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衛生部副部長確診新冠,伊朗的疫情是不是已經失控了
伊朗的疫情尚未失控,但形勢非常嚴峻,存在失控的風險。以下是對當前伊朗疫情狀況的分析:
一、疫情數據
雖然伊朗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數量在增加,但從感染人數來說還未達到失控級別。然而,伊朗的感染者死亡率較高,這反映了疫情的嚴峻性。截至相關報道時間,伊朗確診的冠狀病毒感染者已達到一定數量,且死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這些數據雖然不能完全反映伊朗疫情的現狀,但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二、政府防控措施
伊朗政府在疫情爆發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關閉學校、影院,叫停國內各類大規模比賽和演出活動,對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進行全面消毒處理等。然而,由於伊朗的特殊政治和經濟環境,以及宗教聚集活動帶來的潛在風險,政府的防控措施面臨巨大挑戰。
三、醫療水平和資源限制
伊朗的醫療水平和資源相對有限,這限制了其應對疫情的能力。如果確診病例數量繼續增加,超過伊朗現有醫療機構的承受極限,那麼伊朗的醫療體系將面臨崩潰的風險,防疫戰線也將全面失守。
四、外部制裁影響
伊朗還承受著來自美國等國家的制裁,這進一步限制了其獲取救援物資和設備的能力。美國的制裁不僅限制了伊朗購買境外更先進的醫葯與診療設備,還嚴重壓制了伊朗的防疫能力,使其抗疫困境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雖然伊朗的疫情尚未失控,但形勢非常嚴峻。為了有效控制疫情,伊朗政府需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國際合作,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援助。同時,伊朗民眾也需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積極配合政府的防控工作。
⑵ 霍梅尼拒絕和談,薩達姆為何親自槍斃了衛生部長
在兩伊戰爭中,既有薩達姆的原因,霍梅尼的原因,在薩達姆看來,向伊朗妥協並下台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更希望自己的軍隊和政官員能夠用強硬的態度支持,贊同他繼續與伊朗作戰,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來奪得戰爭勝利。
雖然伊朗的革命剛剛成功不久,但是由於和美國斷交,導致伊朗武器裝備各方面,都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更新,內戰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伊朗的戰鬥力大大減弱,所以薩達姆想趁機打擊伊朗,盡早掌控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
⑶ 二十年來首任改革派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及伊朗共和國歷任總統簡介
伊朗新當選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瑪莎阿米尼事件後表達了對國內暴力事件的不滿,同時警告侮辱最高領袖將引發社會動盪。作為69歲的改革派,他以49.8%的選票出人意料地擊敗強硬派對手,盡管被政治分析家視為「表面改革派」。佩澤希齊揚曾在哈塔米政府擔任過衛生部長,主張改革和社會管制的寬松,以及改善與西方關系,可能重啟核談判。
伊朗總統選舉的焦點在於其外交政策與核問題,新總統將面對美國的特朗普或拜登。盡管最高決策權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未選舉的革命衛隊手中,佩澤希齊揚的當選為外交政策和國內進步打開了一個窗口。回顧歷史,歷任總統如易卜拉欣·萊希、哈桑·魯哈尼、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賽義德·穆罕默德·哈塔米、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等,他們的政策和時代背景各有不同,但新任總統的上任無疑為伊朗帶來了新的可能。
⑷ 重磅:伊朗總統競選,鐵腕風雲人物內賈德缺席!
