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擊沉多少艘靶艦

伊朗擊沉多少艘靶艦

發布時間:2022-04-14 17:24:52

❶ 據說伊朗自建航母靶標,400枚導彈都沒有擊沉,請問怎樣才能擊沉航母

眾說周知,航母是非常先進的一艘武裝大船。現在,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也是寥寥無幾,當然,我國已經在建造了。現在,小編就用我們普通人的視野,來和大家說說有關航母如何才能擊沉的話題。

要想打擊一個航母編隊,首先必須打掉它的千里眼,破壞各種外圍偵察探測系統。同時,屏蔽它的衛星偵察探測系統,讓航母變成聾子和瞎子。然後,發射超高速導彈進行超大量飽和攻擊,即使這樣,擊沉它估計也很困難,充其量就是癱瘓航母的戰斗功能,讓它灰溜溜撤回去。

總之,攻擊航母戰斗群就等於在和一個中等實力的國家作戰,如果人家從本國再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那就不好玩了。

❷ LM2500燃氣輪機的廣泛應用

1969年,通用電氣公司生產出第一台LM2500樣機,次年,樣機被安裝到一艘滾裝船上進行了海上試驗。試驗證明,LM2500的輸出功率達到了25500隻力(18755千瓦),效率達到了35.5%,完全滿足海軍的要求。隨後,通用電氣公司開始新型燃氣輪機的量產,第一艘裝備LM2500燃氣輪機的是DDG963「斯普魯恩斯」號導彈驅逐艦。該艦採用兩組燃氣輪機、每一組均由2台LM2500組合而成的COGAG推進方案,最大航速達到33節。美國海軍共建造了31艘8040噸的「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該級艦現已從美國海軍中退役,其中至少19艘已經被作為靶艦擊沉。
採用LM2500燃氣輪機的第二個大用戶是FFG7「佩里」級護衛艦。為了降低設計成本,該級艦直接採用了「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一組2台LM2500燃氣輪機動力裝置,驅動一具可調距螺旋槳。美國海軍共建造了51艘「佩里」級護衛艦,澳大利亞、西班牙也引進和仿製此型艦,該級艦現已有一部分從美國海軍中退役。
1970年代後期,伊朗海軍訂購了6艘對空型「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後來因為資金問題減為4艘。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伊朗最後撤銷了這些艦的訂貨。當時建造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為了減小船廠損失,美國海軍接過了這4艘艦的合同,即DDG993「基德」級導彈驅逐艦,動力裝置同樣為兩組共4台LM2500燃氣輪機。由於戰鬥力偏低,該級艦已從美國海軍中退役。
為了滿足美國/北約近海防禦的要求,波音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了6艘「飛馬座」級導彈水翼艇,CODOG方式驅動,排水航行時使用兩台柴油機,水翼航行時的動力為1台LM2500燃氣輪機。
1970年代後期,美海軍原計劃設計—型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核動力巡洋艦,但因為成本問題最終撤銷。取而代之的是設計一型「斯普魯恩斯」級的派生艦,即9466噸的CG47「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提康特羅加」級巡洋艦的建造總數為27艘,也使用了兩組共4台LM2500燃氣輪機。之後裝備MK41多用途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和「宙斯盾」系統的新型驅逐艦的大量服役,該級艦第一批建造的5艘由於裝備的是Mk26 Mod5型雙臂式導彈發射裝置,「宙斯盾」系統的威力難以完全發揮,已經提前退役,其中,CG50「福吉谷」號已經於2006年11月2日作為靶艦被擊沉。
為了對抗未來的新威脅以及滿足美國海軍當時計劃擁有60帥雯艦的要求,1981年,美國海軍開始投資發展新一代的驅逐艦,即現在的DDG51「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該艦裝備「宙斯盾」系統和MK41多用途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成本較「提康特羅加」巡洋艦要低,用於彌補後者不能大量建造而造成的防空火力空白。「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建造數達到了52艘,同樣使用4台LM2500燃氣輪機。得益於新型材料、工藝的發展,以及長期運行的經驗,LM2500的功率提高到了每台30600馬力(22506千瓦),效率達到了36.2%。
由於LM2500燃氣輪機的優異性能,其他國家海軍的艦艇也大量採用LM2500作為推進動力。到上世紀末,LM2500燃氣輪機的總裝機數已經超過1800台,近30個國家的海軍共350多艘各類艦艇裝備了870多台艦用LM2500,累計海上運行時間超過600萬小時,總運行時間超過了1800萬小時。

❸ 兩伊戰爭的原因和影響(說簡單點)

1.美國當時執行親伊拉克,制裁伊朗.而蘇聯也公開支持伊拉克.目的;為得到伊拉克的石油和交通控制權,打擊革命後的伊朗.
2.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
3.宗教問題和政權問題.伊朗9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4.伊拉克對庫爾德人態度實行雙重標准,對內鎮壓庫爾德人的非法分裂行為.對伊朗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

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在戰爭開端,伊拉克占據優勢,但後來伊朗進入伊拉克領土,美國和蘇聯開始援助伊拉克,使戰爭陷入僵局.

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戰後,美國在中東地位進一步鞏固,而伊朗實力嚴重削弱.蘇聯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在戰爭後期,美國介入戰爭,派軍艦進入波斯灣.並空襲伊朗油輪和擊沉擊傷多艘伊朗軍艦.而伊拉克空軍飛機在1986年重創美軍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是一個伊拉克企圖擺脫美國的信號.最終,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不久進軍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
http://bk..com/view/16849.htm

