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是怎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伊朗人民爭取石油國有化運動,是當時席捲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國有化為形式,以反對帝國主義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為內容,並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向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主變革的方向深入,具有深刻的民族民主革命內涵。運動延亘四年多,雖然由於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而失敗,但影響深遠,特別對推動中東人民的反帝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對伊朗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石油國有化運動的興起 伊朗石油資源豐富。50年代初期蘊藏量約20億噸,為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第4位。1950年產油3200萬噸,為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第4位。
1948年9月伊朗在談判中提出了25點要求,主要是:提高石油稅;補償英國戰時低價購油的差價;伊方應有查賬、定價的權力,以及裁減外國雇員和提高伊朗職工福利等。內容雖廣泛,要求卻不高,根本沒有涉及國有化問題。但英國卻不作讓步。這就引起了伊朗輿論的憤慨。一些愛國議員在國會討論中抨擊英伊公司。1949年1月議員阿巴斯·埃斯堪德里甚至建議撤銷與英伊公司簽訂的協定。 1949年2月,伊朗在談判中提出英伊雙方均分石油利潤和伊方有權管理公司的一切業務兩點要求,但遭拒絕。英方繼而在5月5日提出自己的方案,即對1933年租讓協定的補充協定。
Ⅱ 伊朗綠色革命基本資料
伊朗在2009年經歷了一場名為「綠色革命」的大規模群眾抗爭運動,起因於總統選舉的爭議。官方宣布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再次當選,但反對派領袖米爾-海珊·穆薩維質疑選舉公正,要求重選。從6月13日清晨開始,伊朗民眾以抗議選舉不公、政府腐敗和呼籲改革為訴求,特別是穆薩維的競選標志——綠色,使得街頭示威者身著綠色服裝,揮舞綠旗,形成「綠色海洋」,因此得名「綠色革命」。
抗議活動迅速蔓延至全國,甚至波及海外伊朗僑民,德黑蘭的示威人數曾高達300萬人,這是伊朗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騷亂。這次運動的一大特徵是網路技術的廣泛運用,盡管伊朗政府試圖通過信息管制和封鎖媒體,限制信息的傳播,但民眾巧妙地利用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代理伺服器,向世界揭露了實況,也有人稱這次運動為「Twitter革命」。
面對民眾的壓力,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宣布調查選舉舞弊,部分重計票,但示威者對此並不滿意,堅持要求重新選舉。沖突隨之升級,導致至少20人死亡,其中學生在政府武裝攻擊德黑蘭大學學生宿舍時受害,數百名改革派人士被捕。這場抗爭持續期間,伊朗社會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高潮。
伊朗綠色革命是2009年伊朗的一次大型的反政府群眾運動。示威抗議活動由伊朗首都德黑蘭蔓延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伊朗僑民,由最初的和平抗議變為暴力。此次運動亦有外界聲援。
Ⅲ 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伊朗是位於波斯灣北岸的盛產石油的國家,1954年它的石油蘊藏量達19.95億噸,但英伊石油公司掌握其石油開采權。1933年簽訂的《英伊石油協定》規定,伊朗政府僅能獲得利潤的20%。英伊石油公司形成「國中之國」。它由英國軍警管轄,伊朗法律在此不能應用。伊朗工人備受剝削,卻無罷工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英國、蘇聯軍隊先後從伊朗撤出,但英國在伊朗仍享有巨大的權益。美國勢力也大力向伊朗滲透,企圖取代英國。
有壓迫就有反抗。委內瑞拉實現石油利潤對半分成,墨西哥1938年實現石油國有化,1950年秋沙烏地阿拉伯與阿美公司五五分成,在此背景下,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爆發。1950年3月,馬術爾港石油工人罷工,學生、職員遊行聲援。4月22日,國王巴列維派軍警鎮壓。在議會中,摩薩台主張國有化,而總理拉茲馬拉在演講中反對國有化,4天後被暗殺。教育大臣也遇刺。國王的實力被削弱。1951年3月14日,伊朗國民議會通過民族民主運動領導人摩薩台提出的石油國有化法案。4月28日,議會選舉摩薩台為新首相。4月30日,成立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將英伊石油公司收歸國有,為了對抗伊朗的石油國有化法令,英國政府對伊朗實行經濟封鎖,美國調停,趁機控制其石油。1953年8月,美國、英國支持巴列維國王的政變成功,摩薩台被捕入獄,後來死在獄中,轟轟烈烈的反英民族主義運動被鎮壓了下去。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組成伊朗石油參股組織(IOP),取代英伊石油公司,英國占股權的40%,美國佔40%,殼牌佔14%,法國佔6%。1954年10月29日,經艱苦談判後雙方承認,石油資源、設施原則上歸伊朗所有,美國、英國等進行管理、經營、銷售和出口。
Ⅳ 伊朗頭巾運動
伊朗頭巾運動是指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伊朗的社會運動,旨在提倡和推廣穿戴傳統的伊斯蘭頭巾,即希賈布。該運動得到伊斯蘭教精英人士的支持,認為女性應該在公開場合保持樸素的穿著和舉止。
然而,伊朗頭巾運動也受到了許多女性和平權倡導者的反對,他們認為穿戴頭巾應該是自由選擇的,而不是被強制或規定的。
在運動的早期階段,伊朗政府推行了嚴厲的頭巾規定,以強制女性在公開場合穿戴希賈布頭巾。然而,這種做法並沒有達到成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更多的反對聲音和反對行動。
自90年代以來,伊朗頭巾運動逐漸衰退,但對於伊朗的社會、文化和宗教議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