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美國沒有生意往來,沒有瓜葛的公司可以進口伊朗的石油嗎
1. 是否可以繞過美國直接進口伊朗的原油,主要取決於是否願意承擔美國制裁的風險。全球大部分貿易結算仍使用美元,這本身就構成了限制。若進口量較小,是否值得通過伊朗渠道進口,需要仔細考量。
2. 若進口量較大,從伊朗的角度看可能值得冒險,但美國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去年各國的反應,如韓國、日本、印度減少或暫停進口伊朗原油,顯示出即使是國家也會在面臨美國制裁時退讓。
3. 理論上,想要進口伊朗原油是可行的,但需要維持在一個相對小量的范圍,或一個美國可以默認的范圍內。伊朗雖然在美國制裁下原油出口大幅下滑,但仍在暗中維持出口,這需要一定官方背景的允許。
4. 雖然美國目前在制裁伊朗,但並不意味著伊朗不接受其他資產。歷史上曾有「以茶換油」和「黃金換油」的例子,因此並非無法進口伊朗原油,但需要承受很大風險,並具備相應實力。
5. 如果只做伊朗生意,不使用美元付款,且沒有其他國際貿易業務,更沒有美元資產,那麼當然可以進口伊朗石油,並接受美帝的制裁。這體現了美元霸權和美國金融實力對全球的影響。
6. 雖然理論上可以不使用美元和在美國有業務的銀行進行交易,但在實際操作中,這非常難以實現。現在國際物流公司因擔心受到美國制裁,而拒絕涉及伊朗石油的相關業務。
7. 規避美元制裁的方式之一是開展易貨貿易,或繞開Swift美元結算體系,採用歐盟的instex結算體系,但這需要滿足特定條件。
8. 特朗普政府禁止任何國家從伊朗進口原油,這嚴重打擊了伊朗的經濟命脈。理論上,若企業與美國沒有商業往來,可以進口伊朗石油,但美國有能力監控企業是否與伊朗有貿易往來。
9. 美國通過支付系統,如SWIFT,掌握有關國家、機構或個人的金融交易信息,並據此實施制裁。因此,即便不使用Swift系統,美國也有能力從其他系統獲得所需信息。
2. 中國進口伊朗石油
中國一直是伊朗石油的重要進口國。根據美國能源研究公司Genscape的數據,截至2023年4月末,伊朗近三分之一的石油出口目的地是中國。即使在2016年1月伊核協議生效之前,伊朗仍面臨制裁時,中國也定期從伊朗購買石油。2014年,中國平均每天從伊朗進口42萬桶原油,2015年增加到每天48.1萬桶。盡管去年中國減少了從伊朗的石油進口,但在美國決策臨近時,中國增加了對伊朗的石油購買。美國能源研究公司Clipperdata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伊朗每天向中國交付76.6萬桶原油,4月每天近70萬桶。
近期,中國大幅增加了對伊朗石油的進口量,這對俄羅斯造成了競爭壓力。受制裁影響的俄羅斯轉向亞洲市場以滿足需求,但伊朗石油的增加出口讓俄羅斯感到了壓力。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使俄羅斯感受到了巨大的經濟壓力。為了應對制裁影響,俄羅斯轉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通過提供折扣力度很高的石油來吸引買家。
中國之所以大幅增加伊朗石油進口,價格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伊朗石油的價格相對較低,而且伊朗還提供了更有競爭力的貿易條款,吸引了中國的買家。考慮到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中國選擇了對經濟有利的選擇,這對俄羅斯產生了競爭壓力。
俄羅斯意識到伊朗石油的競爭壓力,開始審視自身的能源出口策略。俄羅斯可能會採取措施,如增加對亞洲市場的出口、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貿易條款等,以保持競爭力並維護市場份額。
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加強合作與市場多元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中國一直致力於推動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以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和市場的多樣性。通過與伊朗建立更緊密的石油合作關系,中國不僅增強了能源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還為自身的能源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舉措無疑凸顯了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重要影響力,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穩定和國家的能源保障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正在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在全球能源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