❹ 1988年美國和伊朗交火事件

【歷史解密】1988年美國軍艦擊落伊朗客機內幕
「轟隆」「轟隆」兩聲響,兩枚「標准—2」防空導彈從美國「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飛機墜落了!」巡洋艦上響起美國海軍的一片歡呼聲。突然,「文森斯」號巡洋艦瞭望員喊了一句:「糟了,目標不象是F-14戰斗機。」
導彈擊中的目標確實不是F-14戰斗機,而是從伊朗的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客機。導彈響處,機毀人亡,655次班機上的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1988年7月3日發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難事故。那麼,美國軍艦為什麼要針對伊朗目標進行打擊?一架大型客機怎麼會被美軍誤認為是體積小得多的戰斗機?這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起災難事件最終又是怎樣收場的呢?
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A300型,機長是穆爾辛?禮薩揚,他是一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資深機師。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
655航班起飛後,飛機由阿巴斯港機場塔台指揮開啟應答器,向海灣前進。飛行航線是慣常編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線飛往迪拜機場,航程總計只有28分鍾。因為距離短,飛機採用簡單的飛行模式,先爬升至4300米,巡航片刻後在迪拜降落。
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655次航班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的航線相交叉,而讓人詫異的是,「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竟然處在伊朗領海內。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了兩枚「標准——2型」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655次客機機翼,飛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
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人們在震驚之餘不禁追問,美國軍艦為什麼要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兩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美國是不是有意擊落伊朗客機的呢?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巴列維王朝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號召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而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從此,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
1979年11月4日,伊朗數百名穆斯林學生攻佔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把其中的60餘人扣為人質,以迫使美國把前國王巴列維引渡到伊朗,並且歸還在美國的伊朗資產。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國人質才獲釋離開伊朗。
在此期間的1980年4月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美國都對伊朗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從此,兩國關系處於嚴重的敵對狀態。
1988年,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灣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先是1987年中,伊朗用導彈擊中美國油輪和掛美國旗的科威特油輪多嫂,美軍則隨後進行報復,擊沉伊登陸艦一艘、採油平台兩座。
1988年4月,美軍一艘護衛艦觸雷,造成19名官兵受傷,美國軍艦隨即摧毀伊朗兩座採油平台、擊沉擊傷伊朗軍艦6艘。因此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軍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朗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不能排除美國故意擊落伊朗民航客機的可能性。
那麼,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為什麼會出現在伊朗海域呢?
2012年,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這起災難事件的有關內幕。
1988年7月3日,當地時間6時33分,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威爾.羅傑斯,接到正駛過海峽西面入口的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報告,6艘伊朗革命衛隊炮艦離開海島基地。羅傑斯隨即下令「文森斯」號巡洋艦進入作戰狀態,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伊朗炮艦接近。
據美國海軍後來提供的官方說法,「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當時發現13艘伊朗炮艦。據說,其中幾艘正圍著一艘名叫「斯托瓦爾」號的賴比瑞亞油輪轉。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又報告:賴比瑞亞油輪附近發出5到7聲爆炸聲。聽到這些神秘爆炸聲的報告後,設在巴林的美國艦隊指揮部立即與「文森斯」號巡洋艦聯系,中東聯合特遣隊司令安東尼.萊斯少將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前去支援「蒙哥馬利」號護衛艦。
「文森斯」號巡洋艦上一架「海鷹」式直升機奉命出擊,20分鍾後飛到伊朗炮艦上空盤旋。直升機駕駛員馬克.科利爾發現,伊朗炮艦正圍著一艘德國貨輪轉,沒有射擊,只是一般的騷擾。
這時,美伊兩國軍艦都已進入阿曼海域。阿曼海岸警備隊通過無線電命令伊朗革命衛隊炮艦返航,並希望美國的「文森斯」號巡洋艦也離開。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隨後被一艘阿曼軍艦驅逐。當時,美國軍艦賽茨號和蒙哥馬利號都在附近。
此時,美軍巴林指揮部的水面戰斗指揮官理查德.麥肯納上校回到指揮中心,看到「文森斯」號巡洋艦越過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即將進入伊朗領海,非常吃驚。他很惱火,問艦長羅傑斯搞什麼名堂。羅傑斯回答稱,在支援「海鷹」式直升機,追擊伊朗炮艇,還說通訊聯絡出了故障。
隨後,「海鷹」式直升機機長羅傑.赫夫報告,直升機受攻擊,正在逃避。羅傑斯當即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加速前進。
在東北200海里處的阿曼灣口,美國「福雷斯特爾」號航空母艦指揮官萊頓.史密斯獲悉「海鷹」式直升機受攻擊以及「文森斯」號巡洋艦正在追蹤進攻者的消息後,命令兩架F-14戰斗機和兩架A-7攻擊機出擊。
剛好在10時45分時,伊朗的阿巴斯港機場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機准備起飛,目的地是阿聯酋的迪拜。殊不知,兩周一次往返於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間的伊朗民航班機的航線正好處於「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上空。
此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雷達也測到阿巴斯港機場有飛機起飛的信號。阿巴斯港機場是軍民兩用機場,從該機場飛往海灣的飛機自然就成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假想敵」。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文森斯」號巡洋艦負責觀測雷達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飛機究竟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客機,結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機的判斷信號,但他在海灣民航班次時刻表上卻漏看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對戰友約翰.里奇說,雷達預測的訊號可能是伊朗的美製F-14戰斗機。這話被他的上司佐契爾上尉聽到,佐契爾立即向上級匯報了這個情況。
當伊朗飛機距離「文森斯」號巡洋艦約11海里時,艦長羅傑斯伸手按了發射「標准-2」型導彈的指示按鈕。於是,從「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的兩枚「標准-2」型導彈相繼向目標射去。30秒鍾以後,第一枚導彈擊中了飛機,290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出一片歡呼聲的同時,附近的「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的水兵卻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什麼F-14戰斗機,而是民航機龐大的機翼掉進了海里。
「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也察覺情況不妙,官兵們一個個都驚呆了。艦上死一般沉寂。羅傑斯只好下令巡洋艦駛離伊朗水域。
那麼,對這次誤擊事件,美國方面有什麼樣的解釋?他們的解釋又是否站得住腳呢?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下午1時30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告訴記者,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據「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羅傑斯向他報告,伊朗民航班機偏離商業航線,無視「文森斯」號巡洋艦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號巡洋艦飛去。羅傑斯是為保護軍艦才向飛機開火的。
隨後,克勞任命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作戰行動的海軍少將威廉.福格蒂調查此事。一段時間後,福格蒂提交了調查報告。
報告中說,文森斯號嘗試聯絡正在接近中的飛機但失敗,他們四次使用了軍用航空緊急頻道,三次使用了民用緊急頻道。但這個說法很難說得通,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民航飛機一般都使用空中交通管制頻道,是不會使用緊急頻道的。
這份報告還聲稱,文森斯號錯誤地把伊朗客機當成了一架攻擊戰機,是因為客機起飛的阿巴斯港機場,除了服務商用民航機外,也用作伊朗F-14戰機的基地。而空客A300的飛行剖面類似於F-14雄貓式戰斗機,於是,文森斯巡洋艦上的雷達操控員把民航客機當成了戰斗機。
但是,這一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A300型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大型寬體客機,翼展44米,機長54米,機高16.62米;而F-14則是一種雙座超音速多用途戰斗機,最大翼展不到20米,機長只有19米,機高不到5米。從外形和體積上來說,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A300與F-14相比是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弄錯?
再從速度上來說,A300雖然是噴氣式客機,但其飛行速度最大在每小時640公里左右,而F-14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先進戰斗機,其最大平飛速度可達每小時2490公里。因此,對於擁有宙斯盾系統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太牽強了。
最關鍵的是,威廉.福格蒂的調查報告還掩蓋了一個事實真相,他在地圖上把當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位置標在遠離伊朗水域的地方。而事實上,當時該艦已經侵入了伊朗領海。
災難發生後,伊朗人民在等待美國的道歉。但令人詫異的是,伊朗人民沒有等來道歉和賠償,等來的僅僅是一句「遺憾」!
時至今日,美國對於當年擊落伊朗客機仍舊拒絕認錯、拒絕負責、拒絕道歉。
美國政府在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空難後發出照會,對人命損失表示遺憾;卻從來不認錯、不負責、不道歉。美國政府官方甚至繼續指責伊朗的敵意行動造成這次事件。
面對全世界的指責和質疑,里根決定派當時的副總統喬治.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為美國辯解。7月14日,老布希在聯大的講話中辯解說,擊落事件屬戰時事故,「文森斯」號巡洋艦當時是趕去保護受到伊朗襲擊的一艘商船的。而在1988年8月2日老布希向共和黨領導人發言時提到「我絕不會為美國道歉,永遠都不會!我不管美國幹了什麼,我不理會什麼事件真相!」
因為美國的這一態度,美國政府飽受指責。《新聞周刊》記者約翰?巴里和羅傑?查爾斯在1992年7月13日的報導中寫道,艦長羅傑斯行動時無視後果,缺少應有的謹慎。同時他還指責美國政府掩蓋事件真相。
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在自我嘲諷。文森斯號船員和其他美國海軍船員為文森斯號起了個綽號「機械戰艦」,這個名字來自科幻電影《機械戰警》,除了因為文森斯號巡洋艦配備宙斯盾系統,也因為艦長羅傑斯被視為具有攻擊傾向。
那麼,這起誤擊事件真的是由羅傑斯的個人攻擊傾向導致的嗎?
事發當天在附近海域的美國賽茨號護衛艦是由大衛?卡爾森艦長指揮的。卡爾森指責說,摧毀客機「標志著文森斯號艦長羅傑斯有強烈的攻擊傾向,這種傾向在四個星期前就已經顯露出來」。
卡爾森指的是6月2日發生的事件,那天羅傑斯指揮文森斯號過度抵近一艘伊朗軍艦,而這艘艦艇正在合法執行搜尋散裝貨輪的任務。
而在擊落民航客機當天,羅傑斯派出一架直升機飛到一隻小型伊朗船隻的2至3英里范圍內,不理會交戰規則中要求保持4英里距離的規定,並向數只小型伊朗炮艦開火。
卡爾森評論這些事件說「為什麼要一艘宙斯盾艦出去射擊小艇?這不是聰明的做法。」當羅傑斯向上級指揮官報告說,他將要把飛機擊落時,卡爾森當時像受雷擊般驚呆了,他跟旁邊的人說:「為什麼?他究竟要干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春季製作的「文森斯號事件」投影片報告中,認為羅傑斯艦長出於自己的意思把文森斯號向東北前進50英里。當時,美軍水面戰斗指揮官麥肯納上校指令羅傑斯退回去,但文森斯號直升機機師馬克?科利爾一直跟隨向北撤的伊朗快艇,終於交火。
文森斯號隨即加入到混戰中,他駛向伊朗多艘炮艇,但找不到一個清晰目標。而且伊朗炮艇當時不過是在本國水域內緩慢繞圈。雖然各種信息表明文森斯號已經犯了錯,但羅傑斯仍然報告美軍指揮部,說:伊朗炮艇在加速並且懷有敵意,並最終,向民航客機發射了導彈。
事件發生後3年,威廉?克勞海軍上將在美國一檔電視節目中承認,文森斯號發射導彈時在伊朗水域內,與之前的海軍聲明相反。
1996年2月22日,美國答應支付6180萬美元,作為對248名遇難伊朗人的賠償,但美國沒有為被擊落客機支付任何賠償。這是雙方同意的和解,以撤消伊朗1989年在國際法院向美國提出的起訴。美國明確標明這筆賠償為特惠金,不肯承認要對事件負責或負有法律責任。

