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4-13 11:30:07

㈠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1)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㈡ 伊朗的亞塞拜然人在西方長期挑撥下,為何始終不為所動

因為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他們的生活習慣早已經和伊朗人融為一體,幾乎從一些生活習慣上並沒有任何的區別。而且亞塞拜然和伊朗相比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所以他們選擇依靠伊朗這個強大的國家也是很正確的選擇。雖然現在伊朗受到西方國家嚴厲的制裁,導致國內的經濟嚴重的下滑,但是亞塞拜然人非常的聰明,因為他們知道西方國家根本靠不住他們所以才會想到伊朗。

所以雖然亞塞拜然人在西方國家的長期挑撥下,依然不會為之所動。這也和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外部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亞塞拜然這個國家是非常弱小的國家,他遠遠比不上伊朗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他們也知道,西方國家不會真心地幫自己,所以他們才會選擇依靠伊朗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國家。

㈢ 為什麼亞塞拜然人會認為他們自己是土耳其人

因為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都屬於“突厥人種”,因此有很多的人便認為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都是完全相同的。不過,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其實是不一樣的。土耳其語和亞塞拜然語有很多的共同點,甚至兩者使用的語言都是同一個語言的不同分支而已,如果兩國的居民見面的話,那麼在交談之後,雙方了解的程度,並不能達到80%。

如果是土耳其的丈夫這樣做的話,那麼估計早就引來妻子的質問了。而且土耳其實際上是一個人口構成的多元化的國家。而亞塞拜然人大多數都是黑頭發,土耳其人的發色就比較不規范了,所以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還是有很多不同點的。

只不過,土耳其人認為自己是亞塞拜然人,其實只是認為當初兩個國家的人都是同一個人種而已。不過,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在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上是有很多的不同點的。雖說也有相同點,但是亞塞拜然人並不是土耳其人。

㈣ 土耳其「吞並」亞塞拜然,為什麼還要向伊朗索要領土

埃爾多安有點飄啊,亞塞拜然已經被埃爾多安視為土耳其的勢力范圍了。近日,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公布重磅消息,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一體化工程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土耳其視亞塞拜然為兄弟國家,兩國達成協議,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國居民只需要使用本國身份證,就可以在兩國自由旅行,暢行無阻。

這是什麼意思?很明顯,這就是土耳其在撬牆角,在薅羊毛。現在來看,土耳其不僅僅要從俄羅斯手中把亞塞拜然「奪走」,而且要替亞塞拜然出頭,向伊朗索要亞塞拜然省(在伊朗西北部),埃爾多安認為,伊朗侵吞了亞塞拜然部分領土,理應歸還。近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前往亞塞拜然參加慶祝納卡戰爭勝利大會。

對此,伊朗絕對不會答應,哈梅內伊就是亞塞拜然人,對於亞塞拜然省的分裂主義分子一向警惕,現在土耳其鬧這么一處,伊朗會加緊步伐,防範土耳其動手。不得不說,埃爾多安確實強勢,四處出擊。現在的節奏是,撬俄羅斯牆角,通過一體化步驟「合並」亞塞拜然,向伊朗索要領土。以後的歷史不知道如何評價埃爾多安,埃爾多安以凱末爾自比,要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不過,一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由英雄變成小丑角色。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㈤ 亞塞拜然人的起源

