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歐佩克和伊朗現在什麼情況

歐佩克和伊朗現在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2022-04-16 11:33:38

㈠ 什麼是「歐佩克」

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譯稱歐佩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產油國家為抵制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保衛石油資源、維護民族利益而組成的國際專業性組織。1960年9月成立,其主要機構有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總部設在維也納。至1988年共有13個成員國。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等 5國為創始國。其他成員還有:卡達、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彭、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些國家的石油產權、開采、提煉和經營長期被外國壟斷資本所操縱。該組織旨在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採取集體行動,同國際石油壟斷公司進行談判,以維護自己的石油利益,在70年代,該組織為保護成員國的石油收益,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簽訂提高石油標價的協議,並單方面作出提高石油標價的決定,從而取得調節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的支配權,一度使西方國家陷入石油危機,並為推動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改革起了積極作用。進入80年代後,由於世界石油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該組織先後採取「減產保價」和「減價保產」等措施,被迫不斷降低石油價格和限製成員國的產量,使該組織逐漸喪失調節石油價格的支配權。這一發展趨勢非短期所能扭轉。
除了上述13國石油輸出國組織外,還有地區性的國際石油組織。如1965年10月建立的拉丁美洲國家石油互助協會和1968年 1月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後者的成員國在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以石油為武器,採取提價、減產、禁運、增股和國有化等措施,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對國際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該組織還於1976年設立國際發展基金,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和財政援助,有力地推動了南南合作。

㈡ 美國為了跟歐佩克搶市場份額,並且美國的胃口還不小,第一個目標就是原油需求大國印度。為什麼不是中國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加坡會面。彭斯對印度支持美國對朝施壓表示感謝,並表示期待美印兩國找到更多合作方式,最終為朝鮮半島帶去長久的和平。莫迪隨後表示印度將從美國進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

此前美媒批評特朗普制裁伊朗、又公布豁免名單的策略毫無章法,但是現在看來,他似乎是下一盤棋,最終目標則是石油定價權。市場普遍認為,一旦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轉為出口國,油價上漲只是時間問題了。到時候,已經實現能源獨立的美國說不定能擠走歐佩克坐上「原油霸主」的寶座。

㈢ 名詞解釋:歐佩克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現在,歐佩克旨在通過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價格波動,確保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價格的穩定,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足夠、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

㈣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是什麼意思啊

石油輸出國組織,即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文音譯為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2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和委內瑞拉。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現在,歐佩克旨在通過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價格波動,確保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價格的穩定,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足夠、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㈤ 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需要什麼手續

在根本利益上與各成員國相一致、確實可實現原油凈出口的任何國家,在為全權成員國的三分之二多數接納,並為所有創始成員國一致接納後,可成為本組織的全權成員國。
該組織條例進一步區分了3類成員國的范疇:創始成員國——1960年9月出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舉行的歐佩克第一次會議,並簽署成立歐佩克原始協議的國家,全權成員國——包括創始成員國,以及加入歐佩克的申請已為大會所接受的所有國家,准成員國——雖未獲得全權成員國的資格,但在大會規定的特殊情況下仍為大會所接納的國家。目前,除去印度尼西亞被暫停opec成員資格以外,歐佩克共有12個成員國,加入歐佩克的時間,它們是:阿爾及利亞(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亞(1962年)、奈及利亞(1971年)、卡達(1961年)、沙烏地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67年)、委內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厄瓜多(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和印度尼西亞(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2015年12月重新加入)。此外,過往成員還有加彭(1975年至1994年)。

