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空襲伊朗的借口是什麼
沒借口,所以我們說美國已經徹底不要臉了。
你要知道,一個國家無端刺殺另一個國家的高級公職人員,屬於典型的戰爭罪。性質上跟侵略他國領土是一樣的,不客氣的說,美國這就是不宣而戰。
即便戰爭真爆發了,戰爭的發動者也是美國。伊朗把這次刺殺視為美國入侵,也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從國際法角度來講,這種一個國家公然強殺他國公職人員的做法,實際上比侵略更嚴重。
如果真看著不爽,殺完不承認,或者一口咬定是誤會,還能混過去。這種殺完了還拿出來炫耀的,法理上來講就是戰爭罪。
㈡ 為什麼美國要攻打伊朗
1. 目前,美國尚未決定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然而,如果伊朗繼續其挑釁行為,攻擊的可能性將增加。
2. 美國的利益在於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和平與穩定。因此,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維護這一重要地區的「穩定秩序」,而非石油本身。中東地區的石油基地越穩定,對美國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就越有利,這也正是美國扮演世界警察以維持秩序的原因。
3. 伊朗發展核武器將威脅到中東地區的穩定,引發動盪。一旦地區動盪,可能會導致石油危機,進而影響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包括對中東石油依賴日益增加的中國。
4. 中東地區的動盪部分源於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沖突,以及阿拉伯世界內部的教派斗爭,如伊拉克與科威特以及伊朗之間的紛爭。
5.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生存權並未得到某些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特別是伊朗和哈馬斯,他們試圖消滅以色列。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將對以色列構成巨大威脅,可能導致以色列採取行動,進而引發中東地區的戰火。
6.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美國必須在以色列採取行動之前,以世界警察的身份介入,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
7. 此外,伊朗的核武器也可能引發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影響地區的穩定。伊朗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專制國家,其地理位置重要,掌握核武器可能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全球構成威脅。
8. 因此,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伊朗必須無核化。
9. 對於美國來說,使用武力推翻伊朗政權相對容易,但挑戰在於如何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新政府。這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持新政府的運作,以及重建國家機構。否則,伊朗可能會陷入動盪,成為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溫床。
10. 因此,美國可能會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利用空軍和特種部隊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同時,美國還需要外交支持,國際制裁,並確保行動不會導致核泄漏污染。
11. 在空中打擊後,美國可能還會出動地面部隊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周邊地區,或建立空中禁飛區,限制伊朗軍事力量的活動。隨後,繼續實施長期的國際制裁。如果伊朗仍然堅持其核計劃,美國可能會繼續進行空襲,加劇伊朗的經濟困境和人民對政府的不滿,最終可能導致伊朗內部沖突,溫和派推翻強硬派。
㈢ 特朗普決定轟炸伊朗的幕後推手是誰
特朗普決定轟炸伊朗的幕後推手主要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國內政治需求。
內塔尼亞胡推動轟炸行動。以色列長期視伊朗核設施為威脅,內塔尼亞胡一直想打擊伊朗核設施。他看準特朗普亟需「勝利」挽回政績的心理,以軍先行打擊伊朗,在觀察到伊朗反擊力度較弱後,促使特朗普認為風險可控而跟進。此外,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反復溝通,讓特朗普相信行動能取得「巨大成果」,進一步推動了轟炸決定。
美國國內政治需求也是重要因素。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多項計劃遇挫,如俄烏調停無果、關稅政策引發爭議、移民問題等,亟需通過對外軍事行動展示強硬形象,轉移國內矛盾、撈取政績,空襲伊朗被視為「低成本勝利」。
其他影響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白宮顧問團原本持保守態度,最終支持「有限、一次性打擊」,為特朗普提供了決策正當性;行動時機選在俄伊高層會面前夜,暗含對中俄介入意願的試探;美以同盟緊密協作,以色列提供情報支持並承擔部分軍事壓力,美軍出動B - 2隱形轟炸機投放鑽地彈,打擊以軍無法摧毀的深層核設施;軍方對行動風險的低評估,如零傷亡預期,也為決策提供了支撐。
㈣ 為什麼美國要攻打伊朗
目前美國最高決策層還未絕定攻打伊朗,但是如果伊朗繼續一意孤行,打擊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1、美國的利益是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和平穩定,因此美國利益的核心是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的秩序」而非石油本身,中東地區石油基地越穩定,對於美國和世界絕大數國家越有利,因此美國要充當世界警察維持秩序。
2、伊朗擁有核武器,中東地區就會失去穩定,造成動盪,一旦動盪,就會造成石油危機,影響世界主要的經濟發達國家,中國現在經濟越來越發達,對於中東石油依賴越越大,因此中國也將受到影響。
