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怎麼突然襲擊伊朗

美國怎麼突然襲擊伊朗

發布時間:2025-09-10 17:00:58

❶ 什麼是兩伊戰爭

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戰爭自1980年9月爆發,至1988年8月結束,歷時八年。領土爭端是導致兩伊戰爭的主要原因,宗教派系對立、民族糾紛、領導者個人恩怨也是引起戰爭的起因。這是二戰之後持續時期較長、損失消耗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戰爭曾導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海灣地區的嚴重對立,使緊張的海灣局勢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兩伊是緊密鄰邦,其接壤邊界線長1280公里,雙方在領土、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由來已久,誰都不讓步,即便是已達成協議的問題都不誠心解決。

伊朗人口3400餘萬,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只有200萬左右。長期以來,阿拉伯人一直進行著要求民族平等和爭取自治的斗爭。霍梅尼執政前曾答應給予自治,但執政後卻未履行諾言。阿拉伯人起來反抗,伊拉克則對其提供武器和經費,霍梅尼對此極為痛恨。另外,兩國境內均有數百萬庫爾德人,雙方都支持雙方的庫爾德人反對對方政府。這樣,民族糾紛的積怨愈結愈深。

戰爭直接起因是,1978年伊朗發生動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執政。霍即宣揚輸出「伊斯蘭革命」,並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8月,伊朗單方面宣布不承認阿爾及爾協議。9月上旬,伊拉克用武力收復了長期被伊朗控制的扎因高斯等地,隨後也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由此導致了兩伊戰爭的爆發。

戰爭開始後,雙方投入的兵力為:伊拉克10個師,11萬餘人,1500輛坦克,300餘架飛機;伊朗7個師,7萬餘人,1000餘輛坦克,150餘架飛機。此外,雙方各有數萬名後備役部隊參戰。戰爭大體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980年9月22日至1982年7月12日)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拂曉,伊拉克出動大批飛機,襲擊了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及大不里士等15個城市和空軍基地。23日凌晨3時,地面部隊5個師(其中裝甲師3個、機步師2個),約5萬餘人,1000餘輛坦克,在猛烈的炮火准備後,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29日,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佔領了伊朗近400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了阿拉伯河東岸地區。這一階段,歷時40天,伊拉克利用突然襲擊獲得先機之利,奪取伊朗縱深30-90公里不等的大片土地,贏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1980年11月,伊朗進行局部反攻,伊拉克轉入全線防禦。由於伊拉克無力進一步發動有效的進攻,步步陷入被動。伊朗穩定了戰局,逐步改變了被動態勢。

從1982年3月起,伊朗轉入反攻,伊拉克被迫退卻。3月22日凌晨,伊朗出動正規軍3個師和一部分革命衛隊,共3萬餘人,發動了代號為「勝利行動」的反攻戰役。收復了扎迪赫阿巴斯等城鎮,約2000平方公里的失地,伊拉克被迫後撤30至60公里。

伊朗在取得戰役勝利後,調整部署,經過約1個月的准備,於4月30日凌晨,發起了代號為「聖城行動」的進攻戰役,主力突破了伊拉克部隊防禦,前出至兩國邊界附近,南下威脅霍拉姆沙赫爾城。6月10日,伊拉克宣布單方面停火,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從此,兩國邊界基本恢復到戰前狀態。

第二個時期(1982年7月13日到1984年3月)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以正規部隊革命衛隊等共約10萬餘人,在猛烈炮火支持下,在寬達60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路對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地區發動了代號為「齋月行動」的進攻戰役。深入伊拉克境內8至20公里。14日晨,伊拉克以1個師和2個旅的兵力,在武裝直升機的支持下進行阻擊,並迅速轉入反攻,迫使伊朗部隊退至距邊界約5公里的伊拉克境內的一個弧形地帶踞守。此後,伊朗又發動三次進攻,都未能取得進展。

