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的人種來源
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
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
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么來的。
(1)伊朗人用什麼出海捕魚擴展閱讀:
黃河下流域先民創造了大汶口文化及其龍山文化,廣泛分布在在山東、豫東、冀東、遼東半島和淮海地區。自從大汶口文化向中原地區擴張,使得仰韶彩陶文化退出歷史舞台以來。
中原地區在大汶口文化的強烈影響之下開始出現灰陶黑陶,但不是真正意義的龍山文化,被命名為當地二期、三期文化。典型龍山文化是繼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發展起來的。
以山東龍山文化為典型代表,中原龍山文化的基本面貌清晰地顯示出大汶口文化對中原地區的深刻影響,含有較多的大汶口文化因素,趨向於東方化。
黃河下流域先民以鳥為祖圖騰,繁衍為以各種鳥為子圖騰的諸多部落。東夷人創造了先進的海岱文化,發明了帶羽毛弓箭、創造了龍山骨刻文(對漢字的誕生有啟蒙作用)。
製作青銅器與冶鐵、製造舟-車、發展農業與治水。為中原華夏文化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關鍵和決定性作用。
華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對落後的西部古羌夏族吸收先進的東部東夷文化後進入文明社會進而在周朝超越東夷文化的。
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發現了近2000件骨刻文,說明骨刻文和商代甲骨文源流傳承關系非常密切。甲骨卜辭是現能確認的既是最早的漢語書面語,又是商人的書面語。
而先商又是東夷的一個主體部分,漢語也確是源於東夷語。羌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羌語與文化習俗的傳承均依靠口口相傳。羌語應該是周人古羌語的活化石,可以作為考究對象。
羌語屬於多音節語,無聲調語,黏著語,羌語的語法結構是屬於阿爾泰語系類型的,和現代漢語差別非常大。漢語是孤立語或分析語,有豐富的聲調系統,確實源於東夷語言結構。
如果影響周人語言的是東夷商語,那麼商族人的語言才是現代漢語的根源,單音節,多聲調,孤立語,與現代漢語相似的語法結構,這些種種現代漢語的特徵肯定不是從古羌語繼承過來。
那麼只有從商語繼承過來漢語是周人語言和商人語言的綜合體,漢語從周人的語言那裡繼承來了大量的古老的詞彙和同源詞,但是從商人的語言那裡繼承來了特殊的語言結構。
根據歷史傳說,太昊是著名的東夷集團首領,伏羲風姓氏後裔分支屬於太昊集團西遷的一支。春秋時的任(濟寧市)、宿-須句(東平縣)、顓臾(費縣西北)都是太昊後裔回到東夷故里後建立的方國。
太昊部落(該族分兩支,原支在曲阜發展為太昊集團,西遷一支在淮陽發展為伏羲風姓部族),分為山東與淮陽和兩大系統,均以東夷語言為主,少昊部落是從太昊部落分出來的直屬後裔。
蚩尤出自於東夷少昊氏。太昊集團崇拜龍圖騰,少昊蚩尤集團以鳥為圖騰崇拜。神農氏炎帝部落起源於陝西姜水流域,東遷到今豫東一帶地區。
與少昊蚩尤集團交錯分布,有時發生矛盾和沖突。神農氏炎帝部落被迫回遷姜水故鄉與黃帝集團結盟。嬴姓始祖少昊,其後裔春秋時仍有徐、江、葛、黃、淮夷、費、郯、譚、鍾離等國。
少昊嬴姓的一部分西遷在晉陝立國,成為秦國、趙國的祖先。少昊後裔有兩個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夷,是東方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
華夏雛形開始產生於商周時代。商代贏姓諸侯國,傳說嬴姓祖先是來自東夷首領少昊氏,形成了華族集團。周代分封了姬姓諸侯國,統稱夏族集團。到了春秋戰國時代才開始並稱華夏。
漢朝確立前後歷400餘年,隨著經濟、文化及國家的大一統,泛稱華夏的中原黃河流域居民,兼並了南方苗蠻百越集團,統稱為漢人,漢族的正式形成就是從漢朝開始的。
⑵ 大可敵國的12座湖泊!嘆為觀止
地球約有超過70%的表面被水覆蓋,除了汪洋大海外,還有許多位於陸地上的湖泊。一些大湖面積之廣闊可與某些國家的國土面積相媲美。它們的形態、深度、含鹽量各不相同,與人類活動發生著奇妙的交互。這12個大湖,承包了世界上最壯觀的陸地水域景觀。
坦噶尼喀湖
