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動機是誰發明的,在那年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誕生於1893年的德國。一位德國皮革商的兒子,在慕尼黑技術大學上學時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他34歲那年(1892年)取得了把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
第2年,位於德國奧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據這一專利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的原型機,並取名叫『狄塞爾(DIESEL)』發動機。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狄塞爾發動機從誕生到不斷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狄塞爾先生在他55歲那年不幸逝世了,沒有能夠見到他發明的發動機裝在汽車上。10年之後,MAN公司終於在柏林的汽車展覽會上推出了第一台裝在卡車上的狄塞爾發動機。後來,設在曼海姆的賓士公司製造出了帶預燃室的狄塞爾發動機。
(1)伊朗發動機什麼時候上市擴展閱讀:
約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約與此同時薩繆爾·莫蘭也提出了蒸汽機的主意。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
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B. 西方主要國家掌握發動機製造技術的年代是什麼時候
我從一個行業相關工作者的角度解答:
首先在設計方面
當年蘇聯人先後給了中國渦噴-5(用於殲5)和渦噴-6(用於殲6)、渦噴7(用於殲7)的圖紙、技術工藝資料和樣機,但是有兩樣東西我們沒有得到。什麼呢?
一個是設計原理,就是這個發動機為什麼要這么做,它的設計原理是什麼,它的流體力學模型是什麼?
另一個是設計實驗數據,這個彎管為什麼要用這種材料,別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彎75度,延長8CM,那麼彎74度行不行?延長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負向偏差的後果究竟是什麼,這個設計為什麼就是最優的,最優設計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沒有這些東西,中國人在工廠里照貓畫虎造出了渦噴5/6。有人就據此評論說,50年代,中國和美國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麼現在反而大了呢?包括你看到那篇文章,高歌說60年代我們和蘇聯差10年。呵呵,笑話。能造出來,並不代表能設計這樣的發動機了,你的製造能力也許和人家差半代。你的設計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為你是零,沒法比。
沒有設計能力,別說設計新發動機你還是不會,就是對現有發動機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麼改。中國原來仿造了那麼多航空發動機,想提高性能,大多隻能吃安全強度儲備和壽命儲備,是以犧牲可靠性和安全為代價的。而國外,在已有發動機整個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進,就可以使發動機的性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來提高到原型機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響壽命和強度。
沒有設計能力,別說改,就是發揮現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中國的殲6發動機渦噴6,全壽命只有100小時,被美國人譏笑為「一次性發動機」(同期美國人是1000-1500小時)同樣的渦噴6,美國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裝配,壽命高了一倍,高手啊。
還有就是材料和工藝方面
航空發動機的材料,上千種之多,從鋼、合金鋼、鋁合金到鈦合金、陶瓷、單晶高溫合金……
生產這些材料,需要工藝。比如高溫合金吧,定向凝固、單晶生長、粉末冶金、機械合金化、陶瓷型芯、陶瓷過濾、等溫鍛造,工藝多了。現在美國人第四代單晶合金出來了中國第二代還很少呢,30年的差距都是少說。
材料出來了,加工這些材料,也需要工藝。
比如發動機的葉片,最高級的要用採用:定向凝固無餘量精鑄復合冷卻空心渦輪葉片——好難念的名字!相信我,那玩意的工藝更難。美國的空心定向和單晶合金葉片的生產加工合格率70%~90%,中國也就是30%~40%,有些型號甚至不到10%。工藝不過關啊
C. 伊朗軍事實力到底如何呢
