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武器禁運解除在即,當初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伊朗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美國害怕伊朗迅速補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在聯合國提議伊朗一段時間內不能買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而兔子和俄羅斯也認為伊朗這個時候和美國翻臉沒有勝算,於是這個法案就通過了。因為伊朗這個國家實在是有違常理,作為一個宗教國家是很激進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容易以卵擊石去和美國開戰,所以協定這個法案是對雙方都有好處。
而現在伊朗准備好了,只等協定過期,就能從俄羅斯和兔子那裡買到軍火,這個時候美國再出來阻撓伊朗購買軍火就有點為時已晚了,畢竟聯合國已經不可能再通過美國提出延期的提議了。現在的美國要麼和伊朗正面開打,要麼乖乖回到談判桌上與伊朗協商一下如何制定《新伊核協定》。
B.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是怎麼在六天時間里戰勝三個國家的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所面對的是三個國家的軍事壓力,在兵力上遠遠處於劣勢,但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主動出擊,愣是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將敵方的451架戰機和500多輛坦克擊毀。這讓人意想不到的出擊不僅消除了隱患,同時還將本國的領土擴大了近六倍,可以說酣暢淋漓的一戰,是閃擊戰的又一次重現。那麼戰爭的起因是為何呢?以色列又是如何做到主宰戰場的呢?
中東亂不亂,伊朗和以色列說了算,一個波斯人,一個猶太人,愣是在一群阿拉伯人中間屹立不倒,波斯人也就算了,人家好歹曾經也是大帝國,這群流浪了數千年的猶太人怎麼還成為中東小霸王了呢?這就得從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之後開始說起,在世人的眼中,猶太人彷彿生來就是做生意的料,比如現在西方各國掌握經濟命脈的大資本家,很大一部分都是猶太人。
這本該是令人羨慕的天賦,但是猶太人卻過於精明,精明到令人厭惡,當年埃及接納了猶太人,可是當埃及受到侵略的時候,猶太人卻與侵略者做起了生意,並幫助他們收埃及人的稅,當埃及人打跑侵略者的時候,猶太人也被趕了出去,這樣的事情伴隨著猶太人的腳步,在西方各國接連發生,這也間接導致了猶太人受各國排擠,甚至迫害。
二戰期間我國也曾接納過一批猶太人,然而他們想的是什麼呢?他們想的是藉助蘇聯的力量,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起一個猶太人的國家,這樣自私自利的民族怎麼能讓他人接受?而飽受排擠的猶太人也從未與其他文明相融合,擁有了一股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他們想要回到千百年前居住過的地方重新建國,也就是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
但是那個地方是阿拉伯人從羅馬人手中奪來的,而且居住的時間不比猶太人短,於情於理,那個地方都不屬於猶太人,但是真理永遠掌握在強者手中。巴勒斯坦地區當時由英國人代管,而英國的實力正在不斷縮水,為了避免中東地區再次出現霸主級別的國家,英國人找到了猶太人,並鼓勵他們回到巴勒斯坦地區,重建猶太家園。
就這樣,大量的猶太人蜂擁而至,並使用鈔能力收購土地,當二戰結束之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已經多達60餘萬,他們重新建國的想法也更加強硬,至此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英國人最終還是離開了這片土地,但在撤走之前,他們將問題甩給了聯合國處理。
結果可想而知,美國和蘇聯誰也不想讓中東地區擰成一股麻繩,要不然他們還怎麼分蛋糕,最終聯合國第181號決議通過,規定巴勒斯坦地區在英國撤走之後,分別建立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也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而耶路撒冷則成為聯合國的直轄市。
本來人家阿拉伯人住得好好,結果突然空降了一群猶太人,要分走他們一半的房子和財產,這事擱誰身上能接受?最可氣的是,猶太人還占不到巴勒斯坦地區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分到了57%的土地,而且全都是肥沃的平原 和 優良的沿海港口;而阿拉伯人呢?盡是一些丘陵和貧瘠的邊角料,憑什麼啊?