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剛果共和國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面積3.29萬平方公里,蜿蜒曲折的湖岸線長達1900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湖。坦噶尼野散喀湖是一個狹長的湖泊,橫跨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和剛果共和國,湖面積幾乎與摩爾多瓦整個國家一樣大。坦噶尼喀湖最寬處有72公里,它的深度有1436 米,是世界上第二深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浮潛和潛水的熱門場所,擁有許多沙灘,在東非悶熱的日子裡,當地人和遊客都常來這里戲水放鬆。
巴爾喀什湖
哈薩克
巴爾喀什湖是一個新月形的湖泊,其表面積可達1.9萬平方公里。然而,源頭河流沿線城市的乾旱狀況和人口增長正在慢慢影響湖泊的容量,湖泊面臨著日益萎縮的風險。在1972年至2001年間,該湖在西部失去了約150平方公里的湖面。不過,它的面積仍然比黎巴嫩、史瓦濟蘭和斐濟等一些國家的國土面積要大。巴爾喀什湖湖水中魚類豐富,每年4月至9月間,無數候鳥經過這里並覓食,周邊城鎮的居民也會趕來在岸邊扎營捕魚。湖沿岸的巴爾喀什市是一個度假勝地,有一些很好的公共和私人海灘。
的的喀喀湖
玻利維亞、秘魯
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域之一,也是最大的水域之一。它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邊境地帶,佔地8300平方公里,比薩摩亞、盧森堡和模里西斯的國土面積加起來都大。的的喀喀湖有兩個水體,被一條狹窄的海峽——蒂基納海峽分開。的的喀喀湖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湖中有51個島嶼,大部分都有人居住。在秘魯一側的烏羅斯島是一個浮島村落,村民們用蘆葦在湖面上建造了獨立的浮動島嶼,住在小茅草屋裡,以捕魚和狩獵為生,過著原生態的島民生活,前去參觀的遊客無不被這獨特的景緻震撼。
維多利亞湖
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
維多利亞湖面積約為6.95萬平方公里,比整個斯里蘭卡島都要大,橫跨了烏干達、肯亞和坦尚尼亞3個東非國家,湖上擁有近3000個島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以及肯亞港口城市基蘇木都坐落於維多利亞湖畔。維多利亞湖畔有著優質的沙灘,並開發了一些著名的度假區可供休閑。在坎帕拉海岸附近的恩甘巴島黑猩猩保護區是觀賞野生動物和奇珍異草的好地方,在坦尚尼亞南部海岸的禁獵區可以看到大象、斑馬、獅子和水牛。你還可以顫渣乘湖上的郵輪從烏干達的恩德培出發觀光,幸運的話能遇到稀有的鸛和水獺。
貝加爾湖
俄羅斯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最深處有1620米。它的總面積為3.15萬平方公里,擁有地球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貝加爾湖上分布著45個島嶼,是當地人的重要魚類供應地,其中最常見的魚類是鮭魚、鱘魚等。貝加爾湖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千秋。在夏天,湖水呈一種明亮的藍色,在溫暖的日子裡前去暢游,你會看到可愛的小海豹在游泳,並且你還可以攀登湖西北側的切爾斯基山脈。在冬天,貝加爾湖被冰塊和積雪覆蓋,在結冰的湖面上開車是一種新鮮的 娛樂 。在冰上度過一天後,你可以去泡熱氣騰騰的溫泉,讓自己徹底暖和起來。
伊塞克湖
吉茄脊悄爾吉斯斯坦
伊塞克湖面積6280平方公里,是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湖泊,它不僅面積廣闊,而且深達668米,周圍環繞著白雪皚皚的山脈。由於其極高的含鹽量,伊塞克湖從不結冰,因此是一些候鳥方便的停留點。伊塞克湖湖面海拔高1609米,如果你熱愛探險,可以騎馬穿越周圍的群山,欣賞遠處水域的壯麗景色,或者徒步穿越南岸的斯卡茲卡峽谷。峽谷的岩石景觀呈赤土色調,其超凡脫俗的地質構造使其有一種空靈的美感。在蒙古包里露營是在伊塞克湖岸邊住宿的最佳方式。
馬拉維湖
馬拉維、坦尚尼亞、莫三比克
