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的總統哈梅內伊為什麼30幾年都不出國門
1. 伊朗領袖哈梅內伊長期未出國門的原因主要出於安全考慮。鑒於美國情報機構歷史上試圖暗殺伊朗高級官員,包括前最高領袖霍梅尼和現任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哈梅內伊很可能對個人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2. 哈梅內伊不僅是伊朗的精神領袖,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世界的重要人物。他不需要出國,因為外國領導人若想與他會晤,通常會選擇訪問伊朗。
3. 哈梅內伊在國內面臨的威脅同樣不可忽視。他在與美國等國的長期政治和軍事對抗中深知,離開國內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因此,他必須保持警惕,確保國內政治穩定。
4. 哈梅內伊在伊朗國內的政治地位至關重要。他是伊朗對外政策的象徵,對外代表伊朗的抵抗意志。
5. 伊朗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動亂表明,外部勢力如美國可能試圖在伊朗內部製造分歧。在這種背景下,哈梅內伊不太可能離開國家,以免加劇國內不穩定。
6. 蘇萊曼尼被刺殺事件顯示了信息泄露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哈梅內伊可能對此類安全漏洞保持高度警覺,從而避免親自面臨類似風險。
7. 盡管伊朗對美國的軍事行動進行了反擊,但哈梅內伊在事件中的態度表明他對內部可能的背叛持懷疑態度。這可能是他不願離境的一個原因。
8. 哈梅內伊在國內的策略可能旨在為可能的外交或軍事對抗做好准備。他在國內加強控制,同時在國際舞台上保持強硬立場。
9. 國際環境的變化,如美國在聯合國試圖延長對伊朗的制裁,可能影響哈梅內伊的外交策略。不過,目前看來,他出國的可能性依然不高。
10. 盡管哈梅內伊的出行受到安全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限制,但未來的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伊朗的外交關系和國內政治動態將決定他是否會在將來某個時刻出國。
Ⅱ 為何全世界都想知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究竟多有錢
伊朗的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不僅是國家的政治領袖,也是伊斯蘭教什葉派8000萬信徒的精神領袖。伊朗革命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體系,伊朗憲法將最高領袖定位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伊朗總統需向最高領袖負責。
哈梅內伊是現任伊朗最高領袖,他的地位在伊朗幾乎等同於神。關於他的財富,外界有諸多猜測。歷史資料顯示,霍梅尼作為伊朗革命後的首任最高領袖,生活簡朴,被視為苦行僧,嚴格自律,不享有特權,其去世後家中並無余財。
哈梅內伊繼承霍梅尼的位置,也努力維持這種簡朴形象,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然而,據英國媒體報道,哈梅內伊及其家族實際上控制著伊朗的巨額財富。通過一個名為Setad的組織,哈梅內伊秘密地積累了巨大的財富。Setad意為「執行伊瑪目命令」,負責執行哈梅內伊的命令,通過查封民眾房產等方式建立商業帝國,涉足金融、石油、電信等多個行業,實際上掌握了伊朗的經濟命脈。
據報道,Setad利用特權大量斂財,一個月內拍賣的房產就高達300套,價值數百萬美元。哈梅內伊的家族擁有大量庄園、房產和土地,他的生活也極其奢靡,擁有價值上千萬美元的馬場。此外,他的家族在海外也有大量存款。
據估計,哈梅內伊掌握的伊朗最有錢的基金資產高達2000億美元,每年基金收益巨大。英國媒體甚至估計,哈梅內伊控制的商業帝國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然而,這些數字可能仍然低估了哈梅內伊的實際財富。在伊朗的教士寡頭政治體系中,缺乏對最高領袖的監督,這為哈梅內伊積累財富提供了機會。
Ⅲ 伊朗對以色列恨之入骨,為何要從一隻蟲說起呢
1. 伊朗對以色列的敵意深植心中,這背後有一個與計算機蠕蟲病毒相關的故事。
2. 2010年,伊朗納坦茲核設施遭遇不明原因的離心機故障,而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卻顯示一切正常,這讓伊朗人感到不解。