很多參考文獻中都把亞塞拜然人定義為突厥民族的一支,理由是他們說突厥語。然而,現今的亞塞拜然人被認為是在突厥化之前居住在高加索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和居住在伊朗北部的伊朗人的後裔。包括弗拉基米爾·米諾斯基在內的多名歷史學家解釋了大部分伊朗人和高加索地區人口是如何開始使用突厥語的。
「公元5世紀或11世紀初,一支被稱為烏古斯人的,由塞爾柱家族領導的突厥游牧部族——起初規模不大,後來不斷發展壯大並於公元11世紀建立了塞爾柱帝國——佔領了亞塞拜然地區。因此,居住那裡的伊朗人和與之相鄰的部分外高加索地區的人口開始使用突厥語。亞塞拜然地區的突厥語的顯著特徵是具有波斯語的語調,不考慮母音和諧等,這反映出了突厥化的人口的非突厥血統特點。」
突厥人向亞塞拜然地區長達數個世紀的人口遷移以及該地區的突厥化最終形成了現今的亞塞拜然民族。 2003年的研究發現:「Y染色體單倍體表明 說印歐語的亞美尼亞人和說土耳其語的亞塞拜然人(亞塞拜然共和國的)的遺傳基因在高加索的地域鄰居比在其他地區使用他們語言的鄰居更相似。」 這項研究的作者表示它表明本地的高加索人語種的替代。來自於亞洲中部的一項關於有限的遺傳摻合物的證據(特別是單倍體H12),特別是土耳其人,他們比他們的鄰居――格魯吉尼亞人和亞美尼亞人,更高 線粒體DNA分析表明和伊朗人的主要關系是通過一個更大的僅次於高加索區的西歐人口群體,根據一項不包括阿塞人的研究,但包括在其他研究中那些和阿塞人群居的喬治亞人。 這個來自於檢測的結論表明高加索籍阿塞人擁有一個復雜的人口關系,為了更大地相似性,包括高加索人,伊朗和附件的東方人,歐洲人和土耳其人。其他的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遺傳分析顯示高加索人口是歐洲人和附近的東方人之間的遺傳媒介物,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和附近的東方人更接近。 另一項由俄羅斯遺傳學雜志的研究,把亞塞拜然籍伊朗人(講塔里什語和塔特語的人)跟土耳其籍亞塞拜然人聯繫到一起:
「人口的遺傳結構檢測了其他說伊朗語的人(波斯人和來自伊朗,奧塞特,塔吉克的庫德人)和亞塞拜然人,結果表明來自亞塞拜然講伊朗語的人比居住在其他區域講伊朗語的人更接近與亞塞拜然人。 歷史上伊朗籍亞塞拜然人和高加索人中講土耳其語的人稱他們自己或被他人提及的為穆斯林,土耳其人或阿賈姆人(被庫德人稱作), 並且宗教身份盛行超過了種族身份。在19世紀當南部的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帝國的版圖時,俄羅斯當局,提及到所有的土耳其人例如塔特人,把阿塞人定義為亞塞拜然人或(Trans)高加索籍塔特人,來區別於其他土耳其人。 俄國的布羅克豪斯和艾芙隆網路字典,在19世紀90年代發表,也把亞塞拜然人指代為Aderbeijans (адербейджаны) . 依據上述網路全書里的土耳其塔特人的標題:
一些學者(亞德林采夫,哈魯津,尚特)表示要改變某些土耳其籍塔特人的用語,他們和土耳其人沒有共同點,比如,把亞塞拜然籍塔特人(伊朗族)叫作亞塞拜然人(адербайджаны)。」
人種學也被約瑟夫·德尼克稱作:
「 純粹的語言組織和人體組織不一樣:因此講一口土耳其語在高加索和波斯的亞塞拜然人,已經跟講伊朗語的Hadjemi-波斯人擁有同樣的體型。

㈥ 問亞塞拜然這個國家的由來~~高手答~!

亞塞拜然共和國,簡稱亞塞拜然,又譯亞塞拜然。為原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獨立,現為獨聯體成員國。國名來自於阿拉伯語,意為「火的國家」。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東部,東臨裏海,南接伊朗,西邊和亞美尼亞、土耳其及喬治亞為鄰,北界俄羅斯。公元3世紀,亞塞拜然處於波斯人的統治之下,公元642年被阿拉伯哈里發國(阿拉伯帝國)征服,9-16世紀遭受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波斯人的入侵,1828年亞塞拜然一部分歸並於俄羅斯,其餘部分作為波斯的一個省保留了下來。 1917年11月建立了一個獨立的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1920年4月28日宣布成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6年12月5日直接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30日宣布獨立,並通過獨立宣言,成立亞塞拜然共和國。

