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能集結多少萬軍

伊朗能集結多少萬軍

發布時間:2025-09-15 05:29:11

A. 元朝的擴張戰爭過程是怎樣的

一: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之戰是公元13世紀上半期蒙古帝國征服中亞和東歐的戰爭。

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以驃悍的武功征服了歐亞地區,以蒙古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組成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今鄂嫩河)畔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家。

蒙古國建立後,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貴族不斷發動掠奪戰爭,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與西征,南下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則是征服中亞東歐各國。

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

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間,中亞大國花剌子模沙(國王)阿拉烏定·摩訶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節晉見成吉思汗,其目的是為了了解蒙古征服金國後的真實情況。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團成員,並表示:朕為東方的統治者,沙就成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要讓商人自由通行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隊回訪花剌子模國(居今黑海東、威海西,錫爾河南)。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見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議,雙方締結了和平通商協定。

第二次蒙古西征:蒙古長子軍出征歐洲,金帳汗國形成
1235年,太宗窩闊台大汗在哈剌和林(今蒙古國後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召集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波蘭和匈牙利(馬札爾)等裏海以北未降服諸國。按照察合台的長子出徵人馬眾多,威勢盛大的提議,諸王、萬戶、千戶、百戶、那顏等的長子參加這次出征,故稱長子軍出征。參加出征的有術赤的兒子拔都、斡兒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台的兒子拜答兒、孫子布里,窩闊台的兒子貴由、合丹,托雷的兒子蒙哥、拔綽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闊列堅等。全軍有15萬人,拔都為統帥,速不台為副統帥。1236年秋,蒙古諸王及速別額台統帥的軍隊在布里阿耳境內與拔都會合。

第三次蒙古西征:蒙哥汗派旭烈兀西征,蒙古軍遭埃及人反擊
旭烈兀西征,是蒙古軍的第三次西征。這次西征的主要目標,是征服裏海以南的亦思馬因派和報達(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哈里發。
亦思馬因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支,源於阿里後裔、第六代教長的長子叫亦思馬因,故稱亦思馬因派。此派傳教者哈散撒巴於1090年從塞爾柱突厥人手中佔取了阿剌模忒堡,並以此為中心,在裏海以南山區險隘處築百多座城堡,作為據點,形成一個獨立的宗教國。

B. 蒙古帝國向西擴張時,最遠到達了哪一地帶

最遠達到了中東歐

蒙古第一次西征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佔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

蒙古第二次西征

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窩闊台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台召集忽里勒台,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准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八年春,成吉思汗長子術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台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征,以拔都為統帥,速不台副之,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諸王商定後,各率本部兵前進。速不台率先鋒軍取不里阿耳(今俄羅斯維亞特卡一波利亞納東)。是年冬,蒙哥進征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斡勒不兒里克部首領八赤蠻出沒於密林,不時襲擊蒙古軍隊。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師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逃入海中。蒙哥率軍進攻寬田吉思海(今裏海)島嶼,俘八赤蠻處死。於是,寬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諸部震服。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十二月,拔都等諸王率軍渡過伏爾加河,攻克烈也贊(今莫斯科東南亞贊州里亞贊城)、科羅木納(今莫斯科東南科洛姆納城)諸城。次年二月,圍攻斡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今俄羅斯莫斯科東北)。大公闊兒吉棄城逃跑,至昔迪河(今伏爾加河上游)畔等待基輔公國援軍。蒙古軍圍攻五日,並強迫斡羅斯人參加攻城戰,城破。拔都分軍數路攻取弗拉基米爾城附近的羅斯托夫、莫斯科等10餘城。三月,拔都派一軍突然襲擊昔迪河畔之大公軍營,全殲其兵,大公戰死。蒙古軍由此向基輔公國古都諾夫哥羅德(今俄羅斯諾夫哥德州諾夫哥羅德城)挺進,至城20里,忽改道南下向高加索北進軍,蒙哥、貴由鎮壓阿速叛部,拔都經略伏爾加河以東諸地,並在欽察草原休養士馬。十年,蒙哥、貴由攻取鐵門關(今烏茲別克南部傑爾賓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線。是年秋,召蒙哥、貴由東歸。十一年,拔都遣軍渡過頓河,復入斡羅斯南部抄掠。斡羅斯王公們忙於爭權奪利,不能團結對敵,使蒙古軍攻取別列思老勒、契爾尼果夫二城。攻打契爾尼果夫城時,蒙古軍使用於巨型拋石機。是年秋,拔都親率大軍進抵乞瓦城(今烏克蘭基輔城),諸路軍雲集。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晝夜不息,猛烈攻擊。十一月十九日,方才攻克。攻取乞瓦城後,蒙古軍繼續西進,攻取加里奇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沃倫(今烏克蘭西北部沃倫州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和境內其他城市。加里奇公丹尼勒逃往馬札兒。斡羅斯被蒙古軍佔領。

