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外交大臣赴伊朗撈人未果結果怎麼樣
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10日結束訪問伊朗之旅。他此行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尋求讓一名英國和伊朗雙重國籍女士獲釋,這一目標並未達成。
不過,約翰遜此番赴伊朗協商並非毫無成果。外界注意到,這名女士原定10日的涉嫌非法宣傳聽證會予以延期,顯示積極跡象。
不少英國民眾擔憂這名女士的刑期會被延長。湯森路透基金會總裁莫妮克·維拉認為,如果新罪名落實,扎加里—拉特克利夫可能會再增加16年的監禁。
這名女士的丈夫理查德·拉特克利夫10日發表聲明說,約翰遜會晤伊朗總統魯哈尼後,伊朗方面決定推遲舉行有關新指控的聽證會,這對尋求讓妻子獲釋而言「無疑是個積極跡象」。
理查德透露,約翰遜9日晚與扎加里—拉特克利夫的雙親會面,向老人們保證將全力促成讓他們的女兒重獲自由。
❷ 如果伊朗緊張局勢繼續升級,英國為什麼會派遣英軍入駐沙特
如果伊朗局勢緊張升級,英軍可能會派遣英軍進駐沙特。在伊朗核問題上,英國的首相在聯合國大會上強調,伊朗要遵守舊的核協議也要蹲守新的核協議。同時伊朗也達成了協定,會根據美國制定的協議進行遵守,同時也會遵守舊的核協議。
最近海灣局勢非常緊張,先是沙特的油田被襲擊,後來伊朗又拒絕承認這次襲擊,胡塞武裝出來承認是他們對沙特油田進行了襲擊。在伊朗核問題上,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勢必會增加海外地區,緊張局勢。
❸ 英國是美國的鐵桿朋友,為何要在特朗普對伊朗發動戰爭威脅的時候潑冷水
國家和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都是利益連接起來,特朗普對伊朗發動戰爭威脅影響了英國額利益。伊朗的資源對於英國還是很重要,英國沒有什麼理由去支持美國,特朗普這種無理的要求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
特朗普口出狂言,聲稱美國已經做好非常充足的准備,可以在1分鍾之內打擊伊朗的很多個軍事設施,但是特朗普並不敢下令開戰,特朗普亂說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只是在胡說八道。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5月14日在德黑蘭的一場退役軍人集會上發表講話稱,伊朗國防力量目前處於最高級別的軍事防禦狀態,已做好應對各種威脅的准備。對於美國來說伊朗根本就夠不上對它的威脅。
❹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果怎麼樣
5月12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退出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此刻正在華盛頓,為挽救伊核協議做最後的努力。
日援引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索恩伯里的話稱,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將是一個錯誤。索恩伯里是共和黨內在國家安全方面頗有發言權的人物之一,他強調,取消伊核協議意味著取消對伊朗的壓力,並使美國與盟友之間產生分歧。
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可能引發戰爭」。俄羅斯「今日經濟」網7日引用俄政治學家斯維托夫的話稱,美歐對伊朗問題的分歧在於,特朗普總認為歐洲人從伊朗核協議中受益:與伊朗的貿易和投資。而馬克龍最擔心的是,特朗普可能會試圖直接對伊朗採取行動,並將北約盟友拖入其中。
周三,內塔尼亞胡將前往莫斯科與普京會談,重點就是伊朗核計劃及伊朗參與敘利亞內戰的問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6日表示,美國宣稱可能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是威脅國際法基礎的舉措,這不會讓世界更安全。
「中東在線」網站評論稱,以色列和伊朗現在到了劍拔弩張的時刻,雙方關系從未像現在這樣勢不兩立,關鍵是,兩國不僅是打打嘴仗而已,還有不少實質性的行動,比如以色列出動F-15戰機空襲敘利亞境內存放有200枚伊朗制導彈的基地,並炸死伊朗軍事人員,伊朗也指使敘利亞擊落以色列戰機等。評論說,一直以來,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都是結構性的,你死我活,無法調和。2015年達成伊核協議時,以色列傷心不已,現在有特朗普撐腰,以色列不但揚眉吐氣而且還想大幹一場,訴諸軍事手段摧毀伊朗境內核設施的概率增大,而伊朗也不會束手就擒,雙方一旦過招將引爆中東局勢。
內容來自新華網
❺ 伊朗回應英國,為什麼要讓英國承認犯下了「戰爭罪」
因為美國向沙特出售了很多軍事武器,沙特發動了軍事行動,所以英國犯下了戰爭罪。英國在指責伊朗襲擊了油田,但是伊朗對此回應,英國不應該無端指責,而是承認向沙特出售武器發下戰爭罪,對此來說英國為了幫助海外的公民回英國花費了很多的資金。
對於此前沙特油田遭遇襲擊伊朗,否認了是自己襲擊的沙特油田,而此前胡塞武裝已經承認是他們自己襲擊了油田,所以伊朗對英國的職責提出了英國應該承認自己所犯下的戰爭罪。
❻ 英國呼籲「新的」伊朗核協議,為何德黑蘭要遵守舊協議
德黑蘭遵守舊的協議是為了限制伊朗發展解決伊朗核問題。在2015年中制定的伊朗核協議明確規定了伊朗和武器發展的程度和鈾濃度存儲量。但是最近伊朗鈾濃度已經超出了在2015年之中制定的協議。所以美國現在很迫切和伊朗進行談判,制定新的協議。
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可以很好的緩解海灣地區的局勢緊張,如果伊朗核問題發展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局勢會變得非常的緊張。所以只有伊朗簽訂了新的核協議並遵守舊的協議,伊朗核問題才能得到政策的解決。
