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是怎麼活下去的

伊朗是怎麼活下去的

發布時間:2025-07-31 09:27:44

Ⅰ 伊朗為啥亞洲第一

伊朗的足球氛圍很嚴格。主宰國家命運的人一直在主宰者伊朗足球的命運,伊朗國家隊一直靠伊朗財政活下去,而政府也一直把國家隊當作一個政治機關。

Ⅱ 伊朗對中國免簽,伊朗的物價是否適合旅遊

如果說物價方面的話,伊朗其實還是算可以的,把他們的錢和人民幣一起兌換的話,和中國一個小縣城的物價也是差不多的。走走看一下外面的世界,這個旅遊也是非常不錯的。伊朗的物價真的不是太貴,給他們的錢早已經貶值了,看上去坐一個公交需要花幾萬塊錢,其實和人民幣幾毛錢都是差不多的,就像我們平時坐公交花的錢差不多。

現在伊朗不是我們以前所認知的伊朗,環境還是可以的,就是物價比較低迷。這是一個旅遊的好時機,可以出去門走一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采,你會覺得還是自己的國家好。

Ⅲ 伊朗電影《櫻桃的滋味》的主題是什麼

《櫻桃的滋味》獲第50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一個伊朗男人巴迪對生活感到了厭倦,准備自殺,但自殺在宗教上是被禁止的。他在一棵櫻桃樹下挖了一個坑,然後開著車在德黑蘭效外轉悠,尋找一個能在他死後幫忙掩埋屍體的好心人。他分別遇到了阿富汗人、庫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學院的學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他們都由於種種原因拒絕了他,有的因為恐懼,有的出於宗教上的顧忌,有的則基於人道主義上的考慮。到最後巴迪也沒有死成,晚上,他獨自躺在大傘一樣的櫻桃樹下,仰望著茫茫夜空,漸漸露出了平靜的微笑。
該片是伊朗大導演阿巴斯電影生涯的頂峰之作,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詩歌情懷和哲學思考。它雖以自殺為主線,卻並不是為了表現厭世,片中每一個拒絕埋葬巴迪的人都代表著一種活下去的理由。

Ⅳ 伊朗的軍事實力究竟打得過以色列嗎為什麼

中東戰事連綿不斷,而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也不斷。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之所以會發生戰爭,是因為:在敘利亞內戰的時候,伊朗插足,把勢力擴展到敘利亞。這就對以色列產生了威脅,因此以色列多次對伊朗進行空襲。但是他們兩國之間到底誰能取得勝利,這還是個未知數。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兩國的實力對比:

「流星-3」中程彈道導彈是能夠對以色列造成最大威脅武器。但是伊朗比較窮,數量也是有限的。而以色列也制定了一套反導彈系統,與伊朗抗衡。還有就是以色列有核武器,能對伊朗造成毀滅性打擊。

以上就是軍事量對比,但是最後誰能獲勝還不一定,看日戰爭我國裝備也落後,最後不也取得了勝利嗎?

Ⅳ 《去德黑蘭》美伊關系的照妖鏡,國際關系的啟蒙書

如果身處社會底層,連平安活下去都變成一種奢望,怎麼能不奮起反抗呢?

如果這個人是你,你也會想要民主和自由的吧?

很「巧」,伊朗人和你想的一樣!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如果你看過《新月與薔薇》,就知道伊朗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曾經輝煌過,也留下的無數的文明。

在現代史上,伊朗依然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存在感,從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很微妙,便可見一斑。

美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既有利益的合作,也存在對抗,是大國博弈的典型縮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訪問學者的弗林特·萊弗瑞特認為:美國必須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解。

為什麼美國必須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解?

萊弗瑞特夫婦在《去德黑蘭》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弗萊瑞特夫婦認為,他們客觀記錄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身在世界的位置、如何為保衛自己的利益而行動,以及在伊朗人民中建構合法性。

為什麼長達40年之久的美伊矛盾始終無解?

