是怎麼在伊朗搞到的?他們為什麼退出?
2、 為了迫使蘇聯撤軍,美國首次使用核威懾力量
當然,依靠伊朗自己的力量無法趕走蘇聯軍隊,因此伊朗國王巴列維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求助。杜魯門自然理解伊朗的重要性,並建議將此事提交聯合國處理。因此,聯合國設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伊朗和蘇聯。然而,蘇聯並不打算撤軍。最後,杜魯門做到了。1946年2月,杜魯門要求駐扎在伊朗的蘇聯軍隊在1946年5月1日前從伊朗撤軍,否則後果自負。當時,一些美國媒體開始吹噓“300顆原子彈壓平了……”。事實上,美國根本不會有那麼多原子彈。這只是一種核威懾。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原子彈。因此,在美國的要求下,蘇聯最終從伊朗撤軍。不過,為了挽回面子,蘇聯並沒有在5月1日撤軍,而是在6月才撤軍。
⑹ 二戰期間,20多萬蘇聯軍隊已經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全面撤軍
因為當時美國支持伊朗,而蘇聯當時也只是勉強可以抗衡美國,所以不得不撤軍。
⑺ 簡單介紹一下俄羅斯疆域~~~
俄羅斯國土東臨太平洋,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和黑海,其邊境線長達60000公里,其中海岸線長約40000公里。與歐亞14家接壤,其中與中國的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4300公里的邊界線。
俄羅斯領土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為1705.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其領土占前蘇聯的76.2%,約為我國領土面積的兩倍,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將近十分之一。東西最寬距離為9000多公里,跨170個經度,11個時區;南北跨越35個緯度,最寬距離為4000多公里。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其歐洲部分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國約四分之三的工業和人口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包括首都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大城市。而且其主要民族及文化淵源都出自歐洲,所以一般認為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
在行政區劃上俄羅斯聯邦共有89個聯邦主體,其中包括21個共和國,1個自治州,6個邊疆區,49個州,10個民族自治區和2個聯邦直轄市。其中薩哈共和國是俄聯邦中面積最大的一個,面積和3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倒不多,只有100多萬。
普京上台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分為7個聯邦區,由聯邦中央派代表協調管理。這7個聯邦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以頓河羅斯托夫為中心的北高加索區,以下諾夫哥羅德為中心的伏爾加沿岸區,以葉卡捷琳娜堡為中心的烏拉爾區,以新西伯利亞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區,以哈巴羅夫斯克主中心的遠東區。
地形地貌俄羅斯瀕臨12個邊緣海,面向三大洋,它的北面瀕臨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等6個邊緣海,與北冰洋連成一片。東面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圍繞著俄羅斯陸地邊緣,這3個海與太平洋連成一片。西面有波羅的海,西南面有黑海和亞速海,這3個海與大西洋連成一片。
俄羅斯地形大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形成三大地形單元——西部平原、中部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山地。
俄羅斯中部的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以西為東歐平原,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絕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又稱俄羅斯平原。其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70米,地形呈波狀起伏,丘陵性的高地和較平坦的低地交錯分布,構成了東歐平原的一大特色。從西伯利亞以東至葉尼塞河之間,是西西伯利亞平原,面積260萬平方公里,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沼澤成片,海拔多在50-100米之間,寬闊而平坦。兩大平原構成了俄羅斯地形的主要特徵。在這個面積廣大的國度,平原面積佔了五分之三以上,放眼遠望,一馬平川。
沿葉尼塞河向東,就到了中西伯利亞高原。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中西伯利亞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高原之一。它介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平均海拔500-700米,縱橫其上的河谷使這個大高原上四分之一的表面支離破碎。奔騰不息的河水與各具特色的谷地,形成了壯麗的高原景觀。
