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巴列維是如何覆滅的霍梅尼為何要革命
說起伊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這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中東世界的大國。而且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新興的巴列維王朝也是發展的風生水起的,非常的富饒,比沙特還要富裕,算是伊朗歷史上非常成功的一個王朝了。
而現在的伊朗整體社會倒退,宗教重新掌權,經濟發展倒退。而這一切都開始於霍梅尼,在1978年,伊朗國內爆發反抗巴列維的遊行示威後,其秘密回到了伊朗,領導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革命勝利後,霍梅尼走上了與美國對抗的道路,同時實行政教合一,恢復伊斯蘭教法,重新禁錮百姓。
白色革命,巴列維家族腐敗
伊朗巴列維國王只注意經濟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的發展明顯與社會發展相脫節,伊朗社會貪污盛行,造成整個社會道德的頹敗;貧富懸殊與日加劇。但國王拒絕政治體制改革,最後導致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巴列維王朝的專制現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專制、觸目驚心的腐敗和驚人的經濟兩極分化,老百姓對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滿是顯而易見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機會,教士集團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層群眾結成了聯盟。在伊斯蘭革命中,以霍梅尼為領袖的教會理所當然地成為眾望所歸,終於引發黑色革命,巴列維王朝自此終結。1979年巴列維被迫出走,流亡在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返回國內執政。
兒子被殘殺
霍梅尼有個長子叫做穆斯塔法,是霍梅尼最喜歡的兒子,也是當時伊朗著名的宗教專家,導師,是霍梅尼最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但是,這個兒子卻被巴列維政府給殺了,這仇恨是殺子之痛,苦大仇深,所以霍梅尼為了私仇那也是要革命的。
千年地位的失去
從古代歷史來說,舊勢力被新勢力取代,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伊朗那是幾千年的伊斯蘭教傳統,也就是宗教領袖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可惜的是霍梅尼時代,在巴列維的改革中,徹底的在世俗化,教士階層整體的在退出國家權力中心。所以對於霍梅尼這個領袖來說,絕對不甘心失去權力,這是從公仇來說的。
因此公仇私恨,共同引起了霍梅尼在1977年指揮幾百位國內教士階層遊行示威反抗,而這幾百位教士,不斷煽動社會情緒,不斷跟社會的那些無業遊民,失去工作的不滿人群合流,還有政府裁員中失去工作的人一起,使得整個的遊行隊伍不斷的擴大。最終在1988年達到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這個聲勢巴列維政府再也壓制不住了。
倒退是全面的。首先是對人性的全面禁錮。1983年伊朗議會通過一項法案,恢復了伊斯蘭傳統刑法,多妻制重新合法化;婚姻年齡由男女18歲改為男性十五歲,女性九歲;婦女被要求嚴格遵從的中世紀的伊斯蘭教規,婦女重新又黑紗蒙面。此外,舞廳和酒吧被禁,音樂和影視方面也不得違背伊斯蘭價值標准,等等。其次強調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1983年伊朗議會還通過一項法案,強調經濟國有化、價格實施國家管制、限制自由貿易等。此外,霍梅尼為了在教育系統的伊斯蘭化旨在保障整個社會伊斯蘭化及其延續,教士取代了世俗知識分子教師,學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則以伊斯蘭主義取代了所謂西方的文化帝國主義為此,教會和激進伊斯蘭學生組織在大學搞文化革命,1980年5月,霍梅尼下令成立文化革命委員會領導運動,該委員會在高校大規模清洗非伊斯蘭分子,甚至一度關閉了所有大專院校。
恢復伊斯蘭教法切切實實讓伊朗社會發展倒退,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女子可以隨意拋頭露面,但是現在反而還要面帶黑紗,重新禁錮起來。而且在西方長期的封鎖下,伊朗經濟長期困難,百姓長期過苦日子,這也是罪過。霍梅尼唯一的貢獻是至少讓伊朗獨立自主,不再是美國的小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還能進行研製核武器,這些當然也是進步。
『貳』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戰爭起因 激戰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簽訂了《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 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海珊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叄』 為什麼米國當年在伊 朗人質危機的時候沒有直接對伊宣戰,而是在人質解救行動失敗後同意了伊 朗的條件
