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冰箱廠叫什麼名字

伊朗冰箱廠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04-18 06:42:42

1. 海爾為什麼在美國建廠

海爾創本土化海爾名牌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本土化認知階段、本土化紮根階段、本土化名牌階段。這就是海爾走向世界的「三部曲」:
一步,按照「『創牌』而不是『創匯』」的方針,出口產品開拓海外市場,打「知名度」;
二步,按照「先有市場,後建工廠」的原則,當銷售量達到建廠盈虧平衡點時,開辦海外工廠,打「信譽度」;
三步,按照本土化的方針,實行「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打「美譽度」。一步是播種,二步是紮根,三步是結果。

「三部曲」是實踐的發展,與此同時,海爾人對國際化經營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先難後易」達到認知——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
首先,海爾認為必須在觀念上轉變傳統出口的誤區,出口是為了創牌而不僅僅是創匯,用「海爾—中國造」的著名品牌提升創匯目標。
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海爾採用「先難後易」戰略,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份量極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取得名牌地位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並把使用海爾品牌作為出口的首要前提條件。海爾冰箱能擺在自己的老師家門口——德國,靠的是揭下商標、打擂台的形式建立起的海爾產品高質量的信譽。
「三位一體」紮根——海爾於海外三位一體的結構已在當地深深紮根。為了實現海爾開拓國際市場的三個三分之一(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海外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的目標,海爾在海外設立8個設計分部,專門開發適合當地人消費特點的家電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96年開始,海爾已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建立海外生產廠。999年月份,海爾在美國南卡州的生產製造基地的奠基標志著海爾集團在海外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即設計中心在洛杉磯、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州。立足當地融智與融資,發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張瑞敏首席執行官把海爾的這一思路概括為「思路全球化、行動本土化」,思路必須是全球化的,即使你不去思考全球,全球也會思考你。行動的本土化目的在於加快品牌影響力的滲透過程。海爾的本土化表現在廣告上都應本土化,如海爾在美國的廣告語是Whattheworldcomeshometo,在歐洲則用Haierandhigher。

超前滿足當地消費者的要求創造本土化名牌。海爾實施國際化戰略的目標是創出全球知名的品牌,要創名牌,僅有高質量是不夠的,必須和當地消費者的需求緊密結合,而且要超前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海爾超級節能無氟冰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它既解決了國際社會對於環保的要求,又考慮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在開發無氟冰箱的同時實現了節能0%的目標,不但發明了一項世界領先的成果,還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效果。海爾超級節能無氟冰箱達到德國A級能耗標准,德國消費者凡購買海爾超級節能無氟冰箱均可得到政府補貼。在美國,海爾冰箱提前達到美國006年的能耗標准。

本土化關鍵是融智

美國海爾是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海爾認為美國海爾的本土化關鍵一點是能否融智,即如何使海爾文化得到美國海爾人的認同。因此海爾沒有採取派出人員的做法,而是聘用當地的美國人來經營當地的海爾。
如美國海爾貿易有限公司的總裁聘的就是美國人,他叫邁克,年薪萬美金。先讓這個總裁認同海爾文化,再通過他的言傳身教影響其他美國海爾人。這些工作是中國總部派去的海爾人無法做到的。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特別符合美國市場和美國文化。海爾產品在美國市場的迅速發展更堅定了麥考的信心,他認為海爾是一個充滿朝氣,非常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他說有信心使美國海爾在最短的時間里佔到海爾全球營業額的/。
為了開拓美國市場,他經常加班工作,特別是在美國人看來星期天工作是不可思議的,麥考經常把軟體和筆記本電腦帶回家工作。麥考經常來青島海爾總部,他認為是接待他的海爾業務人員的敬業精神和高效率工作作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並影響了他。他說他要把海爾作為終生追求的事業。