十二年初,蒙古軍除留3萬軍鎮守南斡羅斯外,其餘12萬人分三路向馬札兒(今匈牙利)進軍。北路以拜答兒為統帥,率領察合台部下的3萬人摧毀馬札兒外援波蘭;南路以合丹為統帥,率領窩闊台部下的3萬人,繞過喀爾巴阡山脈,自南迂迴前進;中路以拔都、速不台為統帥,率領6萬大軍,越過喀爾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達佩斯市附近)進軍。南北二路軍先發。拜答兒將南路軍分數路,渡維斯多拉河向波蘭進軍。是時波蘭分為若干小封國,國王波列斯拉夫只管轄直屬之地,基余諸封國各自為政。十二年二月,蒙古軍先後攻下波蘭共主波列斯拉夫所轄桑多米爾城(今波蘭華沙東南維斯瓦河西岸散多梅希城)。三月,敗波蘭軍,攻取都城克拉克夫(今波蘭南部克拉科夫城),縱火燒毀。然後蒙古軍向波蘭藩屑國西里西亞(今波蘭西南部之西里西亞)進攻,乘筏渡過奧得訶,攻其都城弗洛斯拉夫(今波蘭西里西亞府弗勞茲拉夫)。西里西亞王亨利二世退守勒格尼茲(今德國德雷斯登州之格爾利次附近),集結波蘭、日爾曼、條頓騎士團共3萬軍隊准備迎戰。拜答兒放棄進攻弗洛斯拉夫城,進至勒格尼茲附近,引亨利出戰。四月初,亨利率軍出戰,蒙古軍佯敗撤退,亨利尾追。蒙古軍趁亨利部疲勞,突然發起反攻,盡殲其軍。亨利被俘斬。蒙古軍乘勝南下,攻入莫拉維亞(今捷克南部摩拉維亞地區),焚掠諸地後,遂向馬札兒與拔都會合。合丹統帥的南路軍繞過喀爾巴阡山進入馬札兒,先後攻取魯丹、瓦剌丁諸城,四月,在匈牙利平原與拔都會合。