馬拉維湖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湖泊之一,它的總面積約為2.9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亞美尼亞的國土面積,深度為704米。馬拉維湖坐落於東非大裂谷中,東鄰利文斯通山脈,西鄰尼卡高原和維菲亞山脈,沿著坦尚尼亞、馬拉維和莫三比克的邊界從北向南延伸超過567公里。馬拉維湖的沿岸景色和水域內的野生動物使其成為最迷人的 旅遊 目的地之一。馬拉維湖國家公園已被列為世界遺產,在公園內,您可以乘坐傳統的單桅帆船、皮劃艇或獨木舟出海,觀賞色彩繽紛的慈鯛,看犀鳥、紅隼、老鷹和夜鷹遍布天空。
尼加拉瓜湖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積為8157平方公里。科學家們認為它曾經是一個海灣的一部分,但火山爆發改變了周圍的地貌,使之成為了一個內陸湖。尼加拉瓜湖現在是一個淡水湖,但你卻可以在這里找到鯊魚和箭魚等海洋野生動物。湖上有400多個島嶼,其中一些有人居住,並有一些被開發了供乘客觀光。奧梅特佩島是尼加拉瓜湖上最受歡迎的島嶼,島上有兩座美麗的錐形火山,遊客常來這里參觀瀑布,爬上火山斜坡欣賞壯觀的景色,或者看看雕刻在玄武岩巨石上的古代岩畫。
圖爾卡納湖
肯亞
圖爾卡納湖被肯亞北部乾燥、惡劣的景觀所環繞,是一個真正的沙漠綠洲,它能存在於如此乾旱貧瘠的景觀中很是令人驚訝。圖爾卡納湖面積6405平方公里,與汶萊的國土面積相當。湖中心有幾個島嶼,其中一個是火山所在地。該地區一直是人類學家考察的熱門地點,因為1995年考古學家瑪麗·利基在湖岸發現了最早的原始人之一的遺骸。這個湖不僅是人類祖先的家園,更是個 旅遊 勝地。湖畔小鎮通常會舉辦圖爾卡納湖文化節,這是肯亞土著人民的慶祝活動,數百名部落人民將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慶祝他們的傳統。該湖也是尼羅河鱷魚和海龜的棲息地。
烏爾米亞湖
伊朗
烏爾米亞湖位於伊朗西北部,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之一,但其面積多年來一直在波動,最大的時候約為6001平方公里。由於氣候變化、毀滅性的旱災等原因,烏爾米亞湖在20世紀末急劇萎縮,一度減小至其原始體積的5%。2021年時,它的面積約為2800平方公里——約為原來面積的一半。烏爾米亞湖曾經是伊朗首屈一指的 旅遊 目的地,數十年來,酒店和海灘一直吸引著國內外遊客。今天,這些酒店大部分都被廢棄了,碼頭和浮橋被困在周圍的沙漠中。烏爾米亞湖裡開花的紅藻使水呈粉紅色,是一種非常少見的景觀。
密歇根湖
美國
密歇根湖是北美五大湖中唯一一個完全位於美國的湖泊,面積約為5.77萬平方公里,位於蘇必利爾湖以南,與加拿大接壤。該湖的面積是亞美尼亞國土面積的2倍,湖上有數百個島嶼。密歇根湖的湖岸有多種地貌,其北部和東北部海岸線上是森林,南部和西南海岸有芝加哥和密爾沃基市。芝加哥是 探索 密歇根湖的絕佳基地——這座城市在湖岸線上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公園內有動物園和沙灘。您可以從芝加哥市裡找個視角好的位置欣賞湖泊和芝加哥港燈塔的美景,還可以來一次湖上快艇之旅。若要享受更輕松的假期,可以前往麥基諾島,這里沒有車輛駛入,遠離了世俗的喧囂。
蘇必利爾湖
加拿大、美國
蘇必利爾湖是北美五大湖地區最大的湖泊。它的面積為8.21萬平方公里,擁有世界上10%的淡水。蘇必利爾湖裡遍布著沉船,你可以參觀密歇根州的五大湖沉船博物館和白魚角燈塔,了解這么多船隻是如何遭遇厄運的。爬上通往白魚角燈塔的56道台階,你可以獲得極佳的觀湖視野。蘇必利爾湖湖岸上有許多公園,包括彩岩國家湖濱區等,遊客在湖水中劃皮劃艇可以觀賞周圍迷人的地質構造。在加拿大一側,普卡斯誇國家公園有著近60公里的遠足小徑,供遊客在湖岸邊自行 探索 。
環球時報 汽車 周刊
環球時報 時尚 周刊
環球時報地產觀察
環球時報前沿觀察
⑶ 裏海到底是海還是湖為何沿岸五各國家爭論不休
裏海位於亞歐大陸的交界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裏海地形狹長,形狀呈S形,其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為320公里,是全世界唯一長度超過1000公里的湖泊。裏海總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大小與歐洲的波羅的海幾乎相當,比德國的面積還要大,與日本的面積大小相當。裏海水面低於海平面27米,平均深度180米,最大深度為1025米。雖然在地理書上,裏海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但它卻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