由勒拿河向東、向南,便進入了東西伯利亞山地與南西伯利亞山地。這里有維爾霍揚斯克山脈、契爾斯基山脈、米格爾山脈、外興安嶺、薩彥嶺、雅布洛諾夫山脈、錫霍特山脈等。在這里,一望無際的茂密的原始森林與山頂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交相輝映,垂直變化的山地景觀與頻繁活動的火山異彩紛呈。在堪察加半島上,有一座海拔4750米的亞歐大陸海拔最高的火山克柳契夫火山,曾於1932年爆發過。
在俄歐洲部分的南端,沿喬治亞亞塞拜然北部邊界,有一座大高加索山脈,它由黑海沿岸向東南伸向黑海之濱,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
俄羅斯周圍的海洋中,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主要有薩哈林島(庫頁島)、尚塔爾群島、弗蘭格爾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北地群島、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
河流湖泊俄羅斯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境內的河流多達10萬多條,分別流入東南西北各海。北德維納河、伯朝拉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因迪吉爾卡河、科雷馬河等通向北冰洋各海;阿穆爾河(黑龍江)、阿納德爾河等注入太平洋各海;涅瓦河、頓河、庫班河等流向大西洋各海;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流入裏海。這些河流中超過1000公里以上的有58條。在大大小小的河流上建了大量的水電站,為俄羅斯提供了相當充足的電力資源。俄羅斯的河流結冰期比較長,但河流之間修建了運河,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內河航運幾乎覆蓋了整個歐洲平原。
鄂畢河位於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全長5410公里(包括其支流額爾齊斯河),是俄羅斯最長的河流。其次為遠東的阿穆爾河(4440公里)、西伯利亞的勒拿河(4400公里)和葉尼塞河公里)。
著名的伏爾加河位於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發源於瓦爾代高地,向南注入裏海,全長3690公里,是歐洲最長的一條河流。在伏爾加河流域居住著43%的俄羅斯人,而且它是俄羅斯文化的源頭,被俄羅斯人民稱為「母親河」。
葉尼塞河位於俄羅斯中部,屬北冰洋水系,彷彿是一條中軸線,自南向北將俄羅斯分為東、西對稱的兩半,西部為平原地帶,東部為高原和山地。葉尼塞河全長5075公里,是俄羅斯水量最豐沛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烏拉爾山脈的烏拉爾河,自北向南,在俄羅斯與哈薩克邊界西折,而後又向南奔流直入裏海。它與烏拉爾山、高加索山脈一道,成為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
阿穆爾河(黑龍江)是俄羅斯與中國的界河,如今兩岸人民旅遊、經貿往來不斷,沿河不少城市多成為重要口岸。
俄羅斯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20多萬個,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湖之國之一。其中被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土庫曼、哈薩克五個國家團團包圍的裏海,面積3710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過去曾經是海洋的一部分,後來與海洋分離成為湖泊,湖內含鹽分較高,為鹹水湖。
貝加爾湖位於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邊境,面積約3.15萬平方公里,湖底最深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米,佔地球表面淡水總容量的2)%。是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拉多加湖位於俄羅斯西部,靠近芬蘭邊境,是歐洲最大的湖泊,面積為1.8萬平方公里。
奧涅加湖(面積9700平方公里)、台米爾湖等也是俄羅斯著名的湖泊,具有較高的旅遊價值。
氣候特點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跨北寒帶、亞寒帶、北溫帶、亞熱帶四種氣候帶,各地氣候千差萬別。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所處緯度較高,屬於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天漫長、乾燥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溫暖,春秋時節轉眼即逝,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偏少,雨量變率大。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減少。
東歐平原深受盛行西風和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影響,使這里的氣候極為溫和,濕潤多雨。7月平均氣溫柔20-25℃,1月平均氣溫-10~--9℃。波羅的海沿岸屬海洋性氣候,夏季溫暖,冬無嚴寒,年降水量600-700毫升。
俄羅斯南部,特別是黑海沿岸一帶為地中海式氣候,旅遊業極為興盛。這里座落著俄羅斯最大的海濱療養勝地索契。
西伯利亞地區受大陸冷高壓和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俄羅斯聯邦冬季最低氣溫區在維爾霍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的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68℃,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