於是阿拉伯人便決定,等到英國撤走之後,就動用武力徹底趕走這群猶太人,奪回屬於他們的土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國,短短16分鍾之後,美國便公開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獨立國家,可見以色列早已抱上了美國的大腿,畢竟華爾街裡面隨便揪一個資本家出來,都可能是猶太人,以錢干政這種事情,資本家干多了。
第二天,英國人前腳剛走,後腳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七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就殺過來了,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當時阿拉伯聯軍擁有訓練有素的4萬大軍,而以色列只有毫無准備的3.5萬民兵,二十天就被吃掉了一半的國土。
以色列急忙向美國求救,美國抬手就是王炸,先要求阿拉伯聯軍停火,然後悄摸摸地給以色列送去了大量的先進裝備,以色列一夜之間鳥槍換大炮,除了海軍之外一步到位。本以為以色列只是苟延殘喘的阿拉伯聯軍,停火時間一結束就哭了,慘遭各種武器炸葯狂轟濫炸,一場戰爭下來,不僅沒能將猶太人趕走,反而又損失了巴勒斯坦地區23%的土地,別提有多慘了。
在此之後,蘇聯也開始介入中東事務,誰想搞以色列,他就支持誰,1956年,在蘇聯的幫助下,埃及從英法兩國手中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並禁止以色列船隻出入,對其造成海上封鎖。此時英法兩國擔心被埃及卡脖子,以色列則是想要恢復航行權,於是三國聯軍對埃及發起了進攻,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即使埃及已經大規模裝備了蘇式武器,但又怎會是三國聯軍的對手,戰斗僅僅持續了一周,埃及便被擊毀戰機260餘架,被斃傷俘12600餘人,同時以色列趁機佔領了西奈半島的部分戰略要地,在這么打下去,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將落入以色列手中。
埃及最終選擇了同歸於盡,狠心鑿沉五艘貨輪,將運河堵得嚴嚴實實,誰也別想從這過,這直接損壞了數十個國家的利益,於是輿論譴責鋪天蓋地而來,最終聯軍選擇退兵,並歸還所佔領的土地,而埃及也放棄了封鎖以色列船隻的想法,但是埃及能逼退三國聯軍,便已然成為了阿拉伯國家的精神領袖,蘇聯對埃及也是愈發的想要拉攏。
兩次中東戰爭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都不再輕舉妄動,雖然局部武裝勢力摩擦不斷,但國家之間卻十分默契地沒有挑事,但這樣的局面,恰恰不是幕後玩家想要看到的。對於蘇聯來說,阿拉伯國家隨時都有可能向美國靠攏,所以他必須得讓阿拉伯人跟猶太人繼續掐架,而且還得輸得慘一點,這樣阿拉伯才會更惡心美國,徹底斷掉一些小心思,乖乖的跟著自己混。
於是,緊張刺激的第三次中東戰爭被提上了日程,1967年5月,蘇聯國防部長悄悄向敘利亞放出消息,說以色列正在向邊境集結軍隊,隨時都有可能發起進攻,敘利亞聽完消息急忙去找埃及商量對策,當時埃及的暴脾氣就上來了,以色列十年不打上房揭瓦,必須要好好的教訓一下他。
不過,這次埃及決定要後發制人,靠著堅固的防線將以色列擊退,然後坐等主動發起進攻的以色列被國際輿論譴責,到時候他們只能灰溜溜地退兵,於是埃及和敘利亞將主力部隊,駐扎在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建立防線,同時與約旦簽訂了共同防衛條約,一致對付以色列,並再次對以色列封鎖了蘇伊士運河。可見從決策階段起,阿拉伯人就已經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以色列一看,埃及和敘利亞大軍壓境,約旦也蠢蠢欲動,這明擺著是想從三個方向同時對自己發起進攻,於是無論阿拉伯聯軍想不想開打,對於以色列來說,情況已經十萬火急了。