㈦ 亞塞拜然是哪個國家

亞塞拜然是亞塞拜然共和國,簡稱亞塞拜然,國名意為「火的國家」。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土庫曼隔裏海相望,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亞塞拜然共和國位於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南高加索地區東部,地處東經44°至52°,北緯38°至42°,面積8.66萬平方公里。

亞塞拜然東瀕裏海,南接伊朗和土耳其,北與俄羅斯相鄰,西傍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大、小高加索山自西向東穿越全境,余脈最終沒入裏海。其飛地—納西切萬自治共和國被亞美尼亞、伊朗和土耳其三國所環繞。



(7)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亞塞拜然氣候呈多樣化特徵,中部和東部為乾燥型氣候,東南部降雨較為充沛。首都巴庫緊鄰裏海,冬季溫暖,1月平均氣溫為4℃,7月為27.3℃。北部與西部山區氣溫較低,夏季平均氣溫為12℃,冬季為-9℃。

亞塞拜然人重視家庭,家族觀念濃厚,尊重長輩,愛護子女,婦女承擔全部家務。人們在正式場合及節慶場合講究衣著,家居環境整潔。

男性見面時都會握手致意,女性則習慣相互親吻面頰;較熟悉的同事或朋友見面和分別時,不論性別年齡,還會以相互貼面或親吻臉頰的方式表示尊重和友情。鮮花是應邀正式做客或參加歡慶活動時送女主人的常見禮物。

亞塞拜然人飲食以牛、羊肉以及家禽、魚類為主要食材,喜食燒烤類食品、奶製品、甜食和瓜果。當地人日常飲食較簡單,但喜歡在節日和私人紀念日舉辦聚會和宴請活動;宴請客人時多不勸酒,吸煙講究場合。

㈧ 亞塞拜然是被俄國搶去的伊朗故土,獨立以後為什麼沒有選擇回歸伊朗

雖然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想洗掉以前的一些恥辱,讓國家變得更加的強大和繁榮,但是有的國家在國家變得強大之後,就是沒有收復以前失去的領土。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塊土地上有很多都已經發生了改變,就比如:文化、宗教、習俗和經濟水平等等,都讓一些國家有不收復的理由。而亞塞拜然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伊朗獨立後也沒有回歸。

亞塞拜然是俄羅斯的鄰國,面積只有八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數量也才幾千萬。由於亞塞拜然在近代被俄羅斯所佔領,讓這個國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現在才有了獨立的阿塞拜疆國。

第三個原因就是現在兩個國家在經濟水平上有一些差距。亞塞拜然因為擁有著豐富的石油儲量,所以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國家,而伊朗相比於亞塞拜然就比較落後了,所以回歸伊朗對於亞塞拜然而言,並沒有什麼好處。

㈨ 請問:俄羅斯與土耳其、伊朗的歷史糾葛和現實政治狀況

土耳其、伊朗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獨立後,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視與這些獨聯體國家發展關系,力圖成為對該地區各個國家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夥伴。