伊朗人質危機是1979年
首先一個認識錯誤:米國當時還是一極稱霸
其實英國早就衰落 從二戰開始就已經衰落 淪為2流國家 可以說二戰後整個歐洲都淪為2流國家 從三年後的1982年的馬島戰爭就能看出來一個曾經世界的霸主已經內外交困 經濟上陷入「滯脹」被迫大幅削減軍費 裁撤軍艦
另外:英國從未作為一極在政治多極化的世界中存在過。首先 政治多極化是在冷戰結束之後才出現的 1979年冷戰沒有結束 世界政治格局還是「兩極世界」只有美國和蘇聯稱得上是「一極稱霸」
還有 西方民主國家對戰爭和人員的傷亡 尤其是平民的傷亡是非常敏感的 政府的權力由人民授予 除非當時英國的執政黨想直接放棄下一屆競選。另外:宣戰有用么?你去打誰?怎麼打?作為英國,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第一目的是營救人質。我宣戰就是把人質至於危險之中 我與我的目的相違背啊!!政治上 邏輯上完全講不通
記住:人質是人命!!是平民的人命!!!你懂么?生命的價值你懂么?學歷史 不要老是想著打打打。打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戰爭的話費是最高的 產生的後果是最深遠和持久的 是最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肆』 美伊為何斷交
1978-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隨後美國宣布跟伊朗斷交。
1979年,伊朗方面發生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和扣押使館人員事件,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1978年10月,巴列維去往美國進行「治病」>。
事件發生後,伊朗方面釋放了人質中的13名婦女和黑人,其餘53名人質仍被扣押在美國使館里。伊朗方面堅持將引渡巴列維作為釋放人質的條件。美國卡特政府見外交斡旋努力難以奏效,遂採取強硬手段,驅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在美居住手續的伊朗留學生。伊朗立即還以顏色,宣布停止向美輸出石油,准備提取在美的存款,不接受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支付貨幣,不償還巴列維政權欠下的債款。美國針鋒相對,採取反措施,下令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在美資產,訴訟海牙國際法庭。
1980年4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正式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
『伍』 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伊朗是中亞的一個國家,處於地震帶之上,伊朗曾經發生過一次很大的地震,那次地震造成了對伊朗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那麼,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1978年9月16日伊朗霍拉桑省塔巴斯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2.5萬人死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測定: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2.4°、東經54.7°;發震時刻為北京時間9月16日23時35分35秒,震級為里氏7.7級。這次地震造成了伊朗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極大損失。
伊朗位於地球上的兩大地震帶之一「阿爾卑斯——喜馬拉亞地震帶」上,境內有多條斷層線,是一個地震多發國,每年有記錄的輕微地震都有數百次之多。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伊朗一共發生了7次大地震,在1990年6月,伊朗吉蘭省發生了里氏7.7級的大地震,造成3萬5千人死亡,近5萬人無家可歸,2003年12月26日,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里氏6.3級地震,造成超過4.1萬人遇難,60%的房屋被地震摧毀。,成為伊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伊朗中部克爾曼省首府克爾曼附近當天早晨發生里氏6.3級地震,已經造成多人傷亡,很多人被埋在廢墟之下。伊朗東南部發生里氏6.3級強烈地震,古跡被毀人員傷亡慘重。伊朗高級官員跡歷稱,巴姆市胡州陸有多人死傷。巴姆市所屬克爾曼省省長阿里·卡里米接受伊朗電台采訪時說,有許多人在地震中喪生或者受傷,巴姆市的歷史名勝區已經徹底毀於地震。伊朗電台報道說,有許多人被埋在廢墟下。
地震是天災,但是地震之後,只要 *** 應對方案正確,對待地震災區方法處理得當,那麼哪怕是大地震,也不會造成太多的損失,大地震損失褲頃較大的主要原因還是震後處理的太過於差,才導致了災上加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