❺ 如果美國攻打伊朗 中國真的會保護伊朗嗎

現在敘利亞問題還沒解決, 美國不會攻打伊朗。由於敘利亞反對派不給力,美國倒是想攻打敘政府,只可惜美國國內經濟不景氣,軍事開支主要是向亞太傾斜,對於中東,美國可以說是有心無力。
敘利亞問題是一鍋大雜燴,非常復雜,既有美國和以色列等西方國家的影子,也有俄羅斯、伊朗以及黎巴嫩真主黨的影子,這就是為什麼敘利亞戰爭持續到現在的根源。只是苦了敘利亞人民了。中東地區自古就是突厥(土耳其)、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三大勢力的角逐場,雖然同屬於伊斯蘭世界,但是三方都想爭奪中東地區的主導權,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當然不會容忍任何一方在這一地區做大。
說了這么多,現在言歸正傳。眾所周知,美國的綜合實力遠在伊朗之上,而且攻打伊朗的傳言也流傳了很多年了,為什麼美國遲遲不動手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伊朗的軍事實力強大,雖然和美國比相去甚遠,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拿下的。美國也曾派無人機去試探伊朗的防空實力,結果接二連三被伊朗俘獲,人家能把你的無人機弄下來,就能把你載人的飛機弄下來。
其二:伊朗的戰略導彈實力不容小覷,伊朗素有中東導彈庫之稱,其「流星」、「泥石」系列導彈可有效覆蓋整個中東,這意味著第五艦隊駐地和駐阿富汗美軍基地都是打擊目標。美國雖然有「導彈防禦系統」,卻從來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其效果如何有待檢驗!其三:美國的戰爭方式發生改變,鑒於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傷亡慘重的教訓,美國採取了非接觸式戰爭,也可以稱為」代理人「戰爭,既讓」代理人「派地面部隊打頭陣,美國只提供」空中支援「,這樣既可以減少美軍人員傷亡,也可以安撫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而伊朗國內統一,沒有反政府武裝,攻打伊朗美軍將會傷亡慘重,美國政府承受不了這個代價。其四:伊朗的地理環境和地勢,伊朗位於伊朗高原,南面是波斯灣和阿曼灣,在這里,有一條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水道,這就是霍爾木茲海峽,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美國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必須從這里經過,一旦發生戰爭,伊朗將會擊沉大型油輪以阻塞航道或者在海峽附近部署大量水雷,美國若出動掃雷艦,那麼,這些掃雷艦將會成為伊朗的靶艦,不信可以試試!!
做為中國的能源供應國,中國當然想給伊朗提供幫助,但是,中國能做的也非常有限,中國自身也受制於東海和南海