㈥ 過去近期歐佩克的情況

美報載文談歐佩克在石油市場上的地位和作用演變

新華社信息北京10月18日電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10月16日刊登題為《歐佩克又要出手了》的文章,摘編如下:
每次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舉行例行會議,總會有大批記者和石油分析師蜂擁而至。然而一年多以來,這些會議卻顯得格外地清靜。原因在於,這個由11個國家組成的石油組織已經無事可做。
油價一步步攀升到高位水平,歐佩克成員國也基本上傾其所能加大產量。因此,有關是要減產以提高油價、還是增產以滿足更多需求的爭論已經失去意義。
一些觀察人士甚至認為歐佩克對石油市場已經起不到作用。但從近期的發展情況來看,他們恐怕是錯了。
隨著歐佩克成功地將油價保持在高位水平,它自己也逐漸從世界經濟舞台的中心位置淡出。不過近幾周來,伴隨著油價從7月份的歷史高點回落,歐佩克提振油價的努力讓它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在很多歐佩克成員國生產成本不足2美元/桶的原油,今年一度賣到了75美元。目前油價報每桶59美元左右。
歐佩克內部正在就誰應該承擔減產重任爭得不可開交,該組織計劃每天減產100萬桶,接近產量的4%。而歸根結底的問題是,這個石油壟斷組織又開始在市場上興風作浪了。
如今,歐佩克既不是上世紀70年代的魔鬼、讓油價一飛沖天並振動了整個世界,也不是八、九十年代的紙老虎、任憑油價萎靡不振也無能為力。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在喚醒歐佩克、將歐佩克的注意力從政治和國家問題轉向石油業務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納伊米在去年接受采訪時說,「我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麼,歐佩克一直在轉變,從一個爭吵不休的組織變成了注重集團利益的團體,今天,歐佩克已經很專業。實際上我們幾乎不存在問題。絕對不再有政治。」
但從最近有關如何分配減產指標的爭論來看,歐佩克內部並沒有像納伊米說的那麼和諧。不過,他所描述的總體情況還是符合事實的。
石油業部分人士認為,只要全世界對歐佩克石油需求在不斷增長,從長遠來看歐佩克一定會日益強大。此外,一些分析師還表示,混亂的石油市場需要有供給方面的調節。如果沒有歐佩克在供給與需求間作調劑,油價的波動可能會更大。
這對消費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他們已經對給他們帶來巨大負擔卻讓歐佩克大發橫財的高油價義憤填膺。不過事實上,從安哥拉到俄羅斯再到美國的所有產油國都受益不淺。跨國石油企業和原油冶煉廠也同樣獲利豐厚。
近些年油價走高的原因很多,比如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導致該地區產量大幅下降、至今餘波未了。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最近幾十年石油需求突飛猛進,已經超過了供給增長的速度。這種供求方面的失衡讓剩餘產能所剩無幾。目前主要的剩餘產能存在於沙特,還有一部分位於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這絕非偶然,這充分證明了歐佩克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歐佩克成員國擁有全世界超過75%的石油儲備,卻只供應了全球8500桶日消費量的40%。
近30年來,歐佩克限制了對其石油儲備的開發,致使很多國際石油公司被迫以更高的代價在其他地區開採石油——包括寒冷的阿拉斯加和風暴肆虐的北海。歐佩克內部口角不斷、甚至兵戎相見,但無論如何他們通過配額制度竭力抑制了供給,達到了推高油價的目的。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今年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歐佩克是一個機能性組織,如果被私人企業掌控,那麼它的活動就將是非法的。一些人曾經試圖將歐佩克告上美國法庭,但最後以失敗告終,因為歐佩克是一個由11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團體。
歐佩克比上世紀80年代時也更加聰明了。它在轉移目光、推脫責任方面已經非常老練,現在的油價比3年前上漲了兩倍,而歐佩克卻將原因歸咎於從需求突然猛增到石油市場投機活動猖獗等多種因素。
6月份歐佩克召開會議時,一個載有各國石油部長的豪華賓士車隊在配有警笛、載有荷槍實彈的突擊隊員的SUV的護送下,來到了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豪華酒店。整個行程戒備森嚴。
這一次成為了歐佩克石油部長的愉快聚會。這些天來,石油出口為他們各自的國家帶來了滾滾的收入,他們自己在國內也受到了盛情的款待。在電視畫面上,人們毫不吝嗇地將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詞給了這些石油部長們。據行業咨詢公司PFCEnergy的數據,石油價格飆升讓歐佩克成員國大發了一筆,預計這些國家今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將遠遠超過5000億美元,有望達到1998年1070億美元石油出口收入的5倍以上。
