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把千萬桶石油存在中國後,外媒:中國或做到俄羅斯沒做成的事
據中國海關4月13日公布的數據,中國3月份成品油進口683.1萬噸,1-3月份累計進口1779.0萬噸,累計進口成品油1800.8萬噸,一季度,中國進口原油增長9.5%,進口天然氣增長19.6%。
對此,路透社猜測稱,眾所皆知的是,目前中國還處在將儲備提高至相當於90日進口量的路上,巧合的是,國家能源局也在去年9月曾表示,中國的商業和戰略原油庫存均約為80天的凈進口量,目前中國已經建成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約能儲備原油3325萬噸。
另外,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為防止因美元限制而失去國外客戶,數月以來,一直有原油儲存在亞洲市場的保稅倉庫中,這其中就包括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把2000多萬桶原油儲存在大連的的保稅倉庫中以決定賣給中國客戶還是其它外國客戶,這為伊朗得以繼續出口石油提供了一個選擇。
根據海關及路透社最新提供的數據,中國買家在2020年第四季度購買了超103萬噸伊朗原油,在過去的14個月中,伊朗的石油賣家已向中國市場運送了約1800萬噸石油,交易量創 歷史 新高。
據報道,在伊朗石油持續運出過程中,大多數金融交易都是以人民幣或歐元進行的,以繞過美元限制。這說明,人民幣在伊朗石油經貿中,已發揮了交易貨幣的作用。顯然,伊朗石油並沒有因為美元切斷SWIFT支付體系,而停止交易。
最新數據顯示,自2018年3月上市以來,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11319.66萬手、累計成交金額44.10萬億元。2020年交易量和持倉量均大幅提升,全年累計成交4158.58萬手,日均持倉11.89萬手,較2019年增長312.93%,其中日均成交量增長近40%。
從規模來看,上海原油期貨的成交量僅次於布倫特Brent和美國WTI原油期貨,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這其中,國際投資者日均交易量佔比約16%,上半年,境外參與者日均持倉量增長6.5%。
截至3月,人民幣原油期貨吸引了包括英國、瑞士、新加坡、阿聯酋、澳大利亞、日本、泰國等23個國家的市場參與者,同時,還有68個國際經紀公司推出人民幣原油交易服務,而2019年只有45個。截至2020年底,交割庫點由2019年底的9個增加到15個,交割庫容由2020年初的355萬方擴大至1190萬方、約6788萬桶且取得了新進展。
據俄衛星通訊社稍早前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顯示,英國石油公司已經向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的交割倉庫運送了一船原油,BWC中文網 財經 團隊注意到,這是自2018年3月石油人民幣推出以來,西方發達國家主要石油公司首次參與人民幣原油期貨的實物交割。上期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原油期貨累計交割8515.9萬桶,其中,SC2008合約達上市以來單月合約最大交割量1385.9萬桶。
緊接著,路透社進一步稱,中國可能還會接下去開始試點用人民幣大規模結算進口原油,這就意味著美元將收不到過路費,而早在一年前,中國的一家石化巨頭已簽署了以人民幣原油期貨計價的原油進口協議,而且這筆協議來自中東,這就意味著石油人民幣成功進入了中東,具有 歷史 性的重要意義。
這更意味著打開了未來人民幣大規模結算石油合同的空間,更代表著由於石油人民幣國際化的鞏固,從而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並對沖以美元定價的原油期貨價格波動風險。
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上期所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均被納入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的正面清單,這意味著,降低了歐盟投資者參與中國原油期貨市場交易的合規及運營成本。
這也是吸引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穗證券、巴黎銀行、興業銀行等國際投資者在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背後體現的正是中國維持了人民幣的高價值,且目前人民幣定價功能已經在亞洲市場顯現。對此,《日經亞洲評論》也在數周前稱,亞洲國家最好將原油等能源貿易向人民幣和日元結算過渡。
路透社在數周前稱,人民幣原油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不斷上升,很有可能會先從俄羅斯、安哥拉等國開始實施,至此,意味著又一顆石油貨幣新星正在升起,該外媒更是直言不諱地稱,此前,不論是俄羅斯還是迪拜,對石油美元發起的挑戰都失敗了,但中國成功做到了迄今為止別人徒勞嘗試的事情。
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穩健地推進更大范圍的金融市場開放,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國際貨幣越來越接近,這也意味著中國買家進口原油的溢價情況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更代表著將有更多投資湧入中國實體經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同時,中國對太陽能、風能、電池和電動 汽車 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可燃冰就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更是人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所以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將在未來獲取最大的增長動力。
新消息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掌握可燃冰試采核心技術的國家,並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采,目前,藍鯨1號已經在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可燃冰開采,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兩項世界紀錄,這也意味著中國已提前占據了該能源技術高地。
不僅於此,中國預計還將在幾十年內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托卡馬克裝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而就在這個時候,媒體又傳來重大的利好消息。
