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吒的伊朗溯源
對於「哪吒」名字來歷,通行說法是由梵語「那羅鳩婆」(Nalakubala)的簡譯,指俱毗羅(Kubela即毗沙門天王)之子,也就是說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Kubela兩個部分合成,即哪吒譯自於Nala。但金鼎漢教授研究得出結論:「我認為哪吒不可能是從『Nata』或『Nada』、『Nala』翻譯的。」
印度學者科亞基在其作品《古代伊朗和中國信仰與神話》中曾指出哪吒真身「靈珠子」之名可幫助說明伊朗「蘇赫拉布」名字詞源,因為蘇赫拉布(Sohrab)在古波斯語中的詞義為「光明」,引申義為「卓著或傑出」,與靈珠子詞義十分相近。
一些伊朗學者曾推測哪吒可能來源於波斯語的「Nuzad」(新生兒、小孩兒),因為哪吒通常是個七歲小孩的形象。
哪吒二字的漢語詞義迄今知曉,而努扎爾(Nuzar)一詞在阿維斯陀語中有「年輕嶄新」的意思,也有波斯語Nuzad小孩的詞義。
關於蘇赫拉布(同中國作品的哪吒)在伊朗著名史詩《列王紀》的事跡主要有三大部分:奇異童年、出征、父子之戰。自始至終憎惡卡烏斯國王(或紂王),對國王態度最佳解釋為中國作品中哪吒是紂王最強硬的敵人之一。其實太乙讓哪吒復活並促使他與父和解,目的就是使他能夠幫助伐紂。蘇赫拉布要推翻其君主的願望基本符合哪吒行為。
伊朗神話傳中還有一位英雄值得注意,不僅他名字與哪吒相似,且身份家族和一些經歷亦如與哪吒相近,此人物就是伊朗傳說的「皮西達德王朝」七代國王努扎爾(Nuzar)。首先可看出Nuzar與哪吒讀音幾乎一樣。伊朗著名國王瑪努切赫爾的三個兒子之一,同時又是國王的太子;哪吒是李天王的三兒之一同樣被稱太子。根據伊朗神話《列王紀》國王執政時間長達120年之久,努扎爾作為太子一直隨軍四處征戰;哪吒作為西周征戰先鋒討伐紂王則是《封神》重要內容。
努扎爾最終在與圖蘭人之戰中執政7年被俘被殺,伊朗記載有認為努扎爾在父親執政時被俘殺,而《列王紀》中努扎爾在父死後接過王位;哪吒除了兒時自盡還親,在伐紂過程中不曾死而復活。努扎爾雖死後沒復活但他本人及其眾多後代都成為伊朗神話的聖人,將在世界末日再度復活拯救世界,被稱為努扎爾家族;哪吒不僅自己肉身成聖而且其父其兄都成為聖者。
那吒來到中國後,道家在其原型基礎上創作出另一個中國血統的道家神靈——哪吒。隨著道教發揚光大哪吒也逐漸變遷為道教護法天神和閩台地區的地方神。值得一提哪吒是中華血統的中國神,而那吒卻不是。
由於文人的演義,哪吒故事已趨近大眾化完整化。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條文,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本是玉皇大羅仙……因世間多魔鬼,玉帝命下凡……與龍王戰殺九龍…手搭如來弓射死石記之子…遂割肉刻骨…世尊遂折荷菱……後降魔有功,玉帝封之為天帥領袖等」由此可見此故事已包含哪吒基本形象細節,但各方面不甚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