再沒有人會痛恨地將歐佩克描述成魔鬼,因為歐佩克這一次並沒有限制石油供應,而在近期油價上漲的背後還隱藏著其他因素。不過歐佩克成員國也排除了通過降價的方式迫使油價回落的可能。
納伊米在加拉加斯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不會把錢放在桌上讓別人拿走。理由是:如果沙特等國家的原油定價低於市場價格,煉油廠商依然可以以市場價銷售汽車和柴油等石油產品,從而拿走其中的差價。
盡管高漲的油價從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經濟的增長,但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還是很好地吸收了這樣的價格沖擊,繼續保持住了增長的勢頭。
石油專家和行業智囊機構認為,隨著全球其他地區的石油產出接近最高水平(最早可能會在2010年),歐佩克成員國可能會變得更加的強大。在其他地區石油產量達到最高水平後,全球增加的任何石油需求都不得不依靠歐佩克來滿足。
目前的一大問題是:歐佩克是否會進行足夠多的投資來擴大產能、滿足長期需求增長預期。近些年來,經濟蓬勃增長的中國、印度也加入了歐美的行列,成為石油消耗大國,全球石油需求因此一直在強勁增長。如今的石油行業只能是勉強滿足世界對石油的渴求。
另外,中東、非洲以及其他產油區出現的種種危機也讓市場對能源的安全供應憂心忡忡。意外事件、颶風已經破壞了生產和煉油設施。認為全球石油生產已經達到或者接近頂峰的觀點已經被一些人所接受。
同時,石油收入的增加也讓某些歐佩克成員國的膽子大了起來。伊朗就是個例子。政治和石油評論人士認為,正是由於石油收入的增加才增強了伊朗在鈾濃縮問題上與美國及其盟國抗衡的底氣,而委內瑞拉也通過支持德黑蘭讓美國難堪了一回。在6月份的歐佩克成員國會議上,某些石油部長對於會議主辦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會說些什麼很是緊張。不過考慮到上述因素,這些石油部長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查韋斯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他指責富裕的西方國家和北美國家剝削了資源豐富的南美窮國。「歐佩克是一個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的組織,是一個為了推動拉美國家和亞非國家人民發展的解放組織,」查韋斯聲如洪鍾。查韋斯聲稱,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被迫屈服後,歐佩克幾乎站在了死亡的邊緣,直到2000年在加拉加斯召開歐佩克峰會後才出現了轉機。
聽眾中的部分歐佩克官員被這種說法嚇壞了。「他試圖在15分鍾里摧毀我們花費了數年時間建立起來的東西,」一位石油部長私下表示。石油部長們為了維護新樹立的讓政治與石油相分離的信條,沒有理會查韋斯提出的各種建議,包括:即便原油價格超過每桶70美元也要減產、開始用歐元而不是美元計價、甚至當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時就不出售石油等。
查韋斯喜歡把石油、政治和不平等混為一談,就像上世紀70年代時的歐佩克石油部長們一樣。當時歐佩克成員國國際石油公司攫取了大量資產和能力,將石油價格從1970年時的不到2美元/桶一路推高到70年代末的37美元/桶。
在後來被稱為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期,歐佩克的阿拉伯成員國在1973年對美國和其他國家聯合實施了石油出口禁運,以報復它們對以色列的支持。油價因此大幅攀升,在70年底末的伊朗革命後,油價更是進一步瘋漲。
高油價也讓它們自食惡果。石油消費國開始採取各種應對措施,包括使用其他燃料、節約能源和開發自己的能源資源等。石油市場在1985年一落千丈,後來在中等價位水平上萎靡不振地維持了10年的時間。並在上世紀90年代末再次出現大幅滑坡,原因是當時歐佩克沒能從市場上收回足夠多的石油。
第二次石油危機則幫助歐佩克擺脫了疲軟的困境。經過一系列會議後,歐佩克終於重新獲得了對石油產量的控制權。
從那以後,歐佩克就一直努力樹立自己作為石油市場調節人的形象,它為自己確定的目標是減少價格的波動。
而歐佩克並非第一家石油聯盟組織。上世紀20年代,主要的石油公司在蘇格蘭舉行了為期兩周的會議,制定出一份國際市場分享協議。不過這一協議未能最終實施。此後有一段時間,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執行了產量配額,穩定市場。
PFC Energy駐華盛頓的分析師羅傑·迪萬說,的確,石油市場上總是需要一個管理者。他說,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組織通過調整供給來穩定市場,那麼就會出現更多的價格危機。「如果石油庫存增加了3%,價格就有可能下跌50%。歐佩克起到一個吸收沖擊的作用。」