國際化的海爾

美國海爾是海爾集團從海爾的國際化階段到國際化的海爾階段的標志。

除美國海爾外,海爾還於96年起,先後在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伊朗等國家建廠,生產海爾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在世界主要經濟貿易區域里都將有海爾的工廠與貿易中心,使海爾產品的生產、貿易都實現本土化,不僅有美國海爾,還有歐洲海爾,中東海爾等。在融資、融智的過程中,使海爾真正成為世界的名牌。海爾的國際化是國際化海爾的一個基礎,只有先做到了海爾的國際化才能去做國際化的海爾。國際化是海爾的目標。海爾的國際化,就是要海爾的各項工作都能達到國際標准,如同參加一項比賽,先要具備參賽的資格。對海爾來講,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質量;二是財務;三是營銷。質量要達到國際標准,財務的運行指標、運行規則應該和西方財務制度一致起來,營銷觀念、營銷網路應達到國際標准,海爾自身具備這種素質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去,所以「出口」是針對海爾的國際化而言;但國際化的海爾就不同了,「海爾」已不再是青島的海爾,設在中國的總部也不再僅僅是向全世界出口的一個產品基地。中國的海爾也將成為整個國際化的海爾的一個組成部分,美國海爾、歐洲海爾、東南亞海爾等等也勢必成為國際化海爾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海爾冰箱都是哪生產的

「海爾製冷產品系統生產基地位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工業園內,是海爾集團的骨幹企業,並帶動了中國冰箱、冷櫃行業的發展。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海爾冰箱、冷櫃已在國內設有7個生產事業部。冰箱中一事業部、中二事業部、特種冰箱事業部、海外冰箱事業部、大連海爾冰箱、貴州海爾冰箱以及冷櫃事業部。近幾年,隨著海爾國際化步伐的不斷邁進,海爾冰箱還在美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突尼西亞等13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工廠,實現了本土化設計、生產和銷售。」此答案適用於任何海爾冰箱

3. 海爾冰箱是哪個工廠生產的

是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

4. 國內有哪些冰箱生產廠家

國內冰箱生產廠家有很多,比較知名的有如下幾種(排名不分先後):
1 海爾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2 容聲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3 新飛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4 美菱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5美的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6 海信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7 TCL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十大冰箱品牌)

5. 中國有幾個美的冰箱廠

美的冰箱廠有4個,分別是安徽合肥、廣東廣州、湖北荊州擁有四個製造基地,佔地面積68萬平方米,其中合肥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廣州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荊州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員工10500多人。
冰箱目前同時經營著「美的」、「榮事達」、「華凌」、「小天鵝」四個知名品牌。

6. 達米尼冰箱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是英國的。

達米尼DAMIELE,高端家電品牌。具有濃濃英倫設計風格的家電製造商,是超級對開門的創始人和文藝系列冰箱的執著者。在產品的企劃、開發、設計、推廣和售後服務等各個階段皆賦予英國的高貴品質,深得高端人士的推崇與喜愛。

(6)伊朗冰箱廠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合肥達米尼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是達米尼(Damiele)品牌的唯一生產廠家,位於亞洲中國安徽省的省會——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湯口路,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生產、銷售對開門、專業製冰機的特種冰箱生產廠家,擁有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先進技術。

達米尼這一具有濃濃英倫風情的豪華冰箱製造商從創牌之日起,從原材料到產品都以高標准、高品質來進行自我要求,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堅持自主研發,

並從紐西蘭引進真空吸塑機、高壓真空發泡機、冷媒灌注機、冷媒核檢漏儀、伽利略灌注機等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以一流的生產工藝,鑄造精工產品。

7. 海爾冰箱廠家在那

海爾冰箱屬於海爾集團的產品,國內的生產廠家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工業園內,國外在美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突尼西亞等13個國家建立有海外工廠。

海爾製冷產品系統(包含冰箱)生產基地位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工業園內,是海爾集團的骨幹企業,並帶動了中國冰箱、冷櫃行業的發展。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海爾冰箱、冷櫃已在國內設有7個生產事業部。冰箱中一事業部、中二事業部、特種冰箱事業部、海外冰箱事業部、大連海爾冰箱、貴州海爾冰箱以及冷櫃事業部。近幾年,海爾冰箱還在美國、義大利等13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工廠,實現了本土化設計、生產和銷售。


(7)伊朗冰箱廠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海爾冰箱的種類及特點:

從亞洲第一台四星級開始,海爾冰箱先後推出了抗菌冰箱、無氟無霜冰箱、軟冷凍冰箱、光波增鮮冰箱、卡薩帝法式對開門、卡薩帝意式三門、卡薩帝六門冰箱等都是為滿足用戶需求而推出的新品。而每一次技術與產品創新的動力都源於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把握與滿足。

