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議員為何怒燒美國國旗
5月9日,伊朗議員們當天在議會焚燒了一面紙質美國國旗,高喊「美國去死!」
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萬分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貳』 一台收割機4.5小時收割麥子78.75公照這計算這台收割機多少小時可以收割完472.5公頃的麥子
472.5/78.75*4.5=24
一台收割機4.5小時收割麥子78.75公頃照這計算這台收割機27小時可以收割完472.5公頃的麥子。
『叄』 數學題:一台收割機7小時收割小麥3.5公頃。
7÷3.5=2
3.5÷7=0.5
答:平均收割每公頃小麥需要2小時,平均每小時收割小麥0.5公頃
『肆』 3/4公頃麥子上午收割2/5下午比上午多收總地的1/8還剩幾分之幾
3.82-0.98+3.82
=2.84+3.82
=6.66(公頃),
答:這一天一共收割了6.66公頃的麥子.
『伍』 農場要收割1960公頃麥子,前三天收割了840公頃,照這樣計算,餘下的麥子還要收割多少天
(1960-840)÷x=840÷3 答案:4天!
『陸』 人類的主要食物居前三位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世界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稻穀、玉米、大麥、高梁、燕麥、黑麥和粟等八種。在聯合國的統計中稱穀物。在中國糧食產量中還包括薯類(5公斤鮮薯摺合1公斤糧食)和大豆。小麥、稻穀、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1990年三者合計播種面積5.06億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72.4%;三者產量合計15.89億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3.2%。
小麥 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1990年小麥播種面積為2315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產量5951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1%。世界1/2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世界糧食總貿易量中,小麥佔1/2以上,可謂世界性糧食作物。1948~1952年小麥平均年產量1.7億噸,1960為2.4億噸,1970年為3.2億噸,1980年為4.4億噸,1985年超過5億噸。40年來,世界小麥產量增加了2.5倍。小麥是溫涼作物,年均溫在10~18℃,積溫在1800~2200℃,年降水量750毫米,地形的限制小,平原、台地、高原皆可。其分布除南極州外,遍布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北緯20°~55°和南緯25°~40°的溫帶地區。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形成5個小麥帶:一是自西歐平原經中歐平原、東歐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二是北起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三是西起地中海沿岸,東經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恆河平原。四是北美洲中部太平原,包括加拿大中南部和美國中部。以上四大帶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90%以上(1990年91.5%),特別是亞歐大陸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4。五是南半球,從南非向東經澳大利亞南部、紐西蘭坎特伯里平原到南美洲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是一個不連續的小麥帶。中國、前蘇聯、美國和印度是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四國合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2以上。小麥貿易量為1億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1/5,佔世界糧食貿易量的1/2以上。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是世界小麥五大出口國,合佔世界小麥總出口量的85%以上。主要輸往前蘇聯、日本和義大利等國。
水稻 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種面積1458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以上,年產量5185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27%。亞洲20多億居民以稻米為主食,故有「亞洲糧食」之稱。戰後稻穀產量成倍增長。1950年產1.5億噸,1960年2.39億噸,1970年突破3億噸,1981年、1989年分別超過4億噸和5億噸。40年來,增加了2.46倍。水稻喜高溫多雨,積溫2800~350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分布在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區。世界水稻多集中在溫帶季風、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地區,以亞洲的東立、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最為集中,亞洲佔世界稻穀總產量的92.3%(1990年)。中國(佔36.1%)和印度(佔21.3%)是世界兩大稻穀生產國,合佔1/2以上。印度尼西亞、孟加拉、中南半島各國、日本、朝鮮、韓國都是重要稻穀生產國。此外,近年在地中海沿岸、美國和巴西都有少量種植。世界稻穀的商品率較低,稻米出口量1200萬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2~3%,僅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5~6%。泰國、美國、越南、中國、巴基斯坦、緬甸為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西亞石油輸出國和前蘇聯等國家。
玉米 人們的食糧又是飼料作物,被視為「雜糧」或「粗糧」。1990年播種面積12910萬公頃,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8.5%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近些年雜交玉米成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快,每公頃平均3.6噸,南歐國家最高達到7噸,被稱為「高產作物」。隨著世界畜牧業的迅速發展,擴大了對玉米的需求,為此許多國家擴大播種面積。玉米總產量由1950年的1.3億噸增加到1990年的47540萬噸,提高了2.68倍。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一種喜溫作物。生長的適應性強,分布十分普遍。多集中在:(1)美國的玉米帶(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2)中國的華北、東北、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3)歐洲南部平原地帶;(4)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美國(佔39.7%)和中國(佔19.5%)是世界兩大玉米生產國,合佔60%。次為巴西、墨西哥、印度和法國等。戰後玉米進入世界商品市場,貿易量不斷增加,從60年代初的2000萬噸增加到90年代初的800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1/3左右。美國、阿根廷、法國和中國是世界玉米主要輸出國,其中美國占玉米出口量的70%以上。主要輸往日本,前蘇聯和韓國等。
『柒』 世界前三位的糧食作物
