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中亞國家的首都都緊挨著邊境
中亞五國是在前蘇聯解體之後獨立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首都都設在靠近邊境的地方。例如哈薩克原首都阿拉木圖坐落在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線上,從前蘇聯時代起就是哈薩克的首都,1997年哈薩克遷都阿斯塔納,但阿拉木圖仍然是哈薩克第一大城市;在阿拉木圖對面,吉爾斯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也是緊靠與哈薩克的邊境線;而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處在國土突出部,也是靠近邊境線;塔吉克首都杜尚別也一樣緊靠邊境線而立;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則處在與伊朗的邊境線上。
一個國家的首都一般都是本國的政治中心,雲集了整個國家最上層統治群體,是處於重點保護對象,最佳的選址應該是國家中心地區,易守難攻,交通發達,而中亞五國則偏偏反其道而行,將首都建在最危險的邊境線上,這是為什麼?
其實,中亞五國之所以把首都建在靠近邊境線的地方,也是無奈之舉,好的地方都在邊境上。誰讓中亞這塊地方這么乾旱,大部分土地都是無法居住的戈壁荒漠,想要找個宜居的地方都寥寥無幾,這些國家的首都都已經盡可能建在了國土上條件最好的地方了。有趣的是,我們可以把中亞五國首都的位置條件歸類為三大地區。
一、七河流域:阿拉木圖(哈薩克原首都)、比什凱克(吉爾吉斯斯坦首都)
阿拉木圖與比什凱克直線距離只有190多公里,都處在天山山脈的北側,這個地方大多數河流都起源於天山谷地,向西北流到了巴爾喀什湖裡面去,古代的時候一般把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列普瑟河、阿亞古茲河和巴斯坎河、薩爾坎德河流過的區域稱為「七河地區」,但是後來這個巴斯坎河和薩爾坎德河幹掉了,所以一般就換上了沒有流到巴爾喀什湖裡的楚河、塔拉斯河。這一帶得益於天山融雪形成的一條條河流滋養,從古至今都是水草豐美,適宜農牧業的好地方,很多古代民族都在這里生活過。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和哈薩克前首都兩者都同處這一地區正是說明了這一地區的自然條件的優越,地勢平坦開闊,水源條件豐富,足以養活大量人口,遠勝兩國其他地區。此外,七河流域原本就是中國領土,開發較早,被俄國割走之後,俄國為了進一步蠶食中國領土,重點開發了七河流域一帶,遷入大量人口,大規模建設城市,使這里擁有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人口基礎,因此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之後建都這兩座城市也在情理之中。
而哈薩克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則是考慮到哈薩克北方居住著大量俄裔居民,這群毛熊與哈薩克人格格不入,天天鬧分裂,把首都遷到北方有助於鎮壓分裂勢力,並同化當地而俄裔居民。從哈薩克遷都二十年來看,北邊的毛子基本都哈薩克化了,遷都效果可以說非常之好。
二、費爾干納盆地:塔什干(烏茲別克首都)
費爾干納盆地可以說是中亞地區最好的寶地,在乾旱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中,包圍出來了一個水草豐美的「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從高原發源,滋潤著這個谷地,向西北流向鹹海,和同樣流向鹹海的阿姆河之間形成了著名的「河中地區」,是中亞第二個好地方,這個區域自然也成了所有中亞民族都想爭奪的地方。
