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伊朗從發生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以來,一直在戰爭的苦海里掙扎,鄰國伊拉克的薩達姆窮兵黷武,對伊朗大打出手,這就是著名的兩伊戰爭,伊朗在戰爭中經常處於劣勢,就想發展核武器,用來威懾侵略者,出發點本是可以理解的,薩達姆被美英推翻以後,伊朗更想擁有核武器威懾周邊國家,歷史上伊朗被英國和俄羅斯欺負慘了,由於美國曾支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反美情緒強烈,政府公開號召反美,很多青年參與恐怖組織,伊朗因此被美國列入無賴國家,美國強烈反對伊朗的核武器研究發展計劃,伊朗不得以同意了俄羅斯的建議,把核反應堆放到俄境內,但這不會減輕美英等國的戒心,展望前途,伊朗停止核武器的研發是上策,否則,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大力制裁,俄羅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不會為伊朗的利益與美英對抗,伊朗不要執迷不悟,步伊拉克薩達姆後塵,失道寡助,最後身敗名裂,還有金正日,也是如此,內無民心,外無援兵,不改鉉更張,早晚難看。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從與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核能項目陷於停滯狀態。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
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於2003年12月18日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60206/n241688622.shtml
② 伊朗油氣資源豐富,沒有能源短缺之憂,為什麼還這么熱忠於發展核技術
核技術是世界大國的象徵,居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就是對於我國也是這樣!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當今的世界,一個國家想要迅速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發展以核武器和核電站為代表的核技術無疑是條捷徑。對於伊朗來說,他自認為是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反西方的先鋒,沒有大國地位象徵的核技術那怎麼行。所以伊朗熱衷發展核技術。
③ 伊朗核問題背景資料
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核能發展計劃,投入大量資金建立核電站、核研究中心和鈾處理設施。
目前,伊朗核計劃進入關鍵階段——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建成後,可為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提高濃縮鈾豐度,為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鋪路。
伊朗發現中部鈾礦資源,建設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准備完整核燃料循環系統。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已建成,重水反應堆建設,提高核廢料金屬鈈提取效率。
2003年,伊朗宣布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成功提煉鈾,建設鈾轉換和濃縮設施。2003年10月,德黑蘭核研究中心進行鈈回收試驗,估計分離出100克鈈。
2004年9月,伊朗副總統宣布開始將部分「鈾黃餅」用於鈾轉化試驗。今年1月,伊朗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提取所需「鈾黃餅」的技術,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出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伊朗2003年中止鈾濃縮活動,2004年中止外圍活動。2005年8月,伊朗重啟鈾轉化活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