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K37SA-11布克山毛櫸導彈系統
9K37SA-11布克山毛櫸導彈系統
美國海軍裝備的RQ-4「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伊朗擊落1架美國「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的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而事件的另一個主角——擊落「全球鷹」的伊朗導彈則顯得更加神秘。
攔截導彈
由於伊方沒有在第一時間公布攔截導彈的型號,因此外界首先猜測的是大名鼎鼎的俄羅斯S-300PMU2型導彈。因為該型導彈性能優越,而且部分環節有俄羅斯顧問指導,加之該型導彈在2018年曾多次放過以色列的F-35A,並導致伊朗空軍司令被撤,因此伊朗很可能為證明該型導彈性能而率先使用。
其次,外界猜測可能是伊朗曾公布的仿製S-300的「信仰」373型中高空導彈,這也是西方較為忌憚的武器之一。但似乎是為了證明伊朗自身國防實力,或者有意澄清俄制武器和人員捲入擊落「全球鷹」的糾紛,伊朗很快公布了攔截的導彈型號和視頻。
從伊方公布的情況看,此次攔截用的是伊朗自行研製(仿製)的「雷聲」(Taer)防空系統及「霍爾達德」3(Khordad-3,意指伊朗歷的3月)型導彈。該系統是伊朗於2012年9月部署的國產中程公路機動型防空系統,與「信仰」 373遠程防空系統形成梯次搭配。
基本性能
「雷聲」導彈系統實際是蘇聯1979年研發成功的9K37(SA-11)「布克」(山毛櫸)導彈系統。「布克」的前身是蘇聯的SA-6系統,最大攔截距離為35千米,採用無線電指令+末段雷達半主動制導方式,導彈採用正常式「X」氣動布局、邊條式彈翼、破片式殺爆彈頭、4聯裝傾斜發射,發射車採用履帶式底盤。
但從此前伊朗閱兵的圖片看,「雷聲」系統的發射車上集成了相控陣雷達系統,因此更接近俄裝備的更先進的「布克」2。「布克」2曾是俄烏邊境沖突中擊落馬航17的重大嫌疑對象,西方也對其調查多年。
伊朗媒體曾透露,「雷聲」系統配備了1部相控陣雷達,發射車沒有採用俄式履帶底盤,而是改用更適合伊朗地形、機動速度更快的輪式發射車,也許載重因此而下降,故而將原先俄式的4聯裝設計改為2或3聯裝。「雷聲」系統可以跟蹤和打擊50千米范圍內的目標,最大射高20~25千米,與俄羅斯現役「布克」2性能接近。伊朗可能還在發展海軍型「雷聲」系統用於艦載使用。
俄羅斯「布克」2防空導彈系統採用履帶式底盤和4聯裝發射架;伊朗「雷聲」防空導彈系統的早期發展型。
攔截情況
從伊方公布的美軍飛機航線看,「全球鷹」在霍爾木茲海峽較長時間沿伊朗邊境飛行,並很可能在深入伊海岸線後被擊落。雖然美方單方面宣稱距離伊海岸線18海里,處於國際海域,但伊方幾乎第一時間打撈了飛機殘骸,並公布了在伊海域境內的打撈點位置。
首先,「全球鷹」活動規律較為固定單一,早已被伊方掌握。從事後伊方公布的「全球鷹」活動路線來看,伊方此次行動並不是「偶然」攔截,而是早有策劃的。「全球鷹」的飛機長度僅為13.5米,但是翼展卻達到了35.4米,是唯一一款翼展比波音737飛機還要大的無人偵察機。
為了能夠有效替代U-2高空偵察機,「全球鷹」的飛行高度在1.8萬~2萬米之間。而為了較長時間的經濟巡航,該型機飛行速度也較慢,最高速度只有650千米/小時(約0.5馬赫)。
美軍亟需具備對伊朗海上高速攻擊船隻關注的能力,這也是美國在阿曼海油輪遭襲事件後急需取證的內容,因此「全球鷹」很可能長時間頻繁在該地區巡弋,導致其活動規律被伊方掌握。雖然其在起飛後即違反國際慣例關閉了自動導航系統,避免暴露行蹤,但由於其長期不變的航線和與P-8A反潛巡邏機的固定戰術運用方式,使其失去了行動的隱蔽。
其次,伊方對「全球鷹」這樣的目標具備多種攔截手段。從伊方實力來看,「全球鷹」被攔截只是時間問題。伊朗擁有多型防空導彈具備攔截「全球鷹」的能力。其不僅有仿製俄羅斯S-300的「信仰」373防空導彈,還有仿製美國「標准」1/2的「薩意德」3(Sayyad-3)防空導彈,這兩款導彈的射程在50~100千米,射高2萬米左右。