2013年在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展現場,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家用電器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海爾帝博對開門冰箱憑借著精緻時尚的水波紋靈感設計,以及藝術外觀、大容量、恆溫保鮮、最靜音等諸多創新因素,最終榮獲「設計創新獎」。

以獲得「設計創新獎」的海爾帝博對開門冰箱為例,該產品達到國家一級能效標准,24小時的耗電量僅為1.12度,在行業相同容積功能對開產品中是最節能的產品。

同時,帝博對開門冰箱採用高效變頻壓縮機技術,噪音值僅為38分貝,是風冷對開門產品中最靜音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完美的使用體驗。

8. 像中東地區有哪些冰箱廠啊能提供些嗎

你們公司做什麼的,我們公司也是生產冰箱配件--冰箱蒸發器的,有很多中東的客戶,可是我不能把這個信息給你。

9. 海爾冰箱的生產廠家叫什麼

海爾集團

10. 海爾冰箱的最早發展歷史

張瑞敏介紹

張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萊州市,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現任海爾集團總裁、海爾集團黨委書記、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96年榮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協會授予的終身榮譽「五星鑽石獎」成為榮獲此榮譽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

1984年、張瑞敏先生任青島市家用電器工業公司副經理,同年,青島電冰箱總廠擔任廠長,該廠當時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小廠。短短十三年時間,它把這個小廠發展在為97年銷售額高達108億元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排頭兵。

經理人物

海爾集團是靠名牌起家,靠「聯合艦隊」發展起來的。集團制定了以中國名牌海爾冰箱帶動集團的一批產品成為名牌的整體發展戰略,同時,還提出了「聯合艦隊」 的管理模式,即海爾集團不應是一列火車,加掛的車箱越多,車頭的負擔越重。海爾集團應是一支聯合艦隊,每一艘艦都有很強的戰鬥力,可以各自為戰,但大方向、總目標必須服從集團旗艦的統一指揮,隨時編成新的陣容,參加聯合作戰,發揮艦隊的整體優勢,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
誰會想到,如今的海爾「聯合艦隊」,以前只是一副破爛攤子。1984年,兩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合並成立了青島電冰箱總廠,由當時擔任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經理的張瑞敏 出任廠長。當這位1米80的山東大漢第一次踏進這家虧損147萬元、幾乎一半人想調走的集體企業時,印象最深的就是滿車間臭氣熏天的大小便,以至於他上任後制定的第一條規章制度就是「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張瑞敏審時度勢,抓信機遇,帶領全體員工無私奉獻,追求卓越,創造了中國家電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

要干就要干第一

剛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幾乎是輕工業部最後一批電冰箱生產定點廠家。當時,國內電冰箱生產企業林立,國外產品峰擁而入,各種牌號的電冰箱擠滿了市場,其中不乏「省優」、「部優」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要尋求生路,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談何容易!

以張瑞敏為首的廠領導,分析市場形勢時發現:盡管市場上的冰箱品牌不少,但並沒真正意義上的「名牌冰箱」,名牌還幾乎是洋貨的代名詞。於是,張瑞敏果斷提出:「要麼不幹,要干就要爭第一,創名牌。」這樣,「名牌戰略」和「爭第一」的競爭觀念便在海爾誕生了,並由此確立了走質量效益型發展的道路。

張瑞敏上任不久,發現廠里生產的76台電冰箱不合格,他讓全廠職工輪流參觀後當眾宣布:由生產這批產品的直接責任人親手砸毀這些冰箱。當這76台冰箱在生產者的錘子下變成一堆廢鐵時,張瑞敏流淚了,職工們也流淚了。接著張瑞敏又宣布,從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員全部受罰。從此,全廠職工悟出了一個即簡單又深刻的道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生產劣質產品等於砸自己的飯碗。這件新鮮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一致稱贊張瑞敏狠抓質量的決心和處理問題的氣魄。從此,「海爾張瑞敏」這個名字在全國消費者的心目中占據了相當的位置。