阿拉伯聯軍號稱總兵力接近54萬,擁有坦克2300輛左右,裝甲車1800餘輛,還有各型號戰斗機950餘架,大部分都是蘇式裝備,且接受過蘇聯軍事顧問團的專業訓練,戰鬥力可見一斑。
而以色列當時全國人口也才不到280萬,在全國動員的情況下,勉強召集到了26萬左右的兵力,已經佔到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軍事裝備上,以色列擁有坦克1000餘輛,裝甲車1500餘輛,戰斗機290架左右,雖然大部分是較為先進的美製武器,完全不輸於蘇式裝備,但在質量接近的情況下,數量反倒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在同一時間,美國注意到以色列的緊張局勢,於是立刻出動情報機構對該地區進行軍事評估,根據資料顯示,美國發現埃及在西奈半島部署的兵力僅有5萬左右,他們判斷阿拉伯聯軍並沒有進攻的意圖,就算直接開戰,也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於是美國立刻警告以色列不要主動挑起戰爭,因為這樣會將埃及等國家徹底地推入蘇聯的懷抱,但這是美國的利益,而不是以色列的利益,於是以色列選擇冒著美國震怒的風險,主動向阿拉伯聯軍發起進攻,由於三面環敵,背後又是地中海,這一戰對於以色列來說,堪稱背水一戰,一旦讓對手抓到了反擊的機會,恐怕以後便再也沒有這個國家了。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時間上午6點45分,16架教練機悄然起飛,裝作是例行的飛行訓練任務,實則是偵查阿拉伯聯軍的整體動向,然而對方卻毫無察覺。因為在幾個月前開始,便經常有數架不明國籍的高空偵察機在埃及各空軍基地上空飛行,而埃及並未給予重視,以色列更是驚訝地發現,先進的米格戰機在埃及飛行員的手裡,至少也要10分鍾才能起飛,有時候甚至能拖到半小時,這對以色列的閃電空襲計劃來說,十分重要。
以色列時間7點15分,40架幻影戰機與超神秘戰機從以色列本土呼嘯升空,預示著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將爆發,過了幾分鍾後,又是40架戰斗機起飛,然後是第三批、第四批,最終以色列僅留下12架戰機負責本土防禦。
其餘戰機包括教練機在內,全部卸下機炮與空空導彈,盡最大可能的裝載各式炸彈與對地導彈,並按照教練機的常用航線,向地中海方向飛去,埃及雷達在第一時間就捕捉到了戰機動向,可他們卻誤以為是教練機,在短暫的監視之後,便沒有繼續在意,可就在不久之後,這些以色列戰機全部調轉了方向,向埃及各地的機場飛去。
為了保證攻擊的突然性,飛行員憑借著高超的飛行技術,在躲避埃及雷達的同時,實施超低空飛行,不給埃及一點反應的機會。同時,埃及和以色列有著一個小時的時差,當以色列戰機抵達之時,埃及剛好處於換班時間,預警機返航休整,雷達室忙著騰數據,值晚班的軍官士兵正在等待換人,而早班人員還在悠哉的吃著早飯。
此時,也是埃及上空雲霧徹底散去的時候,這一切都在以色列情報人員的掌控之中,埃及時間8點45分,以色列戰機毫無徵兆的出現在埃及各處空軍基地與機場上空,一同而來的還有朝陽刺眼的光芒,導致埃及士兵完全看不清情況。
然後就是鋪天蓋地的炸彈,以軍戰機優先轟炸飛機跑道,然後返航的時候再炸飛機與雷達站,當埃及地勤人員發現敵機徹底離開後,便立刻離開掩體搶修跑道,但是以軍留下的延時炸彈卻突然引爆,緊接著是第二批戰機、第三批戰機的到來,敘利亞與約旦也沒能逃過一劫。
截止到當天下午18時,以色列戰機共發起了四輪突擊,共襲擊了阿拉伯各國空軍基地25處,其中軍事力量最強的埃及受損最為嚴重,6處機場徹底損壞,無法繼續使用,戰機被炸毀197架,其中有189架還未升空便被炸毀,被摧毀的雷達站、導彈發射裝置更是數不勝數。
在這樣的勢頭下,短短三天之內,以色列便擊毀阿拉伯戰機451架,其中光埃及就損失了336架,這可是全埃及95%的作戰飛機,埃及空軍徹底宣布癱瘓,而以色列僅僅損失了26架飛機。以色列能打出這般驚人的戰績,情報部門和早期的鋪墊功不可沒,失去了制空權的阿拉伯聯軍,只能落得個單方面挨打的局面。