❻ 十字路口行動的行動過程


1946年1月24日,白蘭地公開以比基尼環礁為核試選址,並預計進行三次核試。首次核試代號Able,核彈於空中爆炸;第二次核試代號Baker,在水下引爆;第三次核試代號Charlie,在深水引爆。選取比基尼的主要考慮在於其遠離民居,原住民少,潟湖廣闊,風暴稀少,更有穩定風向及水流,且由美國控制。2月6日,海軍派艦轟擊比基尼環礁水道,但向原住民隱瞞意圖。到2月10日美國馬紹爾群島總督到達比基尼,並以聖經出埃及記為喻,稱美國將帶領比基尼住民前往「應許之地」,成功誘使島上全數167名住民同意搬遷。
在核彈選用方面,核試兩顆核彈均使用胖子原子彈的鈈元素。Able使用的核彈代號為「吉爾達」(Gilda)。而Baker核彈則為「比基尼的海倫」(Helen of Bikini)。吉爾達核彈的鈈內核在洛斯阿拉莫斯曾兩次意外超越臨界點,造成哈里·K·達格利恩(Harry K. Daghlian, Jr.)及路易斯·斯洛廷兩名科學家死亡,使之被戲稱為「魔鬼核心」(Demon Core)。
靶艦方面,海軍一共揀選了95艘各種軍艦,當中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五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八艘潛艇、60艘各式登陸載具及運輸艦,以及三艘駁船。為方便量度核爆破壞力如何隨距離遞減,海軍將軍艦密集布置,而沒有重構現實下錨情況。各艘軍艦均安裝了量度儀器,監察氣壓、船隻動向以及輻射。整場核試中,美國一共使用了200隻豬、60隻豚鼠、204隻山羊、5000隻老鼠、200隻小鼠,以及帶有不同種類昆蟲的穀物,用活體輻射實驗品,測試生物在高輻射下的基因變異。
至於觀察部隊方面,海軍一共派出150艘支援艦,為42,000人提供住宿、實驗站或工作坊,當中超過37,000人隸屬海軍,另加37個女護士。觀察艦隊旗艦設於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而其他人員則分散於不同艦只及地點,包括埃尼威托克環礁及誇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海軍人員亦可以申請延長服役期一年,以留在環礁參與觀賞核爆。
高空攝影上,美軍改裝了八架B-17轟炸機,包括安裝了自動攝影機、輻射探測器與及空氣樣本採集器。這些轟炸機可透過地面無線電遙控飛行,飛進人體無法承受的高輻射環境,以至核爆引發的蘑菇雲頂部。地面的攝影設備亦由環礁外圍的高塔遙控操作。總體而言,環礁內的鏡頭共可以拍攝超過50,000幅靜畫,及1,500,000呎長的動畫影卷。其中一部攝影機更可在1秒攝取1,000幅影像。核試進行前,所有人員都撤離環礁,往東面18.5千米外的海面觀察艦隊,以遠離輻射。縱使如此,起初直接觀察核試者亦要戴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不被核爆強光所傷,但在Able核試前卻取消了相關規定。軍方指墨鏡幾乎沒有任何保護功效,要求所有人在核試時背向核爆區,合上雙眼,並雙手掩臉以策安全。不過部分觀察者並沒有跟從指示,而大部分的艦上觀察報告亦「令人失望」:船員往往只感受到輕微震盪,以及聽到一聲微弱的爆炸聲。
1946年7月1日上午9時,一架B-29轟炸機在目標艦上空投下23,000當量的吉爾達核彈。核彈原定在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520英尺(160米)爆炸,但卻意外大幅偏離目標710碼(650米)之遙,最後在吉列姆號海軍運輸艦(USS Gilliam, APA-57)上空引爆。爆炸使吉列姆號及卡萊爾號(USS Carlisle, APA-69)即時沉沒;兩艘美國驅逐艦安德森號及林森號在一小時內沉沒,而酒勾號輕巡洋艦則在次日沉沒。由於核爆的破壞遠低於預期,部分傳媒對此深表失望,而2日福萊斯特則稱重型軍艦只會在近距的水下核試,方會承受龐大損傷,而略提核彈偏離目標一事。 Able核爆陣列 沉沒船隻(由爆心海平面計算距離)編號 艦名 艦種 距離 5 吉列姆號 運輸艦 50碼(46米) 9 酒匂號 輕巡洋艦 420碼(380米) 4 卡萊爾號 運輸艦 430碼(390米) 1 安德森號 驅逐艦 600碼(550米) 6 林森號 驅逐艦 760碼(690米) 嚴重損毀編號 艦名 艦種 距離 40 鰩魚號USS Skate, SS-305 潛艇 400碼(370米) 12 YO-160 石油駁船 520碼(480米) 28 獨立號 輕型航母 560碼(510米) 22 克里坦登號USS Crittenden, APA-77 運輸艦 595碼(544米) 32 內華達號 戰列艦 615碼(562米) 3 阿肯色號 戰列艦 620碼(570米) 35 彭薩科拉號 重巡洋艦 710碼(650米) 11 ARDC-13 浮動干船塢 825碼(754米) 23 道生號USS Dawson, APA-79 運輸艦 855碼(782米) 38 鹽湖城號 巡洋艦 895碼(818米) 27 休斯號 驅逐艦 920碼(840米) 37 蘭德號 驅逐艦 1,012碼(925米) 49 LST-52 登陸坦克 1,530碼(1,400米) 10 薩拉托加號 航空母艦 2,265碼(2,071米) 核爆引發的空氣沖擊波,是上述艦只沉沒或受損的主因。至於在爆心1,000碼(910米)范圍內的船隻,其受損程度極受艦體方位左右。如陣列圖中6號的林森號驅逐艦,因整面右舷朝向爆心,使艦體橫向承受沖擊波,受損面積因此增大,故此在一小時內沉沒。反之,在爆心東南面的船艦以艦艉朝向爆心,縱向面對核爆沖擊波,受損面積較小;再加上陣列的軍艦密集編布,又分散了沖擊波力量,使該區軍艦受損相對輕微,縱受重創仍不至於沉沒。
長門號戰列艦是唯一一艘在爆心1,000碼(910米)內、卻未有承受任何嚴重損壞的大型艦只。由於長門號曾參與偷襲珍珠港,故美軍刻意將長門號編在預定爆心內華達號(編號32號)附近,並以艦側朝向內華達號。但由於空投失誤,長門號承受的沖擊波因此大大減低;再加上長門號的艦體本身較為堅固,而美軍卻高估長門號在戰時遭受空襲的損修,令計算核試破壞時出現變數,使預期的重創沒有出現。長門號最終要在第二次核試方告沉沒。
相比之下,薩拉托加號雖然遠離爆心超過2,000碼(1,800米),卻受到嚴重破壞。薩拉托加號的重創並非由沖擊波所引起,而是核爆使艦體燃油及武裝起火爆炸所致。核試前美軍為所有軍艦注滿現實所需的燃料與及彈葯,以至分布在甲版及機庫的艦載機,而航空母艦裝載大量易燃的飛行燃料,且分布在艦體各處,使火勢極為猛烈。更何況諸如長門號等戰列艦擁有厚重裝甲,而航空母艦的艦體卻極為脆弱。最終薩拉托加號的大火被海軍撲滅,以使其參與代號Baker的水下核試。