拔都、速不台所率中路軍分二路向匈牙利進攻。國王貝拉四世僅派少數軍隊扼守喀爾巴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三月十二日,蒙古軍奇襲喀爾巴阡山諸隘口,至十五日將其全部攻破。拔都率軍向帛思忒城進攻,所過焚毀。貝拉四世聞訊,自佩斯至帛思忒城,集結10萬大軍守城。蒙古軍抵城下,攻而不破。匈牙利軍不出戰。拔都率軍引退。貝拉四世出城追擊,至賽約河(今匈牙利東部蒂薩河)河西(今索爾諾克)駐營,遣兵1000守橋,以防蒙古軍進攻。蒙古軍退至匈牙利軍不防之處、河東之沼澤地下營,夜分二路進攻:一路由拔都率領,遣兵奪橋,置炮攻擊,失利;一路由速不台率領,從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拔都猛攻守橋軍,奪取橋梁。黎明時,兩路軍四面圍攻匈軍營地,發起突然襲擊。匈軍突圍,拔都放西面一條路,匈軍向西逃竄,蒙古軍三面伏擊,盡殲其軍。貝拉四世逃入奧地利。蒙古軍進抵佩斯城,攻破其城。此役,蒙古軍亦損失慘重。夏、秋,全軍在佩斯城附近的諾伊施達城,遇奧地利、波西米亞兩公國的反擊,旋即退走。十二月,多瑙河封凍後,進攻匈牙利古都格蘭城。該城處多瑙河畔,繞以深壕,城有戍樓。蒙古軍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驅俘虜填壕,進攻甚急。城內之法、德等國商人,盡焚其財帛。蒙古軍破城後,將城焚毀。拔都遣合丹統軍往追貝拉。貝拉聞蒙古軍追至,避入亞得里亞海岸邊的島上。合丹至海邊,掠斯帕剌托、卡塔羅二城。元馬乃真後元年(1242年)初,窩闊台死訊傳至,拔都召回合丹。合丹經塞爾維亞,與拔都會合。三月,拔都率軍東還。

點評:蒙古軍在征服歐洲諸國的戰爭中,軍力削弱,已無力繼續維持歐洲戰事;窩闊台死後,成吉思汗諸子孫關注汗位繼承人;蒙、宋戰爭還在繼續。因上述諸原因,使蒙古統治集團無暇顧及歐洲戰爭。拔都率軍經瓦刺吉亞(今羅馬尼亞西部克里瓦納)、摩爾達維亞(今摩爾達瓦),於馬乃真後二年初到達伏爾加河下游拔都營地。拔都留鎮欽察。其它諸王將帥率軍東還。此戰爭,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元憲宗九年、(1259年),蒙哥汗死後,拔都建金帳汗國,都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之薩拉托夫),統治斡羅斯達200餘年。

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即蒙古第三次西征。

蒙古軍滅花刺子模、征服保加爾、欽察、斡羅斯、波蘭、匈牙利軍後,蒙古帝國的實力已經擴展至中亞和歐洲。元憲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汗繼位後,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遺訓,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窩闊台汗在位時,曾派大將綽爾馬罕進攻波斯。經過幾次遠征,綽爾馬罕等僅使札蘭丁(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之子)覆沒,高加索和小亞細亞等部稱藩,而對波斯尚未征服。蒙哥即位時,在波斯境內,尚有兩個國家保持獨立:一是立國於馬三德蘭地區(今伊朗北部馬贊德蘭省)的刺客派之木刺夷國;一是建都巴格達的黑衣大食王國(報達國)。其西還有敘利亞國。此三國彼此不相聲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屢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為了維護蒙古汗國的權益,擴大疆土,決定遠征波斯,以圖在該地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

二年七月末,旭烈兀命令怯的不花為先鋒率領1.2萬人先發,為大軍攻戰做准備。旭烈兀本人仍留在和林,繼續籌組西征軍。三年十月初九,旭烈兀率軍出征,命宗王巴剌寒、禿塔兒率拔都從征之軍為前鋒。旭烈兀大軍經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霍城鎮西北阿脫諾克),到達土耳其斯坦(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南、錫爾河以北地區)、河中(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地區)兩地。四年夏,旭烈兀大軍留駐土耳其斯坦。五年九月,旭烈兀大軍進抵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之撒馬爾罕),休整40天之後,繼續西進抵鐵門關(今烏茲別克南部傑爾賓特西),又在此地『留居一個月。六年春,旭烈兀率領大軍,渡過阿姆河,開始向木剌夷地區(今伊朗北部)進迫。