一、歷史聯系與合作的基礎

地處西亞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毗鄰,歷史聯系非常緊密。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蘭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歷史傳統與鄰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喬治亞、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觸和歷史恩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等民族同屬突厥民族,語言屬突厥語系,與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民族語言則屬波斯語系,與伊朗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歷史上土耳其和伊朗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曾經多次進行過戰爭。中亞、外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伊朗在歷史上經常被同樣的強國所征服,頻繁接觸,文化上相互影響,直至近代才由於歐洲列強的瓜分被分割開來。
公元10世紀,中亞古老的民族是東伊朗的各個部落,他們實際上是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紀塔吉克和土庫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統治。數百年後,中亞的操突厥語民族人數逐漸增加,並與中亞原來的居民不斷接近、融合。11世紀下半葉統治河中地區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爾柱突厥人發生過戰爭。16世紀以後烏茲別克人在中亞地區上升為佔有一定優勢的民族,進入波斯北部,與波斯人等周邊民族間既有戰爭,又有交流。18世紀30年代,波斯曾短暫征服中亞地區。
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過希臘馬其頓人、羅馬人的侵擾和影響,與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國家聯系緊密。亞塞拜然民族形成較晚,大約是在11-13世紀,長期接近南方的伊斯蘭世界。到16世紀,外高加索地區成為奧斯曼土耳其與波斯(伊朗)爭奪的對象。兩個國家戰事頻繁,最後形成了土耳其佔領西喬治亞的一部分和亞美尼亞、波斯佔領亞塞拜然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進軍」使沙皇俄國也成為一個「競爭者」。由於同時遭到土耳其的進攻,波斯被迫與俄國訂立了城下之盟。隨後,三方圍繞外高加索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個世紀,1828年和1829年,俄羅斯與波斯、土耳其分別簽訂條約,奪得了外高加索。[1] 南亞塞拜然仍屬伊朗,西亞美尼亞則有一部分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視為「異教徒」的亞美尼亞人在近代史上曾幾度受到大規模迫害。[2]
沙俄吞並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土著居民依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持了過去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就人種、風俗來說,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蘇聯逐步打開國門和各共和國自主權的增加,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鄰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實現了高層接觸和經貿往來。而當時蘇聯領導人對土耳其現代化模式的「興趣」也推動一些共和國的領導人把土耳其視為足以信賴的「樣板」。1991年,土耳其總統厄扎爾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曾進行過互訪,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協議,明確哈土兩國將在各個領域建立長期互利合作關系。獨立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淵源,開始了一種「本土化」的回歸。在「非俄羅斯化」的過程中,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很容易、也很自然會與土耳其、伊朗等國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語言、風俗習慣上的相似,加上經濟上的互相需要,使雙方的合作關系發展較快。
90年代初,對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為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最受歡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聘請土耳其專家作總統的顧問。1991~1993年,一些中亞國家決定改用拉丁字母,與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幹部培養等方面的聯系空前地增加了。對於年輕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獨立初期難以找到一種把國家凝聚起來的力量,難以找到可供依賴的發達的、有著歷史延續性的國家傳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進來的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其中佔有優勢的自然是當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蘭思想和突厥主義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則被視為這二者的代表。
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因考慮本身的內外部因素,與伊朗關系一般,如擔心影響與美國的關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盡管在交通方面伊朗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既不能提供中亞國家所需的資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藝。伊朗不可能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市場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該地區同外部世界,准確地說,是同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交通運輸方面起到特殊的「橋梁」作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樣也想起到這樣一個聯繫世界上兩個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成為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樞紐。伊朗由於處於中亞與波斯灣、地中海之間,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鄰國多數中亞國家領導人對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並寄予了較大的期望,想藉助於這個有著血緣、語言、宗教聯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為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時在經濟上、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解決本國面臨的現實困難。外高加索國家在發展對外聯系時,伊朗、土耳其作為南邊的兩個鄰居也不容忽視。而土耳其、伊朗等國也希望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建立密切的關系,打算藉助於這些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科技潛力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為在國際事務和國家爭端中處於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拉進「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把同土耳其、伊朗發展合作關系作為外交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土耳其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地理上和文化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土耳其、伊朗絲毫不隱瞞向中亞和外高加索輸出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戰略意圖,藉此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國內有的政治勢力夢想恢復再現「突厥帝國」和「泛伊斯蘭國家」的輝煌,試圖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找到市場。