作為一個內陸國家,哈薩克卻積極的建設海軍,就是為了保證自己在裏海的利益最大化。在裏海周邊國家中,土庫曼的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為了誰都不得罪,土庫曼成為了亞洲唯一的一個永久重立國,裏海是湖還是海都不會表態。正因為這種復雜的利益關系,裏海周圍的五個國家都使出紋身解數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如果長期無法接近裏海的性質,勢必會造成五國的矛盾越來越深,未來因為利益發生沖突也並非不可能,對於實力較弱的國家來說是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於是在2002年永久中立國古曼斯坦艱難的推動下,古國終於坐在了一起,商談如何解決裏海的問題。到了2018年,這個事情終於有了定論,並在哈薩克簽訂了有關裏海的法律公約。
公約中並沒有明確說明裡海是海還是湖,而是定性為一個湖海共同體。公約規定,各自國家岸線向外延伸15海里為領海,之後再延伸十海里為專屬捕魚區,剩下的區域為五國共有海底資源,大家聯合開發,並且拒絕西方國家的參與。對於裏海作為五國來說,重要的不是裏海是湖還是海,而是權益的公平分配。因此,將裏海定型為湖海一體化成為最終結果。那麼大家覺得裏海到底是海還是湖呢?
⑷ 我國的東南西北在哪裡
我國陸域廣大、海域遼闊,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差不多和歐洲一樣大,是世界大國之一。
我國的最東端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黑龍江是亞洲的大河之一,有南北兩個源頭,在黑龍江省漠河以西的恩和哈達附近匯合後稱黑龍江。烏蘇里江為黑龍江的支流,在伯力同黑龍江匯合,從黑龍江南北匯合點起,到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止,為中俄界河。
我國的最南端是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最北端是「北極村」漠河。南北跨緯度50度左右。當北方進入千里冰封的隆冬季節的時候,南國的海島仍然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曾母暗沙,是我國南海中南沙群島的暗沙之一,由珊瑚礁組成。漠河,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坡、黑龍江畔,是我國最北部的一個村鎮。
漠河,一年四季無霜期只有90多天,冬長夏短,景象奇特。嚴冬,大地鍍銀,白雪皚皚,氣溫一般都在零下40℃左右,最冷時曾達到零下52?3℃。6月,迎著融化的積雪開放的興安杜鵑,染紅了千山萬壑,8月,西伯利亞寒潮襲來,一夜之間,山野和森林又披上了銀裝。「北極村」夏季日照時間長,夜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夏至前後,可看到北極光,五光十色,大地生輝。每年在5月17日到7月28日的兩個多月時間內,每天在日落以後的「夜」里天空還是發亮的。特別迷人的是太陽在20時後才慢慢下山,緊接著的是漫長而明亮的黃昏,而當黃昏還沒有黑盡的時候,東方又露曙光了。所以,人們又稱漠河為「不夜城」。
漠河,是我國著名的產金之鄉。公元1886年(光緒十二年),當地鄂倫春人在老溝河谷葬馬穴挖到一塊金子,1887年,清廷派一個叫李金鏞的官吏,領兵帶人到老溝開採金礦,冷落的漠河開始熱鬧起來。不久,官吏將採到的金子送到京城,慈禧認為這里的金子成色好,就用胭脂換金,於是這個老溝便更名為「胭脂溝」了。
我國的最西端是帕米爾高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塔吉克的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一帶,是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等交匯而成的大山結,為中國習稱的蔥嶺的一部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經此通往波斯(伊朗)等地。
我國東西跨經度60多度。當東海之濱的漁民迎著朝陽出海捕魚的時候,帕米爾高原的牧民正在深夜中酣睡呢!
