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是美國的鐵桿朋友,為何要在特朗普對伊朗發動戰爭威脅的時候潑冷水
國家和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都是利益連接起來,特朗普對伊朗發動戰爭威脅影響了英國額利益。伊朗的資源對於英國還是很重要,英國沒有什麼理由去支持美國,特朗普這種無理的要求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
特朗普口出狂言,聲稱美國已經做好非常充足的准備,可以在1分鍾之內打擊伊朗的很多個軍事設施,但是特朗普並不敢下令開戰,特朗普亂說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只是在胡說八道。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5月14日在德黑蘭的一場退役軍人集會上發表講話稱,伊朗國防力量目前處於最高級別的軍事防禦狀態,已做好應對各種威脅的准備。對於美國來說伊朗根本就夠不上對它的威脅。
⑵ 特朗普上台後,如果對伊朗態度強硬,會有什麼後果
特朗普上台後,如果對伊朗態度強硬,會有什麼後果?
能啥後果?經濟封鎖加上帶上小弟打上一架唄!!!!
⑶ 特朗普決定轟炸伊朗的幕後推手是誰
特朗普決定轟炸伊朗的幕後推手主要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國內政治需求。
內塔尼亞胡推動轟炸行動。以色列長期視伊朗核設施為威脅,內塔尼亞胡一直想打擊伊朗核設施。他看準特朗普亟需「勝利」挽回政績的心理,以軍先行打擊伊朗,在觀察到伊朗反擊力度較弱後,促使特朗普認為風險可控而跟進。此外,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反復溝通,讓特朗普相信行動能取得「巨大成果」,進一步推動了轟炸決定。
美國國內政治需求也是重要因素。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多項計劃遇挫,如俄烏調停無果、關稅政策引發爭議、移民問題等,亟需通過對外軍事行動展示強硬形象,轉移國內矛盾、撈取政績,空襲伊朗被視為「低成本勝利」。
其他影響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白宮顧問團原本持保守態度,最終支持「有限、一次性打擊」,為特朗普提供了決策正當性;行動時機選在俄伊高層會面前夜,暗含對中俄介入意願的試探;美以同盟緊密協作,以色列提供情報支持並承擔部分軍事壓力,美軍出動B - 2隱形轟炸機投放鑽地彈,打擊以軍無法摧毀的深層核設施;軍方對行動風險的低評估,如零傷亡預期,也為決策提供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