1982年10月1日起,伊朗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10月1日凌晨,伊朗部隊出動5萬餘人,向伊拉克邊境城市曼達利地區發動了代號為「穆斯林伊本—阿吉勒」戰役,控制了曼達利至納夫塔哈納之間的戰略公路,對巴格達形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先後發起7次反擊,把伊朗部隊阻止在邊境一帶。從1983年2月起,伊朗主要在中線和北線發動了「曙光1、2、3、4、5號」攻勢。伊拉克憑借在國內作戰的有利條件,對伊朗的攻勢組織了有效的反擊,基本守住了防線。由於戰斗激烈,雙方損失較重,至1984年3月底,伊朗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個時期(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並進行「襲船戰」和「襲城戰」,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1984年4-5月,伊拉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襲船戰」,最多時,一天有8艘伊朗船(多為油船)受襲。8月,伊拉克開始大規模空襲哈爾克島,並襲擊來往於該島的油輪,破壞伊朗的石油出口。1984年6月-1985年6月,伊拉克又發動了「襲城戰」,伊朗近400座城市受襲。隨後,雙方的「襲城戰」進一步升級。1988年2月27日,「襲城戰」達到了8年來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動飛機轟炸了德黑蘭煉油廠。第二天,伊朗進行報復,轟炸了巴士拉及其他5個城市,29日,還向巴格達發射了3枚導彈。「襲城戰」使雙方的許多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炸死炸傷了一大批平民。

與此同時,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伊拉克從1984年開始,發動了一場襲擊油輪的攻勢。為迫使美國等國家進一步向伊朗施加壓力,伊拉克還用導彈打擊巴拿馬、希臘、科威特、英國、美國等國的油輪,企圖將美國捲入海灣沖突。

1987年7月22日,美國公開捲入兩伊沖突。11日,美國出動武裝直升機首次襲擊了正在公海佈雷的伊朗「阿傑爾」號登陸艇。10月8日,又出動武裝直升機攻擊伊朗的4艘炮艇,擊沉2艘,擊傷2艘。10月15日、16日,伊朗發射岸對艦導彈,擊中了懸掛賴比瑞亞國旗的美國「森加里」號油輪和懸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1988年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用導彈擊落了一架飛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全體人員遇難。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做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伊朗既沒接受,也沒表示反對。1988年7月1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宣布接受598號決議,就在前幾天,它還宣稱要進行持久戰。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主持下,兩伊外長終於坐在一起,為最終結束戰爭進行談判,結果一致同意停止戰爭,但雙方在邊界劃分、戰爭責任、賠償、交換戰俘等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至此,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兩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中東、波斯灣地區爆發的一場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雙方血戰8年,結果兩敗俱傷,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兩國共傷亡約100餘萬人,僅傷亡人數一項就大大超過1948年以來歷次阿以戰爭傷亡人數的總和。8年戰爭,兩伊在軍費開支上共耗資2000多億美元,其他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兩伊戰爭如此高的消耗,是二戰後局部戰爭少有的。

1984年5月開始的「襲船戰」,不僅給雙方造成了重大損失,而且引起了整個海灣局勢的緊張,導致了外國在海灣軍事力量的大量增加。這是二戰以來,外國軍事力量在海灣地區的最大規模的集結。

兩伊戰爭,雙方使用了大量的現代化高技術武器裝備,美國、前蘇聯和法國等,將一些新式裝備賣給交戰雙方使用,這些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提供了大量戰斗數據,為有關國家研製和裝備同種武器提供了重要經驗。

❷ 親伊朗武裝再度襲來

親伊朗武裝再度襲來

美國和伊朗的對峙局面一直都遲遲未運國安的比外比監美伊的沖突和矛盾就開始愈演愈

美國從一開始的制裁伊朗到後來的暗殺伊朗的重要軍事人物,每一步都在逼迫著伊朗想要「臣服於」美國,但是伊朗卻一直沒有放棄抵抗,反而用自家的導彈對美軍基地實施了猛烈地報復。

從那之後的美軍也算是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近來美國和伊朗的對抗又趨於白熱化。美國政府想借著伊朗國內暴發疫情的危急時刻對伊朗動武,在中東海域安排了兩大艘航空母艦,i還聚集了大量的美軍士兵。

國防部公開表示,此次的中東兵力集合為的就是打擊親伊朗武裝和伊朗的海外部隊,如此強硬的態度讓外界感到又一場中東惡戰即將拉開序幕。親伊朗武裝組織和美軍的沖突越來越頻繁,然而美軍並沒有占據到什麼上風,反而被親伊朗武裝搞得自家軍事基地收到了嚴重的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終於得到了部署反導系統的命令,令人美軍感到震驚的是,在伊拉克美軍基地內美國士兵剛剛部署好反導系統,就被火箭彈再一次迎面襲擊了。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的報道,美軍在伊拉克境內的阿薩德空軍基地又一次遭受了火箭彈的襲擊。好在美軍的反導系統剛剛部署好,這些火箭彈悉數被反導系統所攔截,美軍士兵因此躲過了一次「災難」。