在轟炸計劃開始的半小時之後,以色列數量不佔優勢的地面部隊,竟然十分大膽的兵分三路,同時推進,下路沿加沙地帶直接沖擊埃及的西奈半島,中路自西向東沖擊約旦河西岸,上路直沖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埃及按照慣性思維認為以色列會照舊單點突破,於是便集中兵力死守尼羅河河口,結果以軍又分三路打蘇伊士運河去了,靠著制空權火力壓制,愣是幾乎沒有受到抵抗就吃掉了埃及60%的裝甲部隊,並拿下了西奈半島90%土地,隔著運河與埃及對峙,不得不說的是,這場戰爭到現在才過去了三天,埃及屬實丟人丟到家了。
而中路的約旦比埃及要好打得多,雖然約旦沿傑寧、臘馬、耶路撒冷一線構築了由8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組成的防禦陣地,但以色列軍隊憑借密集的空軍火力支援,當晚就突破了整個防線。並在兩天內完成了對約旦河西岸的完全佔領,迫使約旦在當日同意聯合國的停戰要求,畢竟以當時以色列軍隊碾壓約旦軍隊的狀態,再打下去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將約旦這個國家給滅掉了。
當埃及、約旦接連被擊破之後,以色列毅然無視停火承諾,轉身向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發起猛攻,由於戈蘭高地的地勢正好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大部分的以色列國土,如同懸掛在頭頂的利劍一般,因而戈蘭高地嚴重威脅到了以色列的國土安全,所以以色列認為它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
戈蘭高地戰堪稱坦克大戰,兩千多輛坦克在戈蘭高地互毆,但是以色列還是老一套,靠著制空權耍賴,一舉將敘利亞軍擊潰,佔領了戈蘭高地大部分土地,包括幾條通往大馬士革的公路,與橫跨阿拉伯地區的輸油管道。
此時蘇聯已經達到了目的,於是在和美國進行了一番博弈之後,出面叫停了阿拉伯國家,美國也叫停了以色列。在這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以陣亡983人、損失戰機26架、坦克60輛的輕微代價,斃傷俘阿拉伯聯軍6萬餘人,擊毀飛機451架,坦克500多輛。此時以色列實控土地高達9.44萬平方公里,比最初擁有的1.52萬平方公里超出了6倍還要多,但隨之而來的是,被趕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又多了一百萬。
以色列經過這場戰爭,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從此讓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不敢再主動進攻以色列,這場戰爭同時也是20世紀先發制人打擊的經典戰例和最具有壓倒性的戰爭之一。且不論戰爭的破壞力和對平民的傷害,單從軍事上講,以色列軍隊的戰術指揮和戰場執行力相當厲害,值得我們好好研究,那麼我國遇到這樣的閃擊戰,結果又會如何呢?
通過埃及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輸在情報不足,准備不足,過於輕視敵人,從而導致被偷襲了要害。而我國主張不先打第一槍,不代表著我們不舉槍,非要等到對手打我們,我們才開始准備。我軍的一級戰備狀態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咱們的情報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別的我不敢打包票,亞太地區一點風吹草動應該都瞞不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眼睛。
比如說以色列在戰前的偵查,他敢來我們領空飛嗎?入境先警告,不聽就攔截,敢飛到軍事基地上空那就直接擊落,像埃及那樣不管不顧的情況根本不存在,再說了,我國戰略縱深這么大,在不動用非常規武器的情況下,誰能保證一口氣全吃掉?