太平洋沿岸及附近的島嶼屬溫帶季風地區,夏季降雨集中,冬季寒冷多雪。
北冰洋沿岸為極地氣候,終年嚴寒。有極夜(9月至次年4月)和極晝(5月至8月)現象。極晝又稱「白夜」,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夏初,在南北半球緯度60度以上,太陽中心在子夜時分下沉到地平線以下不超過7度時,晚霞與朝霞相連,徹夜不黑,稱為「白夜」。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和阿爾漢格爾斯克都有這一奇觀。
自然資源俄羅斯國土上,森林佔45%,水面佔4%,農用地佔13%,牧場佔19%,其他19%。俄羅斯從北向南分為若干自然地帶,分別為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在山區,特別是南端的高加索山脈和阿爾泰山脈,屬高山地帶。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森林佔俄羅斯國土面積的42.7%,森林覆蓋面積近8億公頃,佔世界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木材總蓄積量為800多億立方米,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俄羅斯森林覆蓋面積和木材蓄積量均居世界首位。森林年增長量8億立方米以上,大大高於約4億立方米的年採伐量。
在俄羅斯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草原、廣大的荒漠以及高聳的山地,生活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它們中既有野鴨、駝鹿和沙雞,也有白熊、狐鼠、北極狐……這些大大小小的動物們習性各異,姿態萬千,給這片遼闊的土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俄羅斯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煤、鐵、銅、石油、天然氣、金鋼石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三面臨海、河湖眾多,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蟹產區。鱘科魚的產量世界第一,由鱘魚、鮭魚生產的魚子醬譽滿全球。
人口與民族俄羅斯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目前全國人口總數約為1.455億(2001年),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鄉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佔73%,農村人口佔27%。近些年,俄羅斯人口數量呈不斷下降的趨勢。所以,在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一直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俄羅斯的人口增長率一直都比較低,與氣候、酗酒及戰爭等各種因素有關。在蘇聯時期曾設立「英雄母親」的榮譽稱號,以獎勵多生子女的母親們。
俄羅斯境內生活著多達176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大的民族人口過億,小的民族人口不足1000人。俄羅斯族是國內最大的民族,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1.5%。其他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50萬的有15個,韃靼族是最全國人口最大的少數民族,人口有550萬,主要居住中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及周邊地區。其他比較大的民族有烏克蘭族、楚瓦什族、巴什基爾族、白俄羅斯族、莫爾多瓦族、日耳曼族、烏德穆爾特族、馬里族、哈薩克族等較大的民族群體。車臣族是俄羅斯聯邦境內第五大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主要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的車臣共和國境內。
關於哥薩克。哥薩克並不是一個民族,是指從15世紀開始逃亡到頓河流域的破產農民和農奴及其後代。哥薩克主要以捕魚、狩獵為生,後來逐漸定居,並開懇土地,以耕種為主。當年的哥薩克以勇敢、剽悍、酷愛自由著稱,他們組成軍事公社,擁有自己強悍的軍隊。如今哥薩克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了,已經不存在當初意義上的哥薩克了。
⑻ 伊朗與奧斯曼帝國,伊朗與俄國之間有過哪些戰爭
伊朗與奧斯曼帝國: 在蘇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統治時期,開始了與伊朗的長期戰爭。但是對伊朗的戰爭並不順利。土耳其人主要是為
了奪取伊朗占據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敗過伊朗,並奪取了查爾蘭高地。此後進展不大。
伊朗與俄國:伊朗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十九世紀沙皇俄國時期便已開始。1804俄羅斯的版圖已推進至南高加索地區,在拿破崙的鼓動下俄羅斯與當時的波斯爆發了戰爭。戰爭直至1813年,波斯在連連失利的情況下與俄國簽定《古里斯坦和約》才告於結束。波斯承認俄國對已佔土地的主權,其中包括喬治亞、達格斯坦等北部領土。之後的俄羅斯又開始蠶食當時東亞美尼亞,引起波斯的強烈不安,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波斯在1826與俄進行了第二場戰爭。經過兩年的戰爭再以波斯的失敗而告終,波斯被迫與俄羅斯簽定《土庫曼切條約》被迫割讓亞美尼亞等地。
