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門的再掀波瀾
1986年11月25日,華盛頓的晚秋使人覺得陣陣寒意,而此時的白宮東室內空氣悶熱、氣氛緊張。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似乎預感到今天的氣氛非同尋常。
不久,表情凝重的里根急步走上講台。他看了一眼鴉雀無聲的會場,然後慢條斯理地說,由於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副手諾思中校參與一起他一無所知和不能容忍的活動,他宣布接受波因德克斯特的辭職,並將諾思革職。他聲稱,這項活動未經他授權,直到11月24日他才獲悉此事。他說,「出了這樣的事,我很痛心。」 聽眾頓時屏住了氣息。
司法部長米斯也走上了講台,他宣布說,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周密調查後證實,美國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的款項,有1000至3000萬美元被國家安全委員會轉入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在瑞士銀行的賬戶,知情者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副助理諾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也略知一二,但沒有設法制止。里根總統和中央情報局對此毫不知情。以色列參與了此事。 米斯的話一講完,會場上頓時一陣轟動,興奮的記者們一窩蜂地湧向電話,電傳機,爭先恐後地向世界報道這條爆炸性的新聞。
案情復雜化了,伊朗軍售案忽然演變成了「伊朗——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丑聞」,成為美國」自水門事件以來的最大轟動」。繞過國會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違反了武器控製法和國家安全法;以武器交換人質,與美國政府的政策相矛盾;而擅自挪用款項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又直接違反了 1934年的博倫修正案。幾個問題相互交織,里根政府一錯再錯,使得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這時美國輿論界格外熱鬧,傳聞不斷,里根和他的政府面臨更嚴重的危機。美國ABC廣播網和《紐約時報》12月2日聯合進行了民意調查,結果是50%以上的人認為里根知道轉移款項一事,三分之二的人認為里根在掩蓋事實,里根的支持率從1個月前的67%陡降至46%,下跌了21個百分點。新聞界則不斷提出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並表示要窮追不舍,提出一系列的疑點和問題逼迫政府回答。
里根知道了什麼?他是什麼時候知道的?這是問題的關鍵。伊朗官員於11月28日發表講話,威脅要公開麥克法蘭1986年秘訪德黑蘭期間與「白宮某人」通話的錄相帶,以示里根「欺騙美國民眾。」《紐約時報》12月8日進一步透露,麥克法蘭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時說早在1985年8月里根就批准通過以色列向伊朗運送軍火,這與官方宣布的里根只是事後才知道的說法不符。12月7日和10日,眾議院議長奧尼爾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索拉茲分別表示,他們堅信里根總統知道軍售款項轉移一事。
內閣成員中有多少知情者?11月27日,白宮內部有人向新聞界透露,白宮辦公廳主任里甘早在1985年就得知美伊接觸,他對軍售款項轉移一事也了如指掌。里甘系裡根多年摯友,他陷進泥潭,里根豈能清白如故?11月28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犯罪小組委員會給司法部寫信,把副總統布希,白宮總管里甘,司法部長米斯,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及國防部長溫伯格等人,統統列入懷疑對象。
軍售款項到底轉向何方?按照司法部長米斯11月25日的說法,給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錢是由以色列轉交的。但第二天以色列表示,所謂轉交行動與以色列「毫不相干」。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也斷然表示他們分文未收。《紐約時報》於12月2日披露,這筆錢還部分地轉給了安哥拉反政府軍和阿富汗游擊隊,而不象官方所說的僅限於尼反政府軍。12月14日,麻省的《洛維爾太陽報》又拋出一條爆炸性新聞,稱軍售款項中有多達500萬美元用來資助11月國會中期選舉中贊成援助尼反政府軍的保守派候選人。
諾思的能量真有那麼大嗎?在整個「伊朗門」事件中,奧利佛·諾思是個格外引人注目的人物。他1943年生於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1968年從安納波利斯海軍軍校畢業後,加入海軍陸戰隊,赴越南作戰。以其工作勤奮,認真負責,忠心耿耿而深受上級賞識。海軍陸戰隊司令曾稱諾思為「熱情先生」。里根也稱贊說:「他有良好的行為紀錄,他是國家英雄」。在越戰中,諾思獲得一枚銀星勛章和兩枚紫心勛章,朋友們稱他為「蘭博」。的確,諾思那鮮為人知的經歷同「蘭博」一樣充滿傳奇色彩。據說,有一次他被10名越軍包圍,當時他身上只帶著一把塑料叉子,情況十分危機,但最後諾思還是脫離險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981年,諾思由海軍部長推薦,進入白宮工作。此後,他一直負有許多秘密使命,往往早晨在華盛頓,晚上則出現在歐洲某地追緝恐怖分子的現場!1985年10月,他參與策劃成功地攔截載有劫特義大利郵船「阿基萊・勞羅」號的恐怖分子的埃及飛機。
在伊朗門事件中,諾思一直是個關鍵性人物。他親自參加了同伊朗的交易,尋找出售武器的中間商,安排把出售武器所得款項存入瑞士銀行,並 9次親自指揮在尼加拉瓜境內空投補給。在美伊武器交易敗露後,諾思銷毀了大量有關文件。在被迫辭職後,他仍指使其女秘書霍爾到辦公室取出匆忙中未來得及處理的文件,忠心耿耿的霍爾把文件藏在靴子里和衣服里,躲過白宮警衛的檢查,帶出來予以銷毀,盡管諾思成績「顯赫」,但他只不過是個中校,那有這么大的膽量獨自製定並實施如此一項復雜的計劃?他銷毀文件的舉動是否有人指使?值得注意的是,諾思本人私下總對朋友發牢騷,說他所乾的一切都是「奉命行事」那麼,是誰下的命令?
隨著案情的深入,公眾的疑團越來越大。
Ⅱ 蘇萊曼尼是誰(伊朗高級軍事將領)
蘇萊曼尼(QasemSoleimani)是伊朗高級軍事將領,曾任伊朗革命衛隊精銳部隊「聖城旅」(QudsForce)指揮官。他被視為伊朗最有影響力的軍事指揮官之一,被譽為「伊朗的謝爾曼」(ShermanofIran)。
蘇萊曼尼於1957年出生在伊朗克爾曼省一個貧窮的家庭。他曾在伊朗伊斯蘭革命期間參加了反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戰斗,並在1980年伊朗伊拉克戰爭中服役。在戰爭期間,他表現出色,榮獲了伊朗最高軍事榮譽之一的「獨立勛章」。
蘇萊曼尼的軍事生涯
蘇萊曼尼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期間,參與了多次反恐行動和地區沖突,包括伊朗和伊拉克的戰爭、黎巴嫩的內戰以及敘利亞內戰等。他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支持什葉派武裝組織,並與美國軍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作戰。
蘇萊曼尼的軍事生涯充滿了爭議。他被指控支持恐怖主義組織和反對美國的活動,並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支持什葉派民兵組織。他還被指控參與了多起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襲擊事件。
蘇萊曼尼的死亡
2020年1月3日,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遭到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此次襲擊引發了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並導致伊朗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進行了報復性襲擊。
這次襲擊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和討論。一些人認為這是美國的自衛行動,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導致更多的暴力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