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體重400斤,手臂比腰圍粗,「伊朗浩克」如今進軍影視發展如何
他外表看起來凶惡,卻成為一個溫柔而有愛心的人;他十分關注公益事業,並且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他擁有自己的夢想,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希望;他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要能實現目標,薩加德都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薩加德是生活的勇者,也是自己世界的勇者。
外表與內心都足夠強大,這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
『貳』 東北胖女孩被伊朗小伙寵上天,送奢侈品和豪宅,你怎麼看
這件事讓曉蕾十分感謝,後來兩人在一年的時間里慢慢增進感情,阿布四次帶著曉蕾出國旅行,在旅行中兩人變得更加相愛。2018年2月,阿布拿出幾乎全部積蓄在澳大利亞買下了500平米的豪宅作為兩人的婚房。2018年7月6日,曉蕾答應了阿布的求婚並辦理了未婚妻簽證。「因為辦理簽證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將婚禮定在了2019年4月22日,那天是我的生日。」曉蕾說。
阿布怕曉蕾對異國戀沒有信心,每天都會打視頻電話對曉蕾噓寒問暖,體貼的阿布讓曉蕾對他有了依賴感,每天聽到阿布的聲音曉蕾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阿布每天都忙活著婚禮的事情,他精心准備好了一切,只想給曉蕾最盛大、最特別的婚禮。
『叄』 伊朗是窮國家嗎
伊朗的確是資源出口大國
但伊朗很窮也是真的
伊朗一方面窮兵黷武,內戰、外戰不斷
另一方面經濟衰退與科技落後(太重視軍事,輕視經濟與科技)
伊朗擁有8000多萬人口,但800多萬人口的以色列比伊朗強太多了(無論是科技、經濟還是軍事)
……………………………………………………………………………………………………
拋開總量不談,拋開科技創新與技術不談
僅僅是平均GDP,伊朗也是渣兒
比如2018年,我國平均GDP世界排名72位($9376.97美元)
而伊朗排名是98位($4837.69美元)
反觀伊朗的老對手以色列是23位($40762.43美元),考慮到伊朗的人口是以色列的9倍左右,兩國GDP總量胡纖粗居然在伯仲間
再加上伊朗物價頻繁暴漲,伊朗人民生活困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韓國人均GDP是28位($30919.17美豎燃元),同日、英、法、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在伯仲間,但韓國人極窮,或者說韓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物價奇高……
伊朗、韓國、X國都屬於物價飛漲的郭嘉…… 好不好大家心理有數
對比一下,比如霓虹20多年物價不變(最近有些小變化,但比起20世紀80年代(40年前左右)的物價實在是便宜太多了)(20多年物價不變這是以絕大部分日企店鋪為標準的說法,實際上30多年物價一直都很穩定)
一個郭嘉是窮是富,需要考慮很多方面,但個人認為首先便是家庭收入與物價,比如家庭消費來賺到的錢更買多少東西能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更加實在
所以偶認為伊朗很「窮」,至少伊朗百姓很「窮」(正夫是窮是富關百姓P事兒)
比如有朋友說「X國朝廷歷代都有錢,只是不願意給百姓」,偶十分奇怪,朝廷再有錢,百姓窮死了,這樣的郭嘉能叫「有錢」的郭嘉嗎????反過來,正夫負債再高,百姓一個比一個有錢,那麼的郭嘉能叫「窮鍋」嗎????鍋富民窮與民富鍋窮,偶認為「民富」才是真正富裕的郭嘉…… 伊朗本來是資源出口大鍋,褲鎮但為什麼物價飛漲?百姓收入微增?如何造成的內戰不斷?如何造成的百姓飢寒交迫????這樣的郭嘉能叫「富鍋」?
有朋友將伊朗百姓生活困難推給M國,荒謬,伊朗正夫打腫臉充胖子,天天炫耀自己的軍事力量,甚至不願意放棄核武,這能怪M國????伊朗若把軍事花銷給省下來,想必伊朗經濟與科技能直線上升,百姓生活好了,誰還沒事天天搞內戰????再者,伊朗明明很弱,但整天和其它郭嘉打仗,偶不明白伊朗、沙俄這類郭嘉為什麼這么喜歡戰爭?戰爭不僅耗費金錢,更是「地獄」製造者,一場場戰場下,是多少無辜百姓捲入戰爭中淪為了「地獄貢品(犧牲者)」,這世界上沒有比戰爭比「骯臟」的事情了,無論以什麼「大義」「正義」「保家衛鍋」「AI鍋」的名義來美化,戰爭註定了製造了無數悲劇(人間地獄),戰爭見證了人性的黑暗與骯臟…… 戰爭圖的是利益,國土擴張、殖民、女人、金錢、地位、名譽等
『肆』 老虎與獅子到底誰更厲害
獅子吼聲大,但沒有大的威懾力,老虎的吼聲中有一種人類無法聽到的聲音,可以使獵物無法移動,老虎更厲害
老虎選擇西伯利亞虎為代表,有時提一提孟加拉虎、華南虎;獅子以非洲獅為代表。
1、先比較體形和重量。
西伯利亞虎在老虎中體形最大,也比非洲獅略大。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前蘇聯中亞共和國獵取的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獅相差不大。華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西伯利亞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捕食技巧最高,這是因為其棲息地高寒惡劣,野獸稀少,無法承受捕食失敗。西伯利亞虎在當地食物鏈中無可爭議處於頂點,其獵物包括所有食草獸和食肉獸,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獸如:馬鹿、亞洲野豬;食肉獸如:亞洲棕熊、豹、亞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於豹與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領地絕不允許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幾率很小,但有資料顯示西伯利亞虎的糞便中發現過豹的毛發。亞洲棕熊盡管體形龐大也不是東北虎對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襲的記載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經常被虎從洞中挖出甚至沒有機會抵抗。在北亞,狼群個體數量少,一般不超過7隻,因此只能躲避虎。當然有很多傳聞雄性野豬戰勝西伯利亞虎,不過野豬是防禦方,不被捕殺就是勝利,能擊斃西伯利亞虎的記載太少。而且受傷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殘疾虎(缺犬齒)或年青幼虎,無法捕食其它野獸,才不得不攻擊戰鬥力很強的雄野豬。由於西伯利亞虎與人類生活區較遠,所以西伯利亞虎對人類一般主動避讓,不去招惹陌生的東西。