3. 同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伊朗暫停了納坦茲核設施的運營,伊朗總統穆罕默德·艾哈邁迪內賈德隨後承認了這一泄露的消息,並聲稱問題已經得到控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4. 納坦茲的近9000台離心機中,有1000台因故障而報廢,這一事件顯示了網路攻擊的破壞力,無需物理打擊即可對伊朗的核計劃造成重大損害。
5. 這次事件背後是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密切合作,盡管以色列在第二次黎巴嫩戰爭後還未完全恢復,美國則在努力緩解以色列對伊朗的擔憂。
6. 網路武器聯合研發項目的目的之一是延緩以色列對伊朗的潛在空襲,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值得的投資。
7. 蠕蟲病毒,也就是後來所知的惡意軟體,專門針對納坦茲的西門子工業計算機系統,這些系統是控制離心機速度的關鍵。
8. 蠕蟲病毒通過改變控制電動機變頻器的頻率,使離心機加速然後減速,導致電機過熱損壞。
9. 最初,伊朗人不認為核設施的問題與計算機病毒有關,因為他們的計算機未連接到互聯網。但後來他們發現,病毒是通過可移動存儲介質傳播的。
10. 為了成功執行這一操作,攻擊者不僅需要傳播蠕蟲,還需要詳細了解伊朗計算機系統的布局和數據傳輸路徑。
11. 伊朗總統內賈德後來透露,這次破壞活動的影響比最初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12. 蠕蟲病毒不僅是計算機病毒,它還標志著現代戰爭形式的新變化,其中以色列因有阻止伊朗核計劃的最強烈動機而被懷疑為製造者。
Ⅳ 中國的微信被哪些國家「拉黑」
微信在伊朗已經被「拉黑」。在越南和印度險些被「拉黑」,但在非洲國家,微信收獲了幾乎一邊倒的「點贊」。
「我到了,怎麼不見遊行?」「收到,候選人魯哈尼在不在場?」2013年年中,伊朗大選最為白熱化時,本地新聞攝影師們這樣用微信對講功能互通有無。最近,在這個手機擁有率與中國差不多的國家。人家發現微信再也上不去了。
伊朗歷來就是社交軟體的墓地——幾乎所有像Twitter、facebook這樣的海外社交軟體,都無法在伊朗境內正常登錄,因為它們被視為西方的象徵。而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前500家網站,有一半在伊朗被屏蔽。
做出這些屏蔽裁決的是一個高級別的政府部門:據非盈利性博客組織「全球之聲」稱,伊朗政府自2013年12月20日起,禁止了微信的運營。做出封殺決定的是伊朗「認定犯罪網路內容委員會」,這個機構成立於2009年,由伊朗總檢察長領導,其中六人是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的內閣部長。
伊朗對微信下手並不算早。越南政府早在2013年8月,就開始商談禁用微信的可能性。
有關越南考慮「拉黑」微信,至少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2013年4月越南民間爆發抵制微信的呼聲。新華社國際新聞報道說,越南用戶發現只要將微信的操作語言換成中文,「微信地圖就會將爭議島嶼歸為中國領土。」新華社駐河內記者透露,越南人還在互聯網上攻擊兩位推薦微信的女星,「背叛自己的祖國」。
另一個重要背景是,據越南某通信公司高管預測,如果有4000萬用戶使用類似微信這樣的手機軟體,這家公司的簡訊息業務營收就會減半。媒體猜測,越南考慮「拉黑」微信,也有出於保護本國移動運營商利益的動機。
2013年5月,微信進軍印度市場。為了避免與印度本土運營商利益沖突,早在2008年,騰訊就購買了印度MIH環球網路公司部分股份,現在,微信在印度的合作夥伴Ibibo,也是MIH附屬公司。
雖然微信在印度與本土運營商合作愉快,但是,微信還是在登陸印度一個月後險遭封殺,理由是威脅印度「網路安全」。
如果說伊朗和越南封殺微信,是對國外軟體的「一視同仁」,那麼印度的做法就顯得動機不純。印度對中國電信企業的戒備已久,早在2010年,印度曾以網路安全為由禁止進口來自中國的華為和中興的電信設備。而來自西方的愛立信、諾基亞和西門子卻通過了安全檢查。在網路基礎建設的全球招標中,印度通常更傾向於歐美公司,雖然中國報價更低。
相比之下,微信在非洲不僅沒被「拉黑」,而是收獲了幾乎一邊倒的「點贊」。2013年9月,微信進入南非,一直高居黑莓和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榜榜首。除了南非,微信佔領的非洲市場還包括奈及利亞、迦納、肯亞等國,幾乎囊括了大半個非洲。今年微信在海外的用戶增長了500%,其中非洲佔了大部分,到2013年年底,中國外交部非洲司還專門「開通了微信公共賬號「直通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