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國家女性地位很低伊朗的女性地位到底有多低
1. 在《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中,提到的乾坤大挪移神功起源可以追溯到波斯。小說中的角色小昭最終成為了波斯教的教主。波斯是現今伊朗的古稱,它與伊拉克相鄰。
2. 伊朗是一個以伊斯蘭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其法律體系中規定了女性地位較低。這種現象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也曾存在。但是,自從清朝滅亡後,中國摒棄了封建制度,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升,現在已經實現了男女平等,盡管在某些特定行業中仍存在性別差異。
3. 在伊朗,法律規定女性在公共場合必須穿著特定的黑色衣物,全身需得到適當的遮蓋,只露出眼睛。這一規定是出於對男性不可接觸的教規,同時也是對女性丈夫的尊重的體現。
4. 在伊朗,女性不被允許騎摩托車,乘坐公交車時也通常需要坐在後排,前排座位被視為男性的專座。
5. 對於伊朗的女性犯罪者,法律上有特殊的處理方式。在執行死刑之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如果是處女,則不能執行死刑。伊斯蘭教認為處女是神聖的,因此必須先行結婚,且丈夫必須是信敏帆才能進行行刑。
6. 面對處女囚犯,獄長有責任在行刑前與她們結婚。結婚之後,行刑才會進行。伊朗實行一夫多妻制,因此獄長可以與多位女性結婚。如果女囚犯數量眾多,獄長也可以指派其他獄卒代為完成結婚儀式。
7.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習俗,這些習俗可能在外人看來有些難以理解,但確實在伊朗存在。
8. 中國也有自己的傳統習俗和行為,如節日放鞭炮、結婚時送彩禮、飯桌上的勸酒等。這些在我們看來可能是理所當然的,但在其他國家可能會被視為不同尋常。
B. 里根在位時間的一個丑聞什麼事件秘密出售武器
伊朗門事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松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1979年11月4日,激動的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60名使館人員扣作人質,釀成了轟動一時的人質事件。從此,美國和伊朗成了冤家仇敵。
7 年後的這一天,黎巴嫩的一家不起眼的雜志《船桅》周刊,登載了這么一條新聞: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曾於當年5月秘訪德黑蘭,同伊朗高級官員進行了接觸,伊朗方面要求美國提供軍火。隨後,數架美國運輸機給伊朗運送了戰斗機零件和彈葯。
同一天晚上,出席慶祝德黑蘭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突然宣布,麥克法蘭曾秘訪伊朗,時間是1986年5月28日。當時,麥克法蘭帶著4個人,裝扮成機組人員,手持偽造的愛爾蘭護照,乘一架裝有武器零件的飛機抵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關系,要求伊朗幫助釋放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
面對咄咄逼人的國內外輿論潮流,一向鎮定自信、談笑風生的里根,彷彿老了許多。1986年11月13日晚,他出現在全國電視廣播網的屏幕上,神情呆滯,表情尷尬。他首次承認。一年半來美國和伊朗之間有秘密外交接觸,他的確於當年5月派麥克法蘭秘密訪問伊朗,並曾授權向伊朗提供武器。他接著辯解說,政府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為它有4個目標:同伊朗恢復關系;結束兩伊戰爭;消除中東的恐怖主義;使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他重申,政府的這些做法是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的,盡管要冒很大的風險,但「保持沉默的風險已超出了把事情講出來的風險。」 此後不久,里根無可奈何地對《時代》周刊的記者說:「這些天來,我喉嚨里猶如卡著一個苦膽」。可見其窘迫之狀。
1984年3月,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一等秘書,中央情報局貝魯特站站長巴克利遭綁架。此後一年多內,又先後有6名美國人遭到綁架,釀成了使里根政府傷透腦筋的人質危機。綁架者向美國政府提出了釋放人質的 3 個條件,即釋放1983年因參與策劃和襲擊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而被科政府投入監獄的17名囚犯;美政府對以色列施加壓力,釋放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軍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提供貸款,開發南黎巴嫩。綁架者揚言,美政府若不答應其條件,人質將被逐個處決。
人質危機引起了美國國內各界的嚴重關注。里根政府一方面聲稱要作出強硬反應,拒絕與恐怖主義者妥協;一方面又絞盡腦汁尋求人質獲釋的途徑,但收效甚微,時間越拖越久。綁架者似乎不耐煩了,他們說到做到,1985年下半年,在被綁架一年多後,巴克利的屍體出現在照片上。
里根總統在處理人質危機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引起國內輿論的強烈不滿,一些國會議員和新聞記者紛紛抨擊政府「遺棄」人質。此時美國正值中期選舉的前夕,執政的共和黨內部一些人也要求里根盡快想出辦法,以緩解輿論壓力,增強共和黨人的選舉資本。內外交困,里根寢食難安。