世界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稻穀、玉米、大麥、高梁、燕麥、黑麥和粟等八種。在聯合國的統計中稱穀物。在中國糧食產量中還包括薯類(5公斤鮮薯摺合1公斤糧食)和大豆。小麥、稻穀、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1990年三者合計播種面積5.06億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72.4%;三者產量合計15.89億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3.2%。小麥 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1990年小麥播種面積為2315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產量5951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1%。世界1/2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世界糧食總貿易量中,小麥佔1/2以上,可謂世界性糧食作物。1948~1952年小麥平均年產量1.7億噸,1960為2.4億噸,1970年為3.2億噸,1980年為4.4億噸,1985年超過5億噸。40年來,世界小麥產量增加了2.5倍。小麥是溫涼作物,年均溫在10~18℃,積溫在1800~2200℃,年降水量750毫米,地形的限制小,平原、台地、高原皆可。其分布除南極州外,遍布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北緯20°~55°和南緯25°~40°的溫帶地區。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形成5個小麥帶:一是自西歐平原經中歐平原、東歐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二是北起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三是西起地中海沿岸,東經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恆河平原。四是北美洲中部太平原,包括加拿大中南部和美國中部。以上四大帶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90%以上(1990年91.5%),特別是亞歐大陸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4。五是南半球,從南非向東經澳大利亞南部、紐西蘭坎特伯里平原到南美洲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是一個不連續的小麥帶。中國、前蘇聯、美國和印度是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四國合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2以上。小麥貿易量為1億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1/5,佔世界糧食貿易量的1/2以上。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是世界小麥五大出口國,合佔世界小麥總出口量的85%以上。主要輸往前蘇聯、日本和義大利等國。水稻 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種面積1458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以上,年產量5185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27%。亞洲20多億居民以稻米為主食,故有「亞洲糧食」之稱。戰後稻穀產量成倍增長。1950年產1.5億噸,1960年2.39億噸,1970年突破3億噸,1981年、1989年分別超過4億噸和5億噸。40年來,增加了2.46倍。水稻喜高溫多雨,積溫2800~350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分布在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區。世界水稻多集中在溫帶季風、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地區,以亞洲的東立、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最為集中,亞洲佔世界稻穀總產量的92.3%(1990年)。中國(佔36.1%)和印度(佔21.3%)是世界兩大稻穀生產國,合佔1/2以上。印度尼西亞、孟加拉、中南半島各國、日本、朝鮮、韓國都是重要稻穀生產國。此外,近年在地中海沿岸、美國和巴西都有少量種植。世界稻穀的商品率較低,稻米出口量1200萬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2~3%,僅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5~6%。泰國、美國、越南、中國、巴基斯坦、緬甸為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西亞石油輸出國和前蘇聯等國家。玉米 人們的食糧又是飼料作物,被視為「雜糧」或「粗糧」。1990年播種面積12910萬公頃,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8.5%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近些年雜交玉米成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快,每公頃平均3.6噸,南歐國家最高達到7噸,被稱為「高產作物」。隨著世界畜牧業的迅速發展,擴大了對玉米的需求,為此許多國家擴大播種面積。玉米總產量由1950年的1.3億噸增加到1990年的47540萬噸,提高了2.68倍。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一種喜溫作物。生長的適應性強,分布十分普遍。多集中在:(1)美國的玉米帶(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2)中國的華北、東北、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3)歐洲南部平原地帶;(4)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美國(佔39.7%)和中國(佔19.5%)是世界兩大玉米生產國,合佔60%。次為巴西、墨西哥、印度和法國等。戰後玉米進入世界商品市場,貿易量不斷增加,從60年代初的2000萬噸增加到90年代初的800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1/3左右。美國、阿根廷、法國和中國是世界玉米主要輸出國,其中美國占玉米出口量的70%以上。主要輸往日本,前蘇聯和韓國等。
『捌』 一台收割機沒小時行駛5千米,收割機的寬度是2米。這台收割機每天工作5小時,可以收割多少公頃小麥
因為收割機每小時行駛5千米,5小時就是5×5=25千米,因為寬是2米,所以總面積就是25000×2=50000平方米=5公頃。一台收割機每小時行駛6千米,這台收割機一天工作5小時,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可求出收割的長度是多少千米。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用收割的長度乘收割的寬度,就是收割的面積,再把單位化成公頃即可。 本題的重點是求出收割的長度,進而求出收割的面積,注意單位.本題主要考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單位換算的問題。
收割機行駛的路程就是長方形的長,收割的寬度是長方形的寬,用長乘以寬就是收割的農作物的面 積,所以一共收割5000x4x2=40000平方米的小麥,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可以40000平方 米=4公頃,即可以收割4公頃的小麥。
拓展資料:
一,在正常情況下,若地塊平坦、作物成熟一致並處在黃熟期,田間雜草又較少時,可以適當提高玉米收割機的前進速度。作物在乳熟後期或黃熟初期時,其濕度較大,在收割時,前進速度要選擇低些,穀物在黃熟期或黃熟後期時,濕度較小並且成熟均勻,前進速度可以適當選擇高一些。
二,雨後或早晚露水大,作物秸稈濕度大,在收割時前進速度要選擇低一些。晴天的中午前後,穀物秸稈乾燥,前進速度選擇快一些。對於密度大、植株高、豐產架勢好的作物,在收割時前進速度要選擇慢一點,密度小又稀矮的穀物前進速度可選擇快一些。玉米收割機剛開始投入作業時,各部件技術狀態處在使用觀察階段,作業負荷要小一些,前進速度要慢些。觀察使用玉米收割機一段時間後,技術狀態確實穩定可靠且作物又成熟乾燥,前進速度可快些,以便充分發揮機具作業效率。若地是梯形,可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計算出這塊梯形地的面積,然後再用收割機的作業寬度乘以每小時行的千米數計算出每小時收割的面積,如1.8米*5000米=9000(平方米)再用梯形地的面積除以收割機每小時收割的面積即可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