⑸ 波斯灣簡介及詳細資料
波斯即伊朗的古稱而波斯灣是周圍一批國家共有的。
公元一世紀的地理學家斯特拉波第一次用波斯灣來稱呼這一地方,而阿拉伯人則稱作這一地區為阿拉伯灣,為什麼現代國際地理學採用波斯灣的稱呼?
亞洲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或民族名,是國際地理標識(不是某國主權名稱):日本海、東中國海(不等於中國東海)、菲律賓海(有沿岸多國的領海而且大部分為國際公海)、南中國海(不等於中國南海)、泰國灣、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周圍很多亞非國家)、阿曼灣、波斯灣(波斯即伊朗而波斯灣是周圍一批國家共有的)。
按亞洲地理學的國際性外海命名規則,已經用阿拉伯之名命名了一個巨大海域(阿拉伯海),因此採用波斯(伊朗古稱)之名命名該海灣,更好標識、區別、記憶。
類似:安達曼群島屬於印度,已經用印度之名命名了一個巨大海域(印度洋),因此當代國際地理學和谷歌地圖採用緬甸海之名稱呼繼承英國舊稱的安達曼海。
世界上最古老的已知文明(蘇美爾)開發沿波斯灣和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現在是基礎海灣淺水盆地是一個廣泛的區域的河谷和濕地年底冰期和全新世開始,其中,伯明罕大學的考古學家傑弗里 ·玫瑰擔任環境避難所早期人類在定期的極端乾旱氣候振盪的過程中,為奠定基礎的迪爾門 傳說在波斯灣地區定居點的早期歷史的大部分的過渡期間由一系列的游牧部落統治南部海岸。在公元前4世紀結束時,南部的波斯灣地區部分主要是由迪爾門文明。很長時間的最重要的解決南部海岸波斯灣地區的是傑拉(Gerrha)。在2世紀Lakhum部落,居住在現在的葉門北部遷移和成立現今王國南部沿岸。偶爾的古戰場發生沿波斯灣海岸線,薩珊波斯帝國與現今王國,最突出的是由沙普爾二反對拉赫姆王國領導的入侵,導致拉赫姆王國的失敗和進步到沙烏地阿拉伯,沿南部的岸線。 在公元7世紀期間薩珊波斯帝國征服了整個波斯灣地區,包括南部和北部海岸。
公元前625 年至226年,北側是由波斯包括中間、阿契美尼德,塞琉古和帕提亞帝國的繼承為主。阿契美尼德國王大流士大帝的領導下,波斯船發現波斯灣。
葡萄牙擴張到印度洋後達伽馬遠航的勘探的16世紀早期在看見他們戰斗的波斯灣海岸奧斯曼帝國。在1521年,葡萄牙的部隊指揮官安東尼奧· 科雷亞 ·的帶領下入侵巴林採取控制其珍珠產業所創造的財富。1602年4月29日,沙阿阿巴斯薩法維波斯帝國波斯皇帝驅逐巴林葡萄牙,以及日期為紀念全國波斯灣當天在伊朗。 1622年阿巴斯採取了荷姆茲海峽來自葡萄牙的島嶼;大部分的貿易將轉變為班達爾阿巴斯,這是他從葡萄牙在1615年採取了後本人命名的小鎮。因此,波斯灣被波斯人打開與葡萄牙、荷蘭、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的商人,誰被授予特定許可權的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1871年,奧斯曼帝國重申成阿拉伯東部。 在從巴格達奧斯曼州長軍事和政治壓力,艾哈邁德·帕夏,執政的阿勒薩尼部落和平提交到奧斯曼帝國統治。 奧斯曼帝國被迫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並需要在其他各種前沿部隊該區撤離。
在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國用於伊朗作為一個管道運輸軍事和工業供應到俄羅斯(蘇聯),歷史上稱為"波斯走廊"途徑。此路徑將利用跨伊朗鐵路,但為了使供應運往伊朗,英國利用波斯灣地區作為供應鏈的入口點。波斯灣因此成為了關鍵的海上路徑,通過該盟軍運輸設備,向俄羅斯反對納粹入侵。
1763年到1971年,大英帝國保持著不同程度的政治控制了一些波斯灣國家,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原來叫特魯西爾國),並在不同的時間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達通過英國居住波斯灣。
2006年,超過100萬英國公民前往杜拜。2014年,英國宣布將設立第一個永久性軍事基地在波斯灣,因為它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於1971年退出。
印度洋邊緣海。阿拉伯語稱阿拉伯灣,簡稱海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之間,是印度洋西北部半封閉的海灣。波斯灣西北自阿拉伯河河口,東南到荷姆茲海峽,長970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
波斯灣波斯灣的氣溫較高,常年在20℃左右,夏季可達32℃以上。西北風強,將沙漠地區的沙土吹入灣中,海水渾濁。夏季有塵暴和霾,秋季有颮和龍卷風。
波斯灣地處北回歸線高壓帶,氣候炎熱,海水蒸發量超過注入量,夏季水溫可達30-33℃,邊緣地帶甚至高達36℃,因此,波斯灣也是水溫最高的海灣。
海灣地區降水稀少,日照強烈,東西兩岸又多為副熱帶乾旱荒漠。水溫很高,西北部水溫為16-32℃,東南部為24-32℃,淺海區夏季水溫高達35.6℃,成為世界上最熱的海區之一。高溫、乾燥增強了海面蒸發力,年蒸發量達2000毫米以上,大大超過了年降水量(300毫米)和河流注入量的總和,因而海水鹽度較高,東南部為37-38,西北部為38-41,都大於荷姆茲海峽以東的阿拉伯海,海峽兩側海區的鹽度不等,引起阿拉伯海海水從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中鹽度較大海水從海峽底層流入阿拉伯海。