真是沒有辦法嗎?不是。在美國政府為人質釋放所作的種種努力中,他們發現,要找到一個既不答應綁架者提出的條件而又能使人質獲釋的辦法,那就不能不與美國的冤家——伊朗打交道。因為伊朗對綁架者有勿庸置疑的影響。這一發現使美國政府啼笑皆非。
正當里根政府苦惱之際,1985年8月,從貝魯特和海牙國際法院傳來了信息:伊朗政府內部至少有一個派別的人對恢復同美國接觸感興趣,急切地希望同美國坐在談判桌前。這一消息使白宮格外興奮,里根當即召集國務卿舒爾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國防部長溫伯格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等進行緊急磋商。里根認為,應該接住德黑蘭拋出的紅線,同伊朗談判不僅可以為人質獲釋帶來希望,而且還能著眼於今後,即寄希望於霍梅尼之後,使美國「重返」伊朗。同伊朗恢復關系,對於美國搞活它在整個中東地區的一盤棋是有巨大好處的。
而伊朗這方面,由於它同伊拉克打了6年,國庫空虛,武器不足,經濟上處於困境,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因而伊朗也有與美國做交易的願望。這一政策更多地反映了以議長拉夫桑賈尼為首的溫和派的主張,並得到了最高領袖霍梅尼的首肯。霍梅尼曾說:「如果我們走一步,大撒旦就會走100步!」
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後,興致勃勃的里根最後拍板:立即進行美伊秘密接觸。這一任務交給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具體承辦。另有報道說,早在1985年初,里根就批准了一份由麥克法蘭擬定的計劃,通過以色列向伊朗供應武器和零部件,改善美伊關系,使伊朗幫助釋放美國人質。該項計劃由麥克法蘭和其助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諾思中校具體負責。
在這場交易中,以色列自告奮勇地承擔了掮客的角色。「摩薩特」特務,軍人商雅各布・尼姆羅迪曾作為美國的代表,同伊朗實業家馬努赫爾・古爾巴尼薩爾商談具體交易辦法。1985年夏,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邁克爾・萊丁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在歐洲某地會見了古爾巴尼薩爾。1985年9月3日,以色列官員向麥克法蘭轉達了伊朗方面的意向,即若美國能向伊朗運送一飛機軍火,伊朗將在一天內幫助釋放一名美國人質。麥克法蘭當即拍板同意。在 1985 年辭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麥克法蘭仍繼續為美伊交易而奔走。1986年5月,他親赴德黑蘭,釘下以後爆發「伊朗門」事件的楔子。經過多次秘密接觸,雙方終於達成了交易。
1985年9月,以色列先後兩次租用DC—8型運輸機滿載「陶」式反坦克導彈,飛機零部件和彈葯飛抵德黑蘭,同期,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獲釋,美國人終於嘗到了甜頭。9月14日,里根打電話給佩雷斯,對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謝。就在此時,白宮幕僚們在是否繼續進行美伊交易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以舒爾茨,溫伯格為首的一方,主張停止美伊交易,而以凱西和新上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為首的另一方則認為,如果需要的話,同魔鬼打交道也是可以的。雙方毫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里根為調和雙方矛盾,表示暫時停止與伊朗的接觸。美伊一度回到互不來往的狀態。
但是,問題並未解決、人質危機又緊迫起來,並嚴重地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里根權衡再三,終於下令恢復美伊軍火交易。1980年7月到同年10月,美國先後兩次給伊朗運送了軍火,美國人質詹森、雅各布森先後獲釋。參議員邦伯斯估計,美伊軍火交易總額可達1億美元以上。
C. 薩達姆都犯了什麼罪為什麼要判死刑
薩達姆被判死刑的罪名是謀殺和反人類罪。
1、伊拉克軍隊在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對哈拉布賈村發動襲擊,在一天之內造成5000人死亡。特別法庭有人證實,指是薩達姆下令進行大屠殺,但薩達姆在他第一次接受法官問詢的時候聲稱,他是從媒體上得知哈拉卜賈事件的。
2、2006年8月21日,伊拉克高等法庭開庭審理薩達姆和其他6名前政權高官涉嫌鎮壓庫爾德人一案。
拓展資料:
1、薩達姆19歲就積極投身政治運動,21歲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從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總統,在位期間先後發生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其政權被美國推翻。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被美軍抓獲。
2、2006年12月30日被伊拉克當局處絞刑,行刑當天是伊斯蘭最神聖節日宰牲節的第一天,此一舉動引起伊斯蘭教徒不滿。12月31日,薩達姆的遺體在出生地奧賈村埋葬。2015年3月16日,位於提克里特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的墳墓在伊軍與「伊斯蘭國」(IS)的交戰中被炸毀。