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棲息地野獸相對豐富而與人類重疊,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亞虎,但是對人類危險最大。與人類斗爭經驗最豐富的是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斗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處境也最危險。1950~19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在是比大熊貓還瀕危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體型、攻擊力不如狼,但群體數量比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隻豺的豺群攻擊一隻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隻,傷6隻,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余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隻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隻、傷2隻後,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後近40隻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後戰場又有7隻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的剋星。
非洲獅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體伏擊,只有在旱季走投無路時才攻擊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隻以上非洲獅一擁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獅在大象、野牛背後襲擾,雄獅正面攻擊。雄獅單挑的幾乎沒有。單獨非洲獅無力生存,被獅群驅逐的老年雄獅一般被鬣狗群捕殺或被三色豺捕殺。鬣狗群是報復,三色豺是謀殺,戰術很象亞洲豺。傷人最多的非洲獅是19世紀烏干達修建鐵路時的食人獅群,此獅群共捕殺100多名工人,最後被消滅,只留下兩只哺乳期的幼獅被送到動物園。
3、比較齒、爪等硬體。
犬齒大小、頜骨硬度相差無幾,爪的尖銳度相當。但是有學者推崇虎的爆發力,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基本無法區分。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4、自然界中獅虎相遇的結果。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大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獅子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上述文字是我曾經看過的正式資料,時間久了記不清楚,數據可能有錯,但絕不是杜撰。
h__l
在歷史上,獅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廣,除非洲和印度外,還有希臘獅和伊朗獅(西亞獅)兩個亞種,其中伊朗獅和裏海虎還發生過激烈的生存競爭。
獅虎格鬥是有真實戰例的。1995年10月,我國沿海某市一開放式動物園曾發生過東北虎咬死非洲獅的事件。某夜,分隔獅虎籠的閘門因故障打開了,出於大型食肉獸間的競爭原則,實力相當的食肉獸相遇後要麼互相退讓,如果沒有退路就必須背水一戰,結果,當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非洲雄獅已倒斃在虎區正中央!經調查,非洲獅是經充分准備後入侵虎區的,但結果卻是讓東北虎一擊致命,東北虎首次攻擊就擊中非洲獅的咽喉要害,根本沒給對手還手的機會!擊斃對手後,東北虎還拖著比它重一倍的獅子走了30多米。
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首先在體格上勝獅一籌。從捕獵技巧上說,虎向來是獨來獨往,捕獵都是靠自己,單兵格鬥能力自然很強;獅子的生存之道則是結群捕獵,講究協同作戰能力,因此,一對一打,獅子決不是虎的對手。
一般地說,食肉獸只捕獵實力小於它或與它相當的食草動物,對於與其實力相當的食肉獸,一般採取迴避的原則,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讓,但在印度,虎有時會捕獵小鱷魚,孟加拉虎甚至能從鱷魚嘴裡搶食物。
磚
有比獅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獅子。雄獅頭部外觀雄壯,尤其是一副鬃毛顯得威風凜凜,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實獅子的體型是比較消瘦的;而老虎的頭部雖然不顯得那麼大,但軀體卻很壯實,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就比獅子小。
如今,獅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區相互隔離,野生環境下獅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現在多認為中國南方發現的亞洲古貓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後再向北向西向南遷徙發展,演變為不同亞種,遍布幾乎整個亞洲。而獅子,有看法認為史前時代曾一度遍布南歐、亞洲大部和北美地區。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亞,獅子老虎的分布區是重疊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獅子在亞洲大陸幾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爾叢林區一隅才能見到獅子的蹤影,老虎則成為亞洲猛獸的代表,分布在東北亞至南亞的廣大地區,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老虎。這是獅子戰鬥力不如老虎強大的結果嗎?
我認為不是。
成年獅子一般由母獅負責捕獵,雄獅負責保衛領地,所以一般雄獅是坐享其成的,比較懶惰。而老虎則是單獨行動,機警狡猾,靈活性好。體格上比較,一些種類的雄虎和雄獅不相上下,但單打獨斗,獅子敗給老虎的概率比較大。在古羅馬斗獸場,經常上演獅虎搏鬥的比賽,結果往往是老虎獲勝(圖119,古斗獸場上的獅虎搏鬥)。不過,在自然環境下,獅子老虎要打架,單挑的機會很少,因為獅子通常都是群體行動,而老虎獨來獨往,一旦群毆,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虧,所以,從社會學角度講,獅子要比老虎強大。
為什麼在印度出現獅子退讓老虎的情況呢?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
1、環境影響。
獅子發源於非洲原野、老虎發源於東亞山林,它們首先是最適應原產地的環境氣候,然後才逐漸向外擴展。獅子的群體構成和捕獵習性都適合於廣闊的原野,而南亞次大陸的山地叢林,則顯然更適合於老虎的生存競爭。反過來說,獅虎競爭時間有萬年以上,既然老虎強大到使獅子節節後退,為什麼沒一隻虎能進入非洲呢?其實,到了西亞和阿拉伯地區,就變成獅子占據地利,坦盪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於獅子發揮群體優勢,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類活動的影響,這是不可忽視的。
看看印度的歷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來以前,外敵入侵都是從西北部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這正是獅子進入印度的途徑,也是印度文明較早的發源地,同時也成為印度自然環境惡化最嚴重的地區。換句話說,獅子的生存地盤受人為因素干擾比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來的佛教還是後來的印度教,都不主張殺生,因而其他地區的野生動物(包括虎)受人類影響較小,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印度依然擁有大量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而被稱作是「野生動物王國」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圍大於獅子就不奇怪了。