而且伊朗還於2015年獲得了4套S-300PMU2,其48N6E2防空導彈,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大於2.4萬米。此外,伊朗還擁有大量的「薩姆」2改進型及S-200等遠程高空攔截導彈。這些導彈即使是老式的,作戰高度也普遍在2.4萬米左右,最大飛行速度在3.5~6馬赫,要擊落「全球鷹」這樣的目標並不難,可以在海岸線形成綿密的多層梯次攔截。
伊朗「雷聲」導彈系統採用了3聯裝發射架實際上,伊朗在以往軍事演習中曾多次使用「雷聲」導彈系統的「霍爾達德」3和「埋伏」系統的「薩拉姆切赫」防空導彈,進行過無人機的攔截演;練。
2014年5月,伊朗「埋伏」導彈系統進行了首次作戰試驗。試驗中,發射的「薩拉姆切赫」導彈,成功攔截了「克拉爾」無人機。同年12月,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開展的代號為「先知穆罕默德」的軍事演習中,在未通報要攔截目標的情況下用「埋伏」導彈系統,擊中3架雷達截面較小的無人機。
應該說,伊朗無論是在對目標的掌握上,還是在導彈技術上,以及部署實力和部隊訓練上都具備攔截「全球鷹」這樣的高空、小信號的低速大型目標的能力,此次擊落「全球鷹」並非偶然。
2. 馬航客機失聯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1.據《IBTimes中文網》報道:斯蒂夫·皮克曾尼克是曾經幫助5屆美國政府處理國際危機的高級顧問。近期他在個人博客中稱,馬航MH370客機失蹤前,美國正從阿富汗撤兵,塔利班劫持和伏擊了美軍一支無人機控制部隊,並抓住了指揮官和重約20噸的無人機控制系統,並打包在六個箱子中。
2.塔利班本身不具有使用這些設備的人員和技術,因此計劃把美國的控制系統賣給俄羅斯和中國。但俄羅斯正忙於出了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危機,幾乎無暇顧及,中國抓住機會就取得這批控制系統同塔利班進行商談。該系統可以讓所有美國無人飛機失效,或者可以輕易接過美軍最先進無人機的控制權,這對於中國來說可謂雪中送炭。不過,為了檢驗這批設備的真假以及是否具有上述神奇的功能,中國在付款之前派出8名科學家檢查該系統,並得到了確認。
3.在達成協議後,這8名科學家和6個箱子被塔利班由印度轉送到了馬來西亞,並把貨物轉移到了中國大使館。為了安全運送貨物到中國,他們透過民用飛機MH370運送,認為美國CIA不會對民航怎麼樣。CIA則要求以色列情報部門協助奪回貨物,然後派出5名美國人和2名以色列人搭乘了這架飛機。
4.之前官方也曾公布,在MH370客機上有2名使用偷盜的護照登機的伊朗人,其實這裡面也大有文章。更多精彩內容,微信搜索:大國博弈(第一個) MH370即將飛離馬來西亞航空時,向越南空管報告,美國AWAC(戰斗和空中預警控制系統)阻截了該機的信號,使駕駛員控制系統失靈,並切換到遠程式控制制模式,使這架飛機的海拔高度立刻下降,且進入早就預定的航線。此後,美軍屏蔽了整架飛機上的電子設備,不論是乘客的手機還是其他通訊設備,都再也無法對外發出任何信息。
5.隨即,美國和以色列特工控制了這架飛機,美國以色列特工這時關掉了應答器和其它通訊系統,其中的特級飛行員駕駛該機改變航向,向西飛去。飛機飛過蘇門答臘北部、安達曼群島、印度南部,之後在馬爾地夫降落,有一些當地居民看到了飛機降落,在補充燃料後,再次起飛繼續飛往印度洋中部由美軍控制的迪哥加西亞島。
6.在該島降落後,飛機上的貨物和黑盒子被卸載下來,然後美軍在該機上裝上特殊的控制裝置,以便其在到達預定海域上空時可以「按需墜毀」。此外,參與該計劃的美國特工和以色列特工不再搭機,而所有的知情乘客在美軍威逼下也只有繼續起飛。
3. 馬航客機失聯真正的原因
8日凌晨,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區同管制部門失去通信聯絡,
機上共搭乘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國乘客,一個由中國書畫家組成的民間藝術交流團結束在吉隆坡活動
後返京,目前確認其中13人出現在失聯客機乘客名單上。其餘乘客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
馬來西亞飛往北京航班失去聯系牽動人心,騰訊科技連線兩位航空公司機長,就可能遭遇的情況進行分析。
解讀馬航客機為何會突然並長時間失去信號?飛機有可能遭遇哪些情況?