D. 世界各國對死刑犯的執刑方法都有哪些
世界各國執行死刑的形式主要有槍決、絞刑、斬首、石刑、注射死刑等。
1、槍決(槍斃)
槍斃指用槍處決,是對死刑犯執行死刑。現用國家或地區:中國大陸(實踐中一般已改為注射死刑方法)、中國台灣地區、美國猶他州、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只有在毒液注射被列為違憲的時候才能採用槍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
2、絞刑
分成縊死和勒死兩種。縊死,俗稱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施行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黎巴嫩,約旦,科威特,日本,新加坡等。
3、斬首
斬首,原理是割斷脖子,也就是說將頭和軀干分離。中國在1905年以槍決代替斬首,法國也在1981年廢除死刑(至少廢除了斬首),現時只有部份伊斯蘭教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等以斬首作為處決囚犯的其中一種合法方式。雖然合法,但並不常用。
4、石刑
石刑是一種鈍擊致死的死刑執行方式,即埋入沙土用亂石砸死。通常把男性腰以下部位、女性胸以下部位埋入沙土中,施刑者向受刑者反復扔石塊。
石刑是伊斯蘭教法的一種,石刑在國際社會普遍被視為過於殘酷,故通常會使用一些較人道的死刑。仍然存在石刑的國家包括沒有舍棄伊斯蘭教刑法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蘇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和奈及利亞、汶萊。
5、注射死刑
注射死刑,或注射毒葯、致命性注射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劑量的葯劑(通常是巴比妥酸鹽、肌肉鬆弛劑和氯化物)使被注射對象瞬間死亡的過程。主要用於死刑執行。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正式採用葯物注射死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97年起開始使用這種方式,瓜地馬拉從1998年開始,菲律賓(現已廢除死刑制度)從1999年開始,泰國從2003年開始。
E. 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1. 1980年4月30日,六名武裝男子攻佔了位於英國倫敦的伊朗大使館,事件中挾持了包括大使、工作人員、遊客和一名警官在內的26人。
2. 這些武裝分子屬於伊朗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陣線(DRFLA),他們提出要求釋放伊朗的阿拉伯囚犯,並保證他們安全撤離。
3. 英國政府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而是對大使館進行了武力包圍。在隨後的談判中,警方部分答應了武裝分子的要求。
4. 被圍困的武裝分子由於要求未得到進一步回應,情緒變得沮喪。在事件發生的第四天夜裡,他們殺死了一名人質,並將其屍體從使館拋出。
5. 英國政府隨後下令特種空勤團(SAS)進行突襲,以武力解救人質。SAS士兵從屋頂繩降而下,悄無聲息地從窗戶強行突入。在11分鍾的解救行動中,剩餘的武裝分子被制服,其中5人被擊斃。
6. 事件結束後,SAS遭受質詢,關於是否有必要打死兩名武裝分子的問題。但最終SAS被證明沒有任何不當行為。
7. 被抓獲的武裝分子在英國被起訴,並判處27年監禁。隨著1980年兩伊戰爭的爆發,人們的注意力轉移,但SAS的這次行動還是為當時的撒切爾夫人鞏固了政治聲譽。
8. SAS因為這次行動收到了大量的入隊申請,以及外國政府的交流合作請求。他們的成功也為其他國家的特種部隊提供了範例,例如德國的GSG9(第九邊防大隊)、美國陸軍的三角洲特種部隊等。
9.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隨後組建了自己的SAS子部隊,這一行動使SAS名聲大震,其特種作戰模式被多國效仿。
F. 伊朗監獄為什麼規定處女不能被執行死刑
說起伊朗大家想起的肯定是古波斯,沒錯它的前身就是波斯古國。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伊朗,全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中東國家,位於亞洲西部。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彷彿與這個世界相脫俗一樣,與世界格格不入。伊朗法律規定處女不能處死刑,但這難不倒聰明的伊朗公僕,對於想殺的處女,只要在行刑前夜由獄卒幫她破身,使她變成「非處女」,然後再行處決,這就繞過了法律上的難題。伊朗一個獄卒18歲時被選當破身人。據他說,這些處女對破身比行刑還怕,常拚命反抗,哀號慘叫,個別烈女需在食物中摻加催眠葯才能行事。
關於這個法律,跟伊朗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大家都知道,地位平等對伊朗婦女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根據伊斯蘭教法,她們並非成熟的國家公民,所有重要的決定必須由其父親或者是丈夫做出。作為成年人,伊朗婦女在做決定的時候經常是必須與自己的丈夫坐下來商量。婦女婚後能否出去工作,完全由其丈夫來決定。還有住在什麼地方,甚至連自己的妻子能否出國或者是離開某個城市,都取決於丈夫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