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黑蘭的名稱由來
德黑蘭在歷史上稱為「拉伊」(Ray),這一詞在語源上與古波斯語及《波斯古經》里的剌伽(Rhaga)有關系。剌伽是操伊朗語的米底人及阿契美尼德人的活躍地區。
在祆教的波斯古經里,剌伽是阿胡拉·馬茲達所創造的第12個聖地,在古波斯文的銘文里提到剌伽是一個省份,大流士一世在剌伽派遣援軍幫助他的父親敉平安息的動亂。剌伽附近的德馬峰在《列王紀》里所描述為是弗雷頓捆綁龍形魔鬼查哈克(Zahhak)的地方,德馬峰在波斯神話和傳說里都顯得十分重要,祆教里的原人、《列王紀》里的第一位國王蓋約馬爾特據說就居住在德馬峰。在傳說里,達馬萬德的建立也是歸功於他。
傳說中的射手阿拉什(Arash)就在德馬峰犧牲他的性命來射出一箭,箭矢所落之處便形成了伊朗與圖蘭的分界,每年的星節(Tiregan)就是紀念和慶祝這個傳說。根據一個波斯傳說,國王馬努切赫爾出生在達馬萬德。據說在1815年8月31日,達馬萬德舉行慶典以慶祝查哈克的死忌。根據祆教的傳說,查哈克會在末日之前被伊朗英雄加沙斯帕殺死。雖然現代史學家認為祆教的發源地是在大呼羅珊,但一些中古波斯文獻指出拉伊是祆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的出生地。
在薩珊王朝統治時期,伊嗣俟三世(Yazdagird III)在641年於拉伊向他的子民作出最後的呼籲後便逃向呼羅珊,以逃避阿拉伯人的侵略。舍赫爾·巴努神殿位於德黑蘭南郊,神殿只向女子開放,它是用以紀念耶斯提澤德的女兒,據說她是第三位什葉派伊瑪目塔利卜的妻子。
拉伊是抵抗阿拉伯人侵略的巴赫拉姆六世的後裔及米倫家族的邑地。在那次侵略里,阿拉伯人攻陷了拉伊,並摧毀了城鎮,其後又把它重建。
在10世紀,許多伊斯蘭地理學家都在文獻里詳細描述拉伊。雖然阿拉伯人希望可以在拉伊體現巴格達的繁華,但是他們在當地勢孤力弱,而且當地的波斯人遍及各個階層,烏古斯人分別在1035年及1042年將拉伊廢棄,拉伊在塞爾柱及花剌子模統治時期一度恢復過來。根據當時伊斯蘭史學家的記載,蒙古人屠殺了拉伊的居民,並完全廢棄拉伊。在薩珊王朝的編年史里,拉伊已經淪為一個次要的城市。
德黑蘭的名字由來不明,它在9世紀時期是一個村落,但是名氣不及當時較繁華的剌伽。蘇菲主義學者納吉姆丁·拉齊認為拉伊在蒙古人入侵前的人口達500,000人。13世紀蒙古人毀滅了拉伊後,許多居民逃到德黑蘭。在一些早期的文獻里,它被稱為「剌伽的德黑蘭」。地理學家哈姆杜拉·穆斯圖菲(Hamdollah Mostowfi)在他的《心之喜》(Nuz'hat al-Qulub)里描述德黑蘭是一個著名的村落。
卡斯提亞王國使節魯伊·岡薩雷斯·克拉維約(Ruy Gonzáles de Clavijo)可能是第一位到訪德黑蘭的歐洲人,他在1404年7月前往帖木兒的首都撒馬爾罕(位於今烏茲別克)途中路徑德黑蘭,當時帖木兒控制著伊朗,而當時的德黑蘭仍沒有城牆保護。
⑵ 伊朗和德黑蘭的字面意思是什麼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
伊朗國名源自公元前2000年前入伊朗高原嘅雅利安人,「伊朗」意思,解做「雅利安人地頭」,而「雅利安」意思,就解光明同高貴。伊朗舊底叫「波斯」,波斯原本系雅利安人其中一個部落, 亞述文解「邊區」,梵語同閃米特語就解「馬夫」、「騎士」,由於呢個部落後來做咗大帝,所以帝國名就跟返叫波斯帝國。之後一路叫波斯,一直到1935年先正名叫返「伊朗」,到1979年霍梅尼領導嘅伊斯蘭革命黨推翻巴列維王朝之後,再正式叫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