波音777機型成熟 突然失蹤有四種可能
第一,因飛機老舊造成的「金屬疲勞」
第二,因飛機上爆炸物引爆導致飛機突然解體,一般與乘客以及托運的行李有關,這種情況也與恐怖襲擊有關;
第三,氣流顛簸等特殊自然條件引起的突然解體;
第四,兩飛機相撞導致飛機解體。
或因發生事故
1、飛機長時間失去聯系有可能是機組失能。比如由於飛機慢釋壓機組故障未察覺而導致飛機全員缺氧休克,
但是一般情況下乘務組要求要定時進入駕駛艙關注機組狀況,所以這個可能性不大;
另一個可能是通訊系統失效,但機組有相應的程序可以應對。
2、飛機單純失去信號的話,如果按照民航組織標准程序來處理,比如應答機設置7600,地面管制可以識別。
而此次很有可能是機械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飛機狀態急劇變化,機組根本無暇顧及標准程序。
因此不太可能是因為以上兩種情況導致飛機失去雷達信號。
加之777飛機的續航約為10小時。因此,飛機或已「發生事故」導致信息喪失。
發生事故的可能分析
1、如果是飛機高空解體的話,就幾乎沒有生還幾率了。
2、如果在公海離海岸線比較遠的情況下,飛機急劇狀態入海,跟飛機掉到地面上是一樣的效果,這樣生還可能性非常小。
3、如果飛機主操作系統有效,機長能控制住姿態,則有可能迫降成功。
此外,飛機在低空操作著陸時具備一定的安全性,有時甚至比陸地迫降安全。
因為地面除非是專門設計過的場地,類似波音777這種大型飛機一接地很可能就導致起落架陷入地面折斷,並摩擦起火。
此前也有過成功案例。2009年,美航US1549次航班在起飛後不幸撞到一群飛鳥,
在返航途中成功迫降在哈德遜河中,機上的146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全部獲救。
因此,在水上迫降如果飛行員經驗豐富著陸比陸地安全。
墜海逃生希望較大
1、如果機組將飛機成功迫降到水面上,並做好了相應應急程序,機體沒有巨大損傷,
人員都有救生設備條件下,生還幾率非常大。飛機上用於緊急撤離的充氣滑梯可以用作救生筏,飛機自身還給旅客配備了救生衣。
2、現代民航飛機上配備了ELT(應急定位發射機,也稱為應急電台)。
在飛機出事後,機上人員通過ELT與救援力量聯系。
救援力量也可以通過失事飛機的ELT信號來定位其所在位置。
ELT應急電台有固定式的,也有安裝在客艙內的攜帶型。
最後,最佳准則就是在機艙里一定要遵守民航規則,出現任何情況都應聽從空乘人員指揮。
由於飛機失去聯系的原因和可能遭遇到的氣象環境等因素都非常復雜,
因此學理分析並不代表是這次飛機失去聯系的原因,具體原因需要官方詳盡調查後做出。
目前各國均派出軍艦飛機搜尋失聯客機,越南軍方發現的油污地帶,
但要證明是失聯客機的失事產生的油污有待進一步調查,並經馬來西亞政府公布,截止目前。
馬來西亞政府,失聯客機時間,媒體發布會將開始,事故處置組抵京!查看馬航失聯客機最新消息
4. 如果是導彈 那一瞬會發生什麼
如果是導彈 那一瞬會發生什麼
民航專家認為,如果民航飛行員看到了導彈,最佳的方法就是迅速下降,變更飛行方向,但一架普通民航客機很難這樣靈活機動,飛行員也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避開導彈變得幾乎不可能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17日在烏克蘭墜毀,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喪生。墜機原因眾說紛紜,有待調查。