波斯灣地處副熱帶大陸西岸,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蒸發大於降水,海水鹽度高,密度大,水面較低,而相鄰的阿拉伯海,鹽度低,密度小,水面高。於是,表層海水就由水面較高的阿拉伯海流入水面較低的波斯灣。底層海水則由鹽度較高的波斯灣流入阿拉伯海。 海灣中島嶼眾多,大部分是珊瑚島,較大的有巴林島、格什姆島、阿布阿里島等。海灣北部由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河流帶來大量泥沙的堆積以及地殼緩慢上升,致水深逐漸變淺,海灣北岸岸線以每年56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海灣在縮小。高溫、乾燥增強了海面蒸發力,年蒸發量達2000毫米以上,大大超過了年降水量( 300毫米)和河流注入量的總和 ,因而海水鹽度較高,東南部為37-38,西北部為38-41,都大於荷姆茲海峽以東的阿拉伯海,海峽兩側海區的鹽度不等,引起阿拉伯海海水從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中鹽度較大海水從海峽底層流入阿拉伯海。波斯灣海底和周圍陸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約佔世界石油儲藏量的53%-58%。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3。石油輸出量佔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60%,主要供給世界上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西歐一些國家。漁業資源也很豐富,盛產多種魚類,珍珠和珍珠母的採集著稱於世 。 沿岸和灣內重要港口有 :阿巴丹 、哈爾克島、布希爾、巴斯拉、法奧、科威特港、阿布達比、杜拜等。
波斯灣沿阿拉伯海的地中海地區,包括阿拉伯海灣、紅海、卡奇灣、蘇伊士灣、亞喀巴灣、亞丁灣和阿曼灣,海豚和江豚是最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的水域,而今天大鯨和逆戟鯨是罕見。
波斯灣還擁有超過700種魚類,其中大部分是本土到海灣地區。超過80%的珊瑚礁相關,直接或間接地依賴其生存的珊瑚礁。
波斯灣海底和周圍陸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約佔世界石油儲藏量的53%-58%。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3。石油輸出量佔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60%,主要供給世界上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西歐一些國家。漁業資源也很豐富,盛產多種魚類,珍珠和珍珠母的採集著稱於世。沿岸和灣內重要港口有:阿巴丹、哈爾克島、布希爾、巴斯拉、法奧、科威特港、阿布達比、杜拜等。
沿岸國家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海灣地區為世界最大石油產地和供應地,已探明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所產石油,經荷姆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寶庫"、"世界油閥"之稱。 灣內有眾多島嶼,大都為珊瑚島。灣底與沿岸為世界上石油蘊藏最多的地區之一。淡水絕大部分來自西北面的阿拉伯河與卡侖河。因蒸發量超過注入量,故西北部鹽度(38-41‰)仍比東南海口(37-38‰)高。
西北部水溫16-32℃,東南部24-32℃。自古為海上交通要道。沿海居民從事航海、商業、漁業與采珍珠業者較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阿拉伯半島和伊朗的石油主要經波斯灣外運。
印度洋的一個淺邊緣海,面積239600平方千米。位於阿拉伯半島與伊朗西南部之間。波斯灣從西北面的阿拉伯河(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河口)至東南面的海灣出口荷姆茲海峽和阿曼灣,長990千米,寬55-340千米。北面和東面為伊朗,南面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西面為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西北為科威特和伊拉克,灣中有島國巴林。
海域水淺,極少超過90米,只有東南部出口附近和個別部位深度超過110米。最大水深出現在伊朗沿岸,而寬闊的淺水域平均水深不到36米,與阿拉伯沿岸相接。海灣淡水入流量不大,主要來自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卡倫(Karun)河。實際上海灣西南側沒有多少淡水注入海灣。這種情況加上水溫高導致入流的淡水過分蒸發和水體含鹽度高。
波斯灣地區的經濟以石油生產為主。海灣及周圍國家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的1/4以上,儲量佔世界的一半以上。海灣沿岸國家科威特、卡達和巴林還發展了大規模商業和捕魚業,但在1990年代初期,因波斯灣戰爭(1991)中伊拉克造成科威特近海油井大量石油溢漫,捕魚行業一度陷於癱瘓。
波斯灣波斯灣呈狹長形,西北-東南走向。伊朗沿岸,南段為山地,岸線平直,海岸陡峭;北段為狹長海岸平原,岸線較曲折,多小港灣。阿拉伯半島沿岸為沙漠,局部有鹽沼。東南端荷姆茲海峽為海灣咽喉,灣口多島嶼,格什姆、大通布、小通布等島緊扼灣口,構成海灣天然屏障。屬亞熱帶氣候。終年盛行西北風,風力變化無常。夏季炎熱少雨,常有風沙塵霾,能見度低,秋季有暴風,冬季多雲霧。年降水量:阿拉伯半島一側不到125毫米,伊朗一側275毫米。表層水溫:東南部24-32℃,西北部16-32℃。鹽度37-41‰,西南局部海域達50-70‰。海流為逆時針方向環流,灣口流速3-4節,其他海區0.5-1.6節。潮差1.5-3.5米。