按照廣島原爆的經驗,核爆引發的沖擊波倘若在每平方英寸施加超過5磅壓力(即5psi,磅力每平方英寸),該范圍內的物料將會自燃。Able核試引發的自燃區域直徑約有3.2千米,薩拉托加號及大部分外圍軍艦均在其內。但由於海水並不會燃燒,而除航母以外,大部分軍艦均能抵受爆炸以及火災,故未有出現陸上原爆的自燃現象。
為了減少輻射塵,Able核彈採取了和廣島及長崎的核彈同樣的空炸引爆,其引爆高度被設定在520英尺(160米)。在空中引爆時,會被吸進核爆火球的地面物質較少,而因此產生的輻射性物質大部份則會被帶進平流層之中,所以在核試地點產生的輻射塵相當有限。也由於核試輻射塵最終會被稀釋到全球環境里,而非留在本地,因此被軍方稱之為「可自潔」的核試方法。 事實上,由於輻射塵較少,故此環礁的靶艦都未有變成放射性。核試次日海軍人員已可登上大部分靶艦,搜集核試數據。
不過,在核爆瞬間,接近爆心的船艦仍被大量中子及強烈伽瑪輻射照射;而艦上的實驗及外緣物料,亦有機會被中子激化(Neutron activation)而帶有致命輻射。這些輻射聯同核爆沖擊波,使大量活體生物因此死亡。美軍將57隻豚鼠、109隻小鼠、146隻豬、176隻山羊及3030隻白老鼠,分別置於22艘目標艦內官兵的活動空間,以模擬軍艦官兵。結果10%生物被沖擊波即時殺死;另外15%生物被帶有輻射的火球擊傷,並在數日內死亡;最後又有10%生物在後續研究中因輻射而死。由於是次核爆只產生一次性輻射,再加上大量老鼠被刻意配置於致命范圍以外,以研究輻射會否引致動物後代變種,整體生存率因此被拉高。
部分生物在核爆後出奇生還,當中最著名的是一隻編號311的豬,在核試前被放置在酒匂號上,核試後被發現在環礁游泳,而被美軍救起。該豬最後與另一隻生還的山羊,一同送到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飼養。不過若果將動物當成人類推算,核爆仍將殺死大量軍艦官兵。雖然內華達號有厚重裝甲保護,但在艦體內外的山羊,分別在核試後四日及兩日死亡。按照推算,意外遠離爆心的內華達號仍將死傷枕藉。 Baker水下核試採用了21,000當量核彈(有指亦為23,000當量)。核彈被置於登陸艦(LSM-60)90英尺(27米)呎水深下(海床水深180英尺(55米)呎),位處靶艦陣列正中央。7月25日上午8時35分,核彈引爆。核爆過後,LSM-60登陸艦沒有留下任何可辨認殘骸,被判定遭核爆氣化;另外八艘軍艦在核爆後沉沒,包括戰列艦阿肯色號及長門號;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潛艇舟𫚕號、鰹魚號及天竺鯛號;以及YO-160石油駁船。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核爆後嚴重受損,並在12月拖行期間沉沒。是次核試的破壞力主要來自水壓沖擊波,而其輻射塵更幾乎污染全部靶艦,使之具放射性。
Baker核爆陣列 沉沒船隻(由爆心海平面計算距離,以碼作單位)編號 艦名 艦種 距離 50 LSM-60 登陸艦 0碼(0米) 3 阿肯色號 戰列艦 170碼(160米) 8 舟𫚕號 潛艇 363碼(332米) 10 薩拉托加號 航空母艦 450碼(410米) 12 YO-160 石油駁船 520碼(480米) 7 長門號 戰列艦 770碼(700米) 41 鰹魚號 潛艇 800碼(730米) 2 天竺鯛號 潛艇 850碼(780米) 11 ARDC-13 浮動干船塢 1,150碼(1,050米) 36 歐根親王號 重巡洋艦 1,800碼(1,600米) Baker核爆對艦只的損害明顯較Able為大,當中最受注目的,是位於爆心旁邊的阿肯色號。核爆後阿肯色號幾乎即時翻轉沉沒,而按照在核爆時的拍攝片段,阿肯色號上方的水牆出現一偌大黑影,故阿肯色號很可能在爆炸後被水牆吸起,然後艦艏可能觸及海床,最後艦艉向後倒下,使艦體在礁湖翻沉。不過部分觀察者則持相反意見:身在現場的白蘭地認為黑影只是煙霧;而後期有作家則指是水牆空隙。不論如何,同年海軍曾派潛水員到阿肯色號殘骸,發現阿肯色號翻轉於海床,艦艉朝向爆心,與吸起再翻轉說吻合;艦體的主炮及上層建築均不可見,且被一層輻射性淤泥掩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潛水員分別在1989與1990年故地重遊,海沙仍然蓋過艦體,但淤泥卻已經消失。而潛水員也看到戰列艦的前部12吋主炮。1990年潛水員再次返回阿肯色號前,曾到博物館艦德克薩斯號預演,以了解阿肯色號舷側防空炮塔的環境,方便重返現場。
至於航空母艦方面,薩拉托加號的巨大煙囪在核爆後傾倒於飛行甲板;而艦艏與艦艉又遭到不同力度的水流拉扯,使艦體中央折斷並大幅入水。白蘭地曾下令拖船前往救援,但因輻射問題而作罷。薩拉托加號最終在核試後8小時沉沒。隨著輻射水平逐年下降,薩拉托加號現已成為其一潛水熱點。至於早在Able核試受重創的獨立號,因距離較遠而未再受創,但受到嚴重輻射污染。由於長年清理輻射無果,獨立號最終在1951年於法拉隆群島鑿沉。
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成功撐過兩次核爆,但嚴重核污染使水兵無法登艦修補入水。同年9月歐根親王號被拖往誇賈林環礁,途中在12月22日傾覆於淺海。時至今日,其右舷螺旋槳仍露出水面可見;而左舷螺旋槳則在1978年被打撈,現存於德國基爾的萊博海軍紀念館。
鰹魚號潛艇是唯一一艘被擊沉的艦只,可在事後成功打撈浮出水面。及後該艦被拖往加州對開海面,兩年後作靶艦擊沉。至於三艘重創軍艦:法倫號海軍運輸艦(APA-81,編號25)、休斯號(DD-410,編號27)及長鯊號(USS Dentuda, SS-335,編號24),均在核試後幾近沉沒,而海軍則將三艦拖到海灘擱淺。由於三艦均在爆心1,000碼(910米)以外,故此受損較為輕微;而長鯊號更在水下,受到較少輻射污染,最終更短暫重新服役。
貴為人類史上首次水下核試,Baker核試過程一直廣受關注。在核彈引爆瞬間,一個高速膨脹的火球在引爆點出現,並在水下產生超音速的液壓沖擊波,將附近的船艦龍骨扯開;水下沖擊波也被空中攝錄機清晰拍攝紀錄:當水下沖擊波向外擴散時,海水顏色隨之變為深色,猶如海上石油油污;而緊接在沖擊波之後的海平面則即時變成一層白色。由於水的傳聲速度較空氣快五倍之多,當沖擊波在水下高速擴散時,後方海面即迅速染白,猶如一層白色薄面在海上高速向外延伸。