烏克蘭政府指認東部民間武裝使用蘇聯時期研製的「山毛櫸」、即北約所稱SA—11型「牛虻」式防空導彈擊落馬航客機,民間武裝則指認烏克蘭軍方擊落客機。
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情報分析師正調閱來自一顆軍用衛星以及其他消息源的數據,以確認導彈是由烏東部民間武裝、俄羅斯軍隊還是由烏克蘭政府軍發射,但客機「幾乎無疑」是被地對空導彈擊落。
按照美國副總統喬·拜登的說法,客機顯然是被人「故意」擊落,「不是事故」。
如果MH17航班系遭導彈擊落,當時會是什麼樣的情形?美國恩布里—里德爾航空大學教授蒂莫西·霍爾特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在生命最後一刻,MH17航班遇難乘客恐怕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
他說,視頻資料顯示,這架波音777型大型客機是在墜落地面的一剎那才發生爆炸,「這種情況說明,機身是因為受到地面的沖擊而解體」。
霍爾特說,導彈擊中飛機的瞬間會發生什麼,完全取決於它擊中飛機哪個部位。如果導彈穿過存儲著燃料的機翼,那麼飛機將在空中爆炸。但鑒於MH17是在接觸地面後爆炸,「大部分燃料應該還在油箱中」,「空中沒有出現火球,撞擊地面後才有火光,才冒出黑色的煙」。
霍爾特說,像MH17這樣的民航客機沒有安裝偵測導彈的設備。飛行員要發現有導彈打來,唯一可能就是親眼看到了導彈。
「如果接到預警,或者是看到了導彈,最佳的方法就是迅速下降,變更飛行方向,」霍爾特說,但一架普通民航客機很難這樣靈活機動,「飛行員幾乎沒有可能避開導彈,他們也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
眼下無法確定乘客們是在導彈擊中飛機的剎那還是飛機墜毀時死亡,霍爾特說:「這取決於導彈的類型以及它擊中的部位。」
1、
當地時間17日12時15分,馬航MH17航班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近郊的斯希普霍爾機場起飛,載有298人,飛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2、
馬航MH17航班(波音777-200)途經德國和波蘭的空域,進入烏克蘭領空。
3、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18日下午發表聲明說,MH17航班向烏空管當局提交飛行計劃時,要求在1.1萬米左右高度飛行,但空管方面要求其減低飛行高度,在1萬米左右的高度飛行。
4、
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東部墜毀時所經過的空域並非管制區,但多家航空運營商曾獲提醒,那片空域可能有危險。另據了解,MH17機組人員了解所在空域狀況,知道覆蓋克里米亞上空禁飛區的具體方位。
5、
格林威治時間13時25分,這架客機在烏東部大約1萬米上空遭到擊落,在還有50公里就將進入俄羅斯領空時「開始墜落,而後被發現在烏克蘭境內的地面燃燒」。飛機墜毀地點處於烏克蘭民間武裝控制之下。
MH17是被「山毛櫸」擊落的嗎?
美國媒體稱MH17是被地對空「山毛櫸」導彈擊落。據報道,烏克蘭政府和民間武裝以及俄羅斯均有山毛櫸導彈,民間武裝控制了原烏克蘭政府軍的兩個防空分隊,裡面就有「山毛櫸」。而前蘇聯部隊離開時又在烏克蘭留下大量武器,不但政府軍,民間武裝也得到這些武器。一時間,這讓究竟是誰發射了導彈撲朔迷離。
是被什麼導彈擊中的?