有伊拉克安全部隊的人士稱,有看到部分武裝分子悄悄的靠近阿薩德空軍基地不遠處的地區。並忽然使用火箭彈對基地發起了攻擊,所幸的是美軍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已經安裝就緒,直接將火箭彈全部攔截,美軍基地內的各種設施以及作戰人員都沒有遭到傷害。

這次的襲擊沒有讓美軍受到創傷,美軍士兵也在襲擊發生後找到了火箭彈的殘骸,通過檢測發現這是親伊朗武裝經常使用的「嗝秋莎」火箭彈,阿薩德空軍基地再次遭襲的事情引起了伊拉克國內和美國國內的高度重視。

美軍在伊拉克境內正在進行高度防禦部署,其伊拉克北部的兵力正在不斷的收縮,可以看出來,美軍收縮兵力的根本目的就是減少傷亡,或許是因為親伊朗武裝的火箭彈襲擊過於頻繁,讓美軍不得不轉移作戰重心,從伊拉克北部向西部做重點防禦的變遷。

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和伊朗以及親伊朗武裝之間的沖突就越發的明顯起來,由於美軍無緣無故暗殺了伊朗重要人物「蘇曼萊尼」之後,親伊朗武裝組織對伊拉克境內的美軍就展開了無休止的突然襲擊行動。

可見如果美國再不收斂自身在軍事上的行動,或許就不只是親伊朗武裝對其實施火箭彈襲擊了,將會有更多的武裝組織找上門來。

❸ 伊拉克和伊朗的實力差不多,為什麼美國打擊伊拉克那麼輕松

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伊拉克自稱軍事實力中東第一,世界第四,自然也是超過了當時的伊朗,可是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伊拉克就被美英聯軍打回了原形,美英聯軍只花了一個多月就佔領了巴格達,伊拉克的主要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後,有個問題就自然出現了:美國打擊伊拉克為何那麼輕松?

最後就是客觀的原因了,薩達姆國土面積不大,並且境內地形大多數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進攻,而不適合防守,尤其是在空中支援下,美英地面部隊進攻非常迅速,短時間內就可推進很長的距離,沒有遮擋物的伊拉克地面部隊,在失去空中支援後,就成為美英聯軍的一個又一個靶子,挨個被點名。

❹ 哪位大大比較清楚波斯灣民航事件

1988年7月3日,美國「溫森斯」號巡洋艦,用導彈擊落了一架飛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機,造成290名乘客機組全體人員遇難的慘案。海灣煙雲越來越濃,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朗逐步佔了下風,而美國則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製造任何借口的機會。

1988年7月3日,在伊朗阿巴斯港機場,標號為A—300,編號為655的伊朗客機,已載著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由輔助跑道平緩地滑向主跑道上的起飛線。機上除了少數外國人之外,乘客大多是伊朗人。他們將直飛海峽對面的迪拜機場。整條航線的全程為:德黑蘭——阿巴斯港——迪拜。

這時,美艦「溫森斯」號正在霍爾木茲海峽一帶執行任務。

當地時間10點10分,「溫森斯」號軍艦上的1架直升飛機起飛不久,突然遭到炮擊。緊接著,4艘伊朗炮艇以飛快的速度朝「溫森斯」號沖來,擺出一副決斗的架式。兩艘美國軍艦立即作出反應,用火炮擊沉兩艘伊朗炮艇,擊傷一艘。

10點47分,「溫森斯」號上的熒光屏出現了一個亮而短的光線,這是一架似乎從阿巴斯起飛的機影映現的。從各種情況判斷,這架飛機是伊朗空軍的F—14戰斗機。

但阿巴斯是一個軍民兩用的機場,機影也存在著是民間飛機的可能性。為了證實這一點,必須依靠民間飛行的飛行指南。而價值高達幾億美元的尖端設備卻對判明情況不起什麼作用。有關負責人匆匆翻開了航行指南,查閱類似的定期航班。但出現的機影比規定時間晚17分鍾,於是便認為是別的飛機。

艦長又指示用敵我識別裝置進行核實。第一裝置接受到民用和軍用雙方的信號。在第二裝置,來自不明飛機的信號是民用飛機使用的傳輸模3。但同時,還有軍用飛機使用的傳輸模2的回答。經分析,據說同布署在旁邊的伊朗F—14飛機一樣。

飛機正向西南方向飛去,對著「溫森斯」號的方向。從發現機影僅用了2分鍾,於10點49分,「溫森斯」號就向該機發出了警告。該艦3次用緊急民用頻率,4次用軍用遇難頻率,前後發出7次警告電報。