伊朗政壇震撼消息,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宣布參選下一屆伊朗總統,全球矚目,內賈德參選被視為對美國霸權的有力挑戰。
隨著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臨近,候選人名單公布,內賈德名字未現其中,引發公眾熱議與伊朗政治生態的復雜敏感性。
內賈德,伊朗強硬派鐵腕人物,曾多次表示要將以色列從地圖抹去,堅持發展伊朗核計劃,與美國及以色列關系緊張。他復出參選,意圖成為美國霸權的掘墓人。
內賈德曾兩屆擔任伊朗總統,於2024年6月2日登記參選,是自2013年下台後第三次參選。他強調伊朗社會面臨的問題比2013年更為嚴峻,希望尋求與世界的「建設性接觸」,改善與各國經濟關系。
內賈德政治生涯豐富多彩,從軍旅生涯到市長,再到總統,每一步都留下深刻印記。他的強硬立場與鮮明個性,使他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重要角色。如果再當選,對世界格局影響巨大。
內賈德軍旅生涯始於1980年兩伊戰爭,加入伊朗革命衛隊特種兵,迅速晉升為司令。這段經歷鍛煉了意志與領導能力,深刻理解國家與民族命運。
2003年,內賈德當選德黑蘭市市長,通過高效低成本措施改善交通、物價,贏得市民贊譽,樹立樸素廉政形象,為總統競選奠定基礎。
2005年,內賈德成功當選伊朗總統,公開抨擊美國與歐盟,強調伊朗絕不受干涉,堅持掌握核技術權利,強硬立場引起西方反感。
內賈德在國內積極推動改革,承諾加大對中低收入者補貼,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贏得廣大民眾支持與認可。
假如內賈德再次當選,將對世界格局產生顯而易見的影響,繼續堅持強硬外交政策,對抗美國與西方壓力,可能進一步強化伊朗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從國際角度看,內賈德參選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美國長期以來試圖通過干涉與制裁削弱伊朗實力,內賈德作為堅定反美派代表,將進一步強化伊朗獨立自主地位,爭取更多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
然而,內賈德在第一道門檻上被篩選下來,猶如武林高手報名參加擂台賽卻無緣上台。伊朗內政部公布通過資格審查的6名總統候選人名單,內賈德不在其中,命運似乎已註定。
6月9日,伊朗內政部公布通過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資格審查的6名候選人名單,包括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副總統哈希米、德黑蘭市長扎卡尼、前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前內政部長普爾-穆罕默迪、前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
內賈德作為傳奇人物,以其堅定反美立場與強硬外交政策,贏得廣泛支持。他再次缺席,對伊朗外交政策與國際關系蒙上陰影,但美國或許暗自慶幸,感到釋然。
⑸ 哪些國家限制伊朗入境
1. 中國的一些鄰國面臨較為嚴峻的情況,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遠在伊朗的形勢也變得異常嚴重,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2. 隨著伊朗形勢的惡化,許多國家開始對伊朗實施入境限制措施。
3. 俄羅斯便採取了臨時措施,限制從伊朗和韓國入境的外國公民。根據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於28日簽署的政府命令,自2月29日零時起,針對伊朗的限制措施開始實施;自3月1日零時起,針對韓國的限制措施開始實施。
4. 命令規定,除了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其他俄羅斯境內的口岸均禁止從伊朗和韓國出發的外國公民入境。但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公民、機組成員、政府和官方代表團成員以及擁有俄羅斯居留證人員除外。此外,俄羅斯還暫停向伊朗公民發放簽證。
5. 紐西蘭政府也宣布,將限制來自伊朗的遊客入境。
6. 土耳其為預防新冠肺炎疫情,於23日暫時關閉了與伊朗的邊境,並暫停了從伊朗入境的國際航班。
7. 土耳其東部凡省Kap?k?y邊境口和哈卡里省Esendere邊境口均已經被關閉,拒絕來自伊朗的遊客入境。
8. 土耳其在Kap?k?y口岸安裝了熱感應攝像頭,並為邊境工作人員配備了防護服。
9. 土耳其、巴基斯坦、亞美尼亞和阿富汗等4個伊朗鄰國,也在23日先後宣布,將關閉與伊朗的陸地邊界,其中一些國家同時限制了與伊朗的空中交通。
10. 約旦在當天開始禁止來自伊朗的非約旦人入境。
11. 此前,伊拉克已宣布關閉其位於伊朗邊境的口岸,禁止伊朗旅客入境。伊拉克的航空公司也暫停了前往伊朗的航班。
12. 科威特也暫停了所有飛往伊朗的航班。
13. 伊朗《德黑蘭時報》引用伊朗衛生部長賽義德·內梅基的話表示,該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關閉學校、文化中心和電影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