總之,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獅子老虎不同的戰斗風格和作戰策略。廣袤的平原上,適合發揮群體的力量,鎖定目標,以逸待勞。叢林中,獵物容易閃避、躲藏和逃逸,對個體的搏擊技能要求更高。這樣說一點不過分:獅子是戰略家,老虎是戰術家。戰略家吃飽了就睡,養精蓄銳,世稱「睡獅」;戰術家則刻苦練功,會游泳和各式摸爬滾打的技巧,有不恥下問向貓學藝的傳說。硬逼著獅子老虎決一死戰,那麼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過獅子,個對個獅子很難贏得了老虎。在亞洲的崇山峻嶺,善於利用地形造勢的老虎居上風;換了非洲的一馬平川,擅長組織圍攻的獅子占優勢。
============================
現在在學術界關於虎強於獅的觀念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下面通過虎獅的詳細數據來進行說明,所列數據均為平均計。
以下都採用成年健康的獅虎,由於雌獅和雄獅的差別過大,因此獅子一般均採用雄獅。
1、體型比對
老虎是最大型的貓科動物目前已經沒有任何異議。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們所能接觸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獅和最小型的中南亞老虎,由此引起視覺上的誤會,而認為獅子是最大的貓科,並成為西方許多國家的標志。直到百餘年前他們接觸到了更大更兇猛的孟虎和西虎,才最終改變的這種觀念,形成了由獅子中心說向老虎中心說的轉變。
而在東方,老虎一直穩居中堂,是神的象徵,而獅子不過是守門神,只是猛獸的象徵。
這樣由於東西方對獅虎主觀意識的差別而最終引發了獅虎鬥的千年爭論。
猛獸之間的爭斗體型大的往往佔有相當優勢,體型大的老虎勝獅子似乎沒有說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獅虎相當的情況。
2、生理數據
下面幾乎纜括了猛獸的所有的生理特徵:
(1)頭顱比較
獅子因為鬃毛的原因,在視覺上感覺相當大,其實除掉鬃毛後和老虎相差無幾,剝皮後的獅虎也很難分辨,因此顱骨差別不大。
鬃毛是雄獅的象徵,以至往往被無限誇大,甚至成了決勝武器。生物學上將雄獅鬃毛的作用定義為:雄獅之間實力的顯示、雌獅擇偶的標准,
鬃毛對雄獅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時會消弱它的攻擊能力。
(2)心臟容量
在解剖學中,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這一條相當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質的對手中,它反映了一個物種具有更大的爆發力、耐力和體能恢復能力。
(3)嘴
貓科嘴的張合度都約60度(劍齒虎可達100度),老虎顎部球型肌在貓科中最發達的,獅虎的咬合力差別不大,虎略強,虎約450kg,雄獅400kg(附:鱷後端約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鯊約770kg,人約80kg)。
虎犬齒長約6cm,雄獅約5cm,虎的咬合深度約為11cm,雄獅約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決定對方是生還是死,這也使獅子使獵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獅子的齒根略粗於老虎。生物學家解釋之所以獅的齒粗,是因為獅子無法快速將到手的獵物殺死而導致獵物的反抗,為了在獵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齒折斷,才使犬齒進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貓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寬約10.5-11.5cm,雌虎約8.5-9.5cm,雄獅約7.5cm。
掌擊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貓科之冠,可達1噸,力量比雄獅大10%,而獅子不論是博殺還是捕食,掌擊都不是它的特點。
貓科都有磨爪的習慣,但成年後的獅子磨爪的頻率有所減少,這和生活環境有關,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鋒利。
虎的爪子在貓科中最長,西虎約10cm,孟虎約9.2cm,獅約8cm。
獅子常被大型獵物從其身上甩落下來,可見其前肢力量不夠、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極難被野牛甩落。
(5)後肢
獅子後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因此獅子不擅掌擊,而老虎後肢力量強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後可比獅子高一個半頭。
後肢力量直接影響了跳躍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獅約1.8m,老虎摸高可達6.5m,雌獅為4.5m,而雄獅幾乎不會跳躍。
綜合四肢老虎的更為粗壯,而獅子四肢相對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獅子都屬熱帶、亞熱帶,兩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強大,雄獅的力量集中在頸部。
東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著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佔全身重量的70%左右。據中國生物學家對東北虎解剖報道:西虎肌纖維極為粗壯,幾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結實。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獅子高約1.2%,這意味著老虎更加強壯,抗擊打力更強。
(8)速度
東北虎沖刺速度約為56km/h,孟虎快得多約為68km/h,雌獅介於兩者之間為64km/h,雄獅為56m/h。
(9)柔韌性
老虎的體型修長,而雄獅體型粗短,這意味著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圍、更靈巧的轉身。
(10)其它
平衡力方面,老虎可以走體操比賽中的平衡木,而獅子則不行。
老虎尾巴雖然沒有傳說中的強大,但依然是其攻擊武器,獅子尾巴沒有攻擊作用。
貓科觀察家認為:老虎習性狡猾、獅子則相對憨直。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體對比,以下是獅虎在生活實踐中的比對,其實就是技巧性的軟體對比。
技巧對猛獸相當重要,之前曾經有人模擬出猛獸對決,但馬上被引為笑話,因為他們只輸入了硬體數據,卻忘了輸入技巧數據,因為按照這種模擬,那麼獵豹將捕不到斑羚,而花豹也捕不到斑馬,因為這些獵物比捕獵者更加強壯,斑馬可一腳將花豹踢翻,而數據顯示花豹不會躲避,100%會被踢死,因此該模擬認為地球上不可能出現能捕殺比自身大的獵物的猛獸,而實際上呢...