那麼,海爾的出路在哪裡?張瑞敏決定引進國外高水平的生產技術,以「起點高」的優勢來彌補「起步晚」的劣勢。他們搜集了30個國外廠家的技術資料作比較,最後確定採用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1985年、琴島——利勃海爾牌、亞洲第一代四星級電冰箱投放市場,很快便以高技術,高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1987年,海爾被全國48家大型商場聯合推舉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直至1997年,一起穩居第一),1988年榮獲中國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國優金牌。此後,各項榮譽接踵而至:中國十大馳名商標(家電行業唯一)、國家質量管理獎(家電行業第一家)、全國暢銷國產商品金橋獎第一名。海爾在家電行業第一家通過ISO9001國際認證和美國UL認證、德國VDE認證、加拿大CSA認證等10餘項認證,被公認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由於海爾產品的質量好、信譽高、牌子響,許多消費者都以擁有海爾產品為榮。因此,盡管海爾產品的售價要高出同類產品其它品牌許多,但消費者依然偏愛海爾產品。

如今的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已從虧空147萬元的企業成長為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目前集團產品有電冰箱、電冰櫃、空調器、洗衣機、微波爐等27個門類,7000餘個規格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97年,海爾銷售收入108億元,利潤4.3億元,品牌價值118億元,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

【海爾集團介紹】

海爾集團(Haier)是中國大陸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綜合家電廠商之一。 創立於1984年,22年來持續穩定發展,產品從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在中國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3%,海外銷售營收28億美元。

海爾的前身是位於青島市的青島電冰箱總廠,這家工廠當時已經虧損人民幣一百四十七萬元,瀕臨破產的命運,當時的廠長,也就是現任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第一次走進工廠,觸目所及竟然是滿工廠臭氣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處閑晃、無所事事,還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燒火取暖。張瑞敏上任後 第一道命令就是「不準在工廠內大小便」,自這道命令開始,張瑞敏展開打造中國最大家電企業的漫長道路。一接手青島電冰箱廠,就將庫存的電冰箱全部檢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電冰箱,接著將這些電冰箱搬到工廠廣場上,要求生產這些電冰箱的工人在全體員工面前掄起大槌敲壞自己生產的成品。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約合一名普通工人二個月的薪水,工人親手敲毀自己的血汗結晶,不禁淚流滿面,也打下海爾堅持品質的基礎。

海爾集團堅持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以自創品牌的方式進軍國際市場,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行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其中國外2個,分別位於美國和巴基斯坦;國內8個,其中5個在青島,合肥、大連、武漢各有一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22個,行銷網點58800個;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前10大連鎖店。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專門開發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家電產品,海外工廠全線運營。
海爾總裁 張瑞敏

【海爾集團發展歷程】
海爾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1984年~1990年,內向型發展階段;1990年~1996年,出口階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資階段(在印尼等地投資);1999年以後,本土化階段(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計、生產、銷售)。

*1984年~1990年,內向型發展階段
海爾"走出去"靠的是一條漸進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國內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才開始推進國際化。所以在這階段,海爾先在國內市場以創新產品的方式建立海爾的品牌形象。
張瑞敏到四川考察當地市場,有用戶向他反應海爾的洗衣機不好用,時常會堵塞。原來四川很多農人用洗衣機來洗地瓜,所以常導致泥沙、根須等堵塞了洗衣機出水口。 張瑞敏將這個問題帶回海爾總部,但是大家把這事當笑話,張瑞敏卻嚴肅地說,「用戶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海爾研發部門因此發明一種專門用來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機。這種分眾訂制的行動,讓客戶對海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開海爾訂制電器的行銷新紀元 。

*1990年~1996年,出口階段
1990年,海爾冰箱開始出口德國和美國市場,為了說服挑剔的德國人以打進德國市場,將撕去商標的海爾冰箱和德國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讓德國經銷商自行去挑選。經過嚴格檢查及試用後,結果經銷商選中海爾冰箱,因此海爾獲得2萬台冰箱的訂單,開啟海爾走向國際之路。拉開了海爾產品進入海外市場的序幕。經過九年努力,海爾的營銷國際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等出口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市場,共87個國家和地區,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在海外銷售過程中,主要依賴外國專營經銷商設立營銷網點,並建立國際物流中心,保證對海外經銷商的產品供應,贏得了國際信譽。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資階段
自1996年起,海爾首次投資海外,菲律賓海爾CD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還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國等國先後投資設廠。

