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列維時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會,為何卻爆發了革命
許多人提起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感情十分復雜,一方面,敬佩其敢公然對抗美國的膽量,另一方面,對於其嚴密到苛刻的宗教專制的統治感到十分的不滿,並一廂情願的認為,如今的伊朗人後悔革命,更加懷念巴列維時代。
伊斯蘭革命
因此,伊朗革命的發生,並不是一個霍梅尼領導的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狂熱運動,而是由於巴列維國王統治時期,世俗領域種種社會矛盾激化和宗教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
以巴列維統治時期伊朗國內激烈的矛盾來看,即便沒有霍梅尼,即便沒有伊斯蘭革命,伊朗最終也會爆發推翻巴列維的運動,區別只在於誰領導這場運動罷了。
B. 為何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成功了,伊朗的則失敗了
土耳其和伊朗,為什麼同樣是中東國家,在進行世俗化改革方面,一個成功而另一個失敗呢?
那是因為土耳其的基礎,和伊朗的基礎不一樣。並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兩個人又走著不同的路線所導致的。
在他的領導班子建設過程當中,以及發展過程當中,他還吸納了大量的,甲在發展過程當中所不要的東西。那就意味著,乙在以後想要進行世界世俗化改革,就埋下了很多的隱患和伏筆。
雖然乙的經濟發展比甲要好的多的多,按道理說人應該思想很開放。但是架不住乙把過去舊的東西保留的太多,想要去除很難。
C. 為什麼伊朗人越來越世俗化而其他伊斯蘭國家卻越
這是波斯的民族性格決定的。
在中東伊斯蘭世界,波斯女人是出了名的強勢,敢於挑戰一切不合理制度。
別忘了,以前波斯帝國遠征歐洲時,薛西斯大帝麾下最著名的「不死軍」,就是由清一色的波斯本國女性組成,殺得斯巴達和其它希臘國家聞風喪膽。
隨著國際制裁的解除,伊朗女性的女權意識在覺醒,越來越世俗化就不奇怪了。
D. 為什麼有著古波斯文明的伊朗 接受的卻是少數派的什葉
原因有這么幾個:
伊朗人是波斯人後裔而非阿拉伯人,並非天生的穆斯林,波斯帝國也曾擁有非常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化,雖然最後被阿拉伯帝國所滅,而伊朗人至今仍為之而驕傲,擁有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不會輕易地全盤接受伊斯蘭價值觀;
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就是一個世俗國家而非宗教國家,世俗化在整個伊朗
社會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
伊朗國內的宗教在派繫上屬於伊斯蘭中的少數派什葉派(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是遜尼派主導),前任領袖霍梅尼制定了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伊朗走的是宗教和西方民主制度相結合的路子,像西方一樣有總統、有議會、有政黨,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宗教領袖對政府有監督權和影響力,女性也可以參政,從制度層面上,伊朗就比一般的伊斯蘭國家要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