其實上面的生理數據已經說明了孰優孰劣。技巧性更多的是些人為觀察的主觀概念,但實踐往往就是生理在生活中應用,我們姑且把它作為一個參考。
3、生活習性
(1)有的人因為獅子是群居而說其群體戰鬥力強,即獅群強於虎群。其實這種人是根據獅子的實際生活,即獅子的整體意識強來說的,但他們卻把另一個事實忽略不計,即獅群在同類打鬥中只有最強的雄獅才能決定勝負。
那麼獅群會不會把老虎看成同類呢,答案是可能的,因為虎獅之間會發生自然交配的情況,這在野生動物中只有把對方看成同類才會發生。
(2)同樣有人說雄獅是靠打鬥為生,因此認為雄獅的戰斗慾望更強,但殊不知老虎的領地性極強,體型小的老虎對闖入它領地的大老虎同樣會不惜一戰,有主場之利的老虎戰鬥力更強(因為這是飯碗問題)。相反雄獅在多數情況下只要擺擺鬃毛就決定了戰斗的勝負。在動物園中老虎咬死獅子的情況大多都是老虎以為獅子闖入了它的領地,而在野外領地之爭是常事,尤其是在老虎數量曾經繁盛的時候。
也就是說雄獅更多的是為配偶而戰,而老虎更多的是為領地而戰,它們的打鬥頻率本不相上下。
(3)雌虎不但要為領地還要為幼崽而戰,雄性貓科都有殺死非親幼崽的習性,單只雌虎為了保護幼崽而和體型大的雄虎時常都有打鬥,而一群雌獅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就是繳械投降。虎為獨居,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相當強大,而雌獅根本就無法獨立撫養幼崽。
(4)有的說雄獅不會衡量對手實力而勇往直前,其實這是嚴重誤會,雄獅衡量對手的標準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獅會選擇自動退卻,而老虎在雄獅眼裡就是鬃毛差的獅子,因為雄虎就沒有長的鬃毛,因此雄獅往往會認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戰。
老虎和其它貓科一樣因獨居而謹慎,也會慎重評估對手的實力,因為評估失誤會帶來重傷而無法捕食,也就是說老虎不會打無把握之戰,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和老虎打架的獅子在老虎眼裡是可以戰而勝之的猛獸,而這種評估肯定比人類的評估還要准確。
4、打鬥技巧
貓科的咬合力在猛獸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卻是最強,敏捷度也是最高,因此爪子是致勝武器,而牙齒只是至死武器。爪子加上技巧,這使貓科成了猛獸中唯一的能獨立戰勝比自身更強大猛獸的哺乳類(其它只能依靠群體力量)。
(1)老虎打鬥採用掌擊方式,實際就是一套組合拳,更多的是憑借其技巧,極少把腦袋早早的湊上去。
(2)雄獅是貓科的例外,他們之間的打鬥其實就是在比誰的嘴大,由於四肢力量和技巧的不足,幾乎拋棄了貓科爪子加技巧的優勢。雄獅更多的是憑借身體和力量,是一種推搡的手法,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體型還是力量獅子相對於老虎都不會佔有優勢。
老虎可以雙掌齊用,而雄獅因後腿力量問題而無法完全支撐全身重量,要想完全發揮掌力,必須一隻前掌撐地。
(3)鬃毛對雄獅咽喉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老虎往往都是先通過前肢的打鬥,在取得了相當優勢之後才會鎖喉,因為在沒有取得優勢之前就冒然鎖喉,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咽喉不負責任。
5、捕獵技巧
捕獵技巧可以從側面反映猛獸所具有的技能。
(1)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襲,然後是短距離的沖刺,它要求具備更強的爆發力,因為如果反映遲鈍容易使獵物逃脫,而長距離追趕不是老虎的長處,老虎對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後緊緊的抓住,乃至更大的成年亞洲母象也是如此,而獅子只能撲到野牛的後臀且很容易被甩落下來,而亞洲野牛比非洲野牛並小不到哪裡去。獅子捕食通常是群體合圍,主要靠群體力量的托拽將其撲到。
(2)獅子對較小的獵物採用咬頸,對較大的如野牛是咬鼻,而咬鼻窒息方式往往顯得拖泥帶水,獅群常常有到手的獵物逃脫的可能,電視中有5隻獅子(包括有雄獅)捕殺一頭野牛而最終被逃脫,其實這反映了獅子不能有效的快速殺死獵物,還有居然會使幾乎沒有博殺力的獵豹負重傷後逃脫,這反映了獅子的殺傷率。
老虎的擊殺成功率相當高,擊殺手法也更豐富,有拍斷頸椎、咬喉、咬頸等,對較小的幾乎直接就是拍斷頸椎,對大於200kg如野牛是咬頸,這和獅子對付野牛的手法完全不同,但致命效率更高,往往是一擊致命,到手的獵物極少有逃脫的可能,因為老虎承擔不起這樣的失誤,特別是東北虎。
(3)獅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據獵物不同在10-20%之間,老虎成功率在5%左右,獅群成功率雖大於老虎,但平均下來就很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只能管一頓,而老虎捕食一次往往會管很久。
獅子是唯一吃腐食的貓科是單只獅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種體現。
(4)獅群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況下捕殺超大型的獵物,如獅群之對於母象、長頸鹿等,老虎之對於母象、野牛等,但單只獅子無力捕殺比自身大的獵物,這在貓科動物中其實是很少見的,估計只有藪貓才是這樣,但藪貓身手畢竟可算貓科之冠,象獵豹一樣為了敏捷負出嘴小的代價情有可原。
6、生存競爭
獅群的生存環境主要競爭對手是鬣狗群、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錢豹,西虎是棕熊、遠東豹。
(1)落單的獅子生活極為困難,被獅群驅逐的落單雄獅一般只有3種結局,即餓死、被鬣狗群追殺、被三色豺群謀殺。
(2)單只豺狗的實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規模和韌性遠大於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孟虎,曾經發生的先後近60餘只豺狗以慘重代價搞定一隻雌孟虎的著名戰例就是不同的3群豺狗組成的。
(3)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獸,遠東豹在西虎的打壓下生存得極其艱難,但和遠東豹同種的花豹在獅群的打壓下則生活得相當滋潤,可見獅群扼殺豹子發展的能力遠不如老虎,花豹由此被稱為生存得最為成功的大貓。
因此老虎和獅子競爭環境可以說同樣凶險,但即便這樣,排除人為因素,老虎獨居得依然十分成功,而獅子的獨居就意味者死亡。
7、博殺戰例
現在所看到的獅虎鬥都是圈養的,准確的說並不能由此得出結論,但可以得出參考結論。
(1)圈養猛獸在能力上相比野生的都有所退化,但有一個重要事實,這就是圈養猛獸中其技巧性越強的損失越大。
如將趨向於力量的熊科和趨向於技巧的貓科都從小圈養,明顯貓科的損失要大。同樣人類也是一樣,將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從小就關起來,其具有的人類特有技能的損失是最大的,而這種人只能從生物學上講還算是人,但實際上和白痴無異。雄獅在於力量,而老虎在於技巧,其損失無疑比獅子會更大。
但即使這樣,圈養老虎的勝率也遠高於獅子,更不要說野生獅虎了。
(2)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現在所有獅虎鬥的記錄或視頻中,體型小的老虎戰勝大獅子的事件並不奇怪,而從無體型小的獅子戰勝大老虎的戰例。
(3)在選擇虎獅斗的戰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選用雄獅,而對老虎,幾乎都是不管公的母的一起選,而事實上雌虎比雄虎體格上還是有不小差距,只是沒有獅子的差別大而已。但如果真的這樣選,不妨拿一拿雌獅和雄美洲豹來鬥鬥。
但即便如此,雌虎同樣有戰勝雄獅的戰例,而雄虎對雌獅就是屠殺,雌獅對雌虎也可以說沒有什麼勝算可言。
8、進化
獅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的獅虎不可能相遇,但在歷史上獅子和老虎的領域曾有過重疊,最後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在沒有人類干擾之前,虎的足跡曾經遍布歐亞大陸,從極寒到極熱顯示了其頑強的適應力,而獅子只能局限於熱帶亞熱帶。
從生物、地理學上講熱帶雨林是地球最富饒的土地,而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帶。其實也可以通過美洲豹和美洲獅的競爭來作為對比,美洲豹強於美洲獅是不爭的事實,美洲豹占據了南美熱帶雨林的中心地位,而美洲獅則只能偏隅一方。
將所有數據列出之後,才發現獅子幾乎是全方位的落後於老虎,不佔任何生理優勢的野生獅子對野生老虎可以說幾乎就是完敗!