*1999年以後,本土化階段
1999年4月,海爾集團在美國海外第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設計中心在洛杉機、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州,立足當地發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海爾"走出去"的成功,與以下因素密不可分:長期把開發國際市場作為市場營銷的戰略組成部分,跟蹤國際技術和產品資訊變化,堅持高質量,以創造世界名牌為導向,根據各國用戶的不同需求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致力於推行本土化戰略,等等。

【海爾公司的國際化歷程】

擬定三個1/3"國際化戰略

從決定要往外走的戰略構想成型之後,海爾一開始的改革就樹立了遠大的抱負將海爾的最終定位目標就是創造出國際化海爾。而中國的海爾是國際化海爾的一小區塊,而國際化海爾將會包括了美國海爾、歐洲海爾、中東海爾、東南亞海爾等各大版圖。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海爾提出了"三個1/3"戰略",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國外出口;最後的三分之一則是海外建廠海外銷售。而實施這項國際化戰略的三個原則:堅持出口創牌為導向;出口創牌,首先是質量;先難後易,先打入已開發國家,再打入開發中國家。

在實施這項戰略的過程中,辛苦是一定的,而海爾將以這項戰略創出一條獨特的路徑,在產品往國際走的同時,海爾也有自己堅持的原則:第一台產品是引進,學習外有的而自己沒有的優點;第二台產品是國產,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產品,提高品質;第三台則是出口,將產量擴大標准化,出口外銷到各地;第四台在國外當地生產,減低成本。

在品牌上他們也分為三步在進行,第一步叫走出去,進到國外的主流國家、主流市場。第二步叫做走進去,走進到國外的主流渠道,銷售主流產品。第三步叫做走上去,也就是成為真正當地的一個主流品牌。

出口創牌的播種階段
海爾初步創出了國際市場知名度,海爾邁入國際化戰略的紮根階段,通過產品的設計、製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牢固紮根海外市場。
美國是當今世界家電製造業的頂級國家,也是家電消費的大國之一,要成為世界級家電著名的名牌,就要在美國紮根。於是,在走出去的前期,海爾在洛杉機、矽谷等先建立設計中心,並在紐約建立貿易公司的基礎上,先創造出海爾的知名度。
"三位一體":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當地銷售
在1999年4月,在家電業里已富有知名度的海爾更在美國南卡州設廠,這對中國或是美國都代表了巨大影響的轟動。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海爾用運用當地資源、人力,這樣特殊的手法很難讓其餘公司認同和跟進。2000年3月,美國本土生產的海爾冰箱已經進入了美國消費者的家庭里。美國AHAM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239-280升容積冰箱市場,海爾冰箱已經成功佔領35%的美國市場份額,這對海爾來說是不是成功,只是必經之路。
海爾在美國設廠後,海爾貿易公司總經理邁克在專程參觀南卡工廠後,說出海爾品牌在美國已經創出很高的知名度,但那是以出國為基礎的。南卡工廠的投資產,對進一步提高海爾品牌在美國的影響,將會是有質的促進。有了南卡工廠的依託,市場拓展將更加有力,因為美國消費者會認為這是美國人自己的產品,自己的品牌。
的確,南卡的設廠,如預期的一樣,美國幾乎認為海爾就是自己的家電品牌,信任的程度都反應在銷售表上。

在海外投資建廠
海爾在通過海外投資建廠後,為了將國際化戰略實行的更徹底,便增添了三個中心。
一、信息中心。美國有規定,在當地投資建立工廠後,可以加入當地協會,如美國的AHAM、CEA協會,這就表示公司已具備了參與制定當地行業標準的資格,並可了解當地同業動態和競爭對手信息。同時因為美國製造而具備與當地知名品牌公平競爭資格。
二、設計中心。海爾在海外的經營思路都是根據當地消費者的要求來進行設計,透過當地設計,當地化生產,以第一速度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用戶滿意的商品。在美國,海爾以優先方式推出達到2001年能耗之星標準的品牌之一,以環保為訴求的標准下,帶動了海爾品牌美譽度,同時也帶動其他地區的出口及國內市場的市場發展。

三、資源中心。通過當地工廠掌握當地優勢分供方資源,有助於海爾整合全球資源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現在為海爾提供零件支持國際大東司就有四十多家為世界五百強企業。