美方認為擊落飛機的就是山毛櫸導彈,對於是否可能被其他型號導彈擊落,軍事問題專家、著名評論員岳剛對記者表示,除了「山毛櫸」,民間武裝和政府軍還裝備了肩扛式導彈,但這種肩扛式導彈能力有限只能射高4000米,但是民航客機一般要在8000米以上飛行,因此不太可能是肩扛式,肩扛式只能擊落武裝直升機和一些運輸機。在他看來,若不是「山毛櫸」導彈,可能擊中萬米高空目標的導彈應該是「山毛櫸」導彈改進型。
是誰擊落的?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是誰擊落飛機,因為俄烏以及民間武裝三方均持有「山毛櫸」。岳剛表示,雖然三方都有「山毛櫸」,但是俄羅斯方面不可能,「山毛櫸」射程無法抵達烏克蘭境內的頓涅茨克。
一些歐美媒體比較傾向親俄的民間武裝,岳剛表示,也不能排除烏克蘭政府軍誤擊的可能性,因為發射「山毛櫸」技術含量不低,該導彈發射需要發射群配合,不是一個導彈車就能完成的,需要裝填發射車、帶搜索雷達的指揮車,以及火控雷達,一個車上裝四枚導彈,還需要運輸車補充。因此發射「山毛櫸」需要各部分配合好,這樣才能准確發射。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研究員則對記者表示,從「山毛櫸」發射技術角度上看,這不太可能是誤擊,可能是有針對性行為,另外,飛機航線是報備的,何時經過是提前預知的。
「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
前蘇聯開發的防空導彈,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
用於領空防禦作戰,可用來擊落巡航導彈、無人機、直升機和其他飛行器。
「山毛櫸」-M1-2由指揮車、雷達車和自行式導彈裝填發射車等幾部分組成。每部發射架都能同時制導4枚導彈對付不同目標。
飛行速度約3馬赫,最大有效射程25公里,飛行高度15~14020米,有效射程3~45公里,最小作戰高度約為10米,最大有效射高2.5萬米。
「山毛櫸」導彈由地面雷達導引尋的。
●各方表態
俄總統普京:烏克蘭應承擔責任
普京17日晚說,烏克蘭對當天發生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客機墜毀承擔責任,「毫無疑問,這起可怕悲劇發生領域的國家要承擔責任。」普京已要求俄軍隊領導人對這起罪行的曝光提供所有必要的幫助。
烏總統波羅申科:展開國際調查
波羅申科稱這起事件是恐怖襲擊,呼籲立刻展開國際調查。他同時強調烏克蘭政府軍沒有擊落客機。
烏民間武裝領導人:政府軍所為
普爾金說,確信是烏克蘭政府軍擊落了客機。不過他沒有給出任何解釋或證據。
奧巴馬:所有證據必須原樣保留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與烏總統波羅申科通電話時再次強調墜機現場所有證據必須原樣保留在烏克蘭境內,直到國際調查人員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調查。奧巴馬同時表示,美國專家將立即為相關調查提供所有可能的援助。
潘基文:進行全面、透明、國際性的調查
潘基文說,需要對這起事件進行「全面、透明、國際性的調查」。他同時向遇難者親友以及馬來西亞人民表示深切慰問。
●調查問答
如何得出飛機被導彈擊落的結論?
美國通過雷達數據得出這一結論。一名美國高官說,就在航班墜毀前,一套美國雷達系統監測到地對空導彈系統開啟並追蹤一架飛機。另一套系統在航班被擊中時監測到熱度信號,這表明一枚導彈從地面發射升空。
俄新社18日援引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報道,航班墜毀時,俄軍方無線電設備探測和記錄到,烏克蘭軍方「山毛櫸」導彈雷達系統和發射系統有過數據交換。
可能是誰乾的?
烏克蘭政府指認是東部民間武裝所為,民間武裝則反指烏克蘭政府軍發射導彈。俄羅斯否認捲入其中,但國防部的表態暗示,是烏克蘭軍方用「山毛櫸」導彈擊落航班。
美將扮演何種角色?