曾經有愛獅子的英國富豪進行地坑獅虎鬥,結果獅子贏了,其實老虎是被槍打中了,曾經有英國富豪進行獅虎鬥,就是地坑獅虎鬥,用的是最小的雌性蘇門達臘虎幼體和成年非洲雄師,每想到第一頭獅子見了老虎想逃跑,老虎殺了三頭獅子,最後一隻是為了掩蓋虎強於獅的事實,用搶把老虎打死,每想到老虎死在了占上風的時候,獅子 也沒攻擊,就倒下了,現代有西方學者模擬獅虎鬥,可他們只輸入了硬體數據,沒考慮技巧,而古羅馬經常讓獅子老虎打,大多也是老虎贏了老虎才是萬獸之王
『伍』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核彈哪來的
印度、巴基斯坦都是憑借著自己的技術來發展成核武器國家。
印度
早於1948年,在科學家霍米·巴巴(Homi J. Bhabha)的領導下,印度開始發展自己的核計劃,並且於1956年時運作其第一個核反應堆CIRUS。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也大力支持印度發展核武器以獲取政治和軍事優勢,進而促使印度在1950年代時獲得和平核技術的使用方式。
隨後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印度就邊界問題與中國發生邊境沖突,但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而備受國際同情,獲得蘇聯及美國各別的技術支援。
同年11月,中國撤離雙方爭議地區後,印度仍持續跟蘇聯展開合作關系,但1962年印度右翼反對派開始批評尼赫魯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同時有關核嚇阻能力的議題也陸續在新聞界和國會爭論。
1964年尼赫魯逝世後,繼任的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仍繼續支持核武器的發展,而新政府的信息廣播大臣英迪拉·甘地承諾在18個月後進行核試驗,但是由於當時印度核計劃尚未發展完全而失敗。
之後有關核武器發展與否的爭論仍然持續不斷,反對發展核武器者認為印度應該繼續堅持其和平主義的傳統,而且核武器發展成本過於昂貴;
但支持者則認為印度必須發展自己的核嚇阻能力,以抵禦中國的核武器發展計劃或是周邊國家取得核武器的威脅。但1966年時,由於核武器發展計劃的重要領導人霍米·巴巴逝世,使得印度的核武器計劃一度暫緩下來。
1970年時,由於和巴基斯坦的沖突使得核武器計劃開始加速進行,在美國、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合作的情況下,印度也和蘇聯簽署了合作協議,但是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則認為必須發展核武器以穩定自身國家的定位。
英迪拉在1972年時下令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亦投入核武器的發展,並且決定使用CIRUS核反應堆所生產的鈈原料及胖子原子彈的簡化設計以製造核武器。
在1974年時,印度以和平核能爆破為名義於塔爾沙漠進行了微笑佛陀核試驗,然而這是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結後第一次有其他國家展開核試驗,這使得有關民間核技術可能被秘密地開發核武器這一事被廣泛討論,且後來被證明巴基斯坦與伊朗等國家也實際開展核武計劃。
印度秘密發展核武器的作法馬上在國際間引起極大的關注和憤怒,特別是最早以為是要開發核能發電技術而提供印度CIRUS核反應堆的加拿大等國家。印度發展核武器的原因除了是為了對抗擁有共同邊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外,同時也是期望能藉此成為南亞地區的大國之一。
印度進行核試驗的消息傳開後,印度社會有近90%的人支持,印度政府便繼續其核武器與相關技術的發展計劃,而自從1974年第一次核武器測試到1988年為止,印度藉由20多次於大氣中進行的和平核能爆破方式來測試能於軍事上應用的核武器技術。
但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印度一直無法設計出得以長期保存的核武器,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開始存備少量的核彈頭。在1989年巴基斯坦也開始發展核武計劃後,便計劃建立自己的核武器儲存量。
最後在1998年時,印度在博克蘭-II核試驗(Pokhran-II)則對已經完全武器化的核彈頭裝置進行正式的試爆,並且對外發表已經擁有核武器能力。對於這次核試驗,印度社會普遍給予正面評價,但也促使巴基斯坦於之後進行自己的核武器測試,而美國和中國則以破壞該地區安全為由實施經濟制裁。
2005年7月,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宣布兩國將會締結《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U.S.–India Civil Nuclear Agreement)並進行一連串合作事項,其中美國政府表示在印度為「擁有先進核技術的負責任大國」前提下雙方應加強有關技術方面的合作。
隨後印度政府宣布計劃於2006年3月時將有關其民用以及軍用的核計劃分開,而美國國會則是在2006年12月時通過對應法案的設置。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批准了印度所提出具體的保障措施協議,允許其他核供應國集團解除對印度的出口限制。
最終美國與印度共同簽署《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條約內容,然而美國國務院仍表示美國不會承認印度為合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同時依照條約內容如果印度獨自進行核試驗的話將可能會停止所有與印度的合作。
