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想要解除制裁和伊朗和談,他們為何這么出爾反爾
美國此次想要利用解除制裁尋求和伊朗的和談,主要還是因為特朗普想要將主要精力轉到國內應對彈劾的一些調查,同時也想在伊朗問題上獲得談判,取得一個好的結果利於他的下屆選舉。這個說法其實是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說法,雖然特朗普並未公開做過任何錶態,但至於雙方私底下說過些什麼,也沒有辦法證實。
2. 伊朗最高領袖已經妥協和美國談判了嗎
外媒稱,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說,在美國退出伊朗與幾大國達成的核協議後,如果協議不符合伊朗的利益,那麼伊朗有可能放棄該協議。這讓伊朗與歐洲國家為挽救伊核協議而進行的談判充滿懸念。
他說,當然,如果我們得出結論,伊核協議不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那我們就要把它置於一邊。
哈梅內伊表示,伊朗應繼續與歐洲談判,盡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但歐洲仍在努力挽救它。
但是他說,在諸如伊核協議或經濟等問題上,伊朗政-府一定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歐洲身上。
他還說:「我們一定要用懷疑的態度仔細分析他們的承諾。」
報道稱,在美國恢復對伊制裁後,外資迅速撤離,導致總統魯哈尼大規模吸引外資的願望破滅,他領導的政-府因此舉步維艱,幾名部-長遭到解職。
哈梅內伊還重申,伊朗不會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進行任何談判,盡管特朗普表示願與伊朗無條件談判。
哈梅內伊說:「美國人想說的是,他們能夠把任何人,甚至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拉到談判桌前。但正如我之前詳細說過的,我們不會與他們進行任何談判。」
經濟實力決定一切。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3. 伊朗核協議是怎麼回事求事件過程及分析。
伊朗核協議是國際社會針對伊朗核計劃所達成的一項重要協議,其核心是旨在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器,同時保障伊朗的核能和平利用權利。協議過程艱難且復雜,涉及多國利益與外交博弈。
協議的達成始於2013年伊朗總統魯哈尼的當選,魯哈尼的外交背景和與西方國家的聯系為談判提供了有利條件。美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試圖通過外交手段,以解除制裁和提供援助為條件,換取伊朗遵守《核不擴散協議》。談判過程中,各方利益錯綜復雜,雙方進行了長達20個月的艱苦談判,最終在2015年7月達成一致,簽署《伊核協議》。
協議內容包括伊朗放棄部分核權益,如減少鈾儲量、限制濃縮比例、撤銷濃縮設備等,同時接受國際檢查,確保核原料無法用於武器化。作為交換,伊朗獲得制裁解除、資金回收、貿易自由等實際利益保障。然而,這一協議在政治上充滿爭議,美國國內存在強烈反對聲音,特朗普上台後宣布退出協議,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
協議的撕毀與爭議凸顯了國際外交的復雜性和多邊關系的脆弱性。盡管協議旨在實現核不擴散與地區穩定,但在政治利益、地緣政治和歷史矛盾的交織下,協議的執行面臨諸多挑戰。伊朗核問題的解決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與智慧,以及基於信任與合作的長期外交策略。
4. 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怎麼解決的
1980年底,美國國內政局發生了變化。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中,里根當選為新總統。他在競選時就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後很可能採取比卡特更為強硬的政策,如果在新總統上任前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會減少一些麻煩。
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離開白宮之前解決人質問題。後來,美國與伊朗經多次接觸,雙方同意由阿爾及利亞出面調解。
美國立即派出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1月20日,一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被獲釋的人質離開德黑蘭前往阿爾及利亞。
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法蘭克福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匯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個僅僅是為這個國家對里根就職典禮的慶祝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氛。
(4)美國總統要和伊朗總統談起什麼擴展閱讀:
伊朗人質危機歷史背景: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薩台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摩薩台。
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20世紀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
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
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
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
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5. 美國准備與伊朗達成一份什麼協議
特朗普:美國准備與伊朗達成一份真正的核協議。
7月25日消息, 據外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社交網站上「撂狠話」,警告伊朗不要威脅美國,否則「後果嚴重」。不過,他24日表示,認為還是有可能協商出讓伊朗走向無核化的協議。
7月22日,伊朗總統魯哈尼隔空警告特朗普「不要玩弄獅子的尾巴,這只會招致後悔」。當天晚上,特朗普在社交網站強硬回應稱:「永遠不要威脅美國,否則你將重蹈歷史覆轍。我們將不再忍受你的任何暴力或死亡威脅。小心點!」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但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
特朗普在今年5月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目前,伊朗仍留在伊朗核協議之中,而且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重談協議的要求。
來源:中國新聞網
6. [個人投資者]伊朗總統為什麼遭扔鞋伊朗總統吃鞋餅是怎麼回事
伊朗總統遭扔鞋的原因是他與美國的和解舉動遭到了伊朗強硬派的反對,而「伊朗總統吃鞋餅」的說法並非真實事件。
關於伊朗總統遭扔鞋:
關於「伊朗總統吃鞋餅」的說法:
綜上所述,伊朗總統遭扔鞋的事件反映了伊朗國內對於與美國關系改善的不同聲音,而「伊朗總統吃鞋餅」的說法則是不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