所以說,不先打第一槍是我們最後的底線與忍讓,但是一旦危機出現,我軍定會做好萬全准備,保證在對方扣動扳機的同時,給予最強有力的還擊。
C. 伊朗和朝鮮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世界軍事實力排行榜(《福布斯》最具權威排名) 伊朗沒進前10名
第八: 朝鮮
陸軍
約95萬人。編有20個軍(其中1個裝甲軍、4個機械化軍、12個步兵軍、2個炮兵軍、1個首都防禦軍、27個機械化步兵師、15個裝甲旅、14個機械化步兵旅、21個炮兵旅、9個火箭發射旅;1個特種作戰軍(8.8萬人),10個狙擊旅(包括2個旅、1個空降旅)、12個步兵旅(包括3個空降旅)、17個偵察團、1個炮兵空降營、8個特種任務營;6個直屬炮兵旅、1個「飛毛腿」地對地導彈旅、1個「蛙」式地對地導彈旅:14個特種炮彈火箭炮旅。
主戰坦克:約3500輛,主要型號有T-34型、T-54/55型、T-62型、Type-59型。
輕型坦克:560輛,主要有FT-76型、M-1985型。
裝甲輸送車:2500輛,主要型號有BTR-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BTR-80A型。
牽引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3500門。
自行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70毫米4400門。
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2500門。
追擊炮: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7500門。
地對地導彈:"蛙"式-3/-5/-7型24枚,「飛毛腿」C型大約30枚。
地對空導彈:SA-7/-16型1萬余枚。
反坦克導彈:AT-1型AT-3型、AT-4型、AT-5型若干枚。
無坐力炮:82毫米B-10型1700門。
防空高炮:14.5毫米、23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總共1.1萬門。
空軍
8.6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21架。號稱有700架第一線戰機,若仔細的評估老舊的中國制J-5 就有240架,J-6、強5、MiG-21也有380架,空有多的數量在質的方面確很差,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MiG-29約數 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
戰斗機:米格-17型107架,米格-19型159架,米格-21型130架,米格-23型46架,米格-29型16架,蘇-7型18架,蘇-25型35架,米格-29/AS型25架、米格-29/US型5架。
轟炸機:H-5型82架。
運輸機:安-2/雅-5型300架、安-24型6架、伊爾-18型2架、伊爾-62M型4架、圖-134型2架、圖-154型4架。
直升機:米-24型24架、「休斯」500D型80架、米-2型139架、米-8/-17型15架、佐-5型48架。
教練機:米格-21型6架、米格-19型機7架、米格-17型機10架、雅克-18型170架、FT-2型35架。
空對空導彈:AA-2型、AA-7型若干枚。
地對空導彈:SA-2型45枚、SA-3型7枚、SA-5型2枚,SA-7/14/16型數千枚。
海軍
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潛艇:蘇制R級潛艇22艘、W級潛艇4艘、小型潛艇45艘、海岸潛艇21艘。
護衛艦:「羅津」級2艘、「蘇湖」級1艘。
輕型護衛艦:「沙里院」級4艘。
導彈快艇:「西州」級15艘、「奧薩」級8艘、「黃蜂」級4艘、「蚊子」級10艘、「瑞興」級6艘。
魚雷艇:共103艘,其中「新興」級3艘、「滬松」級大約60艘、「新浦」級40艘。
巡邏艇:總共158艘,其中「海南」級大型巡邏艇4艘、「大青」級大型巡邏艇13艘、「索曼」級大型巡邏艇6艘、「索1」級近海巡邏艇18艘、「上海」級高速攻擊艇12艘、「椒島」級高速攻擊炮艇3艘、漁船改裝巡邏艇大約100多艘。
掃雷艇:「陸島」系列23艘。水陸兩棲登陸艇10艘。
水面支援船:共7艘,其中海上拖船2艘、偵察船1艘、氣象測量船1艘、潛艇救護船3艘。
岸防部隊 地對艦導彈團2個,「蠶」式導彈基地6處,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岸炮若干門。
D. 伊朗光石油收益每年都有幾千億,到了伊朗百姓這里,為何還是很窮
這主要是因為伊朗為了應對周邊局勢的威脅,每年都會在軍事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也使得伊朗雖然每年從石油收入上獲利頗豐。但是卻並沒有使得伊朗老百姓獲得收益。再加上美國對於伊朗的制裁,使得伊朗國內的經濟水平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衰退,國內的通貨膨脹問題依然非常的嚴峻。所以伊朗如果不改變現在的這種困境的話,將會使得伊朗的局勢變得越來越混亂。
所以現在伊朗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的糟糕,因為伊朗政府每年沒有太多的額外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這也使得伊朗老百姓的生活依然非常的貧窮。