歐佩克宣布每日減產220萬桶石油

www.shaoxing.com.cn 紹興網 2008-12-18 09:45

北京時間周三晚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歐佩克)宣布將每日石油生產配額減少220萬桶,為該組織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性減產措施。鑒於目前油價已經比歷史最高的接近每桶150美元縮水了70%以上,歐佩克因此希望通過減產措施來提高油價。

歐佩克在聲明中表示,這次宣布的減產措施,意味著使全球市場每日供應原油數量在9月份的基礎上減少420萬桶。此前歐佩克在9月份曾宣布將每日石油生產配額減少50萬桶,在今年11月份又將這個數字削減了150萬桶。

加上今天公布的減產220萬桶的措施,自9月底以來歐佩克累計公布的減產數字已達420萬桶。

歐佩克主席、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沙基卜-克利勒(Chakib Khelil)表示,累計減產規模是「2.2%」。

歐佩克組織由13個成員國組成,目前該組織官方規定的每日石油生產配額為290.45萬桶。

和訊消息 據《Financial Times》12月18日刊登署名為克卡羅拉·霍尤斯的文章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於周三再次宣布,為了盡力遏制油價不斷下跌的勢頭,該組織繼今年9月份表示將每天石油產量削減200萬桶之後,終於在周三決定,將把石油日產量削減220萬桶。盡管如此,油價並沒有因此而上漲,卻依舊呈現下跌趨勢。

(和訊財經原創) 推薦閱讀
【和訊策劃】
改革開放三十年——行業書(Flash) 胡錦濤:讓資本活力迸發
紀念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實錄 中國不會無限期增持美國國債 金融股近8日受機構增持百億元 克萊斯勒明起將關閉所有製造業務 改革開放30年 三十年三十事 [股案]之中經開 瓊民源 王益 歐佩克盡力將市場的最大影響力輸入至行動之中,並發布聲明稱,自9月份以來,其日產石油量已經在每天2904.5萬桶的基礎上減產了420萬桶。

(和訊財經原創)
歐佩克表示,「全球經濟低迷」已經對石油市場需求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同時也給石油價格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和訊財經原創)
歐佩克在聲明中稱:「大會已經發現,進入市場的原油量仍然大大超出了實際需求,經合組織各國的原油儲備大大超過其近五年的平均水平並將可能繼續上升,這一點足以證明石油供過於求的事實。」

(和訊財經原創)
盡管歐佩克決定削減石油產量,但油價並未因此止跌上揚,相反卻跌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西德克薩斯中介原油價格(1月份交付)下跌至每桶40.2美元,下跌了3.5美元以下;2月份交付的石油價格也下跌了82美分,達到每桶45.99美元。在倫敦布倫特石油市場上,明年2月份交付的原油價格也下跌了5%至每桶46.60美元。