西亞的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海拔長約1040千米,寬180-320千米,面積24萬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廣闊的內海。它西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向東則通過它唯一的出口--荷姆茲海峽與阿拉伯海相連。 荷姆茲海峽因扼守波斯灣石油海上運輸的出口而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范圍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波斯灣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波斯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至95%均經由荷姆茲海峽,峰值時每天通過海峽的油船和其他商船達300餘艘。荷姆茲海峽也因此成了一條關系許多國家興衰的戰略要地。
為減少對荷姆茲海峽的依賴並縮短前往歐洲的航程,海灣各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向外修建石油管道。雖然荷姆茲海峽的重要性已遠不如以前了,但是如果封閉它,對世界石油市場依然會有重大影響。中國進口的60%石油來自海灣,而且基本上都要經過荷姆茲海峽。
波斯灣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是氣候溫暖的淺海環境,水生動植物豐富並有大范圍的良好的儲存構造,具備了形成和儲藏石油的最佳條件。波斯灣地區不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 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西歐和美國等地;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灣昔日的貧困國家轉眼之間躋身於世界富國的行列。
波斯灣波斯灣雖是石油寶庫,但它給該地區帶來金錢的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苦難。外來勢力的滲透和爭奪,加上波斯灣內部由種種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波斯灣局勢長期動盪,並多次燃起戰火,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災難,對整個國際形勢也有著很大影響。美國一直把波斯灣當作其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積極通過各種手段向這一地區滲透。支持伊拉克打兩伊戰爭,為伊拉克吞並科威特出兵海灣,再到打伊拉克戰爭,都是為了維護其在波斯灣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美國已基本控制了波斯灣這一世界石油寶庫。
波斯灣內珊瑚礁遍布,漁產豐富;但因臨近國家逐漸工業化,加上油輪漏油事件時有所聞,且臨近地區戰事不斷,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在此設立軍事基地,與在伊拉克的土耳其軍隊抗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灣是同盟國向蘇聯提供軍用物資的運輸線。
軍事基地主要有:伊朗的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拉姆沙赫爾海軍基地;伊拉克的巴斯拉海空軍基地、舒艾拜空軍基地和烏姆蓋斯爾海軍基地;沙烏地阿拉伯的宰赫蘭空軍基地、朱拜勒和達曼海軍基地;阿曼的錫卜空軍基地;巴林的朱費爾角海軍基地。海灣地區有一條巨大的石油帶,具有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有"世界油庫"之稱,其石油蘊藏量佔全球的2/3。其中,伊拉克1998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125億桶,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約3.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2.4%。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波斯灣海灣及其周圍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國際通道。西方所需海灣石油的大部分,必須通過海灣唯一的出海航道荷姆茲海峽運出。如海峽被切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經濟將受到致命打擊。因此,控制自海灣西岸經荷姆茲海峽過阿曼灣到阿拉伯海的這條海上東西通道,就成了美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1981年5月,海灣地區一些國家成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其成員國包括阿聯、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委員會的宗旨是實現成員國之間在一切領域的協調、加強成員國在各方面的聯系、交往和合作,以及推動六國的工業、農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據伊朗官方媒體2016年6月12號報導,中國與伊朗簽署一項新契約,將合作修建波斯灣南部的"格什姆石油碼頭",這項契約價值5億5千萬美元,將把"格什姆島"打造成海灣地區石油生產,和石油產品儲備領域的一個重要樞紐。