(一)土耳其對中亞五國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亞五國關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發展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方面有成功之處,其世俗模式對中亞國家有吸引力。[3] 其經驗也受到中亞各國的重視。中亞國家希望土耳其成為聯系西方大國的「橋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亞施加影響,關心中亞的能源開發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的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與這些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4]
土耳其對中亞的政策包括:
積極與中亞國家的高層接觸,通過簽署文件和經常性的磋商確立友好合作關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總統3次訪問哈薩克,與哈薩克簽訂了包括《友好合作條約》在內的共56項文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哈薩剋期間,簽訂兩國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項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土耳其與其他中亞國家也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等許多項協議,還多次邀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到本國訪問。1992年10月,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等國的總統應邀出席土耳其舉行國慶活動。每年都有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當選為土耳其總統後,非常重視保持和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僅在1996-1997年他就對中亞地區進行了5次訪問。
擴大經濟貿易合作,鼓勵本國企業對中亞進行投資。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簽署了經濟貿易合作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銀行間相互理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薩克投資的大型項目即達34個,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國公司中來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庫曼的投資達到15億美元,合資項目超過60個。1997年土耳其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監督、協調對中亞的投資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築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夠在眾多對手中一舉中標,優勢在於與這些中亞國家政府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之其價格和施工質量都具有競爭力;二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中的加工生產領域;還有是旅館業和旅遊等;三是藉助於投資土耳其的國際資本進入中亞地區,土耳其公司作為世界上的大跨國公司在中亞的中介與合作夥伴,如同西門子公司聯合取得在哈薩克建設電站權,與可口可樂公司聯合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工廠。
希望在解決中亞原料和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方面發揮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電力和自然資源部與哈薩克動力和燃料資源部簽署了在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以及建設動力項目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備忘錄。
1994年6月,土哈兩國簽署石油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億桶石油和2089億立方米天然氣,總價值達490億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薩克成立了工作小組對運輸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參與哈石油工業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認為經過土耳其的這條運油線路所經地區政局較穩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運油線路。土耳其對土庫曼與伊朗合作的「跨世紀管道工程」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在1994年10月親自前往土庫曼,參加該工程的動工典禮。1995年1月,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土耳其以後,十分贊賞土耳其對中亞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支持。土耳其計劃鋪設一條經裏海海底的輸油管道,以把石油從哈薩克的油田輸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聯袂參加土耳其建國75周年慶祝活動。在安卡拉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領導人就鋪設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力圖在中亞的穩定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土耳其對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的亞信會議和烏茲別克領導人提出中亞安全與合作論壇達倡議都表示支持。與中亞國家簽署反對恐怖活動、非法擴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協議,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晤」機制,與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亞塞拜然等國的領導人定期舉行最高級磋商。
重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亞國家在科技、文化領域投入很多,如通過衛星無償為中亞國家播放土耳其的電視節目。土耳其每年接納大批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出資在中亞建立國際大學。