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之後伊朗的在蘇聯的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當時蘇聯在德國的進攻下處境極為困難,急需美英物質的支援。在黑海被當時土耳其政府封鎖之後,盟國發現把波斯灣西北端向高加索和黑海連接起來的橫貫伊朗的鐵路是一條通向蘇聯輸送物質最安全的途徑。但當時的伊朗國王更傾向於藉助德國的力量打敗蘇聯,從而奪回被沙皇俄國所搶占的高加索地區。而如果當時的伊朗國王一旦投入軸心國的懷抱,那麼蘇聯在的高加索與中亞地區將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當時的英國與蘇聯政府派兵直接佔領伊朗。
二戰結束不到一年,蘇聯便因在伊朗的撤軍問題上爆發了蘇聯與西方國家的直接對抗。沖突期間,蘇聯先後支持伊朗北部境內的阿塞拜僵和庫爾德人從事分裂活動對抗伊朗中央政府,並直接派兵阻撓伊朗政府軍隊的平叛行動。此次沖突的後果是將伊朗直接推入西方的懷抱。並被視為冷戰爆發的起因之一。
⑼ 俄羅斯帝國全盛時包括現在那些國家
通常簡稱為俄國或沙俄。14世紀中期,是從蒙古帝國之金帳汗國獨立出來的諸羅斯公國之一的莫斯科公國。1546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沙俄誕生。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在莫斯科聖母大教堂舉行加冕,開創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北方戰爭勝利,俄羅斯參政院授予「俄羅斯帝國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帝國。後領土不斷擴張成為全球帝國,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共記304年。 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500萬平方千米,最東曾擁有阿拉斯加(後賣給美國),勢力范圍廣大。人口1.7億(1914年)。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為莫斯科,1712年後遷至聖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 斯拉夫人的故土傳說在歐洲東部和東北部,處於東歐的中間地帶,現為波蘭的西部、捷克和斯洛伐克東部是西斯拉夫人。波蘭東部的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波蘭南部主要在巴爾干半島的是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其左鄰,即現在的波蘭直到波羅的海的南部與西部,為日耳曼民族的發源地。斯拉夫人的最早稱呼為維奈德是羅馬人的叫法,羅馬人世紀初稱日耳曼東部波羅的海南部的斯拉夫人為維奈德人,斯拉夫人是古代日耳曼人東部民族與斯基泰人聯合開始大規模遷徙後自己使用的名稱,按照斯拉夫語含義,有榮譽、光榮的內涵,東歐很多非斯拉夫人也被斯拉夫化,是歐洲最大的民族。對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劃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而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是在巴爾干半島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和統治期間同土耳其人混血並且伊斯蘭化的斯拉夫人。同樣生活在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人雖處斯拉夫腹地,但卻不是斯拉夫人種,其原先的人種屬於與羅馬帝國同時代的達契亞人種,後被羅馬吞並而融入羅馬人種血統,其後在漫長的動盪時期,血統未有大的變化,直到後來從東方草原來了佩徹涅格人,接著是波洛韋茨人,都先後入侵羅馬尼亞,並實施過短暫統治,所以也給羅馬尼亞注入了一些歐亞游牧民族的血液,再後來就是馬扎爾人……在歐洲國家中羅馬尼亞人的人種是較復雜的,但從語族上,羅馬尼亞基本屬拉丁語族,應屬拉丁民族,不屬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到奧匈帝國統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東正教歷,文字使用特里爾字母而非拉丁字母。 另說:自一世紀起,日耳曼人開始接觸南方的羅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當羅馬人的雇傭兵和僕役,繼而,他們又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斯拉夫人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 久而久之,「奴隸」(Slave)「斯拉夫」這個名稱便反過來成為對諸斯拉夫民族的稱謂。
⑽ 伊朗是俄羅斯最後的勢力范圍嗎
蘇聯時期,中東地區作為美蘇兩國明爭暗鬥的戰場之一,蘇聯在這里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和很多中東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後來隨著蘇聯式微,直到解體,蘇聯漸漸失去了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所以說目前從本質上來看俄羅斯和伊朗實際上沒有什麼相同的利益關系,但是不排除在適當的時機,兩國相互利用的可能性,俄羅斯走進伊朗,不僅加深了對中東的控制,更加使得伊朗的核工程牢牢的依靠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