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政治體制如何運行的宗教和世俗如是什麼關系
伊朗實行政教合一,什葉派伊斯蘭教是國教,伊斯蘭教法是立法源泉。
最高宗教領袖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由專家(宗教學者)會議選舉產生,任職終身,如有嚴重錯誤,可以由專家會議罷免,但是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行政最高首長,由直*選產生,但須經宗教領袖任命,宗教領袖同時可以罷免總統。
伊斯蘭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議員由直*選產生,信奉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少數民族,在議會也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司法總監(也可翻譯成司法院長、司法委員會主席等)是最高司法長官,由宗教領袖任命,負責遴選法官,監督司法機構,有些類似我國的政*法*委*書*記。
憲法監護委員會是憲法監督機構,半數為宗教學者、半數為法學家,宗教學者由宗教領袖任命,法學家由司法總監提名,經議會同意後任命。議會通過的法律必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審查批准,方為有效。各種選*舉的候*選人,必須經過憲法監護委員會審核同意,方有資格競*選。
⑵ 伊朗的權力結構是怎樣的
伊朗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權結構,權力分配獨特。主要權力機構及職責如下:
從民族構成看,伊朗政治權力結構以波斯人為主導。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混血身份,權力源於宗教權威;多數總統為波斯族,僅現任總統佩澤什基安是亞塞拜然族且屬改革派。宗教與司法系統、軍事高層也多為波斯人或其他民族,亞塞拜然族在高層佔比有限。
⑶ 伊朗 政教合一
1、伊朗推翻君主專制的革命是藉助了伊斯蘭教力量的,其領導者霍梅尼也是宗教人物。所以就演變成一個政教合一的政府。
2、霍梅尼認為,政治是宗教合乎邏輯的延伸。
3、霍梅尼的觀點就是如此,在他的著作里說得非常完全。在霍梅尼綱領性著作《伊斯蘭政府》中主要概括為三點:一是西方歪曲伊斯蘭思想中的戰斗性與革命性,並且西方將伊斯蘭勢力驅逐出去,造成了巴列維政府的軟弱無能。二是伊斯蘭原旨就是要改革社會,追求幸福,應該主導政府而不是成為社會附屬品。三是防止如同西方控制下的巴列維政府一樣曲解伊斯蘭教,捧高基督教。
⑷ 中東有24個國家,為何只有伊朗走向了政教合一
伊朗走向政教一是因為伊朗發展太快,在發展過程中權貴階層得到了大量利益引發了巨大的貧富,導致貧民對政府的不滿,使得伊斯蘭教眾找到可乘之機,掀起了一場針對政府的革命,這才導致伊朗走向政教合一。
綜合來看,伊朗走向政教合一隻是因為伊朗自身的發展問題,伊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忽略了人民大眾的想法,沒有關注人民的生活,也忽略了國家內部的隱患,這才被伊斯蘭教徒推翻政權,使伊朗政教合一。
⑸ 伊朗為何選擇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國家,光靠政府很難在群眾中設立權威。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歷史底蘊,經過多年的歷史演變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伊朗成為一個眾多文化碰撞的國家。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為了搜集社會資源,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用意識形態體系引導社會群眾,讓他們自願出錢出力。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保護意識形態,一方面可以打造崇尚簡朴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興伊斯蘭的宗教狂熱激發人民的聖戰情節,所以伊朗採用政教合一的治國方法。
⑹ 伊朗的政教合一是怎麼來的,是百姓的選擇還是誰的選擇
我覺得伊朗也比較神奇,人家的國家都是不斷的發展進步,從那些舊政權變成了新的政權,變得更加的民主。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他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後來卻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教士的教唆和指揮下,伊朗有大批的男性穆斯林發動了政變取得了政權。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政教合一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被世俗化,如果世俗化的話,自己就要被殺死,只有不世俗化,他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還有就是家庭的破壞,男人群體的失落。世俗化的伊朗也開啟了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個使得那些一夫多妻的男性群體,也非常的失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男性,可能連妻子都沒有。所以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力失去,所以他們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力量。正是因為傳教士和那些男的穆斯林最終才導致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的伊朗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
⑺ 伊朗伊斯蘭為什麼實行政教合一的國家制度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什葉派是少數派,因此行事不免神秘化一點,歷史上一直以政教合一方式管理教團,而世界上最大,且人數最多的什葉派國家就是伊朗,也就是說伊朗人本身就容易接受政教合一制度,加上1925-1979年代伊朗為巴列維王朝,國王非常西化,將伊朗管理的非常開化,但改革中不免存在一些問題,流亡外國的霍梅尼利用了矛盾展開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因為霍梅尼是大教長身份,於是,伊朗自然的形成了政教合一制度,於是伊朗快速退化為極端保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