3
、問什麼會造成動盪呢,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戰火最頻繁的地區,第一個大的沖突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就是阿拉伯世界中的教派之間的(如;當年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及伊朗之間)。
4、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生存權至今沒有得到一些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特別是伊朗和哈馬斯更是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對以色列的生存權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以色列就不會坐以待斃,有可能空襲伊朗核設施,就會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再次陷入戰火,導致中東和平崩潰。
5、因此美國絕對不能讓以色列先動手,只能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動武,這樣才能挽救脆弱的中東和平
6、另外伊朗擁有核武器也會造成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伊朗是阿拉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即便是阿拉伯世界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阿拉伯國家也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當然在反對以色列問題上是一致的),軍備競賽也會造成這個能源基地不穩定。
7、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專制國家(盡管也有選舉,但是缺乏公正性),另外地處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一旦這種帶有極端穆斯林色彩的專制國家掌握核武器,並封鎖海峽那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太危險了。
總之伊朗擁有核武器會破壞能源基地的「正常工作」使得經濟發達國家受到損害(包括中國這種經濟越來越強的國家),因此伊朗必須無核化,這個在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
二、於美國來說,強大的武力,打垮一個伊朗政權是非常容易的。
1、但是難度最大的是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新政府,這個難度太大了,需要大批的資金來維持戰後的新政權,包括各種國家機器、國家行政機關的運作,這個需要長期和巨大的金錢才能維持住,否則伊朗就會成為一個動盪的國家,動盪就意味著會成為一個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溫床,也就是說打垮了伊朗政權,反而帶來更大的問題了,還不如不打,索馬裏海盜問題就是國家戰亂名不聊生帶來的。
2、試想一下,政府被推翻後,警察、各種公務員、稅務人員、交通部門、電力部門、用水部門,財政、國家貨幣體系等等全都分崩離析了,大批人員失業,貨幣體系崩潰,無法使用了,很多企業也無法進行經營,不法分子暴力犯罪到處都是,這個時候,僅僅靠幾十萬美國戰斗部隊是無法維持其穩定的,必須盡快成立新政府,重組國家運行所必須的各種只能部門等,然後重新穩定治安、穩定市場和貨幣等等,。一些部門掌握的國民的身份資料和檔案也已經毀於戰火,也要重建,總之太復雜、太龐大了,僅僅依靠美國的國力目前想重建伊朗這么大的國家談何容易。
三、因此美國只能是外科手術式的打擊(空軍和特種部隊)。採取的方法可能如下:
1、第一是,外交攻勢,聯合世界主要國家,國際制裁,並取得道義支持,這個目前已經形成。
2、伊朗如果意義孤行,說服國家社會,並保證能夠在不造成核泄漏污染的情況下,摧毀伊朗核設施,消除周邊國家對於核泄污染的擔憂。
2、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可能需要情報人員和特種部隊配合),摧毀伊朗核設施,另外為了保證國際石油運輸線暢通,美國可能出動有限的地面兵力控制霍爾姆茲海峽周邊的伊朗地區,或建立空中禁飛區,限制伊朗軍事力量進入該地區。其後繼續配以長期的國際制裁(可能長達十年),這這期間,如果伊朗還是研究,就繼續不定時的空襲伊朗核設施,使得伊朗經濟惡化,人民對政府不滿,最後導致伊朗內部發生沖突,強硬派被溫和派推翻(和1991年後,對付伊拉克薩達姆的戰略一樣,一步一步收緊繩扣),
㈤ 如何解讀美軍此輪對伊軍事行動
美軍此輪對伊軍事行動是針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涉及多重復雜因素。
首先,行動的目標是伊朗的核設施。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軍已對伊朗的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進行了成功打擊。伊朗方面也證實了這三處設施遭到了襲擊,但表示未檢測到污染跡象,這表明美軍可能採取了精確打擊的方式,以避免造成過大的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
其次,美軍在此次行動中使用了多種先進武器。特別是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和遠程打擊能力,能夠避開伊朗的防空系統,對核設施進行精確轟炸。此外,美軍還投擲了GBU-57鑽地彈,這種鑽地彈能夠穿透深厚的堅固土層,對地下核設施構成嚴重破壞,顯示出美軍對此次行動的重視和決心。
再者,美國和以色列在此次行動中採取了一種接力空襲的方式。以色列空軍首先進行大規模空襲,主要針對地表的核設施,而針對一些加固的或地下的核設施,則由美國空軍出手,發射了數十枚巡航導彈。這種接力空襲的方式不僅提高了打擊效果,還減輕了單一國家的壓力。
最後,美軍此輪行動的背後可能有多重考量。一方面,美國可能認為此時對伊朗進行打擊是低成本而能達到目標的一次機會;另一方面,此次行動也可能是特朗普政府為了回應國內訴求、轉移國內視線、贏得更多支持而採取的一次行動。同時,美國對以色列的擔憂也可能促使美國採取此次行動,以避免以色列在等不及的情況下把美國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