由於沙特煉油廠遇襲事件,國際社會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襲擊製造者背後最大的「老闆」--伊朗,盡管伊朗再三否認,但美國和盟友顯然不肯放棄利用這一機會,美伊之間的爭執日益激烈,已呈劍拔弩張之勢。實際上,除了豐富的石油資源、扼守波斯灣的地理優勢、特殊的地緣政治關系,伊朗自身的軍事能力也不容小覷,使其能夠與世界頭號霸主叫板對抗。
綜上所述,伊朗的軍事能力在中東地區還是相當強悍的,雖然和世界大國還不能相提並論,但就其總體規模和水平來說,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地區大國。正是伊朗擁有這樣可觀的實力,才有了敢於反抗霸權40年的底氣和資本。
D. 當年賣給中國就好了,伊朗F14戰機還是那麼 來自
伊朗裝備的F-14戰機最新圖片曝光,依舊老當益壯。中國空軍80年代末就差點得到這款飛機。
E. 伊朗有美製f14的飛機,中國和它的關系好,中國去研究了沒有
樓上幾位的回答都不全面,還有錯誤;
1.可能有,原因如下:伊朗的F-14戰斗機是伊朗革命前美國出售的,應當屬於比較老的型號,至今也有幾十年的機齡,但伊朗空軍的精銳--第8戰斗機中隊仍然裝備該型飛機,至少說明這20架戰斗機都能正常飛行,因此伊朗或國產或外購,一定獲得了F-14的零部件;
2.經驗應當是有的,F-14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絕不落後,只是因其任務的單一性才被F-18取代;
3.關於戰鬥力,伊朗現有的20架F-14戰斗機全部裝備第8戰斗機中隊,該中隊的標志為一隻卡通波斯貓,因此俗稱為「波斯貓中隊」,其飛行員均有上尉以上的軍銜,每人每年都有1000小時以上的戰斗飛行時間,是北約飛行員的兩倍,且大多參加過兩伊戰爭,普遍具有實戰經驗。該中隊20架戰斗機中16架正常服役,2架用於一般儲備,2架用於「消耗戰略儲備」,存放於不同的基地,並定期啟用,以防老化,並且這20架戰斗機輪流儲備,使得使用壽命整體得到了延長;
4.說是完全自主,其實咱們心裡都清楚「殲10」多多少少都有點國外科技在里頭,其實這很正常,「殲10」的氣動外形和布置,多多少少有點F-16的影子。不過不是說沒有得到F-16,「殲10」就造不出來,只是會晚上個幾年,畢竟「殲10」也不是多先進的東西。
F. 伊朗展示新型導彈和發動機,如今伊朗的導彈實力究竟是怎樣的
伊朗目前的軍工體系雖然看起來還是不錯,但是其實在現在這個年代,還處於這個水平,還是比較弱的。尤其是他們離不開援助自己本身的國防實力是有所欠缺的,他們只能紡織一些看起來比較像的貨,就是美國前幾年前幾代的技術。
總的來說伊朗心裏面很清楚,現在局勢緊張,是因為誰其實說白了就是以色列為了自己的利益所導致的。所以伊朗才時不時地去刺激以色列,必要的時候,他可能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抑制以色列的發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總覺得伊朗喜歡搞事情,但事實上,很多戰亂或者是極端組織所造成的一些恐怖襲擊,甚至是強占耶路撒冷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不是伊朗干出來的。伊朗的軍事力量最起碼在北約是有一席之地的,敢自稱全球第四導彈強國,實力自然還是不能小覷,在美國40年的制裁下,依然屹立不倒,發展未來可期啊。
G. 伊朗隱形戰機哪兒來的
2010年前後在莫哈維試飛場附近空域拍攝到的「戰神」飛機,增加了彈艙和一些天線
基於同樣的對比,「征服者」313採用無遮擋的水泡型座艙和較為奇異的氣動外形,從技術上也是可行的,因為20多年前出現的「戰神」也已經做到了這些,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亞音速飛機對於氣動外形和座艙強度與耐熱性的要求,比超音速飛機低得多。
H. 伊朗能做飛機發動機嗎
低水平的可以,50年代的中國不一定比現在的伊朗水平高,也能造,只是水平很低
I. 伊朗第四代隱形戰斗機Qaher-312
嗯,推出了。模型也首飛了。
飛機設計很科幻的,絕對不是山寨的。但有點讓人看不懂。
首先該機為單座單發飛機,從飛機氣動上來看為四翼面布局(不是鴨翼布局)。機體非常小。進氣道為上進氣道。
分析:
1.氣動方面,說實話這種氣動布局很獨特,完全不能以傳統的各式氣動布局來分析。所以我也不能亂說。
2.機體大小,這飛機非常小,你可以以座椅為參照物看,這飛機絕對不超過10米。機頭也小的可憐,根本不能裝下常用的機載雷達。具體分析還要等飛機更多的信息。但就現在所得信息來看,這飛機可以說不可能量產。
3.進氣道,此飛機為上進氣道,這點基本上就否決了此飛機做為戰斗機的可能性,因為上進氣道在飛大仰角動作的時候,發動機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發動機正常運作的空氣。除非飛機在做大仰角動作和空中格鬥時,先做180°橫滾。
這飛機現在數據不多,但是要說四代還為時過早。只能算有個隱身外形。但也沒內部掛倉。一旦外掛武器,隱身設計就基本沒用了。 更多的分析還要看,這飛機的後續報道以及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