核爆1毫秒後,火球引發的氣泡同時抵達海床及海平面。氣泡在海床炸開一個直徑30英尺(9.1米)乘以2,000英尺(610米)的大坑,並將海水霧化,以圓頂狀噴上半空。核爆後一秒,氣泡將直徑500英尺(150米)范圍內、共2,000,000(二百萬)噸海水及海沙噴上半空,並形成一道高6,000英尺(1,800米)、闊2,000英尺(610米)、但厚300英尺(91米)的水牆。最後當氣泡上升至空中,便引發一道空氣沖擊波。由於沖擊波後方的氣壓急降,使水汽即時凝結為雲。這道凝結雲(又稱「威爾遜雲」,以威爾遜雲室為名)由海面迅速抬升,並掩蓋了整道水牆,同時以圓盤狀向外擴散,最後在氣壓逐步回升後方告消失。
隨著凝結雲消失,水牆頂部開始變成花椰菜狀,所有海水、海沙及水霧均耗盡動力,並即將隨重力墜回海面。核爆並沒有產生蘑菇雲。同時,氣泡大量吸起海水,使水下出現真空。當兩旁海水湧入填補空間後,反向外面海水施加推力,從而引發類似海嘯的海波。第一波海浪在核爆後11秒,已涌離爆心近1,000英尺(300米),浪高94英尺(29米)。當海浪涌到3.5英里(5,600米)外的海灘時,仍達15英尺(4.6米)高,並反復沖擊九次之多。海灘的數架登陸坦克因此被沖上岸邊,並被一層厚沙覆蓋。
核爆後12秒,水牆開始隨重力下墜,形成一道高900英尺(270米)的巨型瀑布。這道瀑布從天而降,激起一度高輻射的海潮,淹過海面絕大部分的靶艦。這最終使靶艦受到極為嚴重的輻射污染。
Baker核試的實驗數據繁多,當中不少領域更是軍方及科學界聞所未聞。核試後兩個月軍方甚至要再開會議,標准化研究項目的術語,並重新定義各報告的描述及運算。
核試後首要分析數據為輻射物質。Baker是世上首個於爆炸點產生大量輻射塵及核裂變產物的核爆,此前的新墨西哥、廣島及長崎原爆均在高空,故此輻射物質相對明顯較少。然而軍方當時卻低估輻射所引發的問題與危害。
Baker核試一共產生約3磅(1.4千克)核裂變產物。這些污染物混合在水霧、水牆以及雲團,最後大部分均返回潟湖,並隨著潮汐及洋流帶到其他地方。然而當水牆倒塌之時,部分受污染的水霧被再次激起,並隨著輻射性海潮向外高速擴散,最後隨風漂到測試場地以外。更危險的是,當這些水霧的水汽被蒸發以後,這些裂變產物便會變成透明,無法以肉眼看見,並繼續隨風擴散,威脅人身安全。
除核裂變產物外,核爆同時令海水本身變成放射性。事緣Baker核爆的核分裂,向周遭環境噴氣出兩倍以上的自由中子。在空爆環境下,這些中子會被高熱吸收,並隨著核裂變產物及未分裂的鈈帶到平流層。然而關鍵在於,Baker進行的是水下核試,環境中子被礁湖海水吸收:倘若有一額外中子被打入海水中鈉元素的原子核,該等鈉元素便會變得放射性。一般而言,鈉-23變成放射性的鈉-24,會有15小時的半衰期。不過鈉並不會如其他重元素沉入海底,而是維持液態,並可隨海水繼續污染其他軍艦。而在核試後首六日,鈉的放射強度將遞減1,000倍,但仍足以損害進入環礁的人類健康。
最後,核彈採用的鈈-239亦引發嚴重危機。核爆後一共有11.6磅(5.3千克)的鈈未有裂變,並與3磅(1.4千克)核裂變產物混合。 雖然鈈的α粒子輻射無法穿透人體皮膚,但倘若為人體攝取,則會在骨髓中富集,成為劇毒。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員的膠片劑量計(Film badges)及蓋革計數器均無法探測鈈元素;而鈈-239的半衰期長近24,200年。換言之,一旦人體意外攝取鈈-239,其一生都無法解毒。
Baker核試後,美軍先派遙控船艦進入潟湖,並探測輻射。接著美軍開始嘗試清洗靶艦輻射,包括使用艦載滅火龍頭、滅火泡沬、拖把、肥皂以至鹼水,但只有首輪噴氣稍有成效。再加上海水的鈉已具放射性,使美軍支援艦用以洗刷船身的海水均帶有輻射,不但全無清洗之效,其水霧濺到艦上水兵時,更使水兵受輻射污染。起初美軍按照曼哈頓計劃經驗,限定每人每日最多可攝取0.1倫琴(0.1 roentgens,即0.1R),但由於輻射量過高,首日美軍只能登上離爆心最遠的五艘靶艦。在鈉的首六日半衰期間,一共有4,900人登上受嚴重污染的靶艦。而核試10日後,美軍則批准人員登上所有艦只。
輻射對活體生物的影響,很快便為美軍所見。在Able核試中,輻射源主要來自核爆瞬間,並沒有造成環境輻射;但Baker核試卻使絕大部分軍艦均受輻射污染,使生物從居住環境攝取並累積輻射。Baker核試後首數日,大部分軍艦均不宜人類登上,而分散各艦的豬及老鼠則幾乎全數因輻射死亡,只有少量老鼠倖存,
生物實驗為當時美國媒體關注焦點。9月白蘭地曾向傳媒指「用作實驗的動物所承受的痛苦,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它們要麼變得衰弱、要麼回復健康、要麼無痛地死亡。」不過,因「魔鬼核心」意外臨界而死亡的兩名科學家,其死亡過程極為痛苦;但由於軍方當時仍將意外列為機密,再加上公眾對輻射危害所知甚少,故此未有在大眾引起即時反彈。
然而,軍方內部亦開始對輻射有所警惕,並質疑軍方的安全措施。在Baker核試以前,海軍全無清理核輻射經驗,亦對清理期間對人體的危害一無所知。海軍亦沒有預計輻射水霧會淹蓋幾乎全部軍艦,低估其破壞程度。在欠缺經驗、裝備及危險意識下,美國水兵往往採用傳統的清洗方法,且全無保護裝備。
十字路口行動原定進行第三場代號Charlie的核試,在比基尼外海深水引爆。不過自7月25日Baker核試後,船艦清理輻射幾乎全無進展,更不可能拖到外海再作排列。到8月3日,負責於行動監視輻射的科學家史丹佛·瓦倫(時為陸軍上校)認為核試已對眾多水兵構成嚴重危險,並要求即時中止清理。瓦倫指出,當水兵在艦上清理時,輻射物隨即污染人體皮膚、衣服甚至肺部。當水兵返回支援艦洗澡及洗衣服時,這些輻射物又隨之轉移到支援艦,並隨水兵帶到各地。瓦倫同時質疑水兵沒有按照安全指引行事,部分消防船因過於靠近靶艦,而反過來受到污染,而被迫棄用。更有甚者,支援艦多次進出受污染水域,其艦體亦會累積輻射。8月6日至9日之間,有67人攝取過量輻射;而蓋革計數器亦不敷應用。
海軍部分官兵起初對此警戒不足。在水兵眼中,拯救曾經並肩作戰的軍艦是其首要任務。比如溫萊特號驅逐艦的老兵因重新登上舊艦,而攝取過量輻射,要即時送返美國。紐約號戰列艦的艦長更指斥瓦倫的量度數據有偏差,並希望將紐約號駛回美國。再加上鈉在核試後持續半衰,令輻射讀數下降,又使水兵誤以為清理有效。然而瓦倫最擔憂的,是水兵儀器無法探測的鈈。倘若船艦已受鈈污染,則水兵可能已曝露於鈈的環境之中。
白蘭地為此在威奇托號重巡洋艦舉行會議,並召集近1,400名軍官聽取瓦倫報告。到8月9日,白蘭地終於得悉水兵使用的蓋革計數器無法探測鈈-239,而當日科學家卻在歐根親王號的艦長室物料樣本發現了鈈。這使白蘭地懷疑鈈可能已遍布所有軍艦。8月10日,瓦倫向白蘭地呈交一幅X光相片,相中的刺尾魚因受嚴重輻射污染,其身體竟然向外發出X光。白蘭地閱畢相片,即時下令中止所有清理活動。第三輪核試因此取消,而十字路口行動亦在同日即時終結。美軍最終在1955年才在棚屋行動(Operation Wigwam)進行深水核試。

