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經常被以色列轟炸,為什麼伊朗不反擊呢
從一些新聞中,大家總能看到一些關於以色列打擊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武裝,但是對此呢,伊朗方面總是給與指責但卻從來沒有對以色列也進行軍事打擊,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以色列背後的美國。
以色列除了空襲伊朗軍事基地以外,曾經還對伊朗擁有核問題上表現出了絕對的強硬態度,暗殺伊朗的核專家和網路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已經算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還公開宣稱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擁有執意擁核,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了影響,以色列不介意直接對伊朗本土進行空襲。
本來美國就對伊朗的擁有核武器的問題上大為反感,如果這個時候反擊以色列,就給了美國製造戰爭的機會,這將是沒有核武器的伊朗所不能承受的。再者伊朗和先進的以色列軍事實力上平分秋色,一旦開戰也不一定可以將以色列滅國。
Ⅱ 從敘利亞戰爭就可以看到,美國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非常簡單
從1979年 *** 革命開始,美國和伊朗的對立關系成為世界沖突的焦點,從這開始,世界一直在猜測美國和伊朗戰爭爆發的時間。尤其是到現在,兩國開始劍拔弩張,而且美國對於伊朗那是步步緊逼,大有一舉毀滅伊朗的架勢。而且在這個緊張環境下,兩國之間的戰爭看似一觸即發,甚至很多人已經做好了美國進攻伊朗的准備。但是其實從敘利亞戰爭來看,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也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其實很簡單。
2011年,敘利亞戰爭開始,整個到2019年,打了8年時間。對於敘利亞這個中東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國家來說,美國和西方那是志在必得。所以在這8年的戰爭之中,不斷加大對反對派的支持,對反對派武裝不斷的提供支援和幫助,以推翻敘利亞 *** ,掌控這塊戰略重地。
但是打了8年時間,西方的圖謀不但沒有得逞,而且巴沙爾政權還穩坐江山,可以說是美國的失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在敘利亞戰爭中,始終不敢自己派軍隊上,始終只是靠金錢和武器援助,支持反對派,但是反對派又不爭氣,自然最後走向失敗。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敘利亞既然這么重要,美國不惜花費巨資,為何就是不敢直接派兵打呢?如果直接派兵,沒准幾個月就佔領了敘利亞。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根本不敢,因為美國損失太嚴重了。在阿富汗戰爭,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都是直接派兵參戰,結果在阿富汗,傷亡3萬多人,在伊拉克傷亡5萬多人,給予美國那是慘重的打擊。
因此,此後美國對於稍微強一點,人口多,比較野蠻彪悍的國家,一般都是不直接的去參戰。而敘利亞戰爭8年時間,之所以美國遲遲不參戰,不派兵打擊,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怕死傷太大,損失太大。因為敘利亞 *** 軍有強悍的阿拉維派支持,戰力雄厚,而且還有10萬伊朗軍隊參戰。
一旦美國派兵參戰,那麼一旦深陷戰爭,損失那是不可計量的,這是美國始終沒有直接參與敘利亞戰爭的原因了。而我們看到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原因很簡單。伊朗無論國土還是人口,那是敘利亞的好多倍,整個綜合國力不在一個層次上。
而且伊朗在神權統治下,百姓思想更加團結一致,更加的統一,這必然使得伊朗比敘利亞要難打幾十倍。此外伊朗的武器很厲害,有很多導彈和火箭炮,能夠自己生產很多武器,而且其國內多山地和高原,易守難攻,比較適合打游擊戰爭,這一點讓美國望而卻步。
因為一旦發動伊朗戰爭,那麼整個的損失可能是史無前例的,死傷人數可能幾倍於阿富汗,或者伊拉克。據保守估計,如果美國打伊朗,那麼美國大兵的傷亡總數將超過10萬人,對此,美國很難承受。
而且即使能承受,發動戰爭的總統,肯定會因為戰爭的損失而下台,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那個總統敢這么做。所以美國連發動敘利亞戰爭的勇氣都沒有,因此,不可能敢於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對於美國來說,還是用支援花點錢的方式最劃算,根本不敢派美國大兵上。
參考文獻:《中東史》、《敘利亞史》。
Ⅲ 石油大國伊朗為什麼還會窮困潦倒百姓吃不上飯
伊朗,這位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大國,以其龐大的石油儲備位列世界第四。每年,通過出口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伊朗國家收入達到了數百億美元。然而,盡管坐擁這些自然資源,伊朗為何仍面臨經濟困境,人民生活水平堪憂?
周邊的石油生產國普遍相對富裕,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收入都遠超伊朗。這些國家的經濟繁榮與人民福祉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伊朗人民卻掙扎在貧困的邊緣,失業率高居不下。伊朗究竟經歷了什麼?
歷史上的伊朗並非如此。自1963年起的十年間,伊朗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國力雄厚。19世紀下半葉,伊朗的軍事實力雖僅次於世界四大強國,但仍是中東地區實力最強的國家。遺憾的是,這樣的輝煌並未持續。
霍梅尼掌權後,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與美國斷絕了外交關系,並引發伊拉克內亂,導致兩伊戰爭的爆發。這場持續八年的戰爭不僅消耗了伊朗的國家財富,還使其背負了巨額債務。戰爭經費足以支持國家的經濟發展,卻造成了無謂的損失。
更糟糕的是,伊朗在戰爭中的花費並未止步。它試圖在中東擴大影響力,特別是介入敘利亞內戰,耗費了大量軍力和資金支持什葉派勢力。伊朗的海外軍事行動甚至超過了國防支出的一半,令人震驚。同時,養活軍隊和預備軍、武器生產和研發也需要龐大資金。
然而,戰爭並非伊朗經濟困境的唯一原因。國家高層的貪污腐敗也是問題所在,石油出口業務大多被高層壟斷,貪污現象普遍。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同樣對伊朗造成了巨大壓力。霍梅尼反對美國,實際上也孤立了伊朗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合作。特朗普政府加強對伊朗石油出口的控制,加上沙烏地阿拉伯發起的石油價格戰,對伊朗的經濟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伊朗的貧困潦倒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戰爭、內部腐敗與外部制裁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這些重負使得伊朗的經濟復甦之路愈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