這是由美國對伊朗的認知和伊朗對自身的認識有著根本的差別決定的。

從國際新聞和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事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一個有獨立承擔國家命運的行為體,作者將之稱為「理性行為體」。

這個理性行為體因其豐富的地下能源,一直被西方諸國覬覦,這其中就有美國。

美國之所以貫徹現行的態度,是因為他們已經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貼上了代表不公平的三個標簽:

1.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試圖通過武力向整個中東地區輸出革命;

2.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一心要摧毀以色列;

3.過於依賴反美主義以保持其國內合法性,以致不會考慮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這些個標簽的公平性性顯然存疑:兄弟之間尚有閡牆的時候,何況一個國家有那麼多人,怎麼可能沒有內在矛盾?

美國貿然插手別國內政,還有理了?!

美國顯然是為了巨大的潛在利益不惜自毀形象。畢竟形象也就那麼回事,利益才是蕞重要的!

這本書講述復雜的國際形勢,分析對兩國關系產生影響的因素時及時提供了很多的批註,凡是句子末尾有數字標識的,在當前頁面的下方都能夠找到對應的說明,這對國際關系小白非常友好,一看注釋就能明白為什麼了。

比如在解釋西方大國為什麼要謀求對伊朗的影響力時,在書頁的下方說明了伊朗的油氣儲備量,伊朗估計常規原油儲量為排名世界前三,天然氣儲量為在世界范圍內僅次於俄羅斯。

從利益的角度看,這就有力地說明了,美國趨利的真實意圖。

一切為了利益,這才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

《去德黑蘭》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了美國與伊朗關系的現狀,為讀者徹底解答下列疑問:

美伊關系急劇惡化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

為什麼美國必須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解?

萊弗瑞特夫婦在與伊朗打交道的實踐中觀察到,美國要在中東站穩腳跟,擺脫困境,伊朗不僅不是敵人,而且還是不可或缺的幫手。美國只有解開與伊朗關系這個結,中東的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他們在書中呼籲美國的leaders拿出當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的勇氣,走向德黑蘭,與伊朗和解。

我個人覺得萊弗瑞特夫婦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他們跳出美國一國的利益,從旁觀者的角度,分析兩國的政治、經濟特點和國際關系,十分清醒。

其分析邏輯之縝密,搜集的論據之充分,論證之有力,全部都對「美國必須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解」這一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關於伊朗的狂熱特質在向伊拉克發起未成年士兵組成的「人海「進攻的體現,我當年年紀小,還不懂,但是後來有一天我突然悟了:

人家為什麼用未成年人士兵?是因為成年士兵已經「人手不足」了吧!

這背後的真相,估計用「悲壯」來形容也不過分。

這本書是萊弗瑞特夫婦在美國國內對伊朗一片喊打喊殺聲中發出的一點微弱的呼聲,也是給美國的執政者扎的一針清醒劑。

讀這本書,讀者便能領悟到大國邦交的權謀,以及平衡國際關系的微妙結點。

推薦有識之士閱讀此書,它不僅可以幫我們開闊視野,更能幫我們了解時政背後的社會規律,還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和了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從客觀的角度看大國邦交,解讀美伊關系緊張的偶然和必然。漲知識!

閱讀全文

與伊朗是怎麼活下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感染肺炎 瀏覽:636
義大利電影在哪個視頻看 瀏覽:780
伊朗為什麼要給委內瑞拉輸送石油 瀏覽:578
印尼血檢是什麼 瀏覽:936
土耳其到伊朗飛行距離多少公里 瀏覽:897
義大利大多數老人晚年怎麼過 瀏覽:382
文藝復興為什麼最先在義大利衰落 瀏覽:183
中國哪個城市的市花 瀏覽:41
伊朗游戲怎麼玩 瀏覽:204
印度黃金怎麼辨認 瀏覽:920
伊朗怎麼不進攻 瀏覽:622
伊朗化妝品哪個便宜點 瀏覽:670
英國捐贈中國多少錢 瀏覽:667
第一次到印度買什麼 瀏覽:612
美國為什麼不購買伊朗石油 瀏覽:504
中國怎麼處理印度邊境對峙 瀏覽:144
中國改良派有哪些 瀏覽:630
中國到美國飛機怎麼飛過去 瀏覽:189
印度進口葯怎麼報關 瀏覽:732
越南美女當保姆多少錢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