跨國並購突破歐洲陣地
歐洲是世界家電王國,世界上許多著名家電廠商都在歐洲,以精緻、高品質聞名,因此突破歐洲成為海爾國際化戰略的第二個陣地。

2001年7月,海爾集團跨國並購義大利一家冰箱廠
異於美國設廠的手法,海爾在義大利合並了一間製造冰箱的工廠,並設立海爾義大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將海爾品牌植入歐洲市場,並且合用當地文化原有的工廠,將原本不良的家電全部汰換成海爾所生產的家電,塑造與歐美著名品牌的平等的高級。這是海爾繼美國之後在發達國家實施本土化戰略的又一個重大壯舉,是海爾實施國際化名牌的又一成功標志和新的里程碑。此間工廠在當月運營投產,產品質量、產量等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採取並購的模式更讓海爾如虎添翼,同時具備了開拓國際市場的三大優勢。其一,迅速進入當地市場。2001年,海爾冰箱在歐洲銷售量超過6000萬美元,在此基礎上,建立本土化製造中心尤為必要,而實施兼並策略,可以快速滿足市場需求。其二,最短的時間內整合當地化資源。順利地掌握了原材料,設備的采購網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外部公共關系資源,企業發展的軟硬環境很快搭建起來。其三,消除了貿易技術壁壘。歐洲各個國家為亞洲產品設置了產品認證,關稅等貿易技術壁壘,當地化生產完全突破了這些限制,海爾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已經毫無阻礙。

三融一創"鞏固陣地
在海外逐步播種、發芽、成長起來之後,海爾進一步推行"三融一創"理念,全面鞏固海外市場陣地。

"三融一創",即通過融資、融智、融文化,
創本土化名牌,這也是國際化海爾的最終體現。惟有如此,才能做到超前滿足當地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海爾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美譽度。
實施本土化戰略,文化融合非常重要。兩種文化的融合比較困難,但本質上創新的理念都是可以融合的。海爾通過共同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逐步實現了海爾文化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在美國工廠,到處都能看到像中國海爾一樣的管理理念,但方式靈活多樣,更富於美國文化色彩。班前會制度,6S優質典型講評,評選優秀海爾員工活動等等,讓美國海爾員工感到既有新奇又有活力,這種有激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美國海爾員工比學趕超的氛圍,員工積極進取的狀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當前,通過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海爾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采購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集團現有工業園15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30個,海外設計中心8個,營銷網點58800個。
永遠的世界自主品牌
事實證明,海爾的收獲並不是來自於工廠本身,而是來自其成功的本土化品牌運作。海爾集團通過本土化的名牌運作,而得到更多的用戶資源,海爾的訂單增加了很多,有了訂單,海爾海外的發展就不用再完全靠自己投資在全球設廠,再也不用經過海爾工廠的手,靠品牌代言就可以使海爾公司進入五百強企業,賣永恆的產品。在去年,海爾就停止了投資設廠,將代工交由海爾國際合作工廠去做,海爾現在已經不賣產品,賣的是世界級品牌。

只有創新與突破
國際化的成功,已為海爾帶出了知名度和產品保證,現階段的海爾已遇到了瓶頸,他們清楚知道海爾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不斷的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夠領先對手一步,才能夠保持自己領先的、不可替代的、難以被對手模仿的競爭優勢,海爾現在的國際化領土已經走到一定的程度,接下來只有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才能達到海爾的頂點。

【海爾的國際行銷活動】
兩千零六年開始,海爾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

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球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

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營運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海爾的持續發展。

由這一連串的創新戰略發展到現在,也意味著海爾其實在實行國際化戰略時,就已經將企業帶進了國際化的領域里了!為了進一步向大家解釋海爾集團的國際行銷活動,我們決定以課文中第五節所提到的「價值鏈」以及「整合回應架構」來闡述與分析有關海爾集團的國際行銷活動。

【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是由一連串的價值創造活動(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所組成,包括了製造、行銷、配送到售後服務等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及公司基本建設(廠房)、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發展及物料采購等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