❼ 伊朗軍隊的中國裝備

伊朗陸軍大舉裝備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美國表示強烈反對極力阻礙中國
《路透社》的媒體披露,在未來1~10年內,伊朗陸軍對「紅箭」的需求量將從1000多枚增至2萬枚,從肩扛發射到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發射;廣闊的伊朗真的要遍布「紅箭」了。美國從自身安全考慮,擔憂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能擊毀現役美軍最新型坦克。據悉,美國正在極力阻礙中國向伊朗提供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伊朗陸軍現役的反坦克導彈大部分仍是蘇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導彈,體積龐大、自動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擾性能差,對付不了現代坦克裝置的新型復合裝甲等新型防護裝甲。正是這種情況促使伊朗陸軍看中「紅箭」反坦克導彈。

「紅箭」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紅箭」最終採取了無線電指令加被動紅熱外成像的復合制導模式。它的優點是解析度高,能區分包括紅外曳光彈、紅外誘餌、紅外干擾機在內的多種有源干擾系統與目標之間的紅外波段差異。由於坦克車體上部的發動機排氣艙口是一個巨大的熱源,輻射大量的紅外線,這使得採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可有效對坦克實施攻頂。

「紅箭」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斗部。戰斗部採用了當今先進的爆炸成形技術,前置裝葯的葯型罩材料採用了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在試驗中,這種結構的戰斗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斗部的多層爆炸式反應裝甲。為了提高攻擊速度,減小被攔截幾率,「紅箭」動力裝置採用先進的固體沖壓式發動機,其推力達到普通固體發動機的兩倍,在發射3秒後,導彈飛行馬赫數即可超過1。導彈最大射程6公里.
靈巧輕便是「紅箭」的一大特點。導彈採取管發射形式,包裝筒兼作發射筒,有利於保養和攜行。為了減輕彈體重量,「紅箭」導彈70%的彈體材料用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製成,具有強度高、重量輕、體積小的優點。彈體重量僅9公斤,體積小,武器全長僅800毫米,便於士兵攜帶和肩扛發射。

通用性好是「紅箭」導彈的又一特點。「紅箭」導彈發展有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載車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製造。車上的迴旋式發射筒上安裝有4枚處於待發狀態的「紅箭」導彈,另有4枚備彈。車上裝有自動裝填系統。直升機型「紅箭」導彈可安裝在伊朗陸軍現役的各種直升機和正在裝備部隊的中國產直升機-10上。標準的配掛方式為8枚導彈,由兩具4聯發射筒裝載,分別掛在武裝直升機的兩個短翼上。直升機機頭裝有供導彈制導、火控使用的固定熱成像儀和激光測速.

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斗機。他們對這種戰斗機的認識來源於實戰。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斗機飛行員都反映說米格-21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而促使伊朗下決心引進殲-7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的消耗,到了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空軍所有的主戰機型都損耗嚴重,除了一部分在戰斗中損失以外,多數戰機由於缺少零配件而無法起飛作戰,而那些能夠升空作戰的戰機只能頻繁出動以彌補戰機數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進一種新的主力制空戰斗機。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最初這些戰機被配屬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轉給了伊朗伊斯蘭空軍。這批殲-7N運抵伊朗時,兩伊戰爭已經接近結束,因此它們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但是這批殲-7N仍然為伊朗訓練出了大量優秀的飛行員,並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根據一些專門研究伊朗軍事的評論家的研究結果,現在伊朗伊斯蘭空軍主要將殲-7N用於訓練新飛行員,輕便靈巧的殲-7N有助於讓那些剛剛結束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課程的菜鳥飛行員們盡快地熟悉噴氣式戰斗機,另外殲-7N也被用於武器使用的訓練課程。在不久前伊朗電視台播出的一段關於伊朗空軍對地攻擊訓練的錄像中,殲-7N率先出場,准確無誤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標靶,然後F-14A、F-4、F-5、蘇-24才陸續出場演練。有趣的是,殲-7N還在伊朗過了一次明星癮,在伊朗電影《Hamle on H-3》(《空襲H-3》)中,殲-7N負責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1MF。《空襲H-3》是一部寫實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蘭空軍對位於約旦/伊拉克邊境的伊拉克空軍H-3空軍基地的傳奇式空襲。在這部總長度95分鍾的片子中,居然有長達60分鍾之久的戰爭場面。
關於伊朗殲-7N與米格-21的不解之緣,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為了保證武器來源的多 元化,伊朗於1989年向東德訂購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這批米格-21PF經過翻修,准備裝船運往伊朗之際,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東德不復存在,與伊朗達成的合同也隨之作廢。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來,其中一架編號為3-0914,機身上塗有伊朗空軍標志的米格-21PF後來被送到義大利的一家專門收集東歐國家戰斗機的博物館收藏。就這樣,殲-7N失去了與它的表兄弟一齊並肩作戰的機會。
3,兩伊戰爭中的轟-6和C-601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總共獲得了四架轟-6和大約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艦導彈。這些轟-6的塗裝很有特色:機身被塗成暗綠色,機腹部則被塗成淺灰色以適應波斯灣地區的作戰環境。C-601反艦導彈的國內編號是鷹擊-6,北約編號CSA-1「北海巨妖」,其平飛速度0.9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顯著的特點是有一個威力強大的彈頭,足以擊毀大型戰艦以及超巨型油輪,1987年12月,伊拉克空軍接收轟-6之後,立即將它們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約旦的空軍基地進行集中訓練,不久之後就將其用於與伊朗的襲船戰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轟-6使用C-601總計擊毀擊傷了六艘油/貨輪。
轟-6雖然威力強大,但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自衛能力較差。針對這個弱點,伊拉克空軍發展了一種獨特的戰術。在接收轟-6後不久,伊拉克空軍的技術人員就將蘇制UPAZ空中加油吊艙整合到兩架轟-6的機身上。在轟-6深入波斯灣執行遠距反艦任務時,伊拉克空軍總是會出動兩架幻影F.1戰斗機為其護航,在護航過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時,由轟-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艙為幻影戰斗機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保護轟-6的安全的。(千龍編者按:此說法需要考證,中國的轟油6飛機是將機腹彈艙改為油箱,實現空中加油能力,暫且不說伊拉克是否具備這樣的改裝能力,如果考慮到只使用轟6飛機自身的油箱,那麼其油量很難實現給戰斗機加油。)
1991年,在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一夜美軍對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襲中,停在機場上的兩架轟-6被美軍炸毀。
伊朗也獲得了數目不詳的C-601反艦導彈,但是與伊拉克空軍不同,伊朗人將C-601部署在海岸作為岸基反艦導彈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時整,美國海軍對伊朗海軍設施發起攻擊,「螳螂行動」開始。在這次攻擊行動中,伊朗海軍的「薩漢德」號護衛艦被從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A-6和A-7攻擊機擊沉,作為報復,伊朗立即向美國海軍「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FFG-24)發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艦導彈。當時「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的正向霍爾穆茲海峽以西行駛,位置恰好處於伊朗C-601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內。「傑克.威廉姆斯」急忙進行緊急閃避機動,並放出了所有的干擾箔條。五枚導彈都沒能命中美艦。
在這之前,美國曾經正式警告過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艦導彈對美國艦船做出敵意表示的話,美軍將毫不猶豫地摧毀其發射陣地。然而,這次C-601攻擊以後,美國居然一聲不吭,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國人擔心如果對伊朗內陸的反艦導彈陣地發起攻擊的話,會引起美國與伊朗的全面戰爭的緣故。
4,伊朗的紅旗-2
在兩伊戰爭中,國產武器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的發展。
蘇制米格-25「狐蝠」戰斗機是世界上飛得最高最快的戰斗機,在伊朗巴列維國王在位期間,蘇聯空軍的米格-25曾經多次入侵伊朗領空執行偵察任務。而當時皇家伊朗空軍所裝備的最先進的F-4「鬼怪」式戰斗機對「狐蝠」一點辦法也沒有。這讓當過飛行員的巴列維國王大為惱火,責成空軍負責人拿出解決的辦法了,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最終皇家伊朗空軍購買了美國的F-14A「雄貓」戰斗機,伊朗空軍的F-14A威力強大,不僅在兩伊戰爭中大放異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兩伊戰爭中仍然無法完全壓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狐蝠」,雖然也曾在空戰中擊落過幾架米格-25,但是飛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軍揮之不去的噩夢。在與伊朗空軍中各種美製戰斗機的對決中,米格-25也屢有斬,伊拉克空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天隼」雷耶爾就曾經駕駛米格-25擊落過包括F-14A、F-4、F-5在內的多架伊朗戰斗機。雖然無法在空中擊敗「狐蝠」,伊朗人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紅旗-2防空導彈。
從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軍幾乎每天出動米格-25RB戰斗轟炸機轟炸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兩萬至兩萬二千米的高空飛行,當時這兩個城市周邊的防空武器都無法對其構成威脅。兩個城市的人們可以聽到「狐蝠」飛行時發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無法擊落它。在幾天的空襲中,僅在伊斯法罕一處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彈炸死。
於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決定將新得到的紅旗-2防空導彈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動花費了兩周,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邊的沼澤地帶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射陣地上面。在這兩周多的時間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無忌憚地轟炸城市,帶來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飛行員甚至每天都採取相同的飛行路線和飛行高度,因為他認為伊朗人根本沒有辦法威脅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來了,飛行路線還是不變,速度是2.2馬赫,飛行高度是兩萬二千米。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士兵們靜靜地等待著,等米格-25RB進入伏擊圈以後立即發射了一枚紅旗-2,片刻之後又發射了第二枚。兩枚導彈螺旋著向米格-25RB飛去。幾乎在同時,在伊斯法罕城外設防的伊朗伊斯蘭空軍的防空部隊也向「狐蝠」發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導彈。兩枚紅旗-2和一枚「霍克」幾乎在同時擊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幾截,墜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過一百萬名伊斯法罕城親眼目擊了這次防空戰,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斯蘭空軍都宣稱是自己的導彈擊落了「狐蝠」,最終經過仔細調查,這個戰果還是被判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他們的紅旗-2。
最後要提一下那個伊拉克「狐蝠」飛行員。在飛機被導彈擊中時他及時跳了傘,伊朗伊斯蘭空軍立即派出直升機去他的著陸地點搜捕。伊拉克飛行員很機靈,他成功地避開了來抓他的直升機,但卻在逃亡時慌不擇路地一頭扎進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陣地。這個倒霉的傢伙最後被送到伊朗電視台,在當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中公開露面,電視畫面中的他還仍然穿著由蘇聯設計的高空戰斗機飛行員抗高G飛行作戰服。
與蘇制薩姆-2防空導彈相比,紅旗-2具有威力更強的高爆彈頭,當命中目標後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殺傷半徑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過實戰證明,紅旗-2完全有能力擊落象米格-25這一級別的重型戰斗機。關於這個結論,還有另外一個佐證:在兩伊戰爭後期美國海軍發起的旨在教訓伊朗的「螳螂行動」中,雖然美國海軍戰艦和艦載戰斗機在波斯灣海面上耀武揚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內的艦載戰斗攻擊機卻始終不敢接近並攻擊伊朗本土的目標,而只能摧毀幾個伊朗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泄憤,很大一部分原因