據俄衛星通訊社三周前報道稱,被稱作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造太陽項目托卡馬克裝置已經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5億攝氏度,這標志著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進一步加快人類 探索 未來能源的步伐。
據人造太陽項目裝置總工程師宋雲濤介紹,人造太陽沒有鏈反應或放射性廢物不受控制的問題,甚至海水也可用作燃料,一升海水所提取的聚變燃料相當於350 升石油所產生的能量,所以,僅從這點上說,熱核反應堆能產生人類用不完的大量能量,這也是這項新能源技術能吸引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
同時,中國核能工程建設安裝方面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們認為,人造太陽將是世界能源史上繼煤炭和原油被開采使用之後的又一次能源變革。這或許也是我們這代人所面臨的重大投資機會之一,並將成為繼高鐵,大飛機、華龍一號後,又將出世的一張國家經濟名片。
另一面,在傳統能源領域,在中國的石油開采技術和原油需要提升下,新的油氣資源也在不斷增加,比如,藉助新技術,新疆油田稠油產量也突破億噸,而優質的環烷基稠油更是被譽為石油中的稀土,是國家經濟和重大工程建設的戰略性原材料。
『貳』 損失高達3200億!伊朗稱已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將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朗的糾葛暫時告一段落?美媒 6月14日報道稱, 伊朗相關部門發言人哈提卜扎德近日表示,已與美國達成協議 ——美國將解除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包括能源在內的所有行業制裁。 不過,哈提卜扎德也表示,兩國在一些現實問題上仍未完全達成一致,而且 「石油」一詞並未被明確提及。
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實施的制裁,都包括什麼?據媒體梳理,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實施的 「最大制裁」是禁止原油出口,並試圖將伊朗原油出口「清零」;為了保證這一制裁能達到效果,美國還曾放話,「誰買伊朗石油,就制裁誰」。
除了切斷伊朗最大的經濟創收來源 ——石油出口外,伊朗石化、航運、保險、銀行、 汽車 製造等行業,甚至是伊朗個別重要人士,也沒能逃過美國的制裁。由於美國「全方位」的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2020年還曾表示, 伊朗經濟損失高達 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元) ,與本國上一年度兩倍的預算相當。
回歸到此次美伊的協議 「和解」,這實際上早已有了苗頭。例如5月初時,伊朗方面就有消息稱,在第四輪高層談判中,兩國在關鍵問題上大致達成一致,美國將解除對伊朗的「主要制裁」。
5月底,美國能源部門還主動透露,該國在2020年10月進口伊朗石油製品約3.6萬桶/天,在今年3月進口3.3萬桶/天。雖然伊朗表示並未有相關出口數據,但這是1991年(30年)以來,美國首次承認大量進口伊朗原油,引發國際 社會 熱議。
美伊兩國此次為何能達成協議?或者說,美國為何願意解除制裁? 主要是因為美國新任領導人上任後,有意推動美伊關系正常化。 不過拜登政府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也有一個前提: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協議。
據悉,由於伊核協議本身對伊朗不利,此前伊朗曾多次強調:除非美國先解除制裁,否則沒有對話的必要。因此才會有猜測稱,美伊兩國此次達成協議,是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伊達成協議前,中國曾力挺伊朗,支持美國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那麼,美伊達成協議,有什麼好處? 一方面,伊朗的石油出口有望恢復, 畢竟由於 「物美價廉」,伊朗石油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一直很強。國際能源署的月報預測,到2021年底,伊朗原油出口可能恢復至315萬桶/天;2021全年,伊朗平均石油出口量將達66萬桶/天;到2022年中,伊朗的原油產能將達380萬桶/天。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因此下行。 美媒 6月14日報道,由於全球需求飆升,原油價格也不斷上漲,截至13日,美國原油價格已比1月份高出約23美元;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達到71.70美元/桶,刷新2018年10月17日(3年)以來的紀錄。
文 | 李銀蘇 題 | 黃紫鎵 圖 | 盧文祥 審 | 李澤鈈
『叄』 請問我國從進口伊朗油價多少錢一升
1. 我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價格約為60美元/桶,按照國際原油標准桶的容量158.98升計算,每升石油的價格大約為0.38元人民幣。
2. 根據OPEC發布的月報,2020年市場對OPEC原油的需求預計為每日2927萬桶,較當年下降134萬桶。
3. 普氏能源資訊預測,上周美國每日原油出口量減少75萬桶至230萬桶,降至近兩年來最低點。同時,美國煉廠開工率預計下降0.5個百分點至94.2%。
4. 盡管國際能源署月報顯示伊朗石油出口下降12萬桶/日,降至每日228萬桶,為近30年最低,但中國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仍從伊朗進口了超過100萬桶石油,表明伊朗石油出口並未完全停滯。
5. 美國宣布結束對伊朗的石油制裁豁免後,國際油價應聲上漲,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至每桶74.14美元,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價格上漲至每桶65.71美元,上海原油期貨也出現上漲。
6. 市場對全球原油供應的擔憂加劇,一方面是因為美國表示將與其他產油國合作彌補供應缺口,另一方面,歐佩克減產協議的未來不確定性增加,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可能會在美國的要求下退出減產。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市場神經緊張。
『肆』 人民幣結算系統「朋友圈」不斷擴大!超5000億紡織外貿市場,或將不受匯率影響!