」先有市場、再建工廠」、」先有訂單、後有商品」這些是海爾的經營理念之ㄧ,在當地有了工廠以後,製造、采購、營銷與訊息的流通都更加的便利,海爾的開發區工業園的信息化的立體庫,就實現了他們這種觀念。采購的物品與原料不應該為庫存、為倉庫堆放滯留,而是應該為了生產而采購;生產出來的產品應該直接配送到用戶手裡而不是放在倉庫里!用「一流三網」來體現這兩個特點:信息化和網路化;「一流」就是定單信息流,企業內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須圍繞著定單流動;網路即全球的供應網路、全球配送網路、計算機管理網路,這三個網是物流的基礎和支持。在全國有42個配送中心,這些配送中心可以及時地配送到用戶手裡去。

以上這個圖表可以清楚說明,海爾集團的價值鏈(市場鏈)。

在海爾的市場鏈流程圖上,第一個大圈是全球供應商資源,通過互聯網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最好的供應商,分供方也可以去滿足客戶的需求,物流把全集團的資源整合起來,找到最好的供應商。另一個大圈是產品製造部門包括ODM、OEM,第三個大圈是全球用戶的資源,尋求有價值定單。實際上是否采購是否生產關鍵是看第三個圈是否拿到定單,原來職能關系的各部門全部變成市場關系,像設計,全面質量管理等等,全是直接為用戶服務的。

在企業的外部,從縱向的角度,上游就是分供方,下游就是客戶,現在分供方整合到一起,聯合起來共同滿足用戶的需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有沒有參與產品前端設計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供的貨再好也不行。我能把我的新產品給你,你必須設計出能提高產品性能的電機,我也可以給你更高的價格。

下游商家的主要渠道是這樣的,國外的大連鎖、沃爾瑪、家樂福等以及國內連鎖、家電專營連鎖店、大商場及海爾自己的專賣店,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客戶群,海爾與分供方聯合起來,創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海爾在海外建有技術開發中心、生產基地和貿易公司,實現設計、製造、營銷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模式,目前在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都設有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海爾。

【整合回應架構】

「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海外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是海爾的」三個三分之ㄧ」理念,由此可知,海爾即使走向了國際,有關的行銷活動包括製造、生產、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則還是以本土化為主,製造與生產以國內為重,而海外的製造與生產是次重比例,基礎研究是以國內的中央研究院為主,但是透過信息同步化功能可以使研發工作全球整合,相關的應用研究則以當地的研究中心為核心,並且能與當地的經銷商和製造商共同研究出符合當地消費需求的產品,所以可以回應當地壓力。

再來我們便進一步分析海爾的行銷策略,因為他們是先有訂單才開始采購生產,所以產品是完全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因此可以回應當地;在廣告策略方面,他們堅持採用「思路全球化、行動本土化」,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廣告標語中看出來,海爾在美國的廣告標語是What the world comes home to,在歐洲是用Haier and higher,充分表現出海爾的本土化,因此廣告基本上為全球標准化、部分因當地狀況而加以修正,採用中庸策略;海爾的」不打價格戰」策略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略知ㄧ二了,沒錯!海爾集團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是不二價,絕對不會因為當地物價或是國情而有價格上高低的起伏,也不會因為和對手有類似的產品競爭而和對手打起價格戰,因此他們訂價的全球整合能力高、相對的回應當地能力很低;在促銷與配銷方面的則會視各地市場情況而做修正。

閱讀全文

與伊朗冰箱廠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小印度第四關怎麼過 瀏覽:797
義大利風情小鎮到八院騎車怎麼走 瀏覽:77
義大利汽車喇叭有哪些品牌 瀏覽:203
馬島在英國哪裡 瀏覽:968
義大利為什麼殺護士 瀏覽:28
伊朗航空的服務怎麼樣 瀏覽:513
印尼為什麼煤炭資源豐富的原因 瀏覽:309
在印度都吃什麼東西 瀏覽:129
伊朗人英語怎麼寫 瀏覽:119
為什麼走私食品都在越南中轉了 瀏覽:73
如何避免中國消防員經常犧牲 瀏覽:510
越南胡志明市海拔多少米 瀏覽:332
現在走遍中國要多久 瀏覽:106
英國早期船員為什麼帶朗姆酒 瀏覽:152
香港為什麼現在還有英國法官 瀏覽:961
蒸汽火車給英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 瀏覽:876
印度海鮮市場切魚後怎麼製作 瀏覽:42
義大利跟浙江哪個面積大 瀏覽:320
中國與越南邊境城市有哪些 瀏覽:202
印尼電話卡打中國多少錢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