如果確定航班上有美國乘客,美國肯定會參與其中。同時,因這架失事的波音777-200型客機是在美國製造,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可能派出小組,提供幫助。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會派人。
但由於烏克蘭東部局勢動盪,美國可能不會派人前往這一地區。美國情報部門將分析數據,以確認是導彈由誰發射。另外,美國國務院也會對俄烏之間的外交磋商提供幫助。
●專家分析
民間武裝誤擊概率高
客機墜毀是任何人都未曾預料到的。如果MH17航班系遭擊落,相信這不是任何一方的最初目的,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希望發生這種悲劇。從這一角度看,這起空難應該是偶然事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陳玉榮
從現階段信息看,客機遭地對空導彈擊落的可能性很高,而且烏克蘭政府軍、烏東部民間武裝以及俄羅斯都可能在事發地附近部署能夠擊落民航客機的防空導彈,從技術水平和軍事能力看,民間武裝對航空器的識別能力相對最差,因此誤擊客機的概率較高。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孫力舟
烏克蘭危機的延宕,導致這一地區持續動盪,俄烏關系緊張,當地形成軍事對峙。所謂因亂生禍,如此嚴峻的安全局勢下,出現類似災難也是難以避免,因此,這次空難的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必然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
專家認為,空難會對烏克蘭局勢產生影響,查明客機墜毀的真相面臨困難。
民間武裝誤擊客機概率高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孫力舟分析,客機遭地對空導彈擊落的可能性很高,而且烏克蘭政府軍、烏東部民間武裝以及俄羅斯都可能在事發地附近部署能夠擊落民航客機的防空導彈,從技術水平和軍事能力看,民間武裝對航空器的識別能力相對最差,因此誤擊客機的概率較高。
影響烏克蘭局勢走向
孫力舟認為,如果事件調查結果認定烏東部民間武裝為肇事者,則烏克蘭在東部地區的軍事行動將可能得到西方國家進一步支持,而俄羅斯與烏民間武裝在國際輿論上將陷於被動;若證實為烏克蘭軍方所為,那麼西方國家在繼續支持烏克蘭政府在東部「反恐」時會有所顧忌,烏克蘭現政權原本不穩的執政基礎可能發生動搖,俄羅斯甚至有機會在烏克蘭東部復制「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模式。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分別是喬治亞的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與喬治亞中央政府長期對抗。2008年格俄沖突後,俄羅斯宣布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俄斷交。
不排除黑匣子遭人為破壞
回顧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幾次誤擊民航客機的重大事件,如1983年大韓航空客機被蘇聯空軍誤擊事件,1988年伊朗民航客機被美軍擊落事件,都發生在敵對國家之間。馬來西亞與烏克蘭危機沖突各方毫無瓜葛,馬航客機如果系遭擊落,則十分罕見,因此事件原因的調查可能更加復雜。孫力舟認為,客機墜落地點在烏東部沖突地區,無論客機黑匣子最後被哪一方控制,不排除黑匣子數據可能被人為破壞、造成發現時就已損壞的假象,形成無法破解的謎團。
即便成立獨立調查機構調查事件發生原因,由於調查機構成立受各方影響以及組成人員立場不同,事實真相能否被還原尚未可知。
俄國防部「計算」出可擊落客機的范圍
據俄國防部新聞中心消息,俄國防部記下了烏克蘭雷達在馬航失事當天的工作,並算出可以擊落馬航客機的范圍。
俄國防部表示,客機路線及失事地點在烏克蘭兩個連的遠程導彈系統,以及三個連的中程導彈系統「山毛櫸-M1」的作戰區域內。消息中寫道,「俄羅斯無線電設備7月17日記下了部署在頓涅茨克南部30公里處居民點區域內的"山毛櫸-M1"遠程導彈營雷達站的工作」。俄國防部表示,「與此同時,"山毛櫸-M1"的技術特點允許在一個營的連隊之間交換有關空中目標的信息。因此,火箭可能發射自部署在頓涅茨克北部8公里處或者頓涅茨克東部25公里處的居民點的所有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