為「宇宙盾」護航的驅逐艦「塞蒂斯」號也發了5次電報。但不明飛機既不通報名字,也不答復改變航線的要求。

羅傑斯艦長決定請示上級,便同中東聯合機動艦隊司令安索尼少將通了話。從前一年的「斯塔克」號事件以後,根據新的作戰准則,敵機在靠近30公里以內時,艦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相機行事。但當飛機接近這個范圍時,謹慎的羅傑斯艦長又一次請示上級,安索尼少將批准其發射。

10點52分,飛機到達30公里的線內,艦長認定「可能是敵機」,於是便下令「宇宙盾系統」作好發射准備。

2枚「標准Ⅱ型」艦對空導彈被裝上了發射台。電子計算機繼而調整著導彈諸元。導彈本來是可以自動發射的,但為了等待不明飛機在最後關頭退避,決定用手動發射。

「溫森斯」號用軍用和民用兩個頻率又第2次發出警告。但飛機仍沒有答復,而且從3000米的高度開始下降並快速向「溫森斯」號飛來。這立即被認為是一種俯沖的徵候。F—14機如果俯沖下來,對「溫森斯」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羅傑斯艦長想起1983年在黎巴嫩發生的海軍陸戰隊兵營爆炸事件,擔心對方會採取拚命的戰術。

隨著對方飛機的接近,「溫森斯」號艦可供採取手段的范圍越來越窄。因為「標准Ⅱ型」導彈在10公里以內是無法使用的。如果對方進入10公里以內,到頭來,只能使用那2門只在1500米范圍內有效的法蘭克斯20毫米機關槍。艦長需要保護艦只,是盡快發射導彈?還是等到最後一瞬,只靠那兩門法蘭克斯機槍?羅傑斯猶豫起來。

10點55分,飛機已接近15公里處,艦長命令發射導彈。

共發射了2枚導彈,導彈至少擊中了1架,熒光屏上的機影和航跡立時消逝,宇宙盾系統顯示目標墜落。

據一些目擊者後來說:「當時在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普什姆島東南海域,漂浮的屍體、行李衣物以及飛機殘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長。」幾小時後,伊朗的營救直升機拖著照明燈,把飛機墜毀的海域照得通明。海面上漂浮著數不清的屍體,其狀之慘目不忍睹。經過幾小時的奮戰,伊朗蛙人從大海中打撈出150具屍體,其中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阿聯酋和南斯拉夫等外國人。

是這個么?

❺ 美國到底敢不敢入侵伊朗本土

敢是敢,但代價會很大,所以美國會克制自己不直接入侵伊朗本土。很有人可能覺得美國是一個失控的國家,但實際上美國也許算是世界上自控能力最好的國家之一,因為按照美國的國家利益來看,全世界到處都是它的敵人,同時它又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自控力不好,早就開幹了。
哈梅內伊視察伊朗核設施

除此之外,即使川普昏了頭腦執意攻打伊朗,也很難通過國會的授權。伊朗導彈固然打不到美國本土,但依然能夠夠得著美軍的軍事基地,這意味著美國軍人的生命時刻處於危險中。甚至伊朗有可能直接針對普通美國公民採取行動。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要是讓美國人民得時刻警惕著自己腦袋會不會搬家,那他們手中的選票會讓特朗普明白,美國總統不是那麼好當的。

閱讀全文

與美國怎麼突然襲擊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降油價 瀏覽:830
1美元可以兌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207
外賣和義大利面哪個好 瀏覽:179
中國美院的高樓為什麼拆 瀏覽:590
伊朗的油田的石油是什麼樣子 瀏覽:817
4百萬越南盾等於多少美金 瀏覽:182
義大利貨幣是什麼樣子 瀏覽:954
在中國哪個國家沒有電 瀏覽:583
伊朗最害怕什麼武器 瀏覽:577
中國天然氣集團怎麼樣 瀏覽:806
印度哪些地方買漢蘭達 瀏覽:833
東京奧運會中國至今拿多少塊金牌 瀏覽:887
英國短毛小貓圖片多少錢 瀏覽:787
cn是什麼越南歌 瀏覽:703
英國王府叫什麼 瀏覽:624
美國怎麼突然襲擊伊朗 瀏覽:476
伊朗的藏紅花都有什麼好處 瀏覽:728
印度人怎麼吃青木瓜 瀏覽:896
海洋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587
越南河內有哪些印刷廠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