費爾干納地區由於自然條件優越,孕育了大量的城市,而烏茲別克的首都塔什干就在這里。塔什干就人口而言是中亞第一大城市,早在俄國時代就是突厥斯坦總督區的首府,是中亞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在蘇聯時代,塔什干就是烏茲別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亞地區最重要的商貿重鎮,人口龐大,經濟發達,擁有天然成為首都的優勢,其弱點就是地處邊境,且地形狹長,被夾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三國之間,安全沒有保障。
三、高原邊緣:杜尚別(塔吉克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庫曼首都)
在中亞五國中,塔吉克是最窮最弱小的,因為他的自然條件最差,國土被帕米爾高原分割成南北兩部分,沒有石油,也沒有什麼重要的礦產資源,在前蘇聯時代就一直靠中央財政補貼過活。在前蘇聯統治時代,塔吉克分到了富饒的費爾干納盆地的一小部分,就是現在北部的苦盞地區,這里雖然地形狹長,卻是塔吉克最主要的農牧業地區,自然條件最好,但另一方面,這里也扼守住了費爾干納盆地最便捷的出口,讓同樣擁有費爾干納盆地領土的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恨得咬牙切齒。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費爾干納盆地三國之間屢次爆發民族沖突,三方圍繞領土問題也是爭端不斷,都未把都城建在這里,雖然這里可能是中亞地區自然條件最宜居的地區。塔吉克的首都杜尚別原本只是帕米爾高原邊緣山谷中的幾個村合並而成的,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並不算好,只能說相比塔吉克其他城市,杜尚別是作為首都最合適的選擇之一。
而土庫曼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也是類似杜尚別一樣的位於高原邊緣地帶。它被卡拉庫姆沙漠和伊朗高原的科佩特山夾在中間,孤傲的佇立在中亞地區的最南邊,遠離另外那4個斯坦,但卻緊緊靠近伊朗國境線。土庫曼的國土可分為三種環境,一種是阿姆河流域的綠洲,緊靠東北邊境,主要城市有土庫曼納巴德;一種是中部圖蘭低地的卡拉庫姆沙漠,佔了絕大部分國土面積;另外一種是伊朗高原北麓的綠洲,這里的主要城市有阿什哈巴德、馬雷等,可以說土庫曼根本就沒有幾塊像樣的好地方,大部分都是居住不了的荒漠,但所幸土庫曼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比塔吉克好太多。
阿什哈巴德最早是伊朗所有,是伊朗和中亞之間的商業重鎮,當近代俄國完全吞並中亞之後,伊朗不得不把阿什哈巴德割讓給俄國,俄國把這里當成了通往伊朗的商業樞紐,當蘇聯解體後,這里就成了本來就荒漠化的土庫曼的首都了。
⑵ 伊朗馬庫至埃里溫多少公里
摘要 伊朗馬庫至埃里溫大概800多公里哈
⑶ 土庫曼和伊朗的邊境線有多長
土庫曼和伊朗的邊境線有1200多公里長。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
⑷ 中國飛舊金山途徑伊朗及其邊境嗎
目前過伊朗的都會繞行的,不會直接從伊朗上滾穿過
⑸ 印度和伊朗接壤嗎
兩國並不接壤,中間隔著巴基斯坦,距離上相隔約700公里,伊朗在中亞,印度在南亞,兩國沒有邊境線。
⑹ 中國飛洛杉磯會途經伊朗及其邊境嗎
不是,中國飛洛杉磯走的是太平洋北部,沿著俄羅斯,阿拉斯加,加拿大的海岸線飛行,完全不經過中東地區和伊朗
⑺ 伊朗泰耶巴特到阿富汗的中阿邊境有多少公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4
⑻ 巴基斯坦和伊朗這兩個相鄰的國家,哪個國家比較
巴基斯坦和伊朗這兩個相鄰的國家, 哪個國家比較成功?