E. 美國若打伊朗,伊朗會打以色列嗎
會的,美國攻打伊朗,伊朗其實無力還擊,只能選擇攻打美國的盟友,而美國的鐵桿盟友就是以色列。這就跟小朋友打架一樣的,你要打我,我就威脅你要打你的朋友,如果你還打我那也能膈應一下你和你朋友,至少會影響你跟你朋友的關系。伊朗要消滅以色列不是那麼容易,但伊朗用打擊以色列的方式對美國進行還擊,這是伊朗完全可能的選項。
如果美國和伊朗爆發戰爭,以色列、沙特、英國等美國的鐵桿盟友,無疑會站在美國一邊;而俄羅斯早就說過,伊朗絕不是孤軍奮戰,俄羅斯、敘利亞、委內瑞拉、古巴等國家,必定堅決站在伊朗一邊。還有一些愛好和平的國家,估計會為伊朗打抱不平;也許還有一些夾帶私貨的國家,會趁機渾水摸魚,比如日本。
美國如果真的攻打伊朗,那將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F. 伊朗經常被以色列轟炸,為什麼不反擊
伊朗不想徹底激怒以色列,那會將伊朗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目前美國和伊朗正在就核問題、油輪襲擊問題和美國的無人機被伊朗擊落等問題進行博弈。美伊之間的博弈雖然劍拔弩張,但是雙方都沒有徹底要動手的意思。美國擔心對伊動武消耗國力,讓美國在以後和中俄的大國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伊朗擔心政府被顛覆,政權安全是伊朗最擔心的,美伊一旦開戰美國有能力顛覆伊朗的現政府,然後扶植一個新的政府。至於被滅國是完全不存在的,二戰之後鮮有吞並他國領土的例子。
伊朗沒有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來自於其它大國的制衡。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希望現在的伊朗冒頭挑事。美國和俄羅斯現在都沒有精力放在中東問題上,中東一旦失控,美國和俄羅斯必將焦頭爛額,這是美俄都不想看到的。
G. 為何說伊朗對美的強硬態度只是形式
說伊朗對美強硬態度只是形式,可能有以下原因:
H. 為什麼以色列一個國家可以稱霸整個中東
色列之所以能稱霸整個中東地區,是因為:
第一,得益於強大的綜合國力,這為以色列的發展和崛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色列制定了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主打高新技術的發展,重視教育和科技的投資,這使得以色列逐漸成為中東地區經濟最為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先進的科技、發達的經濟、強大的國力成為以色列稱霸中東的動力和基礎。
第二,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正確的軍事戰略成為以色列屢次戰勝其他阿拉伯國家最為直接的原因和手段。自以色列建國伊始,為了應對戰爭威脅,便在美國的支持下,傾全國之力建立起一支實力強勁的軍事力量,經過多次戰爭的洗禮,這支軍事力量越發強悍,成為中東阿拉伯各國的「噩夢」。
第三,在軍事實力的基礎上,以色列之所以能屢戰屢勝也得益於其領導人在各次戰爭中所採取的正確的軍事戰略。比如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針對阿拉伯各國的圍攻,採取的「先南後北、分而治之」的策略;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為了消除敘利亞和埃及的威脅,以色列便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使得敘埃等國損失慘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面對埃及的強攻,大膽的採取「戰略迂迴」方式,偷渡尼羅河,直抵開羅城下,使得埃及不戰而降!
第四,美國的強力支援。幾十年來,在中東的較量博弈中,美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政治上支持,還經常對以色列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而且默許了以色列暗中發展核武器的事實。在歷次有關中東和巴勒斯坦問題的會議於和談中,美國大多都偏袒以色列。支持以色列,使之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馬前卒」,便利於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
第五,巴勒斯坦內部的分裂以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不團結也使得以色列有機可乘,對各國分而治之。由於以色列的阻撓和反對,巴勒斯坦一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因而使得內部派系林立,彼此之間不斷攻伐,更無力同以色列進行抗衡。就整個阿拉伯國家來說,無論領土、人口、經濟還是軍事方面,雖然整體的實力要強於以色列,但往往都是各自為戰,彼此之間各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甚至很多時候相互勾心鬥角,誰也不肯真正的「出力賣命」,這種「一盤散沙」似地局面使得以色列更容易對各國進行分化,以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