(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擁有地緣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進入中亞比較早,土庫曼因為與伊朗有長達1700公里的共同邊界,而且政治經濟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庫曼領導人認為,伊朗是土庫曼實施新經濟計劃的「最有利的夥伴」,土庫曼「在各個方面同伊朗擴大和加深緊密的合作,這對整個地區都是有益的」[5] 。但由於伊朗的經濟實力有限,尤其是無法滿足中亞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因此伊朗與中亞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進展緩慢,在中亞各國的對外貿易額中只佔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遠遠落在鄰國土耳其的後面。伊朗於是改變策略,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把重點放在幫助解決中亞國家的交通困難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當選總統後,伊朗對中亞地區的跨國合作表現得更為積極。[6]
伊朗對中亞五國的政策表現為:
通過成為幫助中亞國家走向世界市場的「紐帶」來確立自己的影響。中亞五國同西方國家、亞太國家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伊朗積極促進亞歐陸路運輸走廊的建設。中亞國家都屬內陸國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為中亞國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亞國家走向波斯灣。1994年8月24日,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簽訂一項「跨世紀工程」協議,商定修築一條經伊朗到土耳其,長約4000公里的輸氣管道,投資額達70億美元。1996年5月,從伊朗的馬什哈德經薩拉赫斯到土庫曼的捷詹的鐵路通車,這使中亞國家有了一條到達出海口的最近的鐵路,也使從中國連雲港到波斯灣的「大陸橋」全線貫通。1996年哈薩克經伊朗運輸的石油產品達到200萬噸。1997年1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和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同時出席了分別在伊朗和土庫曼舉行的長度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氣管道克爾佩澤-庫爾特庫姆的開通儀式。這是第一條中亞國家獨立後修築的天然氣管道,投資近2億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亞國家的歡迎。
廣泛開展經濟合作。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庫曼的合作項目就達30多個。兩國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旅遊和經貿合作協定等多項合作文件。雙方還在開放邊界、簡化通行手續、建立邊防貨站,開設阿什哈巴德-德黑蘭空中航線,建立共同的汽車聯運公司,建立信貸機構等諸多方面採取措施,以圖進一步密切兩國關系。1992年10月,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伊朗,兩國簽訂《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經濟、交通、文化、科學合作混合委員會,簽署在石油采運、能源開發和銀行合作的備忘錄。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哈薩克,簽署《哈伊相互關系與合作備忘錄》等9項文件。1992年11月,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訪問伊朗,簽訂關於烏伊兩國關系基礎的聯合宣言、兩國中央銀行間合作協議、在經濟、工業、科技領域合作備忘錄、政府間貿易合作協議、貨物運輸合作備忘錄、郵電通訊協議、政府間航空運輸協議等。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回訪烏茲別克,與卡里莫夫總統簽署關於建立烏伊兩國經貿、工業、科技領域合作混合委員會議定書、貨運、汽車運輸、道路建設、開辟兩國首都間航空線路、解體、石油、天然氣、農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1997年5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塔吉克,雙方簽署了塔伊合作聲明和6個備忘錄,備忘錄涉及兩國外交、經濟、交通和工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1998年12月,塔吉克總統拉赫莫諾夫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簽署兩國在國防、能源和運輸等領域合作的共16項協議。
在中亞地區安全、特別是調解沖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伊朗在調節塔吉克沖突中十分活躍,在伊朗首都德黑蘭1997年5月舉行了塔吉克對立兩派之間的和平談判。伊朗還曾表示要在土庫曼的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中亞國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與中亞國家簽訂電視廣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協議。伊朗幫助土庫曼在各地修造清真寺並派遣神職人員,大量資助土庫曼的宗教、文化活動。但中亞國家領導人比較謹慎,表示與伊朗的關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礎上。[7]
(三)土耳其、伊朗發展與中亞五國關系中的困難
盡管佔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亞遠未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與其他外部勢力的競爭和中亞國家的戒心有關。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經濟實力有限,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下風。如伊朗和土耳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中亞五國的外貿夥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難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亞地區向俄羅斯的出口供貨超過土耳其30倍,超過伊朗上百倍。進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亞國家的貿易水平低,方式落後,非常不穩定。如1996年土庫曼同土耳其的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億美元,成為土庫曼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1997年兩國的進出口額急劇下降,僅為7000萬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蘭革命以後,完全「脫離」西方,國內私人資本發育緩慢,生產狀況不佳,很少能給中亞國家的市場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對於中亞國家急需引進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伊朗不具有優勢。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國際上分別屬於不同的集團,前者追隨美國和西歐大國,後者與俄羅斯有特殊的關系,兩國都無力成為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的國家,只能在作為聯系國或者中介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夠給中亞五國的援助都是相當有限的,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矛盾,伊朗受到美國的排斥,也使中亞國家在發展同土耳其、伊朗關系時,要考慮俄羅斯對土耳其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態度。 中亞國家都遠離石油、天然氣、棉花等自己「拳頭」產品的銷售市場,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鄰的國家,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卻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難以相容,如土耳其與俄羅斯是宿敵,伊朗同美國對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鐵路都需要聯合一些國家,投入數十億乃至於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力都有限,獨木難支,想處於優先的地位都很困難。