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鄰國,都有著共同的信仰-伊斯蘭教,但兩國教派不同,巴基斯坦為遜尼派穆斯林,伊朗則是什葉派穆斯林,更是什葉派的大本營。
巴基斯坦歷史:
正是伊朗新政權趕走王朝統治,但同時也把國內重要資源收回國有,得罪了美國、英國等世界大國,美國更是先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對現在伊朗形成夾擊之勢。
伊朗還是阿拉伯世界的敵人,伊朗是什葉派大本營,與此對立是阿拉伯國家的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更是最敵視伊朗,老是認為伊朗會搶了自己伊斯蘭世界領導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更是與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打起來,也就是所謂的「兩伊戰爭」。
從這方面來看,伊朗的內政完勝巴基斯坦,而外部國家環境比巴基斯坦稍差。
一個國家成功,看的就是民眾有沒有過上好日子,國內治安環境好不好,而後是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
綜合所述,伊朗做的還是比巴基斯坦更成功。
伊朗頂住美國軍事壓力,直到現在還是重要的反美國家,勇氣可嘉,至於當「大正」不舒服就是伊朗的政教合一,世俗社會嚴重被宗教神權干擾,嚴重束縛人應有的自由,這是「大正」歷來反對社會狀態,世俗是世俗,宗教是宗教,宗教絕對不能大於世俗,更不能幹擾世俗生活,當然,這只是「大正」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價值觀。
而伊朗人選擇政教合一社會制度,就應該尊重伊朗人民的選擇。
望有幫助
⑼ 紅其拉甫邊境風雲是怎麼回事
邊境的另一活躍因素是邊民。即往來兩國販運貨物的游商。
他們長期往返中巴之間,把巴基斯坦的化妝品、工藝品、堅果等物賣給中國的商店,他們的工藝品很受喀什維吾爾族居民的青睞。
出境時,他們再把中國的廉價生活用品送入巴基斯坦,賺取差價。每次出入境,每人能免稅攜帶40公斤貨物,其中的利潤蔚為可觀。因此,從事這類生意的有好幾百人。
人一多,不可控的因素就多了。此前出現過不少冒充邊民進行販毒、走私的狀況。
如何判斷此人是否為邊民,也有一套邏輯。邊民的特徵是,往來兩國的記錄多,運貨的種類固定,對兩國語言的掌握程度高。一旦遇到自稱邊民的旅客,卻貨物很少,語言不通,這樣的人入境的真正目的,就會引起邊檢人員的懷疑。
塔吉克人的寧靜生活
無論邊境多少暗涌變幻,雪山下的塔縣,仍然是個安寧的小縣城。邊防官兵們都說,塔縣是整個喀什治安最好的縣,公安局好幾年都沒有抓過一個塔吉克人,而這要感謝他們謙和、善良的天性。
塔縣人口不過四萬,大部分都是塔吉克族,大街上男子都是戴圓形高統帽、穿皮靴,女子都圍紗巾、穿裙子。黒褐頭發,薄唇高鼻,他們的面容是歐羅巴人種的特徵。
塔縣人以畜牧業為主,過著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春天,播種一些耐寒作物,如青稞。青稞會釀成酒,做成饢,出現在他們生活的很多個細節中。
初夏,人們趕著牛羊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下山,轉場,到更溫暖的牧場去。
隆冬時節,塔縣大部分的路已被淹沒腳背的積雪覆蓋。當積雪在陽光下閃耀的時候,牛羊把臉龐深埋進雪裡,仔細地啃食著殘存的一點野草。
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矗立在塔縣北部,庄嚴溫柔。千百年來,塔吉克人就生活下這山腳下,稱自己為雪山的子民。
他們的另一圖騰是鷹。在塔縣縣城的廣場上,立起了一座鷹的雕像。據當地人介紹,他們將鷹視為百禽之首,是忠誠、仁慈和勇敢的象徵,而塔吉克人是鷹的傳人。
在大街上,我們看到,塔吉克人相遇時會互相行禮。兩個男子相見,先是握手,然後同時舉起握著的手互吻對方的手背。不同輩分的人見面,長輩親吻小輩的額頭,小輩親吻長輩的手心。
當地為他們建起了明黃色的新平房,但搬家之後,他們依然遵從塔吉克牧民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在新房子外面,用石塊和草皮堆砌圍牆,糊上黃泥,築成院落,為牛羊圈一塊棲息之地。
新房與小汽車,柴草堆與青稞饢,正代表著現代化的變化與西昆侖的山水,它們互不打擾,和諧共存,千百年來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