(和訊財經原創)
石油交易商已經對歐佩克能否將日產石油量削減200萬桶的舉措表示懷疑,甚至更加不相信其有能力截取進一步減產措施。歐佩克主席哈利勒表示,其認為每桶70至80美元才是較為公平的油價,這一價格大大低於今年7月份的史上最高的每桶147.27美元,但是卻大大高於目前的水平。

(和訊財經原創)

㈦ 「歐佩克」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危機為何近年來不斷有成員國退群

“歐佩克”即OPEC,官方名稱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剛剛60年。作為各大石油生產國的聯合組織,“歐佩克”的目的是協調統一石油政策,穩定石油市場,盡可能使成員國的利益最大化。但是“歐佩克”的成員國幾乎都是中東國家,戰亂頻繁,石油生產常常被迫停滯,而且而特為主導也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成員國之間也是矛盾不斷,並且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也沖擊到“歐佩克”的主導地位,所以不斷有國家退出。

04.能源結構的調整,挑戰了“歐佩克”的國際地位

“歐佩克“的巨大能量,是建立在它擁有全球三成的石油產能,以及現代工業對石油的依賴上。這兩點,任何一點發生變化,”歐佩克“的超然地位也就不復存在。但是頁岩氣、天然氣、核能甚至太陽能的普及,石油的決定性地位雖然一時沒有改變,但也多少受到了沖擊。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對石油的需求量會漸漸減少,所有與石油相伴而生的“歐佩克”的地位自然也會越來越低。

因此,“歐佩克”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因為它無法給自己的一些成員國帶來足夠的利益,所有這些國家就退出了組織,去尋找更好的道路。

㈧ OPEC,OECD的成員國目前有哪些簡介一下這兩個組織的情況!非常著急!請大家幫幫忙

OPEC 成員國:
1.阿爾及利亞Algeria
2.安哥拉Angola
3.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4.伊朗Iran
5.伊拉克Iraq
6.科威特Kuwait
7.利比亞Libya
8.奈及利亞Nigeria
9.卡達Qatar
10.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11.阿聯酋UAE
12.委內瑞拉Venezuela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石油輸出國組織

石油輸出國組織(或稱「歐佩克」,OPEC),屬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的國際組織。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為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代表在巴格達開會商議成立一個協調機構,9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正式宣告成立,之後成員國由5個增加到13個,即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加彭分別於1992年和1996年退出該組織。該組織總部設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現任秘書長為里爾瓦努·盧克曼(奈及利亞前石油部長,Rilwanu Lukman)1995年1月1日任職。
成員國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和印度尼西亞

OECD即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立於1961年,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目前共有30個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意志、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等30個成員國。還包括國際能源代理機構、核能代理機構、歐洲交通部長會議、發展中心、教育研究和創新、Club Sahel等6個半自治的代理機構。包括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佔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職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預測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向,協調成員國關系,促進成員國合作,經常為成員國制定國內政策和確定在區域性、國際性組織中的立場提供幫助

閱讀全文

與歐佩克和伊朗現在什麼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們是中國維和部隊英文怎麼說 瀏覽:962
印度鬱金花怎麼樣 瀏覽:895
印度特產有哪些可帶走 瀏覽:441
伊朗為什麼要頭巾包著頭 瀏覽:910
在伊朗學什麼菜 瀏覽:951
義大利第二天吃什麼 瀏覽:140
印尼共有多少機場 瀏覽:214
英國百年靈多少錢一瓶 瀏覽:645
怎麼能去印度上班 瀏覽:920
越南一套碗碟多少錢 瀏覽:422
越南一斤糧食多少錢 瀏覽:407
越南用什麼彈葯 瀏覽:203
小小印度第四關怎麼過 瀏覽:798
義大利風情小鎮到八院騎車怎麼走 瀏覽:80
義大利汽車喇叭有哪些品牌 瀏覽:206
馬島在英國哪裡 瀏覽:972
義大利為什麼殺護士 瀏覽:31
伊朗航空的服務怎麼樣 瀏覽:515
印尼為什麼煤炭資源豐富的原因 瀏覽:312
在印度都吃什麼東西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