❼ 要求伊朗重新談判達成新的核協議,英法德為啥站在美國一邊
這是因為英國,法國,德國都是只考慮自己利益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跟隨美國的腳步。並且他們覺得在伊朗的問題上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選擇要毀約重新建立新的核協議。但是對於伊朗來說,這個事情根本不可能。所以就導致了現在伊朗和美國的對峙。
英法德態度的轉變,讓人看到了西方國家的醜陋: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讓大家共同發展,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滿足或者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時,他們就會退出協議甚至毀掉協議。另一方面,雖然英法德不斷對美國說「不」,但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重要問題上,他們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所以,其他國家如果希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信守承諾、堅守正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完全是一廂情願。
❽ 公開指責伊朗,英國如何選擇「後脫歐時代」國際站位
英國此次公開表態指責伊朗,跟風美國,這個舉動可能是他們向美國示好的一個信號,不過這也將使原本緊張的海灣局勢再度變得復雜起來。前不久沙特石油設施遭遇無人機襲擊的事件中,美國堅持認為是伊朗作為幕後推手,而伊朗則一直否認此事並堅持,美國要解除對伊朗的制裁,而此時英國卻選擇了站隊美國。
在這個問題上,約翰遜選擇和美國站在同一立場並不難理解。出於對「無協議脫歐」的堅持,約翰遜正在遭受來自全歐洲的抗議,而美國是唯一公開表示支持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國家,並宣稱一旦英國脫歐美國將優先考慮與英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只是,相比於此前英國在捲入沖突時一般所持的謹慎態度,此次約翰遜的公開表態卻令人稍感意外。
❾ 英國為何要拒絕,和美國一起打擊伊朗的第三次海灣戰爭
由於目前的英國經濟,這場戰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英國人的願望是沒有戰爭。還有就是英國自己有很多的原因,有可能英國自己都麻煩不少。
英國政府消息人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說作為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毋庸置疑會受到美國的要求參與軍事行動,但是2003年英國聽信美國方面指控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參戰,最後證明是個烏龍事件,讓英國方面不得不多加個心眼。
❿ 約翰遜訪問法國踩桌子並讓馬克龍擦鞋引發風波,這是為什麼
英國自從脫歐公投通過以來,已換掉了兩任首相。約翰遜是以強硬脫歐派著稱,也正是因為他強硬拖歐的立場,才當選首相。因為英國民眾不想看到優柔寡斷、磨磨唧唧地脫歐再持續下去了。
約翰遜上任後,立即提出英國必須在10月31日以前脫歐,無論是否有脫歐協議。而歐盟領導人態度也比較強硬,表示原來已經有一個完整的脫歐協議,不需要重打鑼鼓另開張。歐盟剛好又處於換屆時期,新上任的歐盟領導人都是歐洲統一派,拒絕對英國妥協。約翰遜日前曾致電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首相默克爾,表示英國不惜任何代價,按時完成脫歐工作。
如果硬脫歐,等於完全撕毀原來的自由貿易,英歐之間重新徵收關稅,增加生產成本,增加消費者負擔,對雙方的傷害都非常大。很明顯,約翰遜急於出訪,就是想擺平這件事,即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脫歐,而且實現軟脫歐。
美國越來越不靠譜,英美特殊關系遭受重大考驗,英國是「五眼聯盟」成員,是美國最親近的盟友和夥伴。最近的一系列事件,讓英美關系出現了裂痕。一是在伊朗核問題上,英國從整體上還是堅定地站在歐盟的立場,反對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並與法國、德國建立貿易結算支付系統,以對抗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當然,英國在某些策略上支持美國。
二是英國駐美國大使達羅克在給英國外交部的郵件中給美國政府差評,認為特朗普政府是無能的政府,特朗普大發雷霆,最後達羅克被迫辭職。特朗普又把火轉到英國政府頭上,認為特蕾莎梅沒有處理好這件事情。
三是在英國扣押伊朗的「格雷斯1號」油輪以後,伊朗以牙還牙,也扣押了英國油輪。這時美國居然處於隔岸觀火的態度,想坐收漁利,。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聲稱,這是英國和伊朗之間的事情,意思就是美國不插手,這讓英國很受傷。
因此,英國最後還是頂住圧力釋放了伊朗油輪,讓美國大為惱火。盡管約翰遜被稱為美國版的特朗普,與特朗普關系很親密,但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利益,約翰遜不願再與美國亦步亦趨。英國脫歐之後,與歐盟的聯系應該比美國多英倫三島畢竟還在歐洲大陸。即使退出歐盟後,歐盟仍然是英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英國在脫歐的過程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分裂傾向日益加劇,這些問題協調起來,歐盟要比美國更容易、更便利。英國的當務之急,重心應該放在歐洲。因此首訪歐洲大國是英國新任首相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