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人為什麼會反美

伊朗人為什麼會反美

發布時間:2025-09-15 08:54:55

⑴ 伊朗為什麼反美

伊朗並不反美,而是存在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和分歧,導致伊朗與美國之間的關系緊張。

一、歷史遺留問題

美國和伊朗的歷史關系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歷史上,兩國之間存在的遺留問題,如領土爭端、文化及宗教差異等,至今仍然是雙方難以解開的死結。這些問題使兩國難以建立友好關系。

二、政治利益沖突

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伊朗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在地區政治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雙方在地區事務上的立場和利益往往發生沖突,尤其是在石油資源、地緣政治影響力等方面存在直接競爭。此外,兩國在中東地區的民主和宗教議題上也有明顯分歧。

三、美國政策的影響

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常被視為干涉和壓制。過去幾十年,美國對伊朗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嚴重阻礙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這些政策往往讓伊朗民眾對美國產生反感情緒。同時,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如支持盟友、干預地區局勢等,也常被視為對伊朗的威脅。

四、民眾認知的影響

由於政府和媒體的宣傳,伊朗民眾對美國往往存在誤解和偏見。在長期的對抗和緊張局勢下,伊朗民眾可能更容易接受反美的觀點和信息,從而強化了對美國的負面看法。這種情緒在社交媒體和網路上也得到了傳播和放大。

綜上所述,伊朗並不反美,兩國關系的緊張源於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政治利益沖突、美國政策的影響以及民眾認知的偏差等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通過對話和合作來緩和緊張局勢,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

⑵ 伊朗為什麼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與此同時,美國的勢力范圍從伊蘇邊界退到了波斯灣南岸,失去了對波斯灣石油運輸線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美國在中東波斯灣失去了一個盟友和憲兵,相反增添了一個敵人;美國的石油財團被迫退出伊朗,從此失去了一個極富潛力的大市場。這就是美國視伊朗為「邪惡」國家的深層次原因。

人質事件導致美伊交惡

直接導致美伊交惡的導火索是發生於1979年11月4日的美國駐伊使館人質案。當天,伊朗學生沖入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0多名美國外交官被作為人質扣押長達444天。

人質事件被認為是美國自越戰後在國際上遭遇的最大挫折。為此,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導演了一場空中入境奇襲圍困使館的伊朗學生,並營救被扣使館人員回國的「藍光」行動。因行動失敗,卡特付出了落選的沉重代價。最終,當52名美國人質獲釋返回美國,這件事在美國公眾心目中至今仍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1987年,里根任總統期間發生的「伊朗門」事件,使得此後的美國歷屆總統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時在國內極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從一開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權熱衷於輸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並將周圍一大批阿拉伯國家的政府稱為「反動腐朽政權」,引起鄰國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風潮的興起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⑶ 伊朗和美國的矛盾起因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矛盾起因如下:

1、石油霸權。伊朗作為中東的石油大國,對石油是有一定影響的,不過,尚在美國的控制之內。但是,伊朗想要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就會對美國的石油霸權造成較大影響。

2、以色列。以色列能在中東硬生生活下來,是因為有美國這個大哥罩著。而伊朗,對以色列很不感興趣。曾經伊朗就放話,如果美國膽敢對伊朗不敬,伊朗就會對以色列下手。以色列絕對是橫在伊朗和美國之間的一道坎。

3、地理位置。中東大地連接歐亞大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國想要控制中東大地,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看中了中東連接歐亞大陸獨特的地理位置。

4、核武器。伊朗一直想擁有核武器,但是美國不讓。伊朗一旦擁有了核武器,不僅僅以色列的危險大增,美國在中東稱霸的概率也會降低。

伊朗和美國的直接沖突

1979年,伊朗民眾沖進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控制了52位美國人當人質,目的就是要美國交出巴列維。後來,因為巴列維去世,美國總統更迭,兩伊戰爭爆發,就此簽署釋放人質的協議,人質在1981年1月回到美國。

1980年以來,美國間斷性地、用各種名目對伊朗進行了長期的制裁。這種長期的制裁,早期就是美國一家制裁,後來就是帶領各種夥伴一起制裁。這一輪又一輪的制裁,讓伊朗人對美國非常憤怒。

2020年,美國人謀殺了伊朗革命衛隊的少將蘇萊曼將軍,引起伊朗人強烈的反美情緒。伊朗人用導彈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領事館。

⑷ 伊朗為什麼要反美

1. 伊朗與美國的深厚矛盾源遠流長,起始於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當時美國對其提供了大力支持。
2. 隨後,伊朗發生政權更迭,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間的緊張關系。
3. 伊朗與以色列的敵對關系,以及美國與以色列的盟友關系,也是伊朗反美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
4. 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的霸權主義及其對西方民主和價值觀的推廣,與伊朗的歷史文化自尊和自豪感產生了沖突。
5. 伊朗不願成為美國的附庸,且美國在中東支持伊朗的敵對國家,加深了伊朗對美國的反感。
6. 伊朗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美國的石油政策對伊朗經濟構成了威脅,這也加劇了兩國的緊張關系。
7. 美國的石油政策導致全球石油價格下跌,這對於以能源出口為主的伊朗來說,無疑是一種經濟威脅。
8. 雙方價值觀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間的矛盾。伊朗是一個保守派國家,而美國則是一個世俗化國家。
9. 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力量擴張,使得伊朗感受到了危機。在敘利亞戰爭中,美伊兩國的角色都十分顯著,進一步凸顯了雙方之間的沖突。

閱讀全文

與伊朗人為什麼會反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對印度的經濟援助有哪些 瀏覽:749
印尼什麼貨物不能進口 瀏覽:602
英國蘭令公路賽自行車怎麼樣 瀏覽:745
印尼盾55k是什麼 瀏覽:586
意麵用蘑菇風味醬怎麼做義大利面 瀏覽:468
青山園區印尼是干什麼的 瀏覽:326
印度農民春耕忙在哪裡 瀏覽:267
義大利旅遊背什麼包 瀏覽:602
義大利千層面哪裡學 瀏覽:902
中國夢在哪個省 瀏覽:500
伊朗人為什麼會反美 瀏覽:655
伊朗將相當於我國什麼職位 瀏覽:723
英國船殼一共多少錢 瀏覽:61
中國發生的疫情有哪些 瀏覽:743
印度阿k苦力是什麼歌 瀏覽:654
英菲尼迪在越南有哪些車型 瀏覽:656
去越南做手術需要什麼 瀏覽:544
中國移動發來的存款怎麼用 瀏覽:496
從伊朗到迪拜坐船需要多少時間 瀏覽:321
英國怎麼買高橋吾郎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