同時美國政府也進一步表示《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並不是為了協助印度引進敏感的軍民兩用核技術所存在,而是讓雙方就核技術的設計、架構與操作能夠進行交流,同時每個核供應國也保留權利要求印度解釋之後的核計劃。
雖然印度並沒有作出任何有關其核武器數量的官方聲明,不過在2011年6月時估計印度軍方大約擁有80枚至100枚核彈頭,不過這數字除了隨時准備投入戰場的核彈頭外也包括尚未組裝的核武器。而過去依照印度所能製造的鈈產量進行估計,印度則有能力制備75枚至110核彈頭。
有關核武器的制備主要是由2010年時關閉的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負責,並且透過加拿大所提供的CIRUS以及印度研發的陀魯婆核反應堆(Dhruva reactor)的核廢料經核燃料回收裝置提煉出鈈。
而根據在1999年時的估計,印度已經從自身的反應堆中成功分離出近4,200公斤的鈈,這相當足以制備約1,000多枚核彈頭。
今日印度主要的核武器投射平台包括有短程和中程烈火-3彈道導彈、軍用機和水面艦艇等,而印度也計劃在2012年殲敵號核子動力潛艇於印度海軍服役後進行多次的海上試驗,而這也意味著印度將會有「核三角」之打擊能力。
巴基斯坦
因此在1970年時也在西方國家的設備和原料供應下,巴基斯坦於卡拉奇興建了自己的第一座核電廠。
之後在巴基斯坦總理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支持下,1972年1月20日佐勒菲卡爾·布托於木爾坦召集各個領域的資深學者和工程師開會,並且宣布政府也將支持巴基斯坦研發核武器技術,同時也對於一些科學家的反彈則指稱巴基斯坦仍需要核武器才能維持國家的生存。
在這次會議上佐勒菲卡爾·布托委任穆尼爾·阿莫·罕(Munir Ahmad Khan)以及其領導的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Pakistan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負責秘密透過核電相關技術來加以研製核武器。
1972年12月時,阿卜杜勒·薩拉姆領導的理論物理小組開始將一些科學研究報告提供給核武器研發小組,這也意味著巴基斯坦的研發團隊也有能力進行更為深入的技術開發。
1974年印度順利完成微笑佛陀核試驗,成為除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外首次證實展開核武器發展的國家,這也對巴基斯坦自身研發核武器這一目標更為確定。
之後包括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等核技術專家也加入核武器的研發團隊,並且與扎希德·阿里·阿卡巴·汗(Zahid Ali Akbar Khan)一同進行了專門研發核武器的706計劃(Project-706),而由穆尼爾·阿莫領導的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則負責20個實驗室研究計劃的進行。
當時的陸軍參謀長(Chief of Army Staff)穆罕默德·齊亞·哈克的對於核武器研發計劃也有所支持,並且將其視為應對印度也在發展核武器的解決方法。
另一方面法國則於1972年時和巴基斯坦展開核原料後續處理的合作,但是1974年印度試爆後,許多西方國家認為巴基斯坦必定在印度核試驗後嘗試開發自己的核武器,而紛紛選擇結束與巴基斯坦合作關系。
1986年在美國的壓強底下法國也宣告退出合作,這使得巴基斯坦只能夠設法收購西方的核技術資料與部分零件。到了1990年時,美國更進一步以認為巴基斯坦於1980年代中期便有能力准備進行核武器測試為由,通過了普雷斯勒修正法案來結束對於巴基斯坦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然而盡管受到美國實施制裁的影響,巴基斯坦仍於1980年代繼續進行核武器的研究,並且在拉希姆丁·汗(Rahimuddin Khan)的指揮下於查蓋丘陵地(Chagai Hills)建構了相關的實驗設施。
其中在1985年到1986年期間順利生產足以製造1枚核武器的鈾原料,並且在1987年和1989年時分別獲得引爆核武器的關鍵技術與地面相應設施的興建方法。其中由於中國和印度在某種程度上處於敵對關系,這使得中國長期以來不斷提供巴基斯坦有關核武器的設計。
除了支援巴基斯坦所需要、但無法自行生產的高技術水準的重點元件,甚至中國還將巴基斯坦所製造的核武器零件運到羅布泊進行核武器測試。
最終於1998年時在印度完成第二次核武器測試博克蘭-II(Pokhran-II)後幾個禮拜,在5月28日時於俾路支省查蓋縣的拉斯島山(Ras Koh Hills)進行了賈蓋-I核試驗(Chagai-I),而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成功開發並且測試核武器的國家。同時也是伊斯蘭國家中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
1998年5月30日時,巴基斯坦則於俾路支省卡蘭沙漠(Kharan Desert)進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賈蓋-II核試驗(Chagai-II)。
19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時,巴基斯坦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分別獲得了導彈的技術以及重要零件,陸續發展出沙欣1(Shaheen-I)、沙欣2(Shaheen-II)和高里型導彈(Ghauri)並且經過多次的導彈測試。
