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年好」用各國語言怎麼說
國語:新年好
英語:Happy New Year
法語:Bonne année (邦納內(內為二聲))
德語:Frohes neues Jahr (far~死 奶死呀)
義大利語:Felice anno nuovo(飛離吃 安no呢我)
西班牙語:Feliz año nuevo(飛離子 安牛呢我)
日語: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啊kei馬死得哦美得都夠zaimasu)
相關鏈接:
新年祝福語:
1、送走2018的狗,喜迎2019豬;天上真的掉餅,彩票買就中;娶妻是美女,簡直賽明星;事業天天順,賽過李嘉誠。哈哈,新年快樂!
2、新年新開端,首選是新年。立志好人緣,天天露笑臉。一定要有錢,歸隱山水間。健康常相伴,飲食加鍛煉。好運在豬年,快樂過新年。祝:新年快樂!
3、新的一天開啟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點燃新的激情,新的努力成就新的成功,新的時光記錄新的幸福!2019,新年快樂!
4、奉天承運,皇帝詔曰:2019新年特殊行動:驚天動地開心笑,談天說地瘋狂侃;呼天喚地縱情唱,歡天喜地瘋狂吃;昏天暗地踏實睡,呼風喚雨財源滾!祝新年快樂!
5、祝福+祝福=很多個祝福,祝福-祝福=祝福的起點,祝福*祝福=無限個祝福,祝福/祝福=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2019年新年快樂!
6. 你願,或者不願意,狗年都將過去。你想或者不想經歷,新的豬年都將到來。你信或者不信,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祝你豬年帶著好心情!
7. 豬年氣象新,夢想定成真:出門有車開,回家住豪宅;種地不上稅,讀書全免費;看病有醫保,老來有依靠;朋友不可少,祝福放首要。春節快樂!
8. 祝你財源滾滾,發得像肥豬;身體棒棒,壯得像豬熊;愛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運連連,多得像牛毛……
9. 祝你在新的一年裡:事業正當午,身體壯如虎,金錢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悠閑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莫你屬。
10. 新年天氣預報:你將會遇到金錢雨、幸運風、友情霧、愛情露、健康霞、幸福雲、順利霜、美滿雷、安全雹、開心閃、它們將伴你整一年。
㈡ 伊朗語和波斯語不是一種語言嗎
波斯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也是伊朗人日常使用的語言。因此,伊朗語和波斯語是同一種語言,但波斯語是一個較大的語系,如塔吉克語等也屬於波斯語。
㈢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區別
區別:
他們隸屬於不同的民族,今天的伊朗主要是波斯人,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主要是阿拉伯人。
他們是不同的語系,阿拉伯人是起源於非洲的民族,他們的語言屬於閃—含語系。 波斯人屬於從非洲遷徙到歐洲的一個民族,他們說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
共同點:都信仰伊斯蘭教。
拓展資料
關於波斯人的詳盡介紹
關於波斯人的第一個書面記錄是來自亞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紀的敘述,他們稱為「帕爾蘇阿什」(Parsuash)及「帕爾蘇阿」(Parsua)。這些近似的詞語源自古波斯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界」、「邊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稱波斯人。
帕爾蘇阿及帕爾蘇阿什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後者位於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語當中稱為「帕爾薩」(Pârsa,今法爾斯)。在聖經較後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國(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記),稱為「帕拉斯」(英語:Paras;希伯來語: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朝臣說波斯語,使用楔形文字。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米堤亞人、帕提亞人及波斯當地人的攙和使波斯人的身分一致化。埃蘭人的語言仍存活至伊斯蘭時期。中世紀歷史學家伊本·納迪姆(Ibn Nadim)寫道:「巴列維語、達里語、庫茲語、波斯語、蘇里亞尼語都是伊朗人的語言。
」阿卜杜拉·伊本·穆卡法(Abd-Allāh Ibn Muqaffaʿ)提到庫茲語是波斯皇室的非正式語言,「庫茲」是埃蘭的異名,但庫茲人這身分可能已消失。據斯特拉波所說,相信是現代庫爾德人祖先的塞爾提亞人(Cyrtians)是伊朗人的分支。被普遍認為是庫爾德人及盧爾人(Lurs)祖先的塞爾提亞人曾經廣泛分布在波斯至米底王國之間的札格羅斯山脈。
阿拉伯人的起源
阿拉伯人的民族來源可以上溯到遠古的閃米特人部落,他們認為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在歷史上與亞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猶太人)等有親緣關系。7世紀初,伊斯蘭教興起後,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蘭教旗幟下完成統一後,迅速向外擴張。8世紀中葉建立起東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
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建都麥地那,後移至庫法。倭馬亞王朝(661~750)遷都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750~1055)遷都巴格達。10世紀起,國勢漸衰,並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哈里發政權。1055年塞爾柱土克曼人攻佔巴格達,東部哈里發國遂亡。西部各哈里發國也隨之先後覆滅。但哈里發的名義一直延續到1258年。
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和之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伊斯蘭教利比亞的阿拉伯少年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系指阿拉伯半島上以游牧為生的閃米特(Semitic)居民。
阿拉伯帝國之後,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並且經歷了混血。形成一個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為紐帶的語言文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