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沙特和伊朗同為伊斯蘭教國家,為什麼兩國卻是「死對頭」
在中東地區,我國與伊朗和沙特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兩國關系緊密。伊朗與我國之間建立了上合組織關系,並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沙特與我國簽訂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協議,這是歷史性的里程碑。然而,盡管兩國同為伊斯蘭教國家,卻因為宗教矛盾和歷史原因成為了「死對頭」。沙特是遜尼派穆斯林,擁有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和麥地那。伊朗是什葉派穆斯林,與沙特存在宗教分歧,源於沙特當年對伊朗朝聖者的迫害,導致伊朗認為沙特王室不合法,希望推翻其統治。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時,為了統一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穆罕默德去世後,遜尼派和什葉派因繼承人問題產生分歧,最終導致兩大派別產生。沙特和伊朗在宗教派別上的不同,加上歷史上的沖突,使得兩國關系緊張。近年來,伊朗與我國關系密切,加入上合組織,形成中國-俄羅斯-伊朗三角聯盟,對沙特構成挑戰。沙特與美國的能源競爭和對新能源的焦慮促使兩國尋求與我國合作,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盡管兩國存在分歧,但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後,沙特表達了加入意願,兩國與我國關系的緊密性將推動中東地區合作,影響世界格局。
Ⅱ 為什麼歷史上沙特和伊朗成了死敵原因究竟是什麼
伊朗和沙特同為中東大國,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兩國之間的矛盾卻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長期化,還使兩國間的互信盪然無存,只要周邊國家出現嚴重事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在從中做手腳。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里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三、宗教矛盾的沖突升級。
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佔中東少數的什葉派教士階層,成為伊朗政權新的主人,和遜尼派老大沙特之間的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於是霍梅尼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不斷用宗教理論證明,沙特王室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無權掌握兩大聖城。而且沙特當年對於伊朗教眾的迫害,是對伊斯蘭信徒的謀殺,屬於魔鬼撒旦的惡行。
他還鼓動沙特什葉派穆斯林,聯合其它教派,揭竿而起,推翻沙特王室不合法的撒旦政府。為此沙特的多個城市爆發了宗教沖突。每次朝聖,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會把聖城變成一場血腥的戰場。
這對於並非伊斯蘭教領袖掌權的沙特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霍梅尼的鼓動,是要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沙特王室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於是,沙特對伊朗全面敵視封鎖,對前往聖城朝聖的伊朗人也進行打擊。動不動就是流血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水火不容。
歸根結底,還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做法,威脅到了沙特王室的權利,以及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地位。而伊朗則認為只有推翻沙特王室,讓教士階層掌權,走真正的什葉派政教合一道路,才能救沙特,也才能擴大伊朗的勢力范圍。
另一方面,伊朗自從1979年成為政教合一國家之後,一改過去的親美路線,走堅決反美道路。而深知伊朗野心的沙特,為求自保,積極向美國靠攏,不僅幫助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結算霸權體系,還為美國駐軍中東大開綠燈,寄希望於用美國來打壓伊朗。這使得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對沙特更加不齒愈加惱恨。
Ⅲ 伊朗與沙特矛盾的由來
1. 歷史遺留問題:在歷史上,波斯曾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信奉拜火教。但隨著波斯帝國的衰落,阿拉伯部落在日本德統一阿拉伯半島後逐漸崛起,征服了波斯帝國,使波斯人開始信仰伊斯蘭教。這次歷史性的征服為兩國留下了深刻的痛楚,成為兩國長期緊張關系的基礎。
2. 文化差異:波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有著深厚的歷史聯系,波斯文明曾在西亞地區輝煌一時。當阿拉伯人到來時,他們也不得不借鑒古波斯文明。盡管波斯文明一直未曾中斷,並對後來的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波斯人自視為阿拉伯人的文化導師,卻遭受了學生的欺凌,這種文化上的不平等感和怨恨加劇了兩國的矛盾。同時,阿拉伯人憑借自己所創造的輝煌伊斯蘭教文明,也認為自己遠勝於波斯人,這種文化上的自負與不滿也進一步激化了兩國之間的矛盾。
Ⅳ 沙特為什麼與伊朗對頭
1、宗教
沙特是遜尼派,伊朗是什葉派
2、民族
沙特是阿拉伯人、伊朗是波斯人,古代兩國就常打仗。結仇都是千年的歷史了。
3、地緣
從地緣上來說,沙特被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的北、東、南三麵包圍,這些都是什葉派的。也就是所謂的什葉派之弧,如果不打破這個局,沙特會很難受。
4、地區
從地區上來說,中東需要有一個老大,現在是沙特、伊朗、埃及、土耳其都想做老大。埃及已經由於經濟原因出局了,現在主要是伊朗沙特爭老大。土耳其由於歷史上是阿拉伯統治者,所以阿拉伯國家對其懷有戒心!
5、後台
沙特的後台是美國,伊朗的盟友是俄羅斯,他們天然就是對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