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人比中國人有錢嗎
一、伊朗的經濟水平怎麼樣?(伊朗的經濟狀況遠不如中國)
伊朗位於中東波斯灣沿岸,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8200萬。伊朗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五。2017年伊朗的GDP是4395.14億美元,與中國的北京市、安徽省基本相等。考慮到北京市只有2000多萬人,安徽有6300多萬人,所以伊朗的人均GDP肯定不如北京和安徽。2017年伊朗人均GDP是5415美元,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是8800美元,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一萬美元。
所以,總體而言,伊朗的經濟狀況遠不如中國。那麼伊朗普通人的收入能有多少呢?
二、目前伊朗的生活水平如何,與我國哪個城市相當?
根據多位在伊朗旅遊和工作過的人說,伊朗普通人的工資大概1000~2000元人民幣,超過3000元人民幣就算是高工資了,全國平均工資和中位數工資大概都不超過2000元。普通中小學教師工資只有1000元,剛入職的教師只有700元。互聯網工程師的工資能超過3000元。多數伊朗女性是沒有機會出來工作的,所以多數家庭男人一個人的收入就是全家收入。
這些中國旅遊者和工作人員大多隻在城市活動,所以可以推測伊朗底層人的生活會更加貧困。因為工資低,很多城市普通家庭不想要孩子,導致伊朗的生育率和中國不相上下。反而是底層貧民生育率很高。
三、中國整體生活水平在世界排第幾?
中國大陸的人均生活水平排在世界第128位。亞洲開發銀行(ADB)在近期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按人均收入衡量的話,中國香港的生活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而中國大陸和印度人均收入仍然比較靠後。報告中說,相比於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中國居民實際消費支出的提高還有較大的差距。
亞洲開發銀行對亞太地區的2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調查,重點集中在實際人均消費支出的花費上,這一指標最能反映受調查者的實際生活水平。調查發現,按人均消費支出衡量的話,中國香港在整個亞太地區生活水平最高,人均年消費支出高達125303港元(約合16019美元),緊隨其後的是中國台灣、新加坡、汶萊和中國澳門。
調查發現,盡管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亞太地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但這兩個國家的人均收入並不算高。中國人均每年消費支出僅為1470美元,而印度僅為1202美元。按上述標准衡量,亞太地區最貧窮的5個國家分別是:尼泊爾、孟加拉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
② 70年代的伊朗,到底有多發達看看這幾個數字就明白了
在20世紀70年代,伊朗的繁榮程度令人矚目,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在當時的世界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以下幾個關鍵數字揭示了那個時期伊朗的發達程度。
首先,伊朗的人口僅約2000萬,然而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排名第九,這表明伊朗的經濟規模之大,富裕程度之高。在當時,伊朗被視為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位列世界最富裕的九個國家之列,這一成就超過了多數人對其發達水平的認知。
其次,伊朗在70年代的經濟發展速度驚人,連續多年的經濟增速保持在8%以上。這一增長率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甚至超過了現在的中國。這反映了伊朗當時的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
第三個數字是200億美元。在70年代,伊朗的石油收入每年高達20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當時是極其龐大的,足以證明伊朗經濟的雄厚實力和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
第四個數字是1。在那個時候,伊朗的人均GDP在亞洲位居前列,甚至可以說是第一位。這表明伊朗人的平均生活水平非常高,擁有充足的財富。伊朗人當時的生活方式,如普及的汽車擁有率和開放的社交習俗,都是其經濟繁榮的直接體現。
最後,巴列維王朝在後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目標是在10年內將伊朗的經濟總量提升至世界前五,成為工業和軍事強國。這一目標在當時看來並非遙不可及,因為伊朗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經濟基礎和潛力。
然而,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徹底改變了伊朗的命運。這場革命不僅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也結束了伊朗的發達時期,導致了國家的經濟倒退和社會結構的轉變。今天的伊朗與70年代的輝煌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這場革命提醒我們,社會發展變革往往伴隨著復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