木剌夷國的軍隊總兵力有10萬餘人,在庫希斯坦(今阿富汗西北部和伊朗東北部)境內有六七萬人,在魯德八兒區(今伊朗北部、裏海西南魯德巴爾一帶)守兵有五六萬人。在旭烈兀西征軍怯的不花率前鋒,進入木刺夷境內時,首先攻下庫希斯坦的幾個城堡,而後圍困其要堡古兒都苦。在此期間,怯的不花部先後消滅木刺夷軍5萬餘人,削弱了魯克賴丁的實力,至魯克賴丁嗣位之時,旭烈兀西征大軍,已通過撒麻耳干,向其國境迫近。後旭烈兀率領西征軍進駐水干城,命拜住帶領軍隊移居小亞細亞。同時命亞美尼亞和喬治亞的公爵們,領軍參加遠征。而後,旭烈兀大軍進至撒瓦。派庫喀伊爾喀率部,支援怯的不花,合攻庫希斯坦諸堡。兩位將軍攻克禿溫(今伊朗東部呼羅珊省費爾道斯)後,與旭烈兀大軍會合。旭烈兀繼續經過徒思(今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抵達尼沙不耳州哈不衫(今伊朗東北部薩布澤瓦爾)。派貝克帖木克赴木刺夷諭降。木剌夷擁有重兵,憑險據守,未可即下。旭烈兀遂取逐步消耗之策略。六年六月,魯克賴丁見旭烈兀大軍步步壓境,感到無力自保,故派其弟沙歆沙,去旭烈兀統帥部請投降。旭烈兀致書魯克賴丁:若魯克賴丁毀其數堡,親自來營謁見,可保其國不受損害。魯克賴丁接到旭烈兀信之後,墮其數堡,並把部分要塞削平。旭烈兀亦命拜住帳前將軍牙撤兀兒,退出木剌夷邊境。但是,魯克賴丁對出謁一事,則請寬限一年。九月,旭烈兀於比斯塔姆,再對魯克賴丁諭以恩威,命其來見。魯克賴丁仍以寬限為請,並求除保有阿剌模特(今伊朗西北部吉蘭首府拉什特)、蘭巴撒耳(今伊朗北部里西南的蘭加魯德附近)、刺勒三堡外,其它諸堡一律獻出,並謂已命吉兒都苦堡和庫希斯坦守將,赴營納款。魯克賴丁以為冬寒將臨,旭烈兀大軍不可能冒寒在山國作戰,故作口頭退讓,以拖延時間,等待良機。旭烈兀認為魯克賴丁沒有投降誠意,決心以武力解決。他把全軍分為三路,向木刺夷國都堡--麥門底司堡(今伊朗劍北部吉蘭省與馬贊達蘭省交界之厄爾布爾土山中)進攻。經激戰,魯克賴丁軍不支,被迫於十一月十九日出降(參見麥門底斯之戰)。十二月,旭烈兀率領大軍進入蘭麻撒耳附近。命令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一起,圍攻蘭麻撤耳堡。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奮戰數十天,才將蘭麻撤耳攻克。於七年元月初二班師。至此,木剌夷國全部被旭烈兀佔領。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旭烈兀率軍向報達(今伊拉克)進攻。報達國教主木思塔辛宣戰,立即召集重臣,研究抵擊方略,決計組織7萬軍隊迎戰。旭烈兀首先派怯的不花率領騎兵,進入木刺夷和報達之間的山地,打開從哈馬丹通往巴格達通道,接著,分三路進攻報達;右軍,由拜住率領,從毛夕里(在今伊拉克北部邊境)渡底格里斯河,向報達西北進攻。左軍,由怯的不花、忽都孫率領,向報達東南羅耳之地進攻。中軍,由旭烈兀親自率領,向開爾曼沙(今伊朗赫塔蘭,原克爾曼長)、火勒完(今巴格達之東北)一道進攻。十一月間,三軍同時向報達國首都巴格達城前進。旭烈兀中軍首先攻破開爾曼沙,於十二月十八日,進至火勒完。同時,怯的不花率左軍佔領了羅耳之地大部;拜住率右軍在塔克利特(今伊拉克巴格達西北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附近渡過了底格里斯河,與報達將領費度丁所部1.2萬余相遇,拜住乘夜決堤,用水淹沒報達軍營後方之平原,後向費度丁軍發起進攻。全殲費度丁軍。木思塔辛見費度丁軍敗,立即下令修繕巴格達城牆戍樓,沿街布置障礙。此時,拜住右軍已進占巴格達城河西之附郭;怯的不花左軍已進抵撤兒撤兒;旭烈兀中軍於八年正月十八日,已集結於巴格達城東。對報達首都巴格達構成合圍之勢,三十日諸軍同時開始進攻。二月初十,木思塔辛知道敗局已無法挽救,故帶領其3個兒子和官員、貴人3000餘,走出巴格達城,向旭烈兀投降。十三日,旭烈兀大軍進入巴格達城。報達國至此滅亡。