自2021年9月6日起,中國工商銀行、印尼中亞銀行等商業銀行作為特許交叉貨幣做市商(ACCD),可按照相關規定辦理中印尼本幣結算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幣/印尼盧比相關交易業務。
人民幣結算范圍不斷擴大,已成為眾多國家貿易結算的重要選擇。數據顯示,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和委內瑞拉等30個國家,已經逐漸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其中,越南、哈薩克、韓國和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2020年從我國進口各類紡織品超過5200億人民幣。
人民幣逐步滲透印尼市場。中國工商銀行及工銀印尼9月6日為印尼本地企業客戶與溫州某企業客戶分別成功辦理了首筆人民幣及盧比匯款業務,並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浙江區域市場達成首筆人民幣對盧比跨境標准即期交易。
2020年,中國與印尼雙邊貿易達783.7億美元,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20億美元,中國繼續穩居印尼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地位。今年1至5月,兩國貿易額達436.3億美元,同比增長48.9%;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達10.4億美元,超過去年投資額的一半。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3.59萬億元,增長22.8%,占我外貿總值的14.5%。其中,對東盟出口1.98萬億元,增長21.3%;自東盟進口1.61萬億元,增長24.8%;對東盟貿易順差3660.2億元,增加8%。
印尼作為東盟中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自然在這之中有重要份額。在東盟六大國中,印尼的經濟總量一直處於最高水平。印尼還是東盟各國中,唯一一個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在全球排第16名,是東盟各國中唯一一個能在全球歸為大型經濟體的國家。並且印尼人口已經超過了2.71億,擁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人民幣逐步進入印尼。據新華社報道,印尼約10%的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中國銀行在印尼的人民幣跨境清算量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全球數十國外貿結算使用人民幣。去年,我國同伊朗簽署25年合作協議,規定雙方石油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之後,我國又同阿聯酋達成更多使用本幣結算協議,雙方在石油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我國在同其他國家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既有利於降低被美國制裁的風險,同時也有利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目前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的國家除了伊朗和阿聯酋以外,還有俄羅斯。中俄貿易使用美元結算的比重已經從2015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未來還將擴大本幣結算,實際上這就是「去美元化」。事實上,在美元地位「搖搖欲墜」之際,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加入了「去美元化」的潮流。相關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德國、英國、日本、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至少53國已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去美元中心化,主要方式有擴大本幣結算、減少使用美元資產、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等。
對於紡織外貿人來說,用跨境人民幣收貨款最直接、最主要的好處就是能夠規避匯率風險。在當前普遍預測人民幣升值的大環境下,通過跨境人民幣避險變得更加重要。
使用跨境人民幣的另一個好處是,跨境人民幣能夠節省匯兌成本、貿易融資的費用,從而降低財務成本。
例如,與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家做生意,若用美金報價,單筆交易3.5%的匯差是少不了的,因為這些國家央行公布的匯率、海關公布的匯率和民間的匯率是有差別的。此時就可以用跨境人民幣出口報關來規避這筆損失。
尤其是2020年,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給紡織外貿帶來極大的損失,降低匯率波動的風險對紡織行業來說變得更為重要。
同時人民幣結算還可以減少原料輸入性通脹可能。美國為挽救經濟,大量印鈔,這也間接造成了全世界輸入系統性通脹,今年春節剛過,因為系統性通脹,加之市場部分復甦,各類原材料上漲勢頭超出預期。對紡織外貿企業來說,國家之間減少美元的使用,實際上也就是在降低美國「放水」所帶來原料價格可能受到的影響。
『伍』 伊朗gdp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1. 伊朗是西亞的一個大國,同時也是該地區的強國。
2. 2020年,伊朗的人口達到了8307萬,接近我國四川省和江蘇省的人口。
3. 伊朗的經濟總量在2020年達到了637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12萬億,這一數字高於我國的安徽省,但略低於湖南省。
4. 盡管戰爭破壞了伊朗的經濟,但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該國的主要外匯來源。
5. 伊朗的最低工資標准在2020年3月提升至1517萬里亞爾,約合人民幣2327元。
6. 德黑蘭作為首都,工資水平最高,而其他地區和行業的工資差距較大。
7. 伊朗的工資水平受區域和行業的影響,建築工人等低收入崗位與翻譯、工程師等高薪崗位的差距明顯。
8. 伊朗女性的消費能力較強,尤其在化妝品領域。
9. 德黑蘭的房價不菲,平均房價約為每平方米1.3億里亞爾,約合1.99萬人民幣。
10. 伊朗的社會構成多樣,各階層和收入水平的人們共存,這是由個人能力、教育背景、家庭狀況和資源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