海灣戰爭即波斯灣戰爭,1990年7月,伊拉克與科威特圍繞領土糾紛和債務等問題的爭端激化。當地時間8月2日凌晨2點,伊拉克向科威特發動閃電式襲擊,並迅速佔領科全境。伊拉克此舉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多項決議,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軍,並宣布對伊拉克實行強制性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等措施。與此同時,美、英、法等國開始向海灣集結兵力,海灣戰爭一觸即發。
波斯灣戰爭在持續的5個半月里,國際社會的和平努力終成泡影。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30分,從海灣的美國戰艦上發射出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炸,終於拉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
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和由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它的起因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佔科威特。戰爭結果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決定性勝利:以相當小的損失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主要戰役由空戰和在伊拉克、科威特和附近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陸戰組成。陸戰的范圍僅限於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邊境地區。此外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飛彈。 伊拉克從科威特領土撤退後遺棄在沙漠中的伊軍坦克。右側為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的科威特油井燃起大火。
波斯灣1990年8月7日,美國一艘戰艦在波斯灣南部水域巡邏,對伊拉克開始進行海上封鎖,以阻止其石油出口和食品進口。
1990年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徑,並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軍。
1990年8月7日,法國一艘驅逐艦經埃及蘇伊士運河駛往海灣。
1990年8月5日,科威特王儲兼首相薩阿德·阿卜杜拉·薩巴赫(左)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赫德(中)、王儲阿卜杜勒·阿齊茲在沙特吉達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一事進行磋商。這是科威特王儲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的第一次公開露面。
⑹ 波斯灣在哪兒
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之間,是印度洋西北部半封閉的海灣。波斯灣西北自阿拉伯河河口,東南到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
波斯灣的氣溫較高,常年在20℃左右,夏季可達32℃以上。西北風強,將沙漠地區的沙土吹入灣中,海水渾濁。夏季有塵暴和霾,秋季有颮和龍卷風。波斯灣地處北回歸線高壓帶,氣候炎熱,海水蒸發量超過注入量,夏季水溫可達30-33℃,邊緣地帶甚至高達36℃,因此,波斯灣也是水溫最高的海灣。
(6)伊朗人用什麼出海捕魚擴展閱讀
1、波斯灣盆地為發育於阿拉伯板塊之上的大型沉積盆地,是世界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這里石油探明剩餘可采儲量佔世界剩餘可采儲量的47.6%,天然氣探明剩餘可采儲量佔全球的40.9%,共有油氣田1841個。波斯灣盆地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8個國家。
2、波斯灣盆地內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一個是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前淵帶內,總長度可達1800公里、寬400公里,包括伊朗西南部、伊拉克北部、敘利亞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寒武繫到第三系地層的沉積厚度達1.1萬米,主要產層為第三系、白堊系和侏羅系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