旭烈兀佔領報達後,繼續向西進攻。西行千里,進至阿拉伯,又攻下百餘城池,降服巴爾蘇丹。九年九月,旭烈兀軍進至敘利亞。敘利亞軍約有10多萬人。旭烈兀軍分為三路,開始進攻。進至額弗刺特河(今幼發拉底河)時,敘利亞王納昔兒大震,立即召集諸大臣和將領議戰策,因意見分岐,致軍心渙散,亂作一團。納昔兒王派人赴開羅,求救於埃及王。埃及內亂,無暇援助。這時,旭烈兀已攻下額弗刺特河畔的畢萊特。接著,強攻在額弗剌特河岸上的9個堡壘(參見額弗拉特河之戰)。繼向阿勒頗城挺進。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正月二十四日,開始攻阿勒頗城。經過7天的連續進攻,克城。旭烈兀軍從阿勒頗城逼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納昔兒王得悉阿勒頗城失守後,離開大馬士革逃走。大馬士革城民迎接旭烈兀軍。三月初一,怯的不花率領部抵達,宣布安民教令,不許侵害生命財產。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軍圍攻大馬士革子城,經過激戰,至四月初六子城守軍投降。旭烈兀全部佔領敘利亞國。之後,繼續進攻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又擊敗巴爾干諸國之聯軍。旭烈兀又命郭侃渡海,陷富浪國(即塞普勒斯島),使地中海諸國,大為震動。東羅馬朝廷和西歐之耶穌教國家,亦紛紛派來使者,與旭烈兀聯絡,欲與聯盟,共討回教國家。旭烈兀進至亞洲西南端之地後,准備進攻埃及。此時,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鎮守敘利亞,自率部東歸。蒙古軍第三次西征至此結束。

閱讀全文

與伊朗能集結多少萬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越南做手術需要什麼 瀏覽:538
中國移動發來的存款怎麼用 瀏覽:489
從伊朗到迪拜坐船需要多少時間 瀏覽:315
英國怎麼買高橋吾郎 瀏覽:425
伊朗航空655號班機是什麼 瀏覽:219
為什麼英國警察叫皇家騎警 瀏覽:139
伊朗為什麼禁止西方文化 瀏覽:72
印尼關公像用什麼塑的 瀏覽:439
伊朗翻譯多少錢 瀏覽:799
20萬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721
現在哪個國際快遞發伊朗 瀏覽:461
伊朗為什麼不同意修改伊核協議 瀏覽:58
越南走私什麼回來值錢 瀏覽:57
伊朗捐了多少錢一個億 瀏覽:834
如何自豪的形容自己是中國人 瀏覽:413
印尼特是什麼 瀏覽:476
英國女王是多久死的 瀏覽:941
義大利什麼面膜補水 瀏覽:625
英國的半別墅多少錢 瀏覽:184
英國碩士是多少年制的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