❽ 伊朗天天演習如何擊沉美軍航母,為何被各大媒體批評為痴心妄想

武器裝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而一名軍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擁有勇氣。在這一點上,伊朗無疑是做的非常好。畢竟天天想著用自己家的導彈快艇去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雖然演習的很不錯,但是被世界上各大媒體評論為痴心妄想。原因么,我總結了一下。

對於伊朗來說,裝備不行,經驗不夠,體系化優勢也沒有。所以總的來說,美國對於伊朗是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的。怪不得說伊朗的演習真的是在痴心妄想。

❾ 台巴子的基德艦的具體性能如何台巴子說基德艦上裝備的標准2防空導彈和雄風3可以輕松秒殺殲15和大陸航母

幾乎所有的防空導彈都是紙老虎
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武器:反輻射導彈
只要雷達開機就能跟著雷達波將其摧毀

而地面對空搜索雷達對低空目標的搜索性能很差(地球是圓的),所以如果戰斗機攜帶反輻射導彈掠地突襲,第一回合就能摧毀對方前線的對空搜索雷達(詳情請參考貝卡谷地空戰)。可悲的是,灣灣沒有戰略縱深,基本上手就全變瞎子了。

目前大陸裝備的反輻射導彈Kh-31最大射程160KM,標准II射程才70KM,完全就不是對手嘛~一眼就看出灣灣在YY
順便一提,連霓虹國的宙斯盾咱都不放在眼裡,就憑基德這樣的破軍艦,連相控陣雷達都沒有,3架飛豹掠海突擊一個反艦導彈齊射就能送進大海,這樣的破爛貨還想對抗殲-15?只能騙騙灣灣百姓的軍盲。

話說灣灣最近幾年一直在貶低大陸軍力自欺欺人~不然這日子怎麼過啊~不說別的,開戰8小時內,大陸讓灣灣上空一架飛機都沒,地面一台開機雷達都沒,海上一條軍艦都沒完全無鴨梨,順便還有閑情用東風在灣灣地下機庫上鑽幾個洞

❿ 美國真的和伊朗開戰了今天看百度上居然有人說擊沉了15艘軍艦!

還沒有開戰,一旦開戰絕對是世界頭條啊,伊朗沒有那個實力,千萬不要正面挑釁美國,美國早就想拿伊朗開刀了,美國航母一動用,伊朗就改口了

閱讀全文

與伊朗擊沉多少艘靶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女性為什麼地位低 瀏覽:815
去義大利怎麼去打工 瀏覽:265
英國學生公寓產權多久 瀏覽:151
印尼紅珊瑚質量怎麼樣 瀏覽:925
越南黃花梨筆筒龜裂怎麼治 瀏覽:159
美國無人機怎麼進入伊朗的 瀏覽:473
印度文明怎麼傳播的 瀏覽:515
旅遊簽證在印尼生孩子了怎麼回國 瀏覽:272
中國舞為什麼要練習能力素質 瀏覽:850
義大利英語單詞怎麼發音 瀏覽:206
越南寮國有多少個陸路口岸 瀏覽:365
8兆越南盾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1
印尼有什麼地方買手錶 瀏覽:604
英國簽證要求多久 瀏覽:817
中國一年從印尼進口多少鎳 瀏覽:970
去印尼待多少現金合適 瀏覽:280
去印尼最多帶多少香煙 瀏覽:730
印尼臭豆腐為什麼很臭 瀏覽:992
伊朗有什麼軍事發展 瀏覽:712
在中國英國的東西怎麼網購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