再次,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在發展「夥伴」關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熱情很高,而中亞國家在經濟上對土、伊的期望很大,雙方發展關系時不容易「合拍」。在中亞,按居民的情況劃分烏茲別克和塔吉克被認為是應屬「穆斯林國家」的行列,伊斯蘭教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伊斯蘭教有自己的特點,它們與伊朗的伊斯蘭教都有較大的差別。即便是在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當局對「泛伊斯蘭」主義也持堅決抵制的態度,如烏茲別克領導人對伊斯蘭極端勢力十分戒備,中亞國家的憲法幾乎無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則,而不是伊斯蘭的原則。另外,中亞國家對伊斯蘭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對態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的關系在經過一個「蜜月」階段後趨於冷靜。1991~1992年,土耳其就開始為這些國家提供貸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湧入也緩解了中亞市場的貧乏。中亞國家出現的與土耳其、伊朗發展雙邊關系的熱潮到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降溫,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實力的限制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中亞國家開始學會在國際交往中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轉而採取一種現實的態度,從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關系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對外高加索國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國家的鄰居,與該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同屬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親近,又與美國等西方大國有著軍事政治同盟關系;伊朗則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優勢,背後又聯著整個伊斯蘭世界,可以為外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橋梁。獨立後,伊朗、土耳其成為外高加索三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如土耳其在喬治亞對外貿易中占第一位,超過了俄羅斯。由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限,土、伊兩國無法對外高加索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加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伊朗與亞塞拜然歷史上有「宿仇」,因此與外高加索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障礙重重,進展緩慢。
土耳其積極發展同亞塞拜然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對亞美尼亞則採取了敵視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參與對亞美尼亞的封鎖,決定對亞美尼亞的所有飛機關閉其領空,並停止從陸路向亞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在亞塞拜然人民陣線垮台後,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陣地。俄羅斯強有力的行動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卻,但土耳其並不想放棄能夠爭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開始強調與俄聯合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盡可能不與俄羅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對抗。同時,土耳其也批評俄羅斯的「擴張主義」,運用經濟手段改善同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所有外高加索國家的關系,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關系雖然難以實現正常化,但民間貿易往來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國的支持下爭取敷設一條經本國港口運出亞塞拜然石油的管道。這條管道計劃途經喬治亞通往土耳其,有繞開俄羅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使外高加索各國都能在經濟上受益。
土耳其對喬治亞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喬治亞,在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會談時,雙方一致表示,維護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是喬治亞和土耳其兩國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兩國領導人討論了有關地區形勢問題,以及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領域的合作的問題,並簽署了聯合聲明、兩國政府間開展技術合作協議備忘錄等4項文件。在會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德米雷爾提出了有關國家締結旨在加強高加索地區穩定與和平的「高加索公約」的倡議,謝瓦爾德納澤對德米雷爾的倡議表示贊賞,並稱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伊朗由於同阿、亞兩國都接壤,曾力圖在調解納-卡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總統在德黑蘭與阿亞兩國領導人簽署和平解決沖突的聲明。伊朗既可以幫助亞塞拜然解決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線」問題,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亞美尼亞對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內又有亞塞拜然少數民族。因而,格、阿、亞等外高加索國家雖然都避免與伊朗發展密切的關系(主要因為伊朗同美國尖銳對立,而這些新獨立國家又極其需要美國等西方大國的經濟、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幫助。

㈩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10)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與亞塞拜然和伊朗是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女性為什麼地位低 瀏覽:815
去義大利怎麼去打工 瀏覽:265
英國學生公寓產權多久 瀏覽:151
印尼紅珊瑚質量怎麼樣 瀏覽:925
越南黃花梨筆筒龜裂怎麼治 瀏覽:159
美國無人機怎麼進入伊朗的 瀏覽:473
印度文明怎麼傳播的 瀏覽:515
旅遊簽證在印尼生孩子了怎麼回國 瀏覽:272
中國舞為什麼要練習能力素質 瀏覽:850
義大利英語單詞怎麼發音 瀏覽:206
越南寮國有多少個陸路口岸 瀏覽:365
8兆越南盾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1
印尼有什麼地方買手錶 瀏覽:604
英國簽證要求多久 瀏覽:817
中國一年從印尼進口多少鎳 瀏覽:970
去印尼待多少現金合適 瀏覽:282
去印尼最多帶多少香煙 瀏覽:732
印尼臭豆腐為什麼很臭 瀏覽:994
伊朗有什麼軍事發展 瀏覽:714
在中國英國的東西怎麼網購 瀏覽:730