其中從巴基斯坦所能生產的可分裂物質推估目前巴基斯坦本身約擁有90枚核彈頭,根據研究報告指稱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爆發核戰爭的話可能造成近100萬人死亡,並且間接影響全世界進入核冬天而有1億人因為缺乏食物死亡。
2004年時,作為巴基斯坦核武器計劃關鍵人物阿卜杜勒·卡迪爾·汗承認曾將核武器技術秘密地在國際黑市上進行販售,同時包括朝鮮、伊朗和利比亞都曾經從巴基斯坦購買處理濃縮鈾的氣體離心法技術。
但阿卜杜勒·卡迪爾與巴基斯坦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則否認了國際原子能總署和許多新聞媒體懷疑巴基斯坦政府或者軍隊也有協助這項交易,而之後他本人則提供了與先前說法相互矛盾的內容。
(5)伊朗胖子多少斤擴展閱讀:
核武俱樂部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8個主權國家已經成功試爆核武器,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內容則認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為「核武器擁有國」,其中各國成功獲得核武器的先後次序分別為美國、俄羅斯(繼承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
自從1972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之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3個未簽署該條約之國家也陸續展開自己的核武器計劃。朝鮮雖曾於1985年正式同意《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然而在2003年宣布退出協議內容。
此外以色列也被廣泛認為具有核武器的存在,但以色列政府則一直拒絕證實或者否認這一消息,不過也曾經間接透露已經進行了核武器試驗。對於這些已經確認擁有核武器或者被廣泛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時候也會將它們稱作「核武俱樂部」。
『陸』 董建軍的比賽戰績
2012年12月31日,由北京市體育局、海淀區委區政府和河南電視台聯合主辦的「武林風全球功夫盛典」跨年搏擊賽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開打。超級明星賽男子無差,中國巨人泰山第三次重拳連續暴打KO伊朗拳王卡里米,用時不到1分鍾就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本場比賽,泰山迎戰伊朗選手阿克巴爾-卡里米。首回合比賽,卡里米上來試圖打閃電戰,給泰山一個措手不及,但泰山穩如磐石,力量十足,卡里米兩次主動出拳但都沒有給泰山製造威脅,反而自己被泰山反擊打倒,特別是第二次,泰山的局部進攻勢大力沉,兩記重拳打倒卡里米,裁判開始數秒,卡里米頑強起身。
比賽繼續進行,泰山的重拳如暴雨般襲來,左右手交相輝映,第三次將卡里米擊倒在地,後者難以起身,最終泰山KO取勝。
2013日本自由搏擊格鬥競技擂台賽
2013年2月23日,日本東京巨蛋競技場(TOKYO DOME CITY HALL),2013日本自由搏擊格鬥競技擂台賽GENOME24舉行。有「中國巨人」稱號的中國散打選手——「泰山」董建軍,首次出場日本賽事,他對戰的對手,是美國「怪獸」鮑伯·薩普(Bob Sapp),鮑伯·薩普,是美國拳擊運動員、美式足球運動員影視演員。他2003年開始出戰日本搏擊賽,受到日本觀眾和粉絲的喜愛。在規定的3分3回合的搏擊賽中,董建軍憑著體力、年輕和技術優勢,在一開始試探了薩普的實力後,出動出擊,幾下鋼腿、幾記鐵拳,便將薩普打倒在地,裁判還沒有數到「10」,薩普示意敗仗,倒在地上遲遲沒有站起來。
宣布勝利後的「泰山」左右兩手抱起舉辦美女,喜笑顏開。
據悉,為了簽下董建軍,日本IGF的創始人豬木寬至從去年開始兩次到北京來進行談判,前後長達1個多月,最終在上周和盛華國際武術俱樂部的老闆鄒國俊簽訂了一份合同。董建軍的出場費為業內秘密,但是絕對價值不菲,而且堪稱國內職業搏擊選手史無前例的金額。鄒國俊在接受新浪體育采訪的時候明確表示,董建軍到2013年年底的世界出場費會達到20萬美元。而國內如武林風的外場或者銳武的比賽出場費不過2萬人民幣而已,最高的徐琰[微博]參加K1 max世界16強的出場費也不過1萬美元。
早在去年鄒國俊向國際搏擊界放出自己有一個2米06的超級選手後,馬上就在國際搏擊界引起了轟動,K1 EP運營官魔裟斗兩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希望看到亞洲的超級選手進入K1 GP無差別級的比賽。
去年12月盛華國際舉辦盛華10年的比賽時,只恢復訓練3個月的泰山董建軍亮相賽場,K1的董事長金建一從韓國專程來到中國觀看董建軍的比賽,負責賽程賽事安排的編程董事楊燕姬雖然認為董建軍在那場比賽中表現得不是很完美,需要進一步的訓練,但是也表達了希望董建軍能夠參加K1 GP決賽擔任超級戰選手的想法。
其實早在10月中旬,日本IGF的創始人豬木寬至就已經邀請鄒國俊帶著董建軍前往日本,觀看了他主辦的比賽,並希望董建軍能夠加盟自己的比賽和團體。
IGF是日本職業摔角和特種格鬥技的名人豬木寬至(安東尼-豬木)設置的一個格鬥比賽。提起豬木寬至在日本無人不曉,他自己不但曾是摔角選手,退役後還成為實業家並競選參議院成功,創建體育和平黨並曾經來中國訪問,接受過中國領導人的接見。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扣押日本人質後,豬木寬至在日本外務省的反對下自己租了飛機前往巴格達,召開了體育和平大會,隨後得到薩達姆的首肯帶著41家46名日本人質回到了日本,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2012年11月底,豬木寬至為了泰山參加自己團體比賽一事,專程來到了北京,再次會見了鄒國俊,表達了想法。今年1月,豬木和自己的工作人員第二次來到了北京,第三次邀請董建軍,並且許諾[微博]了合適的出場費,隨後在進行了進一步的商談,細化了合同細節後,確認了董建軍會參加2月23日的IGF比賽,目前日本方面還沒有宣布這一新聞。而董建軍的對手將是有野獸之稱,在擂台上惡名高著的「野獸」——鮑勃-薩博。
惡名高著的野獸鮑勃
鮑勃-薩博是美國人,外號「野獸」、「無人駕駛火車頭」、「暗黑**魔人」。他今年38歲,以前是美國職業橄欖球選手,在參加PRIDE比賽的時候,對外發布的數據為身高2米05,而K1方面的數據則是2米。
鮑勃-薩博17歲的時候以獎學生身份進入華盛頓州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打橄欖球,1997年以百米11秒的速度作為跑鋒在NFL[微博]選秀榜第69位進入了芝加哥熊隊。由於頻繁受傷,第二年鮑勃轉會到了明尼蘇達海盜隊,但是只在職業橄欖球比賽中打了3年,他就在2000年因為雙腳的跟腱疼痛退役,進入了美國的職業摔角團體WCW。可是,倒霉連著倒霉,WCW沒堅持多久就破產了,鮑勃為了養活自己只能在醫院擔任抬死人的工作。
2002年,K1進入了世界性的發展,原來在WCW比賽的薩姆-古雷克介紹鮑勃加入K1,隨後鮑勃就正式成為了世界擂台的噩夢。
他在加入比賽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和對手打鬥,當著記者面吃生肉顯示力量。比賽對陣的時候,經常使用近似犯規的身體沖撞,這些都讓觀眾很快記住並愛上了他。不過鮑勃在賽場上更為有名的是他的那些「惡行」。
2002年6月2日,在K1SURVIVAL 2002的比賽中,鮑勃犯規採用投技,將中迫剛舉起投下後雙方陷入亂斗。
2002年10月5日、K-1 WORLD GP 2002 開幕戦,面對K1比賽3屆王者霍斯特,鮑勃用拳TKO了對手,令人刮目相看。12月,在半決賽再次和敗者復活的霍斯特相遇,鮑勃第二回合2分53秒就KO了霍斯特,成就野獸的怒吼。但是賽後鮑勃檢查發現自己的右拳骨折,只能放棄了最終的決賽。而替補他進入決賽的霍斯特最後膽戰心驚地第四次拿到了自己的K1冠軍,只是這次的冠軍有些名不副實。
2003年3月30日,在K-1 WORLD GP 2003 的比賽中,鮑勃對陣現在還在K1
GP打鬥的戰警米爾科,遭到技術全面的戰警左直拳KO,賽後診斷右眼窩內側骨折。
當年8月,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受到邀請前來K1,准備加入K1的比賽和鮑勃進行一場野獸超級戰。泰森在拉斯維加斯現場觀看了鮑勃和基莫的比賽。第二回合1分11秒,鮑勃一個右拳KO基莫。泰森上拳台祝賀鮑勃,沒想到鮑勃發瘋,直接在拳台上向泰森挑釁,這是我的地盤吃了你,重量級拳王哪裡吃這套,當即就要和鮑勃來一場加賽,現場2萬觀眾熱血沸騰只等著看好戲。結果不著調的保鏢和裁判們拉開了兩人。不過,最終泰森沒上K1賽場,鮑勃的挑釁成了絕響。
2003年的12月31日,鮑勃和日本第一個柔道外國橫崗、曙太郎進行了一場跨年賽,只用時2分58秒就KO了曙太郎,這次比賽收視率成為歷史絕響,在TBS電視台的收視率上第一次超過「日本的春晚」紅白歌會。
2006年,K-1 WORLD GP 2006 IN AMSTERDAM舉辦了一次霍斯特退役賽,邀請薩博參加,但是由於合同金額沒談攏,薩博最後和K1之間進行了訴訟。雙方最終和解。2007年薩博重新回到K1賽場,可惜這時候他已經重了20到30公斤,接近了200公斤近400磅,外界認為他的訓練不足,成了胖子,再不是巨漢了。
2010年,薩博逐漸退役,在韓國擔任了一段時間的談話節目主持,當年11月27日,他參加了瑞典的Rumble of the Kings比賽,擔任主賽選手,對手為和他同歲的K1選手,世界泰拳WMC超重量級王者尤爾根-克魯特。只98秒就中了尤爾根一膝後,薩博喪失了戰斗意識,扔了白毛巾。這成為了他最後的職業擂台。
此後,薩博回到了摔角擂台進行表演,今年1月4日他應日本的新日本摔角機構邀請參加了表演。
兩人會按照K1規則打
鮑勃-薩博出生於1974年,比董建軍幾乎大了一輪,他比賽經驗豐富,身高體重也堪稱董建軍的對手。在現役時代,鮑勃-薩博的最佳體重為160公斤,比對外宣稱140公斤的泰山董建軍還要重。他的比賽經驗豐富,打過職業摔角、MMA規則和K1規則,雖然目前已經離開賽事2年,但是底子尚在,拳台的黑手也有幾招。據鄒國俊介紹說,原本IGF希望兩人進行摔角表演,不過鄒國俊出於培養泰山的考慮,還是表示按照K1規則打,因此這場比賽將是一場K1規則的表演類賽事。
泰山董建軍在7月重新回到擂台後,參加了兩場比賽,分別TKO了土耳其的泰拳冠軍伊布拉欣和KO伊朗的跆拳冠軍卡里米。由於長期離開擂台,加上因為他的級別過大,國內沒有可以能和他訓練的選手,因此泰山一開始的比賽拳感生疏,不過經過12月的兩場比賽後,已經逐漸開始找回了感覺。
目前在俱樂部,泰山董建軍每天都在老總鄒國俊的監督下認真訓練,國內外戰最為經驗的徐琰為他拿靶。康恩[微博]調侃說,「沒辦法,只有徐琰能拿得動,扛得動他的拳。」而徐琰捏著自己的左小臂說,這拿靶拿得都疼死了。
董建軍在接受新浪采訪的時候說,經過兩場比賽我感覺好多了,畢竟3年沒打了,一開始上擂台還是緊張,現在已經有了感覺了。
據悉,這次2月23日的IGF世界亮相站是豬木寬至為了給自己慶祝70歲生日特別主辦的比賽。所以歡樂氣氛更濃郁,並不像K1的GP賽場那麼血腥猛烈。按照正式紀錄,自從2005年輸給韓國2米12的巨人崔洪萬後,薩博在站立技格鬥賽中已經7連敗,其中4場判定負於對手。所以對於年輕的董建軍來說,這也許更像是一場訓練賽,他可以從鮑勃-薩博那裡學到很多,使得他更好地進入世界大型格鬥賽場。
據悉,K1方面依舊希望董建軍可以去K1GP 打一場超級賽,一展身手。1月24日晚,K1國際在香港宣布說,K1GP 的2012世界戰8強冠